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五下18《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尼、艄”等7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尼、斯”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纵横交叉、手忙脚乱、祷告、雇定”等词语。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小艇的写作方法,并以此为依据理清课文层次。3、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4、了解威尼斯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教学重点: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教学难点:了解威尼斯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咱们自己来当一回主播,跟着书本看世界,在上一节课,我们走进威尼斯,感受异国风情,同学们把对威尼斯的初印象绘制了思维导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威尼斯初印:课件出示学生根据自己对威尼斯的初印象绘制的思维导图。生:威尼斯的小艇主要写了小艇是威尼斯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威尼斯的小艇有几个特点,样子奇、技术好、作用大。样子奇体现在又窄又深,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星月,轻快灵活像水蛇;技术好体现在拥挤的河道时小艇总能左拐右拐,还能平稳的穿过;小艇的作用还更大,各种人都要用到小艇,或是沿河做生意,或是高声谈笑,或是观看风光…这就是威尼斯的小艇。师:图文并茂,梳理的很清晰。板书记录:样子奇、技术好、作用大。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通过写小艇的样子来感受小艇的静态美,这节课继续走进威尼斯,来一次威尼斯的深度游。二、新授(1)游威尼斯课件播放威尼斯风景视频,教师配合讲解。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水城威尼斯,今天我们将乘坐小艇游威尼斯,大家脚下走好了,我们要跨上小艇了,哇,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快坐上去体验一下吧,大家坐好了,又高又帅的船夫开始划艇了,威尼斯是一座水城,蜿蜒的河道,流动的清波,两岸的风情,让人感受着它独特的魅力,诶,我们的小艇要撑过石桥了,大家看我们的右手边,这是一排排哥特式的建筑,大家看前面圆顶的建筑,这是著名的大教堂,像这样的建筑威尼斯也不少,有120多座呢!快看我们的正前方,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建筑吗?大家坐好了,我们的小艇要拐进狭窄的河道,威尼斯就是这样一座河道纵横交错的水城。(2)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师:同学们,小艇能够在狭窄的河道自由的穿梭,它是怎么做到的 生:船夫的技术很好,小艇的稳定性也很好,小艇十分灵活。师:你能结合上节课所学联系小艇的特点,而且与船夫有很大的关系,请大家打开课本,请同学们看到第4自然段,哪些地方可以体现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找出相关语句,做好批注。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生:红色字体的词都体现了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师:全班同学一起来感受这飞一般的感觉。齐读第四自然段。师:从和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了船夫自信、娴熟、高超的驾驶技术,接下来我们一起合作好好的读一读。师生合作读第四自然段。(3)威尼斯的大街小巷师:这样的一副富有生趣动态的画面让我们也感受到这也是威尼斯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我们体会到了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接下来我们到威尼斯的大街小巷去看一看吧。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去教堂祷告。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师:你从哪里可以感受到小艇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和威尼斯人息息相关,读一读,圈画出来。默读5-6自然段,想一想,人们坐着小艇去干什么?说一说。谁 乘坐交通工具 干什么商人 乘坐小艇 去做生意青年妇女 高声谈笑孩子由保姆伴着 到郊外呼吸新鲜空气老人带了全家 上教堂祷告一大群人 从戏院回家…… ……师:同学们,除了课文中写到的这些人,还有许多人需要乘坐小艇去工作、去学习,大家想象一下,在威尼斯的一天中,还有哪些人会乘坐小艇去做什么呢?同桌直接说一说。生1:孩子们坐着小艇从学校回家。生2:一些老婆婆乘坐小艇买菜。生3:邮递员乘坐小艇送包裹。师:不管做什么的都要依靠小艇出行,人动则艇动,艇动则城动。从人们的这些活动当中你体会到什么?生: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小艇,小艇和人们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紧密相连。师:同学们,我们从威尼斯这一天的热闹的场景当中,你除了感受到小艇的重要,你还能从白天的活动当中体会到什么呢?生1:我能体会到白天十分的热闹,大家都在外面活动。生2:大家都非常的忙碌,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坐。生3:他们的心情是十分愉悦的。师:从威尼斯白天的生活当中,我们能感受到人们非常的热闹、忙碌而又愉快,到处都充满着生活的气息,这样富有情趣的动态场景让我们感到小艇无处不在,以及威尼斯的生活之美,让人心向往之。(4)夜晚的威尼斯师:同学们,白天的威尼斯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到了夜深人静,曲终人散时,威尼斯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大家轻声的读一读第六自然段。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生:夜晚的威尼斯十分的寂静。师:除了寂静你还能感受到什么?生:我还能感受到威尼斯夜晚的美,读了这一段我仿佛看到了月亮倒挂在天空,水面上波光粼粼,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水中,随着水波的流动轻轻的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在河边没有了一丝声响,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一切都十分的美好。师:是啊,对么的美好啊,这样的一副静态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这一份宁静之美,谁能通过你的阅读让我们感受到这份寂静之美 指名朗读: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师:这样宁静的夜晚多美啊,白天的威尼斯是那么的热闹,整个城市充满着富有情趣的动态画面;夜深人静,夜晚的威尼斯又有着一份恬静的静态美,一静一动,动静结合,这进一步让我们感受到水城威尼斯的独特之美。(5)广西宁明的花山师:同学们,游玩了水上之城威尼斯,那接下来我们又将去到哪里呢?我们广西啊也有很多靓丽的风景名片。课件播放《跟着书本看世界》小主播介绍的广西宁明的花山视频。师:宁明花山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岩画,我们的小主播能够像课文一样抓住景物的独特之处来介绍,这样给人的印象更加的深刻了,同学们拿出资料一,找出她有没有也有动静结合的介绍。(学生活动时间。)生1:请同学们看到第二自然段“我们乘着船来到山脚下,下了船沿着栈道往观景台上走,抬起头岩壁上就是神秘的花山岩画”这里运用了一定的游览顺序,把它写的非常清楚。生2:我觉得对花山岩画的介绍是对花山岩画的静态描写,“夕阳西下,临江清波荡漾,滟滟水光印照在岩画上,斑斑驳驳。”这里是对花山岩画的动态描写,动静结合,写出了花山岩画的独特之美。师:我们在介绍景物的时候要抓住它的独特之处,要是能够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就更好了。三、我带大家看世界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资料介绍一处名胜古迹,大家都找了吧。生1:我想带大家去到敦煌莫高窟。生2:我想带大家去敦煌的月牙泉。生3:我想带大家去到西安的兵马俑。生4:我想带大家去到云南的丽江古城。生5:我想带大家去到苏州的拙政园。师:听见大家说了这么多地方,老师把大家搜集的图片资料做成了段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播放段视频。请同学们介绍一处名胜古迹,能用上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来介绍它的独特之美。(学生活动时间。)生1:大家好,在福建有一座用土搭造起来的世界文化遗产,大家知道它是什么吗?它就是福建土楼,大家请看,福建土楼主要的形状是圆形和方形,其实它最初是方形的,是来到此处的客家人为了抵御外侵而建造的圆形的建筑,福建土楼非常的实用,楼下可以养牲口,楼中还有水井,楼上可以住人,福建土楼最早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由于晋朝屡犯边境,所以定居在此,逐渐成了客家人。虽然福建土楼是用土搭建的,但是十分的宏伟壮观,大家请看。生2:黄山,中国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在“中华十大名山”排名中居第四位,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景区由市直辖),是安徽旅游的标志,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黄山,中国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在“中华十大名山”排名中居第四位,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景区由市直辖),是安徽旅游的标志,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足下万里,不管是水上之城威尼斯还是宁明的花山岩画,无论是万里长城还是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世界之美,我们这一期《跟着书本看世界》就到此结束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