国旗下的讲话:传承五四精神,彰显青春风采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国旗下的讲话:传承五四精神,彰显青春风采

资源简介

国旗下的讲话:传承五四精神,彰显青春风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活力五月,青春四射。回眸历史,穿越岁月峰头,五四运动至今,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路风雨兼程,一代代优秀青年为民族复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爱国、进步、科学、民主”,薪火相传,历久弥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身负时代重任,我们更应将五四精神铸成一枚徽章,戴在胸前。弘扬五四精神,青春奋斗不止,在党的旗帜的指引下,和千百条各战线上的青年模范一起,谱写一曲曲壮丽雄浑的青春赞歌,追逐新时代炎黄子孙的中国梦!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 昔时,国家积贫积弱,民生凋敝,内有封建压迫,外收列强欺凌。恩格斯说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1919年5月4日,为了冲破黑暗、迎来光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用热血和生命,以天下为己任,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五四青年们,面对内忧外患的社会困境,自发形成了坚定的爱国信念,与此同时怀着对民族前途的担忧,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发动了一场影响深远的、伟大的爱国运动。然而,五四运动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它更是一种精神,伟大的五四精神。在这种精神里,有着青年人关注国家命运的责任和使命,有着青年人振兴民族大业的赤胆与忠心。“朝闻道,夕死可矣”,为了进步,为了民主,为了科学,那些站在时代潮头的年轻身影,用青春和热血,激活了一个时代,唤醒了一个民族!“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这是革命前辈给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凝望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虽不曾亲自将那五四的号角吹响,却也愿那青春激昂的热血在我们的胸膛中流淌!
五四精神不仅是一种历史传承,也是激励青年不断前进的动力。“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五四运动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的爱国运动,它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和核心,同时,进步、民主和科学也是五四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的精神追求。可以说五四运动精神是一种升华了的爱国精神。五四精神推动着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五四精神依然是激励中华儿女前进的助力器。
再度回首,一百年前那个风雨如磐的时代,无数优秀青年,把热血和才华献给国家。鲁迅以笔为刀,以狂人之口在暗夜中呐喊,唤醒铁屋子里沉睡的国民;李大钊把爱国付诸行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23岁的傅斯年创办《新潮》杂志,为自由、公平而不断奔走;20岁的瞿秋白则决然参与了五四运动,倡导新闻学,团结有志青年。他们都体现了青年的殷殷报国之情,勇于直面惨淡的现实和淋漓的鲜血,把五四爱国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时代不同,五四精神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五四精神在当代青年身上也有充分体现。冯炼一家怀抱着对红军战士的责任,世代坚守墓园;徐颖以其“做对国家有用的东西”的坚定信念,投入北斗导航系统的研究;秦明秉持着“于艰险处维护正义微光”的使命感,在艰难异常的工作环境下数十年如一日。他们都是促进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重要力量。
“时光不老,奋斗不止,立志于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立足当下,我们青年有幸生活在和平时期,无需如前辈一般于战乱中颠沛流离,然而我们仍需要有他们那种专默精诚、埋头苦干的精神。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而不是言。在喧嚣的文化场域里,在显现的压力下,很多青年好像提前步入暮年,有的选择躺平成为啃老族,有的则选择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只关注自我小天地,与社会失联,与国家失联,成为空心人。这不仅是对人生不负责,更是对家国不负责。以我之见,与其浪费时间抱怨,不如埋头实干,增强实力,学成报国,把个人追求融入到时代洪流中,以此来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
展望未来,正如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所说:“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生逢盛世,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在面临机遇和挑战的背景下,我们既是追梦人,又是圆梦人,心怀五四精神,成为一个敢于担当的有为青年,这既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我们的责任。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我们不会忘记习总书记对我们的殷切教诲:“奋斗是最靓丽的底色。”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我们背负着历史的重托,理应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以自己的奋斗与汗水描绘青春的底色。作为新时代的接棒人,我们要放眼展望未来。志存高远才不会如同无舵之舟一般漂泊不定。回望那一百年,“五四精神”永远不会褪去它绚丽的底色。我们耳边回响的不只是那隆隆的春雷,我们眼中留存的不只是那高昂的旗帜,我们心中燃烧的不只是那熊熊的火炬,还有青春的底色——还有努力奔跑、努力奋斗的青春底色!
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100年后的今天,梁启超先生的论断依然震耳发聩。祖国、人民祈盼着我们青年都能如鲁迅先生所言,摆脱冷气,向上看、向前走,具备行动的力量与担当的情怀,青春正好,不负韶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