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9.2 法律保障生活 学案课件(共24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9.2 法律保障生活 学案课件(共24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课件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二课时 法律保障生活
目标素养 导航
核心知识 核心素养
1.法律的特征。 2.法律的作用。 法治观念: 理解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懂得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懂得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第二课时 法律保障生活
新知预习 导学
知识点一 法律的特征
1.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是由____________保证实施的。(最主要特征)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国家强制力
2.正确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__________的特权。
(2)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3)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__________。
续表
超越法律
法律责任
知识点二 法律的作用
法律的作用。 (1)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__________。
(2)规范作用:①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______。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③法律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3)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__________,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社会环境
义务
违法犯罪
问题导思
观察下面三个生活情境。
【想一想】上述情境分别违反了生活中的哪些行为规范?这些行为
规范的共同点是什么?
第二课时 法律保障生活
重点直击 导析
明辨是非
误区1 职务高、功劳大的人可以不受法律的约束。
同类误区(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知法、犯法应罪加一等。
(2)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违背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
原则。
正确观点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公民在法律面前一
律平等。
误区2 制裁违法犯罪是法律的唯一作用。
同类误区 法律只具有保护作用。
正确观点 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是法律的重要作用。
法律还通过解决矛盾和纠纷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具有保护作用。同
时,法律还具有规范作用。
针对训练
1.党中央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始终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我国开
展“天网行动”,抓捕外逃贪官。这说明( )
C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法律的唯一目的是惩治违法犯罪
2.近年来,人脸识别滥用现象受到社会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
息保护法》正式实施后,某汽车销售服务公司因擅自采集大量消费者面
部识别数据,被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处以罚款10万元。对此,下列推导
正确的是( )
①个人信息被侵犯的现象很突出→出台专门法律→有效维护个人的合法
权益
②人脸识别被滥用→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一定能避免个人信息受侵犯
③擅自采集他人面部识别数据→违背了个人信息保护法→依法受到制裁
④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规范个人信息的采集和使用→可减少侵权行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C
3.(2023·湖南衡阳)2022年9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
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该法自2022年12
月1日起施行。这则材料体现的法律特征是( )
A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第二课时 法律保障生活
素养达标 导练
基础巩固
1.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
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该法的通过体现( )
B
A.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D.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2.夜间施工、邻居装修等噪声污染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问题。《中华人
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回应热点问题的解决,以更好地维护人民群
众生活环境和谐安宁。该法的施行表明( )
A
①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的 ②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维护我们的
合法权益 ③国家禁止夜间施工、室内装修等活动 ④噪声污染防治只能
依靠法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3·浙江湖州)截至2023年5月,全国“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
专项行动依法清理违规信息141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92万多个,其中
永久关闭账号6万余个,有力震慑了“自媒体”违法违规行为。这充分彰
显了( )
D
①法治已经成为全体公民的共识 ②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③法治让我们的网络生活更美好 ④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加大对安全生产犯罪的预防
惩治,完善惩治食品药品犯罪规定。这体现出我国法律( )
C
A.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B.只具有制裁功能,制裁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最有效的方法
C.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D.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能力提升
5.(2023·山东枣庄)【法律护航 健康成长】
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为未成年人的成长保驾护航。如:家庭教
育促进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
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建设应当
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适应教育教学需要;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
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
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民法典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
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刑法规定,
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处五年以下有
期徒刑或者拘役。
上述法律规定共同说明,法律是怎样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的?
①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
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②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法律也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③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
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综合拓展
6.材料一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
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国家首次就家庭教育领域进行立法,标志着我国进入“依法带娃”时代。
材料二 家庭教育促进法通过制度设计,采取一系列措施,在法律
层面上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未成年人
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
开展家庭教育;如果监护人没有履行监护责任,存在涉嫌违法犯罪行为
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
(1)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起到了什么作用?
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法律具有哪些特征。
①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
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说明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家庭教育促进法在法律层面上,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
代的重要“国事”,说明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③如果监护人没有履行监护责任,存在涉嫌违法犯罪行为的,由司法部
门依法追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说明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3)运用法律的有关知识,谈谈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的作用。
①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
序的家庭环境。
②规定人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让人们懂得在社会生活
中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③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未成年人
的合法权益。
④有利于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