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科学中考考前每日一练 第50卷1.韦恩图可在不同的事物间建立逻辑关系。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韦恩图如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两种行为的共同点。下列可表示阴影部分内容的是( )A.与生俱来的行为 B.后天获得的行为C.有利于动物生存 D.由遗传物质决定2.人体的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其中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下列有利于肺泡内气体交换的特点有( )①肺泡数量很多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③毛细血管壁很薄④肺泡壁很厚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小明一家三口的血型各不相同,爸爸可以给小明和妈妈输血,小明也可以给妈妈输血,但妈妈既不能给爸爸输血又不能给小明输血,爸爸、妈妈、小明的血型可能是( )A.爸爸O型、妈妈AB型、小明B型 B.爸爸O型、妈妈A型、小明B型C.爸爸AB型、妈妈O型、小明B型 D.爸爸AB型、妈妈O型、小明A型4.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下列实例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C.土壤中的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B.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D.炎热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5.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头发会逐渐变日,皮肤干燥,皱纹增多,还会出现骨质疏松、老花眼等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老年人的新陈代谢中,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B.老花眼是因为晶状体曲度太大,成像在视网膜前方C.中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除了补钙还要多补充维生素DD.皮肤干燥、皱纹增多与细胞内水分减少有关6.古生物学家从不同地层中挖掘出的动物化石的种类和数量如下表所示:地质年代 发现的化石种类及数量中生代 白垩纪 鸟类、哺乳类(少量)侏罗纪 爬行类(大量)三叠纪 硬骨鱼类(少量)据表回答下列问题。(1)中生代最早形成的地层在 。(2)表中各类生物之间的进化趋势是 → → 。(3)在中生代占据优势的动物是 。(4)始祖鸟可能出现在 纪。7.世界各地陆续发现新冠病毒新毒株奥密克戎,给疫情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统计显示,接种新冠疫苗能够显著降低新冠肺炎的重症率与死亡率。尽早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针接种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重要手段。(1)新冠病毒在传播过程中产生新毒株的现象属于 (选填”遗传”或”变异”)。(2)注射新冠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从传染病的预防角度分析,该措施属于 。(3)最近市场上出现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方便市民在家进行检测。抗原检测主要是检测新冠病毒表面的抗原物质,通过纸条上的质控区(C)和检测区(T)的显色情况判定结果(如图甲所示)。某人抗原检测结果如图乙所示,请判断他的检测结果是 。8.一般情况下固体、液体、气体都会热胀冷缩。利用这个原理,因此人们发明了各种类型的温度计。(1)图甲是十七世纪伽利略设计的一个温度社。一根细的的玻璃管与一端的玻璃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整个装置不漏气。根据管中水柱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环境相应的温度。相同情况下 (选填“水”或“空气”)热胀冷缩效果不明显,由此可以推测出A、B两处刻度对应的温度关系是:A处 B处(选项“<"、“=”或“>”).(2)如图乙是小科制作的一个简易液体温度计,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3)如图内所示: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将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紧贴在一起就可制成双金属片温度计。当气温升高时,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B侧。由此可推测,铜与铁的膨胀程度相比较, 膨胀程度慢(选填“铜片”、“铁片”或“无法确定”).9.在“测量物体的质量"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后,天平如图所示。(1)测量物体质量前,甲同学调节天平平衡的方法是:向左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停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然后将游码向左移至零刻度线处。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操作有误,则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2)若没发现甲的错误,仍用该天平称小石块的质量,最终所加砝码和游码移动情况如图乙所示,则物体的实际质量应为 g。(3)丙同学想称取5g食盐,在左右两盘各放一张称量纸,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后,右盘放5克砝码,左盘添加一定量食盐后,发现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左侧,则丙同学接下来的操作应是 。10. 为测定某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一定质量的石灰石样品粉碎后等分成三等份,交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如下实验:(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与水加热不分解)①甲同学用将样品加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表所示:②乙同学将另一份样品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逐渐加入某一浓度的盐酸,反应过程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③丙同学进行如图2所示的实验:把产生的CO2气体用足量的烧碱溶液吸收,同时测量B瓶烧碱溶液增加的质量,结果如下表所示:甲同学在此测定过程中有两个时间段固体的质量都没有改变,则在t0至t1时间段,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 。(2)若不计实验误差,利用甲、乙同学在实验中得到的图表数据,计算图1中X的数值 (写出计算过程)(3)经过甲、乙、丙同学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发现丙同学测得碳酸钙质量分数明显偏大,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 。1.【答案】C【解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其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后天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都有利于动物生存。2.【答案】A【解析】在人体的呼吸系统中,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有利于肺泡内气体交换的特点有①肺泡数量很多,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③毛细血管壁很薄。故选A。3.【答案】A【解析】A、如果爸爸O型、妈妈AB型、小明B型,则爸爸可以给小明和妈妈输血,小明也可以给妈妈输血,但妈妈既不能给爸爸输血又不能给小明输血,A符合题意。B、如果爸爸O型、妈妈A型、小明B型,则小明不能给妈妈输血,B不符合题意。C、如果爸爸AB型、妈妈O型、小明B型,则爸爸不能给小明和妈妈输血,小明也不能给妈妈输血,妈妈既能给爸爸输血又能给小明输血,C不符合题意。D、如果爸爸AB型、妈妈O型、小明A型,则爸爸不能给小明和妈妈输血,小明也不能给妈妈输血,妈妈既能给爸爸输血又能给小明输血,D不符合题意。 故选:A4.【答案】C【解析】A. 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错误;B.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错误;C. 土壤中的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 ,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正确;D. 炎热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体系拿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错误;故答案为:C.5.【答案】B【解析】A. 老年人的新陈代谢中,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A正确;B. 老花眼是因为晶状体曲度太小,成像在视网膜后方,B错误;C. 中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除了补钙还要多补充维生素D ,C正确;D. 皮肤干燥、皱纹增多与细胞内水分减少有关,D正确;故答案为:B.6.【答案】(1)三叠纪(2)硬骨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3)爬行类(4)侏罗【解析】(1)脊椎动物进化的方向是从鱼类到两栖类再到爬行类,再到鸟类和哺乳类;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中生代最早形成的地层在三叠纪;(2)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硬骨头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3)从数量上来说,在中生代占据优势的动物是爬行类;(4)恐龙属于爬行类,所以出现在侏罗纪;7.【答案】(1)变异(2)保护易感入群(3)阳性【解析】(1)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新冠病毒在传播过程中产生新毒株的现象属于变异;(2)传染病的预防有三种途径:第一,保护易感人群;第二,切断传播途径;第三,控制传染源;所以 注射新冠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从传染病的预防角度分析,该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3)因为该人的质控区和检测区都是红色,所以是阳性;8.【答案】(1)水;<(2)用更细的玻璃管或更大容积的玻璃瓶(3)铁片9.【答案】(1)先将游码向左移至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至天平平衡(2)47.6(3)从左盘取下适量食盐,使天平平衡【解析】(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操作有误,则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先将游码向左移至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至天平平衡。(2)根据乙图可知,砝码质量为:20g+20g+5g=45g;标尺上的分度值为0.2g,则游码的质量为3g,那么小石块称量的质量为:45g+3g=48g;由于测量前游码没有对准0刻度,它的质量显示为0.4g,因此应该将它减去,即石块实际质量为:48g-0.4g=47.6g。(3)左盘添加一定量食盐后,发现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左侧,说明左盘食盐的质量偏大,则丙同学接下来的操作应是:从左盘取下适量食盐,使天平平衡。10.【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