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中考语文作文月度热点素材解读:中国好人,精神永传热门标签传承、精神、文化、榜样、力量观热点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上榜身边好人中,有为扑救山火英勇牺牲的退役军人邓璞;有义务寻亲16年、帮助254户家庭重获团圆的基层民警商朝阳;有38年植树造林、让900余亩荒山披上“绿装”的八旬老人王先志;有突发疾病倒在岗位上,用生命诠释共产党员责任与担当的好干部杜刚;有毅然捐肝救母,用孝心照亮母亲余生的“00后”小伙儿王宇鹏……他们无不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们却立足平凡岗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国好人”的可贵精神品质,躬身践行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看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Ⅰ提到,读书需要在不断的“那么问题又来了”的追问中,将思考推向深刻。马克思曾深刻指出:“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恩格斯也曾这样评价马克思:“在前人认为已有答案的地方,他却认为只是问题所在。”读书如此,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等,也会面临“问题又来了”的思考追问。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析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借助现代文阅读Ⅰ中“那么问题又来了”一句,开宗明义,阐明了“提问”“追问”对于读书思考的重要作用。对此,材料还分别举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于“问题”的看法。由此可见,“提问”体现了我们的思考能力,并且善于“发问”,对我们立德修身、钻研学问、为人处世等方面都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性。总的来说,“提问”,意味着对包括自我在内的对象世界的好奇和主动追问,是主体性突出的表现,呈现动态的、不确定的追求。当有了迷惘、困惑或好奇,或对未知渴求的时候,就需要提问;敢于提问的人,说明勇于探索,善于思考,因此才会提出问题。而每一次提问和解答,都是我们进步的见证。自古以来,是疑问或提问让我们的社会更进步。比如屈原的《天问》,比如古代神话传说就是对宇宙太空或大自然的一种好奇。明代的万户,因为对太空好奇,因此成为“航天第一人”,也正是好奇,推动航天事业的发展。由此看来,“问”确实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而敢于提问的人,也是敢于探索的人,更是勇于独立思考的人,能“问”,敢“问”,然后求索,人才会不断进步。我们个人的成长也就在这样的“问”和“探索”中不断积累,就在这样的践行求索不断前行。写作时,可以先表明观点:提问,让我们不断前行。文章主体可以采用层进式结构。先列举提问的现象,尽量涉及的面广些;然后分析提问的作用有哪些,也可以举一些因为提问而促进个人探索、推动社会发展的事例;最后分析应该如何解决问题,也就是需要我们个人探索,也要借助外力,如他人、技术等。当然,在论述过程中还可以适当结合当下热点,如一些人认为有人工智能我们就无需提问的错误观点,进一步说明我们在当下应该如何利用好工具,但又能保持提问、思考的能力。文章结尾处照应开篇,重申观点。赏时评追寻“中国好人”成为“中国好人”黄开团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上榜身边好人中,有为扑救山火英勇牺牲的退役军人邓璞;有义务寻亲16年、帮助254户家庭重获团圆的基层民警商朝阳;有38年植树造林、让900余亩荒山披上“绿装”的八旬老人王先志;有突发疾病倒在岗位上,用生命诠释共产党员责任与担当的好干部杜刚;有毅然捐肝救母,用孝心照亮母亲余生的“00后”小伙儿王宇鹏……他们无不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们却立足平凡岗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国好人”的可贵精神品质,躬身践行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时代各有不同,精神一脉相承;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一直以来,在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星空上,好人是不可或缺的一颗恒星,好人精神更是薪火相传、经久不衰,始终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与人们期待同心共鸣、与社会发展同向共进。新征程上,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党员干部应深刻把握好人精神的时代内涵,找准时代与精神的结合点,挖掘中国好人精神与本职工作的契合点,切实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融入血脉,让中国好人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追寻“中国好人”精神。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好人精神,人人可学。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党员干部当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始终涵养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牢牢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握时代大势、认清前进道路,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树立远大志向,学习好人精神的内涵,把个人的成长梦、成才梦、成功梦与伟大的“中国梦”结合起来,立长志、立大志,始终做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学习身边好人的精神品质,也要学习身边好人的具体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续写“中国好人”故事。日常工作往往是平凡的、繁复的、枯燥的,但也是重要的、关键的、意义非凡的。无论身处多平凡的工作岗位,只要恪尽职守,也能成为像邓璞、商朝阳、王先志等那样不平凡的“中国好人”。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党员干部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应勇于迈开步子、弯下身子、撸起袖子,在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志愿服务等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不断增强履职尽责的能力素质,以实际行动诠释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努力让自己成为人民群众的身边好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立足平凡岗位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无私奉献,就像一根接力跑的接力棒,让中国好人的精神特质一代一代地往下传承。新征程上,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党员干部不仅要锻炼过硬本领,更要认真学习领悟“中国好人”的可贵精神品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常行利国利民之事,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以实际行动书写新的中国好人故事,源源不断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光和热。美语句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毛泽东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习近平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习近平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习近平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我们走出了这样一条道路,并且取得了成功。——习近平文化的进步乃是历史的规律。——约翰·赫尔达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爱默生浅解读1.精神传承。传承“中国好人”精神,是我们青年一代使命和责任。2.学习榜样。“中国好人”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应向他们学习。觅关联韩素玲,1973年生,江苏高邮人。入选2016年9月中国好人榜。2016年9月20日韩素玲当选为高邮市第六届道德模范(高邮好人)。1997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妇计中心工作,作为南菜园113号爱心小组成员,平时哪里有志愿者活动,哪里就看到她的身影。每年"六一"、重阳节她都去儿童福利院、聋哑学校、敬老院等从事志愿服务。2004年韩素玲自愿加入无偿献血队伍,2012年她又签字成为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2016年1月韩素玲与一位白血病患者初次配型成功,她努力说服家人克服种种压力,接受了配型手术,并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挽救了一个陌生的生命。2016年9月20日韩素玲当选为高邮市第六届道德模范(高邮好人)。 韩素玲作为一名普通的医者,她以柔弱之躯创造了一个壮举,她用真情谱写了一曲人间大爱之歌。诉真情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每逢佳节倍思亲”,传统节日总是承载着我们深厚的情感与记忆,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情感的寄托。学校校刊准备开设“传统节日”主题专栏并向同学们征稿,具体方向包括以下三种。1.向读者介绍一个传统节日。注意避免过于形式化的说明文风格,应注重其人文内涵;不必面面俱到,力求重点突出。2.陈述某一个传统节日的历史、现状,在此基础上,谈一谈对它的传承与弘扬。3.通过讲述你与某个传统节日的故事,来展示这个节日的魅力。请选定一个方向完成文章写作。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例文中秋夜话:守护那轮明亮的圆月每逢农历八月十五,华夏大地上空总会悬挂着一轮明亮的圆月,柔和的月光洒落,为大地披上一层银纱。这便是中秋节,一个承载着无数华夏儿女团圆梦想的传统节日。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月饼、灯笼、嫦娥与玉兔,都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独特记忆。中秋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早在周朝时期,就有祭月的习俗,以祈求上天保佑五谷丰登、国泰民安。随着时间的流转,中秋节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家庭团聚的日子。在唐朝,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等活动逐渐盛行,成为了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传统。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年轻人对中秋节的了解并不深入,一些传统的中秋节习俗也逐渐淡化。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传统节日?在我的家乡,中秋节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日子。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忙碌起来,准备各种庆祝活动。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赏月、品尝月饼。而我最难忘的,是与爷爷一同制作月饼的经历。爷爷是一个手艺人,他制作的月饼皮薄馅足,口感极佳。每到中秋节前,他都会忙碌起来,为家人制作月饼。而我,则成了他的小助手。记得有一年,我好奇地问爷爷:“为什么要过中秋节呢?”爷爷微笑着告诉我:“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日子,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应该回到家人身边,与他们共度佳节。”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秋节的意义。如今,爷爷已经年迈,但他依然坚持每年为家人制作月饼。他说,这是他对中秋节的坚守,也是他对家人的爱。而我,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明白了保护和传承节日文化的重要性。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中秋节的活动,我们学校也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我们通过制作月饼、提灯笼、赏月、诵读中秋诗词等活动,让同学们亲身感受中秋节的氛围,了解中秋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同时,我们也积极宣传中秋节的文化价值,呼吁大家共同保护和传承这一流传千年的传统节日。在这个月圆人团圆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守护那轮明亮的圆月,传承中秋节的文化内涵,让这一宝贵的传统节日文化和精神永远闪耀在华夏大地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