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斜侧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复习卷一、选择题(共15题;共45分)1.(3分)小车剧烈冲撞后,安全气囊中会瞬间产生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为(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2.(3分)下列有关物质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产生大量白雾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3.(3分)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B.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C.为了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D.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4.(3分)通过如图所示的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O2(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绿色化学理念,甲途径是实验室制O2的最佳方案B.为了使甲.乙两种途径更快地得到O2,还需要加入催化剂C.甲、乙和丙途径中发生化学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都是分解反应D.工业上采用丁途径制取大量O2,主要是利用了N2和O2的密度不同5.(3分)有质量相等的两份药品a和b,a是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b是纯净的氯酸钾,将药品分别加热,则收集到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A.B.C.D.6.(3分)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收集、验满、验证氧气性质的装置或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制取氧气B.收集氧气C.氧气验满D.性质检验7.(3分)在抗击新冠感染疫情的战役中,医护人员用过氧乙酸消毒液对隔离区进行消毒杀菌。制取过氧乙酸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H2O2=CH3COOOH+X,X的化学式是:( )A.CO B.O2 C.CH4 D.H2O8.(3分)如图所示为验证动物需要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实验前应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适当增加试管内的昆虫数量C.实验时为便于操作和观察,应该用手握紧试管D.为更好地控制变量,可在乙试管内放人等数量的同种死昆虫9.(3分)如图所示是模拟人体膈的升降与呼吸关系的装置。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装置中3模拟肺 B.装置中4模拟横膈膜C.手向下拉4,小气球2变小 D.手向下拉4,模拟的是呼气过程10.(3分)为了提高果树的产量,果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面列举的措施中,与光合作用无关的是( )A.合理密植 B.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C.延长光照时间 D.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11.(3分)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反应前质量 18 1 2 32反应后质量 26 2 12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13 gC.反应中物质N、P的质量比为13:6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2.(3分)下列收集装置,可以用来收集氧气的是( )A.①③ B.①②③⑥ C.①⑤⑥ D.①②③④13.(3分)为了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经遮光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会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14.(3分)用银边天竺葵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甲为银边部分,乙为黑纸片遮光部分,丙为绿色部分。甲、乙两处的实验结果依次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A.水、叶绿体 B.光、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水 D.叶绿体、光15.(3分)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通过②过程不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B.碳在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之间以碳酸钙的形式循环C.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二、填空题(共7题;共40分)16.(6分)被新冠疫情惊扰的2020年,将留在每个人的记忆中。(1)(2分)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呼吸系统常常会受到侵犯,图甲中A是人体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器官 (填器官名称)。(2)(2分)图乙表示人体吸气过程的是 (填“B”或“C”)。(3)(2分)图丙中1代表的物质是 。17.(8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小明学习了氧气的有关性质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整理。(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1)(2分)反应①,木炭在点燃的情况下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则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 。(2)(2分)反应②,物质Y可能是 (填物质名称)。(3)(2分)反应③,要预先在盛放氧气的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沙子,其目的是 。(4)(2分)反应④,可以观察到 。18.(6分)实验室常借助传感器研究气体的性质与变化。蜡烛在充满空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稍后熄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采集瓶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数据,如图所示。分析该实验回答问题。(1)(2分)由图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氧气传感器一是 。(2)(2分)当氧气浓度变为 时蜡烛不再燃烧。(3)(2分)蜡烛熄灭后集气瓶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19.(4分)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1)(2分)反应前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写出物质的名称)(2)(2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4分)高温煅烧石灰石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生石灰。《天工开物》中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实验课上,同学们对“烧石(石灰石)(1)(2分)高温煅烧石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分)为证明石灰石已分解,小应拟进行如图所示实验,用煤气灯(燃料主要为一氧化碳,加热时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若观察到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得出石灰石已分解的结论。判断此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1.(4分) 2022年北京冬奥会部分场馆利用“空气能”代替其他燃料为场馆供暖,从而缓解了温室效应。如图是小科验证温室效应做的实验装置,将该装置在 (填“阳光”或“黑暗”)下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水柱向 (填“左”或“右”)移动。22.(8分)如图所示是氧循环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氧的流动方向,请根据图回答:(1)(4分)写出使大气中氧含量增加的生物生理活动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该过程所产生的氧气高于植物自身 所消耗的氧气。(2)(2分)A过程主要有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各种燃烧现象 ③微生物的氧化分解(3)(2分)在我国北方的冬天,许多树的叶子都掉光了,光合作用的能力大大下降,但是北方人并不会感到缺氧,这是因为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45分)23.(12分)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教科书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如图甲)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了图乙(选用容积为35mL的试管作为反应容器)实验方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图甲、图乙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3分)图甲实验中,燃烧匙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2)(3分)如果实验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则可能的原因是 。(3)(3分)图乙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读取注射器活塞位置的数据。③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④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 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 mL刻度处,并按图乙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4)(3分)图乙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 mL刻度处才停下。24.(9分)乐乐和清清在实验室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乐乐用铁丝在火柴前端绕成螺旋状(如图甲),清清将铁丝绕在火柴后端,但有部分铁丝重叠(如图乙),然后两人分别将火柴引燃,进行实验(如图丙)。(1)(3分)为了让铁丝和氧气充分燃烧,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择图 (填“甲”或“乙”)的缠绕方式。(2)(3分)该实验证明了氧气具有 性。(3)(3分)反应生成的Fe3O4中,Fe元素与О元素的质量比为 。25.(12分)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小应用以下两套装置进行实验,此外还用到了稀碘液、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和酒精灯等器材。回答问题:(1)(3分)若烧杯A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则烧杯B中应加入10mL 。(2)(3分)实验前,若要排除甲、乙装置中天竺葵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其具体操作是 。(3)(3分)取下M、N叶片后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去除叶片原有的颜色。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 。(4)(3分)若光合作用不需要二氧化碳,那么M、N叶片滴碘液后的现象是 。26.(12分)BT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可以一定程度反映水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如图甲所示。小金依据这一原理设计实验探究黑藻光合作用是否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如图乙所示。请回答:(1)(3分)B组在实验在中的作用是 。(2)(3分)小科同学提出质疑,光照是否会引起BTB水溶液中的二氧化碳量减少。为回应这一质疑,小金增加了C组实验:制得与A、B两组相同的黄色BTB水溶液后,不放黑藻,先将C组实验装置放置于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观察BTB溶液颜色,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 。(3)(3分)为了得出结论,小金继续取A、B两组中的黑藻叶片,经酒精褪色、漂洗等处理后,分别滴上碘液,结果观察到 的实验现象。(4)(3分)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四、解答题(共4题;共30分)27.(8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2分)仪器a的名称是 。(2)(2分)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应选用 (选填“A”或“B”)作为气体发生装置。(3)(2分)选用D装置作为氧气收集装置,氧气从 (选填“b”或“c”)管进入。(4)(2分)小科用抽拉法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发现被拉出的注射器活塞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你认为该装置是否漏气? (选填“是”或“否”).28.(6分)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某种水草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在15℃恒温条件下,测定光照强度与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1)(2分)图中B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 (填“等于”“大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2)(2分)图中BC段曲线上升的原因是 。(3)(2分)影响水草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除了光照强度外还有 。29.(9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样品,并用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4次实验(样品中其他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结果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次数 1 2 3 4加入样品质量(g) 5 10 15 20生成CO2质量(g) 1.76 3.52 4.4 M(1)(2分)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 现象可判断反应结束。(2)(2分)表中的M数值是 g。(3)(5分)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30.(7分) 实验室用65克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5分钟后停止加热试管,待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58.6克。(1)(2分) 生成了多少克氧气 (2)(5分) 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多少克 (列化学方程式计算)答案解析部分1.B2.D3.C4.D5.D6.B7.D8.C9.B10.D11.C12.D13.A14.D15C16.(1)肺(2)B(3)二氧化碳17.(1)CO2(CO也可)(2)硫(3)防止溅落的熔化物使瓶底炸裂(4)白磷燃烧,发出黄光,冒出大量白烟18.(1)需要氧气(2)15.3%(3)氮气或 N 19.1)氧气(2)2SO2+O2 2SO320.(1)CaCO3 CaO+CO2↑(2)不合理,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煤气灯的燃料一氧化碳燃烧也可生成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不一定是来源于石灰石的分解21阳光;左22.(1)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呼吸作用(2)①②③(3)因为氧循环是全球性的,南方温暖环境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通过大气流动进入北方,所以北方的人不会感到缺氧23.(1)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2)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等(合理即可)(3)④①③②(4)324.(1)甲(2)助燃(3)21:825.(1)清水(2)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3)防止温度过高,引燃酒精(4)M、N叶片均变蓝26.(1)对照(2)再将其放置于与A组相同的光照环境中等长时间,观察BTB溶液颜色变化(3)A组叶片变蓝色,B组叶片不变色(4)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为原料27.(1)长颈漏斗(2)A(3)b(4)否28.(1)等于(2)光照强 度越强,光合作用强度就越强,二氧化碳吸收量越多(3)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29.(1)不再产生气泡的现象(2)4.4(3)由表格数据可知,5g样品中的碳酸钙完全反应能生成1.76g二氧化碳。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x 1.76g 解得:x=4;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30.(1)6.4克(2)63.2克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