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科学中考考前每日一练 第49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浙江省科学中考考前每日一练 第49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年科学中考考前每日一练 第49卷
1.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及类别中,完全对应的是(  )
物质的名称 俗名 化学式 类别
A 碳酸钠 纯碱、苏打 NaCO3 盐
B 碳酸钙 石灰石 CaCO3 酸
C 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 金属氧化物
D 氢氧化钠 苛性钠、烧碱 NaOH 碱
A B.B C.C D.D
2.等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N两种金属中较活泼的是N B.生成H的质量MC.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是N D.产生H2的速率N>M
3.垃圾是被放错位置的资源,正确分类可以保护环境,实现资源再利用。下列对垃圾的处理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将金属边角料压成块存放B.将其他垃圾焚烧用来发电
C.将厨余垃圾发酵变成有机肥料D.将废电池中的金属氧化物转化为金属单质
4.氢能是绿色的能源,如图是制取与贮存氢气的一一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资料:①Mg2Cu是一种贮氢合金,吸氢后生成MgH2和MgCu2合金;
②MgH2和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2HCl=MgCl2+ 2H2↑。
A.反应3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B.循环制氢反应中需要不断加入ZnO和Fe3O4
C.反应3中氩气作保护气,防止金属镁、铜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
D.反应3的产物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和反应2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
5.如图所示为小嘉构建的甲、乙、丙、丁四种不同物质的关系图,”-”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若甲为铁,乙、丙、丁分别是稀H2SO4、CuCl2溶液、NaOH溶液中的任意一种,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乙可能是CuCl2溶液
B.丙一定是NaOH溶液
丁一定是稀H2SO4
D.丙不可能是稀H2SO4
6.下图为植物体的主要组织,请根据图回答:
(1)[A]是    组织,细胞特点是    。[B]是    组织,包括    和    ,前者能运输    ,后者能运输    。[C]是    组织,根、茎、叶表皮细胞构成此组织。
(2)[D]、[E]应属于    组织,这种组织的细胞特点是    ,[D]→[E]的过程应属于细 胞    ,在此过程中,首先一分为二的细胞结构是    ,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是    ,这使新细胞与原细胞的    相同。
7.小科美化生活,在小院里种植了牵牛花、含羞草等。
(1)它们一天天在长大,这是生物具有   的特征。
(2)牵牛花如图甲所示,小科仔细地看了一会儿,做出正确判断:牵牛花是   茎。一盆正常生长的牵牛花放在窗台上,让它接受从窗户射入的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小科发现它的生长情况是向   (填“窗内”或“窗外”)弯曲生长。
(3)用手轻轻触碰含羞草的叶,叶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____的特征。(填序号)
A.遗传 B.生长发育
C.对外界刺激能作出反应 D.繁殖
8.光合作用是自然科学中伟大的发现,但它的发现却是一个曲折的过程,阅读资料回答:
(1)材料②的实验推翻了①的结论,海尔蒙特实验中显示减少不到100g的土壤成分是 。通过后续研究,发现海尔蒙特的观点也不正确,原因是 。
A.没有意识到植株中的细胞进行呼吸作用
B.没有考虑土壤中水分也会发生蒸发散失
C.没有认识到空气中的物质参与光合作用
D.没有留意到植株会蒸腾大部分的水分
(2)材料④的实验中一组小鼠死亡,另外一组小鼠能正常生活证实了是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产生了   (填气体名称).
(3)材料⑤的实验结论:   。
9.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以“中和反应”为课题进行项目式学习,请你一起参与。
(1)【任务一】中和反应的应用
《天工开物》中记载“石灰淹苗足”,利用了中和反应的原理,如果土壤呈酸性是因为有硝酸,写出氢氧化钙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任务二】探究酸和碱之间能否反应
通过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完成以下实验:向40mL溶质质量分数为0.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测定溶液的pH随滴入稀盐酸体积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如图1,向A点对应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   色。
(3)如图2,当33s<t≤40s时,对应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
(4)由图1得出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反应的依据是   。
(5)【任务三】经过对中和反应一系列研究后,兴趣小组又通过实验探究:证明酸与碱反应有水生成。
【查阅资料】a.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
b.无水醋酸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
c.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后生成醋酸钠和水。
【实验方案】如图3,首先分别往4支试管中装入对应的试剂,然后迅速塞紧橡胶塞。
能证明酸与碱反应生成水的现象是   。
(6)设置A、B、C三个实验的目的是   。
(7)装入试剂后迅速塞紧橡胶塞的目的是   。
10. 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含有少量),研究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的含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取12克食用碱样品放入锥形瓶进行实验。按定量测定实验的正确步骤,进行规范操作,并用电子天平对某一装置进行连续称重,直至该装置质量不再改变时停止实验,此时该装置质量增加了4.4克。(假设每步吸收都完全,装置中试剂均过量)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
(2)根据某装置质量不再改变时,作为停止实验的依据,则该装置应该是_______;
(3)计算食用碱中的质量分数。(要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_______
1.【答案】D
【解析】A.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故A错误;
B.碳酸钙由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构成,为盐,故B错误;
C.氢氧化钙的俗名为熟石灰,化学式为Ca(OH)2,是碱,故C错误;
D.氢氧化钠的俗名为苛性钠和烧碱,化学式为NaOH,是碱,故D正确。故选D。
2.【答案】C
【解析】 AB.根据图片可知,相同时间内内M产生的氢气比N多,即M与酸的反应更快,M产生氢气的速度更大,因此M比N活泼,故A、D错误;
B.根据图片可知,M图像的最高点更大,则最终产生的氢气的质量M比N多,故B错误;
C.等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产生的氢气越少,故C正确。故选C。
3.【答案】A
【解析】A. 将金属边角料压成块只改变了它的形状,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A正确
B. 垃圾焚烧会产生新物质,是化学变化,B错误
C. 发酵变成有机肥料,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C错误
D. 废电池中的金属氧化物转化为金属单质,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D错误故答案为:A
4.【答案】C
【解析】A、 反应3为氢气与Mg2Cu 反应生成 MgH2和MgCu2 ,反应后无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 ,不符合题意;
B、 ZnO和Fe3O4 可循环利用,不需要不断加入,不符合题意;
C、反应3中利用氩气化学性质稳定,作保护气,防止金属镁、铜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符合题意;
D、 反应3的产物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时,盐酸中氢元素也转化为氢气,所以生成的氢气和反应2产生的氢气质量不相等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C
【解析】若甲为铁,乙、丁均可与甲反应,则乙、丁分别为稀硫酸、CuCl2溶液中的一种,丙是氢氧化钠溶液。
6.【答案】(1)营养;细胞壁薄、液泡大;输导;导管;筛管;水分和无机盐;有机物;保护
(2)分生;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分裂;细胞核;先复制后平分到两个新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
【解析】(1)营养组织的细胞特点是细胞较大,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排列疏松,储藏了丰富的营养物质;输导组织有导管和筛管组成,导管主要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主要运输有机物,保护组织主要分布在根茎叶的表面细胞较小、排列紧密,具有保护的功能;
(2)分生的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分裂时,首先是细胞核的一分为二。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先复制即数目加倍,后来平分到两个新细胞中,这就使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遗传物质)是相同的。
7.【答案】(1)生长(2)缠绕;窗外(3)C
【解析】(1)牵牛花、含羞草等一天天在长大,说明生物具有生长的特征;
(2)牵牛花的茎沿着其它物体呈螺旋状缠绕,属于缠绕茎;
(3)植物有向光性,所以一盆正常生长的牵牛花放在窗台上,让它接受从窗户射入的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会向窗外弯曲生长。
8.【答案】(1)C(2)氧气(3)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解析】(1)材料②的实验推翻了①的结论,海尔蒙特实验中显示减少不到100g的土壤成分是无机盐;他的观点不正确,因为没有认识到空气中的物质参与光合作用;
(2)材料④的实验中一组小鼠死亡,另外一组小鼠能正常生活证实了是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产生了氧气,氧气可以供给生物的呼吸;
(3)材料⑤的实验结论: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或者说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9.【答案】(1)Ca(OH)2+2HNO3=Ca(NO3)2+2H2O(2)红(3)NaCl、HCl
(4)溶液pH逐渐减小至小于7
(5)A、B、C中的固体不变色,D中的固体由蓝色变红色
(6)作对比实验,排除无水醋酸、氢氧化钠固体和醋酸钠的影响
(7)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试管
【解析】(1)氢氧化钙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钙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Ca(OH)2+2HNO3=Ca(NO3)2+2H2O 。
(2)A点溶液pH大于7,呈碱性,向对应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3) 当33s<t≤40s时,温度由最高下降,说明盐酸过量,对应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为NaCl、HCl 。
(4) 由图1中溶液pH逐渐减小至小于7可得出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反应。
(5) 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则通过A、B、C中的固体不变色,D中的固体由蓝色变红色 能证明酸与碱反应生成水。
(6) 设置A、B、C三个实验是为了作对比实验,排除无水醋酸、氢氧化钠固体和醋酸钠的影响。
(7)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对实验会产生干扰, 装入试剂后迅速塞紧橡胶塞是为了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试管 。
10. ①. 吸收空气中的,排除空气中的对实验测量结果的干扰
②. D
③. 解:设的质量为x 。
食用碱中的质量分数=
答:食用碱中的质量分数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