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科学中考考前每日一练 第48卷1.证据是得出结论的重要依据,下列实验中所获得的事实现象不能作为证据的是( )A.图甲中,为了证明铁生锈发生了化学变化,用磁铁分别去吸铁粉和铁锈B.图乙中,为了证明某种组织是动物组织还是植物组织,用显微镜观察C.图丙中,为了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用铅笔在篮球上移动进行模拟实验D.图丁中,为了证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把端面锉平的两块铅柱压在一起悬挂起来2.如图为阳光照射地球和月球的示意图。图中人所在位置的时间及看到的月相为( )A.黄昏上弦月B.清晨上弦月C.黄昏下弦月D.清晨下弦月3.地球不同纬度地带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不同,使得许多自然地理现象呈现纬度地带的差异。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有( )①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②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③扰动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产生磁暴、极光等现象④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等人类活动产生灾害性的影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如图表示四种原子的结构模型(“·”、”O”和”●”分别表示电子、中子、质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丙的核电荷数不同 B.甲、丙为同一种原子C.乙、丁属于同一种元素 D.甲、乙互为同位素原子5.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7∶10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14∶176.杭州亚运会,在亚运史上首次由“数字人”参与开幕式点火仪式,也是首次使用源自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CH4O)作为主火炬塔“潮涌”的燃料,实现主火炬在循环使用期间的零排放。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某条反应路径的微观示意如下:(1)甲醇属于 (选填“无机物”或“有机物”),在上述过程中,若有44g二氧化碳全部转化为甲醇,理论上可生成甲醇 g。(2)甲醇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燃烧过程的能量转化主要是燃料中的 能转化为热能。7.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如图甲所示。(1)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水在陆地和海洋表面不断地蒸发成水汽,植物的 作用也向大气输送了一部分水汽。(2)降水损失量是指降水后被地表吸收、渗透的水量。如图乙所示为不同地表降水损失量随时间变化图。造成不同地表降水损失量不同的水循环环节是 。(选填“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或“下渗”)8.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1)挤压滴管,观察 到左侧装置中产生大量气泡,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2)打开燃烧管左侧胶管,通入氮气,燃烧的磷很快熄灭,体现出的灭火原理为 。9.在研究硫酸的性质实验中,(1)图1是某同学在实验室用稀硫酸与锌混合制取氢气的装置。装置中出现 处错误。若按照上述装置制取氢气会造成的后果是 。(2)稀硫酸与含少量氧化铁的铁粉反应实验:如图2是反应的实验过程(装置气密性良好),其中U型管中红墨水变化情况符合该实验的是 。(填写序号)(3)中和反应实验: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为了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取2mL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1~2滴酚酞试剂,振荡。然后,逐滴加入足量稀硫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整个实验过程的现象是 。由此证明,上述实验过程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10.如图甲所示是小柯家厨房里的脚踏式翻盖垃圾桶的实物图,翻盖的原理是利用了两个杠杆和轻质硬杆BC组合而成。图乙是其示意图: 脚踏杠杆AO1B、O为支点,A为脚踏处,AO1=24cm,BO1=18cm; 桶盖杠杆DCO2,O2为支点,桶盖的质量为600g,桶盖和连接杆的尺寸如图乙所示,脚踏杆和其 他连接杆的质量不计,桶盖质量分布均匀,厚度不计,D为重心,桶盖闭合时,连接杆BC处于竖直状态。请分析回答:(1)出图乙可知,则杠杆AO1B为 (选填 “省力”“等臂” 或“费力”)杠杆;(2)若要把桶盖翻开,作用在C点的力至少为多大;(3)若将桶盖翻开30°,桶盖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1.【答案】C【解析】A.磁铁可以吸引铁粉,但是不能吸引铁锈,说明铁生锈生成了新物质,即发生化学变化,故A正确不合题意;B.用显微镜观察组织中细胞结构的不同,可以证明是动物组织还是植物组织,故B正确不合题意;C.用铅笔在篮球上移动进行模拟实验,只能类比地球是个球体,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故C错误符合题意;D.两个铅柱可以吸在一起而被悬挂起来,说明分钟之间存在引力,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2.【答案】D【解析】图中月球亮面出现在左侧,且被照亮一半,因此是下弦月;由地球自转的方向和阳光的方向可知,图中人正处于晨昏线上,即将迎来日出,此时应该是清晨。故答案为:D。3.【答案】A【解析】①②是太阳辐射造成的影响;③④是太阳活动造成的影响;故答案为:A4.【答案】C【解析】A.据图可知,甲和丙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即核电荷数相同,故A错误;B.据图可知,甲和丙原子核中中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原子,故B错误;C.据图可知,乙丁丙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故C正确;D.据图可知,甲和乙原子核中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故不是同位素原子,故D错误;故答案为:C。5.【答案】D【解析】A.丁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未参与反应,不符合题意;B.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00%-42%-40%-10%=8%,反应前丙的质量分数为100%-70%-14%-10%=6%,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物质质量分数增加则说明物质质量增加,为生成物,质量分数减少则说明物质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则甲、乙为反应物,丙为生成物,该反应为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C. 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14%-8%):(40%-6%)=3∶16 ,不符合题意;D. 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70%-42%):(40%-6%)=14∶17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6.【答案】(1)有机物;32(2)2CH3OH+3O2CO2+4H2O;化学【解析】(1) 甲醇为含碳元素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在上述过程中,若有44g二氧化碳全部转化为甲醇,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即为甲醇中碳元素质量,则理论上生成甲醇质量为。(2) 甲醇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反应方程式为2CH3OH+3O2CO2+4H2O 。 燃烧过程是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7.【答案】(1)蒸腾(2)下渗【解析】(1)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水在陆地和海洋表面不断地蒸发成水汽,植物的蒸腾作用也向大气输送了一部分水汽。(2)由图可知,不通地表降水损失量为草地<泥土地<沥青路面<普通混凝土砖,四种地表的最大区别是水的渗透情况不同,因此造成地表降水损失量的是下渗过程。8.【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隔绝氧气(空气)【解析】(1)观察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是因为红磷燃烧时的着火点更高;(2)氮气对于磷而言不是助燃剂,故使其缺少助燃剂达到灭火的效果。9.【答案】(1)2;气体无法排出导致瓶内压强过大,弹开瓶塞;(2)Ⅲ(3)溶液先变红,然后红色逐渐退色变为无色【解析】(1)由图可以知道:锥形瓶内的导气管升入液体中,集气瓶内的导气管过短;若按照上述装置制取氢气会造成的后果是气体无法排出导致瓶内压强过大,弹开瓶塞;(2)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锥形瓶内气压变大,U型管中红墨水左端下降,故Ⅲ符合;(3)LNaOH 中滴入酚酞试剂,溶液为红色,逐滴加入稀硫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红色逐渐退色变为无色,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10.【答案】(1)省力(2)设脚对A点的作用力为F,顶杆对B点的作用力为F1,顶杆对桶盖上C点的作用力为F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F×AO1=F1×O1B…①G×DO2=F2×CO2…②F1=F2,桶盖的重:G=mg=0.6kg×10N/kg=6N,得:则(3)由题意可知,若将桶盖翻开30°,桶盖重心上升高度为=17.5cm克服重力做功W=FS=GH=6N×0.175m=1.05J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