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会 人际关系】大智若愚:用钝感力拯救玻璃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班会 人际关系】大智若愚:用钝感力拯救玻璃心

资源简介

【初中班会 人际关系】大智若愚:用钝感力拯救玻璃心
课程信息
课程准备:PPT课件、1个视频、活动音乐、情境卡片
授课年级:初中
设计理念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钝感力》一书将“钝感力”定义为一种迟钝的力量,该书认为在人际关系方面,最为重要的就是钝感力。当与他人产生矛盾的时候,不要因为一些琐碎小事郁郁寡欢,而应该以积极开朗、从容淡定的态度对待生活。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一个人谨小慎微,凡事看得过重的自寻烦恼的时代,应该宣告终结了。
该教案团体导入部分改编的《钝感力》中的《在斥责声中成长的名医》的人物故事,在团体工作部分——如何培养钝感力的三大方法也是提取了该书谈到的钝感力的五大要素及三个元素的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到过于人际敏感可能会对自己造成更深的伤害,适当的钝感能够帮助个体应对外界压力,保持平和心态;知道提升钝感力的三大方法——专注于目标、成长型思维、感恩与包容。
行为目标:能够灵活运用提升钝感力的三大方法来应对生活中的人际压力情境。
情感目标:有积极应对人际关系压力情境的信心,愿意尝试提升钝感力的三大方法来缓解人际关系压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了解提升钝感力的三大方法:专注于目标、成长型思维、感恩与包容练习。
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提升钝感力的三大方法来应对生活中的人际压力情境。
课程环节:
一、团体热身
二、团体转化
三、团体工作
四、团体结束
看图片,猜结局
教师展示《钝感力》一书中《在斥责声中成长的名医》的故事情节,学生猜想两个手术助理医生的命运发展。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热身。学生能认识到过于敏感可能会给自身带来更深的伤害,有钝感的人却能保持好心态,成功抓住机会,慢慢彰显智慧与才能。
转换阶段
1、人际敏感力测试
教师展示从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学生版)中5道人际关系敏感的项目测试题目,学生自行测试。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对人际关系敏感的重视程度,让学生了解自身是否存在人际关系敏感问题。
2、觉察攻击,绘画伤害
(1)学生聆听音乐,在纸上写几句让自己最感到受伤或在意的语言攻击,画下自己的表情与感受。
(2)引导学生做蝴蝶拍的动作。
设计意图:用绘画的方法让学生觉察到外界对自己的攻击与伤害,把问题外化,进行暴露,减轻学生情绪困扰,初步接纳和安抚学生内心的伤害。图片
团体工作
1、教师讲授提升钝感力的三大方法:
方法一:专注于目标——播放“小猴捡芝麻丢西瓜”的视频。
方法二和三:展示小敏和小钝医生日记三则,让学生总结钝感力思维特点:成长型思维、感恩与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和内化提升钝感力的三大方法。
2、学以致用,小组讨论
学生认真读情景卡,在心理小组讨论如何安慰敏感的小X同学,写在纸条上,然后推选一个代表在全班分享。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让学生产生刻意提升钝感力的意识,并初步使用钝感心态应对生活中的人际敏感情境。
团体结束
1、对伤害说:“我呸!”
教师请学生做一个小小仪式感——对过去的伤害摆摆手,说:“我呸!再也不见!
2、对有钝感力的代表性人物比心
3、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培养钝感力的信心。
联盟说:
初中生人际关系问题是常见的心理咨询来访问题之一,作者选择了“钝感力”作为切入点进行心理活动课设计,以期减少学生人际关系敏感所导致的问题。本节课以渡边淳一《钝感力》一书作为理论基础,按照心理活动课四阶段进行设计,层次清晰、过渡自然。此外,还配备了详细的教学设计供老师们学习参考。
老师说:
1.、这节课的时间把控要严谨一点,因为内容比较丰富,容易超时,可以在绘画和讨论环节设置时限。在团体工作部分讲授提升钝感力的方法——专注于目标板块,视频选择略显幼稚,可以换一个更合适的素材与活动形式,后续根据与学生实际互动情况以及补充和查阅更多资料后再作调整。
2、钝感与敏感是一种人格特质,究竟通过刻意练习能否得到改善与提升?效果如何?这都有待通过实践验证。其实钝感和敏感各有优势和劣势,敏感有敏感的优势,有很多书籍,比如《高敏感是种天赋》就讲了高敏感的独特优势。一味强调钝感的好处是否有些误导学生?本教学设计可能更适用于人际关系敏感,人际交往困扰多的班级和群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