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浙江新中考科学冲刺模拟(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浙江新中考科学冲刺模拟(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浙江新中考科学 冲刺模拟(二)
一、选择题(每题3分,总计45分)
1. 先秦时期,人们就知道在水中加入草木灰(含有K2CO3)来提高洗涤衣物的效果。下列物质与K2CO3溶液一样呈碱性的是(   )
A.稀硫酸 B.食醋 C.蒸馏水 D.碳酸钠溶液
2. 据统计,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高达36.7%.预防近视、珍爱双眼、注意用眼卫生,要从儿童少年做起。如图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的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3. 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忽略路况造成事故,厂商开发出抬头显示器:汽车仪表安装在驾驶台上,显示面水平朝上,司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看到竖直的仪表显示的像,如图所示,则( )
A .像比驾驶台上的仪表显示要小 B.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像是实像 D.司机前面的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45°
4. 把等质量的X、Y、Z、M四种金属分别加入到同体积、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再把M加入到YNO3溶液中,反应关系分别如图所示。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Z>X>M>Y B.X>Z>M>Y C.X>Z>Y>M D.Y>M>Z>X
5. 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中秋节)至9月25日在杭州(31°N)举办。杭州也成为继北京、广州之后,第三个举办亚运会的中国城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杭州的位置是中纬度、北温带;
②亚运会召开时,地球公转位置在甲附近;
③亚运会召开时,南北半球各纬度昼夜长短时长接近;
④亚运会召开的第一天,当晚的月相是新月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6. 装有一定体积水的密闭塑料瓶,静止在A液体中,塑料瓶所受浮力为FA(如图甲);倒置后静止在B液体中,塑料瓶所受浮力为FB(如图乙);若不计塑料瓶的质量及瓶壁、瓶盖的体积,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A<FB B.FA>FB C.ρA<ρB D.ρA>ρB
7. 洋葱被称为“蔬菜皇后”,对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某兴趣小组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视野中出现气泡(如图),原因可能是( )
A.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 B.撕的表皮细胞太厚
C.没有用红墨水染色 D.光圈没有对准通光孔
8.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出现了几次较为严重的雾霾天气,再次引起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下列关于空气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的成分只有氧气和氮气
B.氟利昂的使用会造成臭氧的减少
C.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2.5)的多少不影响人体健康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9. 某密闭隔热容器通过中间的阀门被分为A、B两个部分,现将该容器水平放置,并在A、B中分别装满冷水和热水,如图所示,当打开中间的阀门后,要使A、B两容器中的水温相等,最快的办法是( )
A.竖直放置,且A在上方 B.竖直放置,且B在上方
C.如图保持原有的水平状态 D.上述三种情况下,所需时间相同
10.斯特林循环因英国物理学家斯特林于1816年首先提出而得名,它是由两个等容过程和两个等温过程组成的可逆循环。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依次经过状态B、C和D后再回到状态A,对此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程A→B中气体的温度逐渐减小 B.过程B→C中气体对外界做正功
C.过程C→D中气体放出了热量 D.经过如图所示的一个斯特林循环,气体对外界做负功
11.已知一铜、锌合金粉末,加入到AgNO3溶液中,如果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物质的种类为a,滤液中溶质的种类为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a+b=3,则滤液中可能不含AgNO3;
②若a+b=4,则滤纸上一定有Ag和Cu,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和Cu(NO3)2;
③若溶液呈蓝色,则a=1;
④若向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a+b=4。
A.①④ B.① C.④ D.①②③
12.如图是A、B表示人呼吸时膈肌的运动示意图,C、D表示不同状态下的呼吸频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A表示人体的呼气过程 B.图B中人体的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C.从图C可推测,此时人体处于运动状态 D.图D中人的呼吸频率较快
13.烧杯中盛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滴加10%的NaOH溶液,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反应产生蓝色沉淀 B.bc段溶液增加70.2g
C.c点对应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铜 D.d点溶液显中性
14.为了安全用电,在家庭电路设计安装中使用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是在用电器发生漏电或人体触电时实施保护的装置。家庭电路漏电时,通过火线和零线的电流不相等(如图中虚线框内A、B两点电流不相等),漏电保护器中有一特殊装置(在图中虚线框内未画出)检测到该差异后,会自动切断电源,起保护作用。下图是模拟漏电的试验电路,由一只开关S和电阻R组成,闭合开关S能模拟漏电情形的连接电路是(  )
15.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灯泡L的额定电流为0.3A,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一端滑至另一端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与两个电压表示数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在此过程中灯泡不会烧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电源电压为12V
②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和定值电阻R0的功率相等
③灯泡L的额定功率为0.9W
④某一时刻将电流表与定值电阻R0的位置对调后,只有两个电表的示数不变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二、填空题(每空2分,总计40分)
16.干簧管是一种磁控制的开关,其结构如图甲所示,其中磁簧片是一种有弹性的薄铁片,固定在玻璃管上。如图乙,将一个条形磁铁与干簧管平行放置时,干簧管的磁簧片触点就会接通;当条形磁铁远离干簧管时,触点就会分开。图乙中两磁簧片被磁化,两触点为   名磁极,移走磁铁后磁性   。
17.浓氨水有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面问题:
①实验中,E所起的作用是   .
②实验中观察到B、C试管内的溶液都变成红色,但C试管内液体变色速率较快,由此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写两条)①   ②   .
18.如图,杠杆AB在水平位置平衡,物体M1重为492.5牛,OA:OB=2:3,每个滑轮重为20牛,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M2以0.2米/秒的速度匀速上升了2米。(杠杆与绳的自重、摩擦均不计)
(1)杠杆AB可视作一种   (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
(2)拉力F的大小为   牛。
19.北仑泰山路的樱花大道,每年的3月份,繁花盛开,它已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1)樱花粉色的花在植物的结构层次上属于   。
(2)沿着樱花大道骑行单车时,脑中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结构是   。骑行到路口时,发现红灯立即刹车,此反射类型属于   .
20.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矮墙的两边,若要在天花板上固定一平面镜使两人在图示位置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的最小平面镜的位置应为    (选填“ae”或“bc”或“ec”或“de”)。
2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6V,虚线框内的电路中只接有一个电阻,且与虚线框外的电阻阻值相等。当开关S由断开到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增加了0.3A。
(1)每个电阻的阻值可能都等于    。
(2)当S由断开到闭合时,电路的总电功率一定增加    W。
22.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蹦极
蹦极(Bungeejumping),也叫机索跳,是近些年来新兴的一项非常刺激的户外休闲活动。运动员站在约40m以上(相当于10层楼)高度的桥梁、塔顶、高楼、吊车甚至热气球上,把一端固定的一根长长的橡皮绳绑在踝关节处,然后两臂伸开、双腿并拢、头朝下跳下去。绑在运动员踝部的橡皮绳很长,足以使运动员在空中享受几秒钟的“自由落体”。当人体落到离地面一定距离时,橡皮绳被拉开、绷紧,阻止人体继续下落,当到达最低点时橡皮绳再次弹起,人被拉起,随后又落下,这样反复多次直到静止,这就是蹦极的全过程。
(1)蹦极运动员在跳下直到橡皮绳被拉到原长的过程中,是将运动员的重力势能转化为   能。(不计空气阻力)
(2)从橡皮绳被拉开到最低点的过程中,运动员做   (选填“匀速”“加速”或“先加速再减速”)运动。在速度最大时,运动员受到橡皮绳的弹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23.一幅如图甲所示的漫画立在桌面上,小霞把一个装水的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所示。小霞观察分析:装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横切面中间厚,边缘薄,起到    (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作用,使图片横向放大、颠倒,透过水杯看到的是老鼠的    (填“实”或“虚”)像,此时老鼠到玻璃杯的距离满足    (填“f<u<2f”或“u>2f”)。若小霞将水杯继续    (填“靠近”或“远离”)漫画,她透过水杯将会看到漫画中的老鼠逃离猫。
三、探究题(第24、26、27、28题每空2分,25题每空3分,总计40分)
24.在2023年10月7日进行的杭州亚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女排3:0战胜日本女排,以6战全胜的战绩夺得冠军。女排姑娘们热身训练刚开始时用的是普通排球,后改用气排球,弹性更好,不易伤人。经查阅资料可知,普通排球和气排球的信息如表所示。
排球种类 材料 质量(g) 圆周(cm)
普通排球 羊皮、人造革、橡胶 约220~270 约60
气排球 软塑料 约120 约75
(1)由此引起了小桐的疑问:排球的弹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经科学兴趣小组讨论,提出了以下几个猜想。
猜想1:排球的弹性可能与球的型号有关。
猜想2:排球的弹性可能与球的材料有关。
猜想3:   。
(2)小桐设计了一个探究影响排球弹性因素的实验活动,如图所示,将相同的排球充气后置于同一高度静止自由释放,小桐通过观察    来比较排球的弹性大小。该实验探究了排球的弹性大小与球的    是否有关。
25.如图甲所示是家用燃气报警器的部分电路示意图,其中控制电路中的R1是由气敏电阻制成的传感器,R1的阻值与燃气浓度的关系如图乙。出厂预设当燃气浓度达到4%时报警,出厂测试时,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U1为3V且保持恒定,闭合开关S1、S2,移动滑动变阻器R2滑片P的位置,当控制电路中的电流为0.03A时,电磁铁恰好能将衔铁吸下,工作电路中相应的灯亮起而报警(电磁铁线圈的阻值忽略不计)
(1)使用燃气的场所都应安装燃气报警器,安装的具体位置应根据被检测气体相对于空气的密度来决定。如果家中使用的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密度比空气小的甲烷),则报警器应安装在厨房(如图丙)的    (选填“A”或“B“)区域。
(2)小科认为报警时只有灯亮还不能起到很好的报警作用,最好灯亮同时又有警报声,所以建议加接蜂鸣器,则蜂鸣器应与灯    并联。
(3)该报警器要达到出厂预设值,请计算滑动变阻器应接入电路的电阻值:   。
(4)当报警器报警时,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迅速打开排风扇 B.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C.禁止切断报警器电源 D.熄灭一切火种,迅速关闭气源总阀
26.用图1电路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器材如下:电源(4.5V),滑动变阻器(“10Ω 2A”、“50Ω 1.5A”),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定值电阻(5Ω、10Ω、20Ω)。
(1)按图甲连接电路时,应先断开开关,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    。(选填“最右端”或“最左端”)
(2)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选取“10Ω 2A”的滑动变阻器与10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多次实验后用图象法处理数据如图2:
①分析图象得出结论    。
②图2的I﹣U图象在前半区(即阴影区)没有实验数据,为了扩大数据的范围,请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案    。
(3)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选取“50Ω 1.5A”滑动变阻器与5Ω的定值电阻完成了第1次实验,记录数据于表格中
①进行第2次实验,将定值电阻的阻值由5Ω更换为10Ω,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直至电压表示数为    V,并记录数据。
②进行第3次实验,将定值电阻由10Ω更换为20Ω,闭合开关,发现异常现象:   。请针对此现象提出正确的操作建议    。
27.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其中,氮气可用作本实验的保护气;盛放氧化铁的是一支带有支管的试管,其支管可用于导出试管内的气体;酒精灯带网罩;整套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a、b均处于关闭状态,开始实验时,打开a,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再关闭a,打开b。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指出,实验开始时,应该先打开弹簧夹b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再点燃酒精灯,你认为是否正确,请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时,应先打开a通入氮气,再关闭b,熄灭酒精灯,继续通氮气直至装置冷却;待试管冷却后,把生成的黑色粉末倒在白纸上后;用磁铁靠近黑色粉末,黑色粉末全部被吸引;再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足量硫酸铜溶液中,搅拌后发现黑色粉末部分变红。
(提出问题)炼出来的黑色粉末的成分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在铁的氧化物中只有氧化铁是红棕色,其余都是黑色;只有氧化亚铁在空气中会很快被氧化成氧化铁;只有四氧化三铁有磁性。
(综合探讨)同学们得出此次炼铁得到的生成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测定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能检验的变化有很多种,通常只要检验其中之一就可以了。从下列的变化里,选择最易进行操作的是:   (填字母)。
A.增加的淀粉 B.生成的氧气 C.消耗的氧气 D.消耗的二氧化碳
(2)往三角烧瓶里的水草中,加入二氧化碳释放剂,并将装置置于光照下一段时间后,实验装置U形管左侧的液柱    (填“高于”或“低于”)右侧的液柱。
(3)用这种装置实际测得的淀粉量要小于该过程中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量,理由是:   。
四、综合题(29题6分、30题6分、31题9分、32题6分、33题8分,总计35分)
29.开春以来,为提高水稻产量,某农场积极做好科学施肥、精准防治病虫害等工作。
(1)水稻不同生长期需要不同的肥料。如在水稻抽穗、开花时期,为促进穗数增多、籽粒饱满,需要多施磷肥。下列属于磷肥的是__ __。
A.碳酸钾(K2CO3) B.尿素[CO(NH2)2] C.磷酸二氢钙[Ca(H2PO4)2]
(2)氮肥能促进水稻幼苗生长。一百亩水稻需要施3950千克碳酸氢铵(NH4HCO3),这些碳酸氢铵用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来合成,需要氨气(NH3)多少千克?
(3)井冈霉素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常用药。要为一百亩水稻喷洒该农药,需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01%的药液7500千克,应购买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井冈霉素药液多少千克?
30.小猴和小白兔同时发现了一个实心胡萝卜,它们都想多分点。小猴提出分配方案:将胡萝卜放在三角形石块的尖端,调节胡萝卜位置,使胡萝卜静止时保持水平,然后沿支点处竖直切开,各拿一份,如图甲所示。小白兔说:“我要长的那一头!”,小猴却暗自高兴。 从质量角度来看,小猴有没有吃亏 请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说明。
31.现有规格分别为“6V 3W”和“6V 6W”两个小灯泡L1、L2,已知它们的电流与电压间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L1、L2的灯丝电阻都随电流的增大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若将L1、L2并联接在学生电源间,电源电压调节为6伏,通电5分钟,则两灯泡消耗的总电能为多少焦?
(3)若将L1、L2串联接在学生电源间,调节电源电压,在保证每个灯泡两端电压不超过其额定电压的情况下,L1、L2消耗的实际总功率最大值是多少?
32.纯碱可用于造纸、玻璃生产等领域。纯碱产品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杂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品牌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方案并进行实验。
(1)滤液B中含有的阳离子有    (填化学符号)。
(2)若沉淀不经过操作b会使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根据以上数据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1%)。
33.如图甲为陶瓷电煎药业,其简化的工作电路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为220V,S1为单刀双掷开关,R1和R2均为电加热丝。电煎药壶刚开始工作时先武火挡快速加热,当药液的温度达到98℃时自动跳到文火挡慢熬,药液熬制一段时间后,自动跳到保温挡防止药液烧干。已知电煎药壶在220V电压下正常工作时,武火快速加热功率为500W,文火慢熬功率为100W,某次煎药时药液的温度与电煎药壶工作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
(1)根据题意可知,当单刀双掷开关S1拨到“2”位置,同时开关S2   (选填“闭合”或“断开”)时,电煎药壶处于文火挡。
(2)电加热丝R2的阻值是    欧。
(3)电成药壶处于保温挡时的功率为    瓦。
(4)分析图像可知,电煎药壶武火加热前半段时间对药液的加热效率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后半段时间的加热效率。
2024浙江新中考科学 冲刺模拟(二)(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D
【解析】[命题考向: 考查pH与酸碱性的关系。解析:一般通过pH来定量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当pH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当pH小于7时,溶液呈酸性,且pH值越小,酸性越强;当pH大于7时,溶液呈碱性,且pH值越大,碱性越强。由图可知,只有碳酸钠溶液的pH值大于7。]
故选D
2. 【答案】D
【解析】【考点】近视、远视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分析】(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远视眼。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

【解答】解:图甲光线在视网膜后方汇聚,表示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因此表示远视眼;图乙光线在视网膜前汇聚,表示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因此表示近视眼;图中丙表示用凸透镜矫正远视眼;图丁表示用凹透镜矫正近视眼,所以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的是乙和丁。
故选:D。
3. 【答案】D
【解析】【答案解析】解:
(1)由题意可知,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且像与驾驶台上的仪表显示等大;故ABC错误;(2)车辆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由于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所以司机前面的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
(如下图所示),故D正确。
4. 【答案】B
【解析】【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由图像可知,Z、X与稀盐酸反应,Y、M不与稀盐酸反应,且相同时间内X产生气体多,说明反应速率快,所以活动性X>Z>Y、M;把M放入Y的盐溶液中有Y生成,说明活动性M>Y。所以活动性顺序为:X>Z>M>Y,观察选择项,B正确。
故选:B。
【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5. 【答案】C
【解析】【答案】C
【知识点】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中低纬度位置以30°N 为分界线。分清各个节气时间。
【解答】①杭州位置在30°N以北,属于中纬度地区。北温带。
②甲为春分,时间为3月22号前后,时间明显对不上。
③9月10日接近秋分(9月23号前后),秋分全球昼夜等长,所以 亚运会召开时,南北半球各纬度昼夜长短时长接近。
④亚运会召开的第一天,当晚的月相是满月。
故选C。
6. 【答案】C
【解析】解:(1)由图可知:塑料瓶在两种液体上漂浮,则FA=FB=G,故AB错误;
(2)由于FA=FB,由图可知:V排A>V水>V排B,所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A=ρAV排Ag,FB=ρBV排Bg,,ρA<ρB,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7. 【答案】A
【解析】【解答】解: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会产生气泡。在制作临时装片时,为避免产生气泡,盖盖玻片时,要先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故选:A。
8. 【答案】B
【解析】【分析】空气污染指数指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当空气污染指数小于50时,空气质量级别是一级,空气质量状况是优,当空气污染指数在51—100之间时,空气质量级别是二级,空气质量状况是良。根据空气的成分和污染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空气的成分有氧气和氮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故A错误;
氟利昂会使臭氧分解,它的使用会造成臭氧层破坏,故B正确;
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2.5)增大,会增加人类患呼吸疾病的概率,故C错误;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它是空气的一部分,不是污染物,故D错误。
故选:B。
9. 【答案】A
【解析】【分析】(1)怎样使热传递最快?尽可能有效地利用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是我们考虑这道题的关键所在。
(2)明确热水的密度比冷水的密度小。
【解答】解: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主要传递方式靠对流。当将容器竖直放置且A放在上方时,由于热水的密度比冷水的密度小,热水会上浮,冷水会下沉,这样能加强对流,有利于水温尽快一致。
故选:A。
【点评】此题综合考查热传递和密度的相关知识,有利于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0.【答案】BC
【解析】
11.【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要排在前面的金属就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由于金属的活动性Zn>Cu>Ag;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进行分析。
【解答】解: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金属的活动性Zn>Cu>Ag,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和Cu的混合粉末,Zn首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Zn反应完成时,Cu再与硝酸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①Zn+2AgNO3=2Ag+Zn(NO3)2;②Cu+2AgNO3=2Ag+Cu(NO3)2
①当a=1时,则得到的金属为银,Cu和Zn全部反应,硝酸银溶液足量;恰好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和硝酸锌,此时b=2,即a+b=3,则一定没有硝酸银,故正确;
②结合①的分析,若硝酸银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硝酸锌和硝酸银,此时b=3,则a+b=4,故错误;
③若溶液呈蓝色,说明铜和硝酸银发生反应产生硝酸铜溶液,则滤渣一定含有银,一定没有锌,可能含有铜,因此a可能=1或2,故错误;
④若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锌有剩余,则滤渣是锌、铜、银,即a=3,滤液含有硝酸锌,即b=1,因此a+b=4,故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和金属与盐反应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D
【解析】【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廓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解答】解:A、A表示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肺内气体排出,是呼气过程,正确;
B、B表示膈肌收缩,膈顶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正确;
C、曲线C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因此表示运动的呼吸状况,正确;
D、曲线D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因此表示安静的呼吸状况,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了解呼吸运动的过程和特点;知道体育活动时呼吸频率和深度会增加是解答的关键.
13.【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向其中滴加10%的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和氯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氯化钠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向盛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中滴加10%的NaOH溶液,氢氧化钠首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当稀盐酸反应完后,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所以
A、由图象可知,ab段反应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故A错误;
B、由题意可是: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60.0g﹣80.0g)×10%=8g
设生成的氢氧化铜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CuCl2+2NaOH═Cu(OH)2↓+2NaCl,
80 98 117
8g x y
== x=9.8g y=11.7g
bc段溶液增加的溶液的质量是80g﹣9.8g=70.2g,由以上计算可知,故B正确;
C、氢氧化铜是不溶于水的沉淀,所以c点对应的溶质中不会含有氢氧化铜,故C错误;
D、d点溶液中有过量的氢氧化钠,显碱性,故D错误。
故选:B。
14.【答案】C
【解析】【解答】AB、闭合开关S时,通过虚线框内火线和零线的电流相等(通过A、B两点电流相等),此时无法模拟漏电情形,故AB不正确;
C、闭合开关时,通过虚线框内火线的电流小于通过该装置零线的电流(通过A、B两点电流不相等),可以模拟漏电情形,故C正确;
D、闭合开关时,虚线框内火线电流仍然等于零线电流,因为导线将电阻R短路,所以闭合开关不影响电路,故D不正确。
故选:C。
15.【答案】A
【解析】【考点】电功率的计算;欧姆定律的应用.
【解答】解:(1)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灯泡、定值电阻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V1测量L的电压,电压表V2测量R0和L的总电压,电流表测通过电路的电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b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为0,此时R0和灯泡串联接入电路,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此时电路中电流最大,根据乙图可知此时通过电路的电流为0.4A,电压表V1测量L的电压,示数为4V,电压表V2测量R0和L的总电压,示数为8V,所以电源电压为8V,故①错误;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定值电阻的阻值:R0===10Ω,
(2)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灯泡L的额定电流为0.3A,由乙可知灯泡正常发光时,R0和L的总电压为5V,
此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0=ILR0=0.3A×10Ω=3V,灯泡正常发光的电压:UL=﹣U0=5V﹣3V=2V,
灯泡L的额定功率为PL=ULIL=2V×0.3A=0.6W,故③错误;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P=U﹣=8V﹣5V=3V,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根据P=UI可知滑动变阻器和定值电阻R0的功率相等,故②正确;
(3)将电流表与定值电阻R0的位置对调后,滑动变阻器、灯泡、定值电阻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V1和电压表V2测灯泡L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通过电路的电流,所以电流表示数不变,电压表V2示数不变,故④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
16.【答案】异;消失。
【解析】【考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分析】(1)磁极间的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使得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称为磁化。
【解答】解:据题可知,如图乙,将一个条形磁铁与干簧管平行放置时,干簧管的磁簧片触点就会接通;当条形磁铁远离干簧管时,触点就会分开。图乙中两磁簧片被磁化,两触点为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当移走磁铁后磁性消失。
故答案为:异;消失。
【点评】知道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和磁化的过程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7.【答案】故答案为:①作对比实验;②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解析】【分析】①根据实验中,E所起的作用是作对比实验进行解答;
②根据分子性质进行解答.
【解答】解:①实验中,E所起的作用是作对比实验;
②实验中观察到B、C试管内的溶液都变成红色,但C试管内液体变色速率较快,由此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故答案为:①作对比实验;②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特征及其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相互作用显色等方面的内容.
18.【答案】(1)省力(2)25
【解析】【答案】(1)省力(2)25
【解析】【分析】(1)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进而判断杠杆AB的类型;
(2)首先根据计算出物体M2的重力,然后根据计算出拉力F的大小。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动力臂OB>阻力臂OA,因此杠杆AB为省力杠杆;
(2)根据公式得到:
;解得:GM2=30N;
那么自由端的拉力:。
19.【答案】(1)器官(2)小脑;条件反射
【解析】【答案】(1)器官(2)小脑;条件反射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植物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一植物体。
(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1)樱花粉色的花在植物的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
(2)沿着樱花大道骑行单车时,脑中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结构是小脑。骑行到路口时,发现红灯立即刹车,这是后天经过学习形成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20.【答案】ec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两人要想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来自对方头和脚的光线都必须经过平面镜到达另一方的眼睛,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则我们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作出两条从乙到达甲眼睛的光线和两条从甲到达乙眼睛的光线,由此确定出所需最小平面镜的位置。
【解答】解:
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平面镜里成的像的位置,分别过乙的像的头顶和脚底分别作两条直线到甲的眼睛,过甲的像的头顶和脚底分别作两条直线到乙的眼睛(这两条直线就可以确定出所需最小平面镜的位置),由这四条直线与墙的交点即可确定出所需最小平面镜的位置应为ec。
故答案为:ec。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应用,题目出的比较新颖,解题时最好通过作图来解答。
21.【答案】(1)10Ω或20Ω;(2)1.8W。
【解析】【考点】电功率的计算;欧姆定律.
【分析】(1)开关由断开到闭合,电流表的示数增加了0.3A,即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了,有两种连接方式,开关S闭合,把一个电阻短路或再并联一个电阻,据此设计电路,并根据欧姆定律进行计算,若是前者增加的电路为ΔI=I′﹣I=﹣,若为后者增加的电流为ΔI=I′﹣I=﹣,据此代数计算电阻的阻值;
(2)当S由断开到闭合时,电路的总电功率的增加量为ΔP=UΔI,据此计算即可。
【解答】解:(1)开关由断开到闭合,电流表的示数增加了0.3A,连接方式有两种,如下图所示:
若连接方式如图甲,R1=R2=R,则开关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I==,
开关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I′==,电流之差ΔI=I′﹣I=﹣=,R===10Ω,
R1=R=10Ω,
若连接方式如图乙,R1=R2=R,则开关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I==,
开关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I′=+=,ΔI=I′﹣I=﹣=,R===20Ω,
R1=R=20Ω,
故图中每个电阻的阻值可能都等于10Ω或20Ω;
(2)当S由断开到闭合时,电路的总电功率的增加量为ΔP=UΔI=6V×0.3A=1.8W。
答:(1)10Ω或20Ω;(2)1.8W。
22.【答案】故答案为:(1)动;(2)先加速后减速;等于
【解析】【分析】对人进行受力分析,判断人的运动状态;分析能量的转化过程。
【解答】解:(1)运动员在跳下直到橡皮绳被拉到原长的过程中,高度降低,运动的速度变快,运动员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2)橡皮绳被拉开,产生弹力,且伸长的长度越长,弹力越大;所以在橡皮绳被拉开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一开始伸长的长度较短,产生的弹力较小,弹力小于重力,运动员向下加速运动;当绳子继续伸长,在某一时刻,弹力等于重力,此时二力平衡,运动员不再加速运动,运动速度最大;当绳子继续伸长,弹力大于重力,运动员向下减速运动,直至减速到0,到达最低点;
故答案为:(1)动;(2)先加速后减速;等于
23.【答案】故答案为:凸透镜;实;f<u<2f;靠近。
【解析】【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透明物质可以制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物体置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解答】解:装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横切面中间厚,边缘薄,形成水凸透镜。图乙中老鼠的像与图甲中的老鼠相比,是放大的,左右颠倒的实像,所以此时的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f<u<2f,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若想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逃离猫,应将水杯继续靠近漫画。
故答案为:凸透镜;实;f<u<2f;靠近。
【点评】水、玻璃、水晶、冰等透明物质,都可以制成凸透镜和凹透镜,虽然材料不同,对光线的作用相同,成像性质相同。
三、探究题
24.【答案】(1)排球的弹性可能与球的质量有关(或排球的弹性可能与球的直径有关,合理即可);
(2)排球在大理石上反弹的高度;充气量。
【解析】【分析】(1)结合表中所列出的数据,可猜想排球的弹性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观察图中三次实验排球的变化量,根据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做出解答。
【解答】解:(1)由表中所列数据可知,排球的弹性大小可能与球的质量有关,或者与球的直径有关;
(2)观察图中实验可知,将相同的排球充气后置于同一高度静止自由释放,通过观察排球在大理石上反弹的高度可以比较排球的弹性大小,运用了转换法;
三次实验中,只有排球的充气量不同,其它的条件相同,因此,该实验探究了排球的弹性大小与球的充气量是否有关。
故答案为:(1)排球的弹性可能与球的质量有关(或排球的弹性可能与球的直径有关,合理即可);
(2)排球在大理石上反弹的高度;充气量。
25.【答案】故答案为:(1)A;(2)L2;(3)60Ω;(4)BCD。
【解析】【考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欧姆定律的应用;密度与温度.
【分析】(1)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2)根据控制电路的工作状态判定工作电路的连接方式,然后判定电铃的位置;
(3)当燃气浓度达到4%时,根据图乙得到气敏电阻的阻值,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的总电阻,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关系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
(4)当报警器报警时,要防止天然气发生爆炸现象。
【解答】解:(1)天然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泄漏后会很快上升到室内的上方,接触报警器,因此报警器应安装在房间内墙上方的位置,即A处;
(2)闭合开关S1、S2,移动滑动变阻器R2滑片P的位置,当控制电路中的电流为0.03A时,电磁铁恰好能将衔铁吸下,使得工作电路中灯L2亮起而报警,在电路中接入蜂鸣器时,蜂鸣器应与L2并联,蜂鸣器与L2可以同时工作;
(3)当燃气浓度达到4%时,根据图乙可知,此时气敏电阻的阻值为:R1=40Ω;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0.03A,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的总电阻为:R===100Ω;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关系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2=R﹣R1=100Ω﹣40Ω=60Ω;
(4)A、迅速打开排风扇时,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引燃燃气,故A错误;
B、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可以把燃气散出去,故B正确;
C、切断报警器电源,虽然停止了报警,但容易产生电火花,引燃燃气,故C正确;
D、熄灭一切火种,迅速关闭气源总阀,可以阻止燃气的泄漏,熄灭一切火种,可以防止燃气爆炸,故D正确。
故选BCD。
故答案为:(1)A;(2)L2;(3)60Ω;(4)BCD。
【点评】本题考查了欧姆定律的应用、电磁继电器的工作过程、电路的设计、安全用气的常识,难度不大。
26.【答案】故答案为:(1)最右端;(2)①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②改用最大阻值更大滑动变阻器;(3)①2.5;②电压表示数超过电压表量程;闭合开关前,将变阻器滑片移动到最大阻值处。
【解析】【考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分析】(1)为了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应先断开开关,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阻值最大处;
(2)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
①根据图2中图象反向延长线过原点得出结论;
②图2的I﹣U图象在前半区(即阴影区)没有实验数据,则说明R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较大,据此分析回答;
(2)①由欧姆定律求出第1次实验中电阻的电压;
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要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据此回答;
②将由5Ω更换为10Ω时,由串联电路电路电压的规律和分压原理求出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进行第3次实验,由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规律得出此时电路的电流,由欧姆定律求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据此回答。
【解答】解:(1)为了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应先断开开关,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阻值最大处,即最右端;
(2)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
①如下图所示,图象反向延长线过原点,
故分析图象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②图2的I﹣U图象在前半区(即阴影区)没有实验数据,则说明R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较大,即为了扩大数据的范围,即减小R的电压和电流,故可改用最大阻值更大的滑动变阻器;
(2)①第1次实验中,所用电阻为5Ω,通过的电流为0.5A,由欧姆定律,电阻的电压为:
UV=IR=0.5A×5Ω=2.5V;
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要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故进行第2次实验,将定值电阻的阻值由5Ω更换为10Ω,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直至电压表示数为2.5V,并记录数据;
②将由5Ω更换为10Ω时,因电阻的电压为2.5V,由串联电路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为:
4.5V﹣2.5V=2V,变阻器的电压为定值电阻电压的=0.8倍,由分压原理,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0.8×10Ω=8Ω;
进行第3次实验,将定值电阻由10Ω更换为20Ω,即20Ω的定值电阻与8Ω的电阻串联,
由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规律,电路的电流为:
I′===A,
由欧姆定律,此时电压表的示数:
U'V=I′×R3=A×20Ω≈3.2V>3V,
故闭合开关,发现异常现象:电压表示数超过电压表量程;
正确的操作建议:闭合开关前,将变阻器滑片移动到最大阻值处。
故答案为:(1)最右端;(2)①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②改用最大阻值更大滑动变阻器;(3)①2.5;②电压表示数超过电压表量程;闭合开关前,将变阻器滑片移动到最大阻值处。
27.【答案】①. 红棕色粉末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 不正确,若先通入一氧化碳却没有被酒精灯燃烧,会污染空气 ③. 铁和四氧化三铁
【解析】【答案】 ①. 红棕色粉末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 不正确,若先通入一氧化碳却没有被酒精灯燃烧,会污染空气 ③. 铁和四氧化三铁
【详解】(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观察到试管中的红棕色粉末变黑,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红棕色粉末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若先通入一氧化碳,没有被酒精灯燃烧,会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故填不正确,若先通入一氧化碳却没有被酒精灯燃烧,会污染空气。
(3)用磁铁靠近黑色粉末,黑色粉末全部被吸引,即黑色粉末都能够被磁铁吸引,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足量硫酸铜溶液中,搅拌后发现黑色粉末部分变红,黑色粉末变红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即黑色粉末中含有铁,不变红的黑色粉末不能与硫酸铜反应,则该部分黑色粉末为四氧化三铁,所以此次炼铁得到的生成物是铁和四氧化三铁,故填铁和四氧化三铁。
28.【答案】(1)B(2)低于(3)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部分淀粉
【解析】【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版权所有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即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解答】解:(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产物是氧气和有机物。在这些物质中氧气能够助燃,是最好测定的,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实验,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生成,否则没有氧气生成。
(2)往三角烧瓶里的水草中,加入二氧化碳释放剂,并将装置置于光照下一段时间后,水草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装置中的气体增加,压强增大,U形管左侧的液柱下降,右侧的液柱上升,所以U形管左侧的液柱下降,低于右侧的液柱。
(3)该装置中的绿色植物除进行光合作用外,还能够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部分淀粉,所以用这种装置实际测得的淀粉量要小于该过程中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量。
故答案为:(1)B(2)低于(3)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部分淀粉
四、综合1
29.【答案】(1)C (2)850kg (3)15kg
【解析】【答案】 (1)C
(2)解:设需要氨气的质量为x
NH3+CO2+H2O===NH4HCO3
17         79
x        3950千克
=,x=850千克
答:需要氨气850千克。
(3)解:设应购买5%的井冈霉素药液x千克
7500千克×0.01%=x千克×5%
x=15千克
答:应购买5%的井冈霉素药液15千克。
[命题考向: 考查化肥的分类、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解析:(1)含有磷元素的化肥叫磷肥。]
30.【答案】F1I1=F2I2 G1I1=G2l2 mgl1=mgl2 I1m2 从质量角度来看,小猴没有吃亏。
【解析】【答案】解:F1I1=F2I2 G1I1=G2l2 mgl1=mgl2 I1m2 从质量角度来看,小猴没有吃亏。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当胡萝卜被悬挂起来静止在水平位置时,可将选线看做支点O,左边部分的重力相当于动力,右边部分的重力相当于阻力,且左边重力的力臂小于右边重力的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判断即可。
31.【答案】答:(1)由图可知,L1、L2的灯丝电阻都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2)若将L1、L2并联接在学生电源间,电源电压调节为6伏,通电5分钟,则两灯泡消耗的总电能为2700J;
(3)若将L1、L2串联接在学生电源间,调节电源电压,在保证每个灯泡两端电压不超过其额定电压的情况下,L1、L2消耗的实际总功率最大值是4W。
【解析】【分析】(1)对L1来说,由图知当电压为1V时电流大小,由欧姆定律得出电阻大小,当电压为6V时右知对应的电流,同理得出灯的电阻,同理,L2灯丝电阻也能得出相同的结论;
(2)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知两灯的电压,由图知通过两灯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得出干路电流;根据W=UIt求出通电5分钟两灯泡消耗的总电能为;
(3)由P=UI,可知灯L1的额定电流,同理可知灯L2的额定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确定电路的最大电流,根据P=UI求出灯L2的实际功率,从而得出L1、L2消耗的实际总功率最大值。
【解答】解:(1)对L1来说,由图知,当电压为4V时,电流约为0.4A,由欧姆定律,
R11===10Ω;当电压为6V时,电流为0.5A,同理,R12=12Ω;故L1灯丝电阻都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同理,可得出L2灯丝电阻都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2)若将L1、L2并联接在学生电源间,电源电压调节为6伏,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两灯的电压为6V,通过两灯的电流分别为0.5A和1A,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干路电流为:
I=I1+I2=0.5A+1A=1.5A,
通电5分钟,则两灯泡消耗的总电能为:
W=UIt=6V×1.5A×5×60s=2700J;
(3)由P=UI,灯L1的额定电流为:
IL1===0.5A,同理,灯L2的额定电流为1A,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电路的最大电流为
0.5A,灯L1的实际功率为3W,
由图知,灯L2的电压为2V,故其实际功率为:
P2=U2IL1=2V×0.5A=1W
L1、L2消耗的实际总功率最大值是:
P=P1+P2=3W+1W=4W。
答:(1)由图可知,L1、L2的灯丝电阻都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2)若将L1、L2并联接在学生电源间,电源电压调节为6伏,通电5分钟,则两灯泡消耗的总电能为2700J;
(3)若将L1、L2串联接在学生电源间,调节电源电压,在保证每个灯泡两端电压不超过其额定电压的情况下,L1、L2消耗的实际总功率最大值是4W。
【点评】本题考查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运用及串联电路的规律,关键是从图中获取有效的信息。
32.【答案】(1)Na+、Ca2+。(2)偏大(3)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
【解析】【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碳酸钠和过量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操作b是洗涤、干燥,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进而计算出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即可。
【解答】解:(1)碳酸钠和过量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滤液B是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滤液B中含有的阳离子有Na+、Ca2+。
故答案为:Na+、Ca2+。
(2)操作b是洗涤、干燥,若沉淀不经过操作b,会造成沉淀的质量偏大,会使测定结果偏大。
故答案为:偏大。
(3)设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CaCl2+Na2CO3═CaCO3↓+2NaCl
106 100
x 5.0g
x=5.3g
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88.3%。
答: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确定碳酸钙沉淀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33.【答案】(1)断开;(2)484;(3)80;(4)小于。
【解析】【考点】电功率的计算.
【分析】(1)由电路图可知,当单刀双掷开关S1拨到“1”位置,开关S2断开时,电阻R1、R2串联;当单刀双掷开关S1拨到“2”位置,开关S2断开时,电路为电阻R2的简单电路;当单刀双掷开关S1拨到“2”位置,开关S2闭合时,电阻R1、R2并联;根据串并联电路电阻特点和P=可知,当电源电压一定时,电路总电阻越小,电路总功率越大,据此分析不同情况下电煎药壶的挡位;
(2)当单刀双掷开关S1拨到“2”位置,开关S2断开时,电路为电阻R2的简单电路,电煎药壶为文火挡,根据P=求出电加热丝R2的阻值;
(3)根据武火挡和文火挡求出电阻R1的功率,再根据P=求出电加热丝R1的阻值,最后根据串联电阻规律和P=求出电成药壶处于保温挡时的功率;
(4)根据图丙读出电煎药壶武火加热前半段时间和后半段时间药液温度的变化量,根据Q吸=cmΔt比较两种情况下吸收的热量关系,根据W=Pt比较两种情况下消耗的电能关系,利用η=×100%比较两种情况下加热效率的关系。
【解答】解:(1)由电路图可知,当单刀双掷开关S1拨到“1”位置,开关S2断开时,电阻R1、R2串联;当单刀双掷开关S1拨到“2”位置,开关S2断开时,电路为电阻R2的简单电路;当单刀双掷开关S1拨到“2”位置,开关S2闭合时,电阻R1、R2并联;由串并联电路电阻特点可知,两电阻串联时电路的总电阻最大,两电阻并联时电路的总电阻最小,且P=可知,当电源电压一定时,电路总电阻越小,电路总功率越大,因此当单刀双掷开关S1拨到“1”位置,开关S2断开时,电煎药壶处于保温挡;当单刀双掷开关S1拨到“2”位置,开关S2断开时,电煎药壶处于文火挡;当单刀双掷开关S1拨到“2”位置,开关S2闭合时,电煎药壶处于武火挡;
(2)由P=可知,电加热丝R2的阻值:R2===484Ω;
(3)当单刀双掷开关S1拨到“2”位置,开关S2闭合时,电阻R1的电功率:P1=P武火﹣P文火=500W﹣100W=400W,电加热丝R1的阻值:R1===121Ω,因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成药壶处于保温挡时的功率:P保温====80W;
(4)由图丙可知,电煎药壶武火加热前半段时间药液温度变化量Δt1=48℃﹣18℃=30℃,后半段时间药液温度变化量Δt2=98℃﹣48℃=50℃,由Q吸=cmΔt可知,电煎药壶武火加热时药液后半段时间吸收的热量多,
由P=的变形式W=Pt可知,电煎药壶武火加热时前后半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相等,由η=×100%可知,电煎药壶武火加热前半段时间的加热效率小于后半段时间的加热效率。
故答案为:(1)断开;(2)484;(3)80;(4)小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