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道德与法治判断题专练100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上道德与法治判断题专练100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九上道德与法治判断题专练100题(原卷版)
班级 姓名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1.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0%,说明我国经济已由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向高速发展阶段。( )
2.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时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体现了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 )
3.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主持制定了《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这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4.创新的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
5.神舟十六号发射成功证明,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
6.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
7.40多年来,中国国家、民族面貌发生极大改变,证明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
8.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因为教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
9.自主创新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 )
10.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
11.杭州后亚运时代,市民不仅可以在家门口观看更多精彩赛事,也可以经常走进场馆参与体验运动项目体现了共享的发展理念。( )
12.同步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
13.政府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
1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动力、创新是第一资源。( )
15.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
16.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
17.发展是引领创新的第一动力,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
18.浙江省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其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
19.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20.每个人都可以是创新者,都可以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 )
2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22.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0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的目标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
23.2023年12月8日,济郑高铁开通运营,聊城正式迈入“高铁时代”。这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推动聊城高质量发展。( )
24.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发布,中国排名第12位,这表明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
25.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说明农业农村是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26.决策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
2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
28.现代法治社会要重视法律的规范作用和道德的教化作用。( )
29.选举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 )
30.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
31.在各领域各层级,人民群众可以通过提案、座谈、论证等多种方式开展民主协商。( )
32.“浙里办”APP 贯彻“只跑一次”政策便捷了市民生活,这充分体现了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 )
33.全体公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 )
34.杭州市物价局举行“杭州地铁票价听证会”,这种制度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有力保障。( )
35.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 (判断对错)
36.拥有完善的国家制度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一定能实现。( )
37.2023年十三届全国人大的2977名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42名,占代表总数14.85%,妇女代表790名,占代表总数26.54%,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97名,占代表总数16.69%,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
38.党的十五大把依法行政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
3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执政。( )
4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
41.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
42.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
43.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执政权。( )
44.“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国家和社会治理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
45.有法律制度,就代表有了法治。法治要求只能实行良法之治。( )
46.实行政务公开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监督权。( )
47.道德与法律一样,都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的,都具有国家强制力。( )
48.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 )
49.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有了法律制度就等于有了法治。( )
50.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党。( )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51.“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 )
52.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
53.已持续20余载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判断对错)
54.杭州持续推进杭帮菜制定标准,让杭州走出“美食荒漠”的尴尬,此举有利于培养文化自信。 (判断对错)
55.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202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为国铸长城的防护工程专家钱七虎院士身上充分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
56.杭州国家版本馆保护和传承中华典籍版本,主要是为革命文化增添新活力。( )
57.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苏炳添以9秒83,冲出亚洲的速度,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判断对错)
58.2023年7月14日上午,陕西师范大学举行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活动,这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59.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底线、环境质量红线、资源利用上线。( )
60.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
6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
62.我国开放三孩政策说明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已经过时。( )
63.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
64.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不断吸收外来文化。( )
65.针对人口问题,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
66.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科学高度统一。( )
6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
68.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
69.中华传统美德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
70.社会主义法治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
71.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72.“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告诉我们要培养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73.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有所改善,生态环境形势非常乐观。( )
74.甘蔗不能两头甜,要绿水青山就不能要金山银山。( )
75.全面三孩政策是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而实行的一种计划生育政策。( )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76.浙江和新疆阿拉尔市“百校十万‘石榴籽’工程”已结对发展学校471所,惠及10.4万学生,这将有效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
77.我国已经形成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
78.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判断对错)
79.“舒心就医”在杭州,体现了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 (判断对错)
80.自1949年以来,首位赴大陆的台湾地区卸任领导人马英九于2023年3月27日至4月7日赴大陆祭祖,此举得益于“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判断对错)
81.“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表明做自信的中国人要对国家有认同。( )
82.目前,我国消除了绝对贫困,意味着已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8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在于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
84.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方针。( )
8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
86.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伟大的梦想。( )
87.从2020年到2035年,我们的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88.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 )
89.没有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
90.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
91.实现中国梦,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改革、共治的发展理念。( )
92.做自信的中国人,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
9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
94.实现中国梦,必须协调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95.我们要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96.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
97.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98.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
99.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
100.小闽说:“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已成为创新强国。”( )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九上道德与法治判断题专练100题(解析版)
班级 姓名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1.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0%,说明我国经济已由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向高速发展阶段。(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经济发展新阶段。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故题干说法错误。
2.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时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体现了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发展的根本目的。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故题干说法错误。
3.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主持制定了《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这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实现共同富裕。国家高度重视民生问题。题干中,《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这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故正确。
4.创新的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创新的作用。依据教材内容,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故此观点错误。
5.神舟十六号发射成功证明,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各个国家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世界许多国家已经把创新放到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题干说法正确。
6.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故错误。
7.40多年来,中国国家、民族面貌发生极大改变,证明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故题干说法正确。
8.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因为教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教育的重要性。依据教材知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因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故错误。
9.自主创新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企业与创新的关系,依据教材知识可知,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故题干错误。
10.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经济发展新常态。依据教材所学,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故题文说法正确。
11.杭州后亚运时代,市民不仅可以在家门口观看更多精彩赛事,也可以经常走进场馆参与体验运动项目体现了共享的发展理念。(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共享发展。依据教材所学,市民不仅可以在家门口观看更多精彩赛事,也可以经常走进场馆参与体验运动项目,体现了全民共享的发展理念。共享的主体是全体人民,是惠及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共享,共享的内容是全民所有,是共享国家各方面的建设成果,故题文说法正确。
12.同步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共同富裕。依据教材知识,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不是同时富裕,不是同等富裕,故题文说法错误。
13.政府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创新永无止境。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故错误。
1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动力、创新是第一资源。(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科技创新相关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创新是第一资源。故题干观点错误。
15.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故错误。
16.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故正确。
17.发展是引领创新的第一动力,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创新的重要性。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创新是引领创新的第一动力,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故题干错误。
18.浙江省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其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对共同富裕的正确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浙江省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其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故题文中的说法正确。
19.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据教材知识可知,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故题干说法正确。
20.每个人都可以是创新者,都可以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创新。依据教材知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指每个人都是创新者和创业者,创新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职业,人人都可以做到,每个人都可以是创新者,都可以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故正确。
2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答案】正确
【详解】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题干说法正确。
22.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0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的目标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党和政府的发展思想。依据教材所学,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0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的目标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故题文说法正确。
23.2023年12月8日,济郑高铁开通运营,聊城正式迈入“高铁时代”。这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推动聊城高质量发展。(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的有关知识。依据教材所学,高铁的开通运营,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从而有利于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故题文说法正确。
24.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发布,中国排名第12位,这表明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建设创新型国家。依据教材内容,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我国要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任重道远,故此观点错误。
25.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说明农业农村是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当前工作中心。依据教材所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指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以,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是经济建设,不是农业农村,故题文说法错误。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26.决策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协商民主。依据教材知识,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故错误。
2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对依法治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法治经济,故题文观点正确。
28.现代法治社会要重视法律的规范作用和道德的教化作用。(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法治和德治的关系。依据教材所学,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我国需要道德和法律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故题文说法正确。
29.选举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协商民主。根据教材知识,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故错误。
30.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依据教材所学,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故题文说法正确。
31.在各领域各层级,人民群众可以通过提案、座谈、论证等多种方式开展民主协商。(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民主协商。依据教材所学,在各领域各层级,人民群众就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以及事关自身利益的问题,通过提案、座谈、论证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协商,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故题文说法正确。
32.“浙里办”APP 贯彻“只跑一次”政策便捷了市民生活,这充分体现了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法治的重要性。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浙里办”APP 贯彻“只跑一次”政策便捷了市民生活,体现了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故题干说法错误。
33.全体公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依据教材知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不同于公民,故说法错误。
34.杭州市物价局举行“杭州地铁票价听证会”,这种制度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有力保障。(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民主决策。依据教材所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有力保证,故题文说法正确。
35.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 (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故题干说法错误。
36.拥有完善的国家制度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一定能实现。(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当家作主,不仅需要完善的国家制度予以保证,而且需要通过民主形式来实现,故题文说法错误。
37.2023年十三届全国人大的2977名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42名,占代表总数14.85%,妇女代表790名,占代表总数26.54%,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97名,占代表总数16.69%,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题干内容体现的是选举民主,本题观点错误。
38.党的十五大把依法行政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依法治国。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故题干说法错误。
3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执政。(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必须做到依法行政。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坚持依法执政,故说法错误。
4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基本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依据教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故判断为错误。
41.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相关知识,依据教材,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故本题判断为正确。
42.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故判断正确。
43.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执政权。( )
【答案】错误
【详解】该题考查依法行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故观点错误。
44.“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国家和社会治理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根据所学,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故题文中的说法正确。
45.有法律制度,就代表有了法治。法治要求只能实行良法之治。(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法治的知识,根据教材知识,有了法律制度不等于就实现了法治,法治不仅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故错误。
46.实行政务公开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监督权。(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有关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依据教材所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可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故题文说法正确。
47.道德与法律一样,都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的,都具有国家强制力。(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依据教材知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道德不是由国家制定的。法律具有强制力,其他规范则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或行政力量保证实施。题干说法错误。
48.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依据教材知识,法律和道德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国家和社会的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故题干说法错误。
49.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有了法律制度就等于有了法治。(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法治的要求。建设法治国家要求有良法之治、实行善治。有了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了法治,还需要善治,题干说法错误。
50.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党。(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建设法治政府。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故错误。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51.“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坚定文化自信。依据教材所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利于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既弘扬了茶文化,坚定了文化自信,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华文化,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故题文说法正确。
52.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
【答案】错误
【详解】依据教材内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但是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故答案为错误。
53.已持续20余载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依据教材知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故题文说法正确。
54.杭州持续推进杭帮菜制定标准,让杭州走出“美食荒漠”的尴尬,此举有利于培养文化自信。 (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增强文化自信。杭州持续推进杭帮菜制定标准,让杭州走出“美食荒漠”的尴尬,有利于培养文化自信,有利于传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展示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故题干说法正确。
55.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202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为国铸长城的防护工程专家钱七虎院士身上充分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华民族精神。题干中钱七虎院士为国铸盾六十年,具有高度的爱国精神和敬业精神,充分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本题观点正确。
56.杭州国家版本馆保护和传承中华典籍版本,主要是为革命文化增添新活力。(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中华典籍版本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杭州国家版本馆保护和传承中华典籍版本的做法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添新活力。题干说法错误。
57.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苏炳添以9秒83,冲出亚洲的速度,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了中华民族精神。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苏炳添获得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他有自强不息的奋进品质,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故观点错误。
58.2023年7月14日上午,陕西师范大学举行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活动,这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陕西师范大学举行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活动,这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干说法正确。
59.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底线、环境质量红线、资源利用上线。(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确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底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故题文中说法错误。
60.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是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就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故观点正确。
6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依据教材所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故题文说法正确。
62.我国开放三孩政策说明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已经过时。(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人口问题。依据教材,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我国实施三孩政策,就是为了更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所以计划生育国策必须长期坚持,三孩政策也是符合计划生育国策要求,故观点错误。
63.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现状。依据教材知识,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故说法正确。
64.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不断吸收外来文化。(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自信。依据教材所学,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故题文说法错误。
65.针对人口问题,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人口问题。根据教材知识,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针对人口问题,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故正确。
66.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科学高度统一。(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爱国主义。依据教材知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故题文说法错误。
6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据教材知识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故题干说法错误。
68.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传统美德。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故题干说法错误。
69.中华传统美德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凝聚价值追求的相关知识。依据教材知识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故错误。
70.社会主义法治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所以观点错误,故答案错误。
71.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答案】正确
【详解】依据教材知识,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题文观点正确。
72.“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告诉我们要培养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告诉我们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因此题干观点错误。
73.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有所改善,生态环境形势非常乐观。(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环境现状。我国环境质量虽在进一步改善,但形势依然严峻,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故题干说法错误。
74.甘蔗不能两头甜,要绿水青山就不能要金山银山。(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所学,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故题干错误。
75.全面三孩政策是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而实行的一种计划生育政策。(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人口问题。根据所学,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进一步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21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全面三孩政策是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而实行的一种计划生育政策,故题干正确。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76.浙江和新疆阿拉尔市“百校十万‘石榴籽’工程”已结对发展学校471所,惠及10.4万学生,这将有效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维护民族团结。我国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方针。材料中,浙江和新疆阿拉尔市结对子,这将有效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故说法正确。
77.我国已经形成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民族关系。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故题文中的说法错误。
78.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力量的知识。依据教材知识,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故题文正确。
79.“舒心就医”在杭州,体现了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 (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了新发展理念。
“舒心就医”服务是杭州“城市大脑”卫健系统的惠民举措,充分利用城市信用体系,在就医过程中,结合自助机、手机等各种付费手段,让参保居民诊后一次性支付,打造全新就医模式,提高医院服务效率,让群众就医更舒心。因此,“舒心就医”主要体现了创新和共享的发展理念,故题文说法错误。
80.自1949年以来,首位赴大陆的台湾地区卸任领导人马英九于2023年3月27日至4月7日赴大陆祭祖,此举得益于“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一国两制。依据教材知识,解决台湾问题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日前,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赴大陆祭祖,得益于“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故题干说法正确。
81.“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表明做自信的中国人要对国家有认同。(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做自信的中国人。做自信的中国人,要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表明做自信的中国人要对国家有认同。题干说法正确。
82.目前,我国消除了绝对贫困,意味着已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依据教材知识,从2020年到2035年,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我国消除了绝对贫困,并不意味着已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故观点错误。
8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在于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故题文说法错误。
84.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方针。(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根据教材知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共同繁荣,故观点错误。
8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台湾问题。依据教材所学,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故题文说法正确。
86.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伟大的梦想。(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梦。根据教材知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伟大的梦想,故观点正确。
87.从2020年到2035年,我们的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社会的发展目标。依据教材知识,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故说法错误。
88.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实现国家统一。依据教材知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故说法错误。
89.没有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依据教材内容,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没有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故此观点正确。
90.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促进民族团结。根据所学,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据此,题干观点正确。
91.实现中国梦,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改革、共治的发展理念。(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新发展理念。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实现中国梦,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故题干错误。
92.做自信的中国人,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做自信的中国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和价值观念的冲突,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故题文中的说法正确。
9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对新时代的正确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上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故题文中的说法正确。
94.实现中国梦,必须协调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实现中国梦的途径。依据教材知识,实现中国梦必须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故题文说法错误。
95.我们要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精神。根据教材知识,我们要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故观点错误。
96.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对实现统一的认识和理解。依据教材知识,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故说法正确。
97.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对中国精神的认识和把握。依据教材知识,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故说法错误。
98.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
【答案】正确
【详解】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所以题文中的观点正确。
99.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
【答案】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国家统一问题。依据教材所学,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的精神财富,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故题文说法正确。
100.小闽说:“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已成为创新强国。”( )
【答案】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建设创新性强国。我国在建党一百年,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我国要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任重道远。故题文中的说法错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
1.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经济发展新阶段。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故题干说法错误。
2.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发展的根本目的。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故题干说法错误。
3.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实现共同富裕。国家高度重视民生问题。题干中,《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这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故正确。
4.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创新的作用。依据教材内容,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故此观点错误。
5.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各个国家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世界许多国家已经把创新放到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题干说法正确。
6.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故错误。
7.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故题干说法正确。
8.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教育的重要性。依据教材知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因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故错误。
9.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企业与创新的关系,依据教材知识可知,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故题干错误。
10.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经济发展新常态。依据教材所学,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故题文说法正确。
11.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共享发展。依据教材所学,市民不仅可以在家门口观看更多精彩赛事,也可以经常走进场馆参与体验运动项目,体现了全民共享的发展理念。共享的主体是全体人民,是惠及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共享,共享的内容是全民所有,是共享国家各方面的建设成果,故题文说法正确。
12.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共同富裕。依据教材知识,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不是同时富裕,不是同等富裕,故题文说法错误。
13.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创新永无止境。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故错误。
14.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科技创新相关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创新是第一资源。故题干观点错误。
15.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故错误。
16.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故正确。
17.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创新的重要性。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创新是引领创新的第一动力,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故题干错误。
18.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对共同富裕的正确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浙江省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其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故题文中的说法正确。
19.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据教材知识可知,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故题干说法正确。
20.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创新。依据教材知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指每个人都是创新者和创业者,创新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职业,人人都可以做到,每个人都可以是创新者,都可以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故正确。
21.正确
【详解】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题干说法正确。
22.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党和政府的发展思想。依据教材所学,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0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的目标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故题文说法正确。
23.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的有关知识。依据教材所学,高铁的开通运营,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从而有利于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故题文说法正确。
24.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建设创新型国家。依据教材内容,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我国要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任重道远,故此观点错误。
25.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当前工作中心。依据教材所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指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以,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是经济建设,不是农业农村,故题文说法错误。
26.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协商民主。依据教材知识,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故错误。
27.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对依法治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法治经济,故题文观点正确。
28.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法治和德治的关系。依据教材所学,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我国需要道德和法律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故题文说法正确。
29.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协商民主。根据教材知识,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故错误。
30.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依据教材所学,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故题文说法正确。
31.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民主协商。依据教材所学,在各领域各层级,人民群众就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以及事关自身利益的问题,通过提案、座谈、论证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协商,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故题文说法正确。
32.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法治的重要性。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浙里办”APP 贯彻“只跑一次”政策便捷了市民生活,体现了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故题干说法错误。
33.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依据教材知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不同于公民,故说法错误。
34.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民主决策。依据教材所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有力保证,故题文说法正确。
35.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故题干说法错误。
36.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当家作主,不仅需要完善的国家制度予以保证,而且需要通过民主形式来实现,故题文说法错误。
37.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题干内容体现的是选举民主,本题观点错误。
38.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依法治国。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故题干说法错误。
39.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必须做到依法行政。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坚持依法执政,故说法错误。
40.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基本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依据教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故判断为错误。
41.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相关知识,依据教材,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故本题判断为正确。
42.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故判断正确。
43.错误
【详解】该题考查依法行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故观点错误。
44.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根据所学,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故题文中的说法正确。
45.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法治的知识,根据教材知识,有了法律制度不等于就实现了法治,法治不仅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故错误。
46.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有关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依据教材所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可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故题文说法正确。
47.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依据教材知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道德不是由国家制定的。法律具有强制力,其他规范则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或行政力量保证实施。题干说法错误。
48.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依据教材知识,法律和道德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国家和社会的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故题干说法错误。
49.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法治的要求。建设法治国家要求有良法之治、实行善治。有了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了法治,还需要善治,题干说法错误。
50.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建设法治政府。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故错误。
51.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坚定文化自信。依据教材所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利于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既弘扬了茶文化,坚定了文化自信,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华文化,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故题文说法正确。
52.错误
【详解】依据教材内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但是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故答案为错误。
53.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依据教材知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故题文说法正确。
54.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增强文化自信。杭州持续推进杭帮菜制定标准,让杭州走出“美食荒漠”的尴尬,有利于培养文化自信,有利于传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展示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故题干说法正确。
55.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华民族精神。题干中钱七虎院士为国铸盾六十年,具有高度的爱国精神和敬业精神,充分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本题观点正确。
56.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中华典籍版本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杭州国家版本馆保护和传承中华典籍版本的做法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添新活力。题干说法错误。
57.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了中华民族精神。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苏炳添获得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他有自强不息的奋进品质,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故观点错误。
58.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陕西师范大学举行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活动,这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干说法正确。
59.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确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底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故题文中说法错误。
60.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是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就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故观点正确。
61.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依据教材所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故题文说法正确。
62.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人口问题。依据教材,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我国实施三孩政策,就是为了更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所以计划生育国策必须长期坚持,三孩政策也是符合计划生育国策要求,故观点错误。
63.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现状。依据教材知识,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故说法正确。
64.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自信。依据教材所学,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故题文说法错误。
65.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人口问题。根据教材知识,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针对人口问题,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故正确。
66.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爱国主义。依据教材知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故题文说法错误。
67.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据教材知识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故题干说法错误。
68.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传统美德。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故题干说法错误。
69.错误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凝聚价值追求的相关知识。依据教材知识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故错误。
70.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所以观点错误,故答案错误。
71.正确
【详解】依据教材知识,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题文观点正确。
72.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告诉我们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因此题干观点错误。
73.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环境现状。我国环境质量虽在进一步改善,但形势依然严峻,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故题干说法错误。
74.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所学,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故题干错误。
75.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人口问题。根据所学,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进一步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21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全面三孩政策是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而实行的一种计划生育政策,故题干正确。
76.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维护民族团结。我国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方针。材料中,浙江和新疆阿拉尔市结对子,这将有效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故说法正确。
77.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民族关系。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故题文中的说法错误。
78.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力量的知识。依据教材知识,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故题文正确。
79.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了新发展理念。
“舒心就医”服务是杭州“城市大脑”卫健系统的惠民举措,充分利用城市信用体系,在就医过程中,结合自助机、手机等各种付费手段,让参保居民诊后一次性支付,打造全新就医模式,提高医院服务效率,让群众就医更舒心。因此,“舒心就医”主要体现了创新和共享的发展理念,故题文说法错误。
80.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一国两制。依据教材知识,解决台湾问题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日前,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赴大陆祭祖,得益于“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故题干说法正确。
81.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做自信的中国人。做自信的中国人,要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表明做自信的中国人要对国家有认同。题干说法正确。
82.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依据教材知识,从2020年到2035年,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我国消除了绝对贫困,并不意味着已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故观点错误。
83.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故题文说法错误。
84.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根据教材知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共同繁荣,故观点错误。
85.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台湾问题。依据教材所学,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故题文说法正确。
86.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梦。根据教材知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伟大的梦想,故观点正确。
87.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社会的发展目标。依据教材知识,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故说法错误。
88.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实现国家统一。依据教材知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故说法错误。
89.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依据教材内容,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没有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故此观点正确。
90.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促进民族团结。根据所学,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据此,题干观点正确。
91.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新发展理念。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实现中国梦,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故题干错误。
92.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做自信的中国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和价值观念的冲突,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故题文中的说法正确。
93.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对新时代的正确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上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故题文中的说法正确。
94.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实现中国梦的途径。依据教材知识,实现中国梦必须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故题文说法错误。
95.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精神。根据教材知识,我们要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故观点错误。
96.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对实现统一的认识和理解。依据教材知识,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故说法正确。
97.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对中国精神的认识和把握。依据教材知识,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故说法错误。
98.正确
【详解】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所以题文中的观点正确。
99.正确
【详解】本题考查国家统一问题。依据教材所学,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的精神财富,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故题文说法正确。
100.错误
【详解】本题考查建设创新性强国。我国在建党一百年,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我国要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任重道远。故题文中的说法错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