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科学中考考前每日一练 第54卷1.如图为小科所在小组研究某植物在夏季一昼夜中CO2的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a点表示凌晨温度低,呼吸作用弱,CO2的释放量少B.ac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C.d点温度过高,气孔关闭,出现”午休”现象D.e点植物在一天中积累的有机物最多2.如图是缩手反射的结构示意图,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缩手反射结构中的①能接受②传来的神经冲动并作出反应B.缩手反射中若某人结构④受损,用针刺图中⑤,手会缩回C.当手被针刺到后,人会先感觉到痛然后再缩手D.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⑥,感觉到痛与③有关3.下列是呼吸作用实质的是( )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4.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绘出如下简图。该同学判断B处是毛细血管,其依据是( )A.血管两端连着静脉B.血管两端连着动脉C.血管内的血流速度快D.血管内的红细胞呈单行通过5.如图是解放军战士身着迷彩服执行任务,迷彩服使得解放军战士与环境融为一体,迷惑敌人的肉眼侦察,使敌人难以捕捉目标。下列现象与迷彩服的设计原理相同的是( )箭毒蛙的斑斓色彩B.雪地中雷鸟身附白色羽毛尺蠖静止形似树枝D.蝮蛇体表有醒目的花纹6.如图所示,图甲为某地男女生身高增长曲线,图乙为人体脑部、生殖器官和全身相对生长速率的比较曲线,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分析图甲中曲线,可以看出在一般情况下,女生比男生进入青春期 (选填“早”或“晚”)。(2)图乙中曲线 表示生殖器官的发育程度。(3)人在青春期的最大变化是 。7.浙江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稻鱼共生系统是在水田里既能种水稻,也能养鱼,实现稻鱼共生。水稻成为鱼的食物来源与休息场所,而鱼又能为水稻除虫、翻松泥土,稻鱼相互帮助、和谐共生,充分发挥了水田的使用价值。(1)请写出其中一条食物链: 。(2)把鲤鱼放进稻田里养殖,通过不断筛选,经过近千年终于培育出了适合养在田里的鲤鱼变种------田鱼,这是长期 的结果。(3)田鱼通体鲜红,外形美观。田鱼的体色是由 控制的。8.甲型流行性感冒是甲流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会有发热、咽痛等症状,最近部分班级有多名学生被感染。为了抑制甲流的传播,多个班级采取夜间消毒,白天多通风等措施。(1)甲流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按传播途径来分,甲流属于 传染病。(2)夜间消毒和白天通风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3)下列各项措施或说法不合理的是 。A.病毒是单细胞生物,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B.病毒从免疫角度分析属于抗原,能激发人体产生抗体C.服用抗生素药物,能有效治疗甲流D.多喝水能缓解甲流症状9.小科进行测量大米密度的科学实验。(1)小科想用托盘天平称取 5g 大米 (如图甲),称量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右边, 接下来小科应如何操作? 。(2)按图乙的方式用量筒直接测量大米体积,则会导致测得的体积比真实值 ( “大”或“小”),其原因是 。(3)由于大米吸水膨胀,小科想用排空气法来测量大米的体积。他设想将大米与空气密 封在一个注射器内,只要测出注射器内空气和大米的总体积及空气的体积,其差值 就是大米的体积。但如何测出空气的体积呢?小科查阅资料得知,温度不变时,一 定质量气体的体积与其压强的乘积是定值。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 5g 大米并 装入注射器内 (如图丙),从注射器的刻度上读出大米和空气的总体积,通过压强 传感器 (气压计)测出此时注射器内空气压强为p;而后将注射器内的空气缓慢压 缩,当空气压强增大为 2p 时,再读出此时的总体积 (压缩过程中大米的体积、空 气的温度均不变)。整理相关数据记录如表: 注射器内空气压强 注射器内空气和大米的总体积压缩前 p 23mL压缩后 2p 13mL由实验测得大米的密度为 g/cm3 。(计算结果精确到0.01)10.如图所示为西汉时期的熊足青铜鼎,该鼎被誉为“古代高压锅”。当鼎内装部分水、盖上鼎盖、闭合锁扣,鼎下堆放干柴燃烧,在标准大气压下,鼎内的水可在120℃沸腾。已知鼎盖面积S=200cm2。下表是水的沸点(T)与气压(p)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T/℃ 90 100 105 110 114 118 120 124 128 130p/kPa 70 101 121 143 163 189 199 226 258 270(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水的沸点跟气压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时,沸点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2)在标准大气压下,鼎内水在120℃沸腾时,请列式计算此时该鼎内外气体对鼎盖形成的压力差?(3)若鼎内的水沸腾时的温度低于120℃,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1.【答案】B【解析】A.a点时,植物CO2的释放量少,说明此时温度低,呼吸作用弱,A正确。B. bc段CO2的释放量在逐渐减少,说明该时段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呼吸作用释放的CO2,B错误。C. d点处于CO2吸收量较高的两点中间,说明此时温度过高,植物的气孔关闭,从外界吸收的CO2的量减少,使光合作用减弱,出现”午休”现象,C正确。D. e点时,CO2的吸收量和释放量相等,且ce段CO2的吸收量大于0,所以e点植物在一天中积累的有机物最多,D正确。故选B。2.【答案】A【解析】A. 缩手反射结构中的①效应器能接受②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并作出反,A正确;B. 缩手反射中若某人结构④受损,用针刺图中⑤,手不会缩回,B错误;C. 当手被针刺到后,人会先缩手,在感觉到痛,所以C错误;D. 缩手反射是低级反射,所以它的神经中枢在③脊髓,感觉到痛与⑥有关,D错误;故答案为:A3.【答案】B【解析】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故答案为:B。4.【答案】D【解析】B处是毛细血管,其依据是血管内的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故选D。5.【答案】B【解析】 迷彩服使得解放军战士与环境融为一体,迷惑敌人的肉眼侦察,使敌人难以捕捉目标,与保护色的概念一致,所以B正确;AD是警戒色,C是拟态;故答案为:B6.【答案】(1)早(2)③(3)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解析】(1)、图甲中的曲线可以看出女生身高快速生长的年龄比男生要早,所以 女生比男生进入青春期早。(2)、图乙①曲线在青春期以前已经基本发育完成了,所以①曲线是大脑的发育。②曲线在青春期跟幼儿期的时候发育迅速增加,所以②曲线是全身的发育。③曲线在青春期以前发育基本是停滞的,进入青春期后迅速发育所以③曲线是生殖器官的发育。(3)、进入青春期的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7.【答案】(1)水稻→鱼/水稻→虫→鱼(2)自然选择/选择(3)基因【解析】(1)这个生态系统的绿色植物是水稻,凶猛动物是鱼。所以答案为:水稻→鱼/水稻→虫→鱼。(2)把鲤鱼放进稻田里养殖,通过不断筛选,培育出了适合养在田里的田鱼,所以答案为:自然选择/选择。(3)体色是一个性状,所以答案为:基因。8.【答案】(1)呼吸道(2)切断传播途径(3)A;C【解析】(1)甲流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所以答案为:呼吸道传染病。(2)传染源是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进入新的易感人群的过程;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易受感染的人群。所以答案为:切断传播途径。(3)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不合理;B、病毒进入人体能引起免疫反应,属于抗原,B合理;C、抗生素能杀灭细菌,对病毒无用,C不合理;D、多喝水能促进身体血液循环,降低发热病情,缓解症状,D合理;故答案为:AC9.【答案】(1)向左盘加适量大米直到天平平衡(2)大;米粒间存在较大间隙(3)1.67【解析】(1)天平的指针偏向右边,说明左盘大米的质量偏小,则小明的操作为:往左盘中添加大米直至天平平衡。(2)由于米粒间存在较大间隙,按图乙的方式用量筒直接测量大米体积,则测出的是大米和中间空隙之和,即会导致大米的体积偏大。根据公式可知,则测得的密度值偏小。(3)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与其压强的乘积是定值,则:p×(23mL-V大米)=2p×(13mL-V大米);解得:V大米=3mL=3cm3;那么大米的密度为:。10【答案】(1)升高(2)在标准大气压下,鼎内水在120℃沸腾时,此时鼎内气压为:P=199kPa,则鼎内外的压强差为:Δp=p p0=1.99×105Pa 1.0×105Pa=9.9×104Pa;此时鼎内外形成的压力差为:ΔF=ΔpS=9.9×104Pa×200×10-4m2=1980N。(3)鼎盖密封不严密,鼎内压强不够大【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沸点跟气压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3)若鼎内的水沸腾时的温度低于120℃,原因是:鼎盖密封不严密,鼎内压强不够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