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3八上·温岭期中)2023年5月14日至20日,台州市开展了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旨在形成全民节水、护水、惜水的行动自觉。以下认识或做法符合这一目标的是(  )
A.地球上淡水资源很多,不需要珍惜水资源
B.用淘米水浇花
C.工厂废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湘江
D.向湘江中乱扔垃圾
【答案】B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保护水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解答】A. 地球上的总储水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很少,且分布不均,要珍惜水资源,故不符合题意;
B. 用淘米水浇花可以节约用水,故符合题意;
C. 工厂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湘江会造成水体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D. 向湘江中乱扔垃圾会造成水体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2023八上·温岭期中)下列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操作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溶解粗盐 B.过滤杂质
C.蒸发结晶 D.熄灭酒精灯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A、根据粗盐溶解时的正确操作分析。
B、根据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分析。
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分析。
【解答】A. 配制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熄灭酒精灯需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2023八上·温岭期中)下列溶液中溶质不是固体的是(  )
A.食盐水 B.硫酸铜溶液 C.酒精溶液 D.蔗糖溶液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中溶质、溶剂的特点分析。
【解答】A. 食盐水中溶质是氯化钠,为固体,故不符合题意;
B. 硫酸铜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铜,为固体,故不符合题意;
C. 酒精溶液中溶质是酒精,为液体,故符合题意;
D. 蔗糖溶液中溶质是蔗糖,为固体,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2023八上·温岭期中)下列有关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
B.大气层的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C.地球大气层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D.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地球大气层是外表圈层之一,对地球具有保护作用,为生命提供充足的氧气;大气层分五层,内外依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解答】A、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B、对流层的大气层的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平流层的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
C、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地球大气层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D、对流层的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导致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2023八上·温岭期中)学校操场上的红旗飘向西南方向时,则风向为(  )
A.西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答案】B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风向是风的来向,与物体飘动的方向相反。
【解答】根据题干可知,学校操场上的红旗飘向西南方向,说明风是从东北方向吹来,所以此时该地的风向是东北风,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6.(2023八上·温岭期中)下列气候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正确的组合是(  )
A.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两极地区终年严寒干燥--纬度因素
B.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海陆因素
C.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纬度因素
D.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相对湿润--地形因素
【答案】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解答】A、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两极地区终年严寒干燥是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故A符合题意;
B、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是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
C、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是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
D、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相对湿润是海陆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2023八上·温岭期中)下列不属于植物向性运动的是(  )
A.植物的根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B.植物的根向地心方向生长
C.含羞草的小叶受触摸合拢
D.植物向光生长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植物向性运动是指在刺激方向和诱导所产生运动的方向之间有固定关系的运动,依外界因素的不同,向性运动主要包括向光性、向重力性、向肥性、向化性和向触性和向水性等。向性运动大多是生长性运动,是不可逆的运动过程;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如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后叶片闭合,许多花朵和复叶都有昼夜周期性开闭的现象等。
【解答】A、植物的根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是根的向肥性,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A错误;
B、植物的根向地心方向生长是根的向地性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B错误;
C、含羞草的小叶受触摸合拢属于感性运动不是向性运动,C正确;
D、植物向光生长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D错误。
故选:C
8.(2020八上·拱墅期末)植物幼苗的向光生长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下列有关如图所示幼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慢
B.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
C.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慢
D.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
【答案】D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当植物幼苗两侧的生长素相同时,它竖直向上生长。当两侧的生长素分别不均衡时,生长素多的一次,细胞生长快,另一侧生长慢,因此幼苗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折。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植物幼苗向有光的左侧偏折,这是因为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别少,细胞生长慢,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9.(2023八上·诸暨月考)下列关于水体净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自来水厂的水净化过程中,常需要通入氯气,杀死水中的微生物
B.蒸馏法是物理变化过程,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不同而进行分离
C.沉淀法、过滤法等净化方法都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
D.将自来水进行充分的过滤,就可以得到纯净的水
【答案】A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根据净水中氯气杀菌分析;
B、根据蒸馏的原理分析;
C、根据蒸馏和过滤原理及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为物理性质分析;
D、根据过滤只能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分析。
【解答】A. 在自来水厂的水净化过程中,常需要通入氯气,杀死水中的微生物及细菌等,符合题意;
B. 蒸馏法是物理变化过程,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不符合题意;
C. 沉淀法净水是利用物质密度不同,过滤法净水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不同,密度和溶解性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不符合题意;
D. 将自来水进行充分的过滤,得到的水中仍含可溶性杂质,仍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2023八上·温岭期中)在太空中,王亚平准备了一杯水,轻轻将乒乓球放进水中,球没有上浮,而是稳稳地停在了水中央。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最准确的说法是(  )
A.乒乓球的质量为零,重力为零
B.乒乓球没有排开水,水对球没有压力
C.太空中失重状态下,水对乒乓球的没有压力,浮力消失
D.太空中失重状态下,水的密度小到零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重力及其方向;重力的大小;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质量是量度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质量是决定物体受力时运动状态变化难易程度的唯一因素,因此质量是描述物质惯性的物理量。质量是物理学中的基本量纲之一,符号m。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符号kg)。实验室中天平是测质量的常用工具。质量不随空间位置,温度,状态,形状等的改变而改变;
【解答】A.质量不会随着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太空中始终所以重力为零,A错误;
B. 乒乓球有排开水,但是太空中失重状态下,水对乒乓球的没有压力,浮力消失,B错误;
C. 太空中失重状态下,水对乒乓球的没有压力,浮力消失 ,C 正确;
D. 太空中失重状态下,水的密度不会随着位置的改变为改变,所以密度不变,D错误;
故答案为:C
11.(2023八上·温岭期中)小明在宠物店买了淡水热带鱼,为方便带回家,商家将鱼放在装有水的轻薄的塑料袋(不考虑塑料袋自重)里。如果小明将装着鱼且没有打开的塑料袋直接放入家里的淡水鱼缸中,则图中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沉浮条件: 下沉:ρ物>ρ液,G物>F浮 ; 悬浮:ρ物=ρ液,G物=F浮 ; 上浮:ρ物<ρ液,G物ρ液,G物=F浮+F杯底对物的支持力,F浮【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塑料袋和鱼缸中的水均为淡水,且轻薄塑料袋的重力可忽略不计;由图知,热带鱼悬浮在袋内的水中,则热带鱼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将塑料袋浸入水中,袋内外水的密度相同,只有当袋中水和鱼的总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V非时,袋内非“水和热带鱼的总重力才等于受到的浮力,才能处于静止状态,即此时内外液面应相平。
故选: B。
故答案为:B
12.(2022八上·临海期中)下列都是《科学》课本中的实验,用来说明大气压强存在是(  )
A.肌肉注射
B.筷子提米
C.覆杯实验
D.向两球之间吹气
【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A.肌肉注射时,利用注射器活塞对药液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强无关,故A不合题意;
B.筷子提米,依靠筷子和大米之间的摩擦力,与大气压强无关,故B不合题意;
C.覆杯实验,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水和纸片不下落,故C符合题意;
D.向两球之间吹气时,两个小球靠近,利用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3.(2023八上·温岭期中)下列关于天气和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今天阴转多云,明天多云,它描述的是气候
B.今天最高气温21℃,最低气温16℃,它描述的是气候
C.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8.2℃,它描述的是气候
D.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描述的是天气
【答案】C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气温及其变化;气候的概念;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1、天气: 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2、气候: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
【解答】A. 今天阴转多云,明天多云,它描述的是天气,A错误;
B. 今天最高气温21℃,最低气温16℃,它描述的是天气,B错误;
C.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8.2℃,它描述的是气候 ,C正确;
D.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描述的是气候,D错误;
故答案为:C
14.(2023八上·温岭期中)关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就是不能继续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B.加溶剂一定能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C.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大
D.将20℃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升温到40℃时,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
【解析】【分析】根据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结合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分析。
【解答】A. 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该溶质,但还能溶解其它的溶质,故错误。
B. 加溶剂一定能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故正确。
C. 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溶质的种类,则饱和溶液的浓度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大,故错误。
D.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20℃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升温到4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错误。
故答案为:B。
15.(2023八上·温岭期中)根据图示实验和溶解度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A.若a是氯化钠,则③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若a是氯化钠,则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7.2%
C.若a是硝酸钾,则③到④溶液由不饱和转化为饱和
D.实验证明溶液是否饱和与温度、溶质的量和溶剂种类有关
【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实验,表格里的溶解度表进行分析。
【解答】A. 若a是NaCl,60℃时NaCl的溶解度是37.3g,则20g水最多能溶解氯化钠7.46g,而向烧杯中加入的氯化钠是10g,则③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故错误;
B. 若a是NaCl,则④中溶液温度60℃,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7.2g%,故正确;
C. 若a是KNO3,60℃时KNO3的溶解度是110g,则20g水最多能溶解硝酸钾22g,则③为60℃的不饱和溶液,60℃时15g水最多能溶解硝酸钾16.5g,则④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D. 实验证明溶液是否饱和与温度、溶质的量有关,并不能证明与溶剂的种类有关,故错误;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本题有6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6.(2023八上·温岭期中)如图所示为产品“富氢水杯”,宣称水中富含氢气对人体有益,据图回答问题。
“富氢水杯”的工作原理是电解水,文字表达式为   。
其结构如图所示,产生氧气的电极与电源的   极相连,该气体可以用   检验。
【答案】水氢气+氧气;正;带火星的木条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 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熟记口诀:氢二氧一,阳氧阴氢。
检验氧气气体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解答】“富氢水杯”的工作原理是电解水会生成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
其结构如图所示,产生氧气的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该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用 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17.(2023八上·温岭期中)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图1)填空。
(1)写出图中编号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②蒸发;③   ;⑤   。
(2)某年6月7日,某地出现了一次强降雨,导致该地区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山体滑坡,农田淹没,房屋倒塌,交通中断,损失较为严重(图2),假如“水循环示意图”中陆地部分为该地,则当这场暴雨、洪涝发生时,图中的水循环环节出现异常的主要有①和   (填序号)。
【答案】(1)水汽输送;地表径流
(2)5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解答】(1)③由海洋上空指向陆地上空,是水汽输送;⑤由陆地地表指向海洋,是地表径流。
(2)暴雨、洪涝发生时说明降水①量大,则水流大,地表径流⑤增加,排水不畅,导致水的长期积存。
18.(2023八上·温岭期中)学习小组制作了不同的装置研究气压的相关问题。
(1)小组成员自制了图1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其中属于气压计的是   ,将该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气压计的液柱高度将如何变化?   (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去拉萨旅游的人们会发现从内地带去的袋装食品会变得膨胀(图2),其原因是内地比拉萨大气压要   (选填“大”或“小”)。
(2)小组成员用如图3所示装置探究沸点和气压关系时,将烧瓶中的水加热到沸腾。若想证明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正确的做法是   。因此,当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大气压减小,为了防止燃料沸腾,飞机使用沸点较   (选填“高”或“低”)的煤油作为燃料。
【答案】(1)乙;变高;大
(2)用注射器向烧瓶打气(写到打气即可);高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解析】【分析】 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所受到的重力。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它的存在。气压的国际制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气象学中,人们一般用千帕(kPa)、或使用百帕(hpa)作为单位。其它的常用单位分别是:巴(bar,1bar=100,000帕)和厘米水银柱(或称厘米汞柱)。气压不仅随高度变化,也随温度而异。气压的变化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
【解答】(1) 小组成员自制了图1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其中属于气压计的是乙,乙中集气瓶中气体的热胀热缩原理制成温度计;将该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外界大气压降低,内部气压不变,所以气压计的液柱高度将变高; 去拉萨旅游的人们会发现从内地带去的袋装食品会变得膨胀(图2),其原因是内地比拉萨大气压要大,到了拉萨,食品内气体的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所以食品袋膨胀;
(2)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气压的减小而减小;小组成员用如图3所示装置探究沸点和气压关系时,将烧瓶中的水加热到沸腾。若想证明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正确的做法是用注射器向烧瓶打气。因此,当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大气压减小,为了防止燃料沸腾,飞机使用沸点较高的煤油作为燃料。
故答案为:(1)乙、变高、大(2)用注射器向烧瓶打气、高
19.(2023八上·温岭期中)在对流层中,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使得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1)请在“空气对流运动”模型(图1)中,用箭头表示空气的运动方向。
(2)根据对流原理,室内的取暖装置应安装在房间的   (填“上部”或“下部”)效果更好。
(3)小明想利用装置模拟风的形成。他将大饮料瓶去掉瓶底,并在瓶身一侧开一小口,在小口处插入另一个小饮料瓶的瓶口部分(如图2)。在瓶身内部放入一支点燃的蜡烛,小瓶瓶口附近放一支点燃的线香。图中C点箭头表示线香烟雾的飘动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选填“1”、“2”或“3”)。
【答案】(1)略
(2)下部
(3)1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风
【解析】【分析】近地面由于受热不均匀,导致大气垂直方向的运动,受热较多的地区垂直方向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相对冷却的地区垂直方向大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由此导致同一水平方向存在高低气压,水平方向大气由高压往低压运动。
【解答】(1)图1中近地面冷,说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暖说明温度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如图所示:
(2)由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受热膨胀上升,所以根据对流原理,室内的取暖装置应安装在房间的下部效果更好。
(3)读图可知,如果在瓶身内部放入一支点燃的蜡烛,小瓶瓶口附近放一支点燃的线香,蜡烛点燃后,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则线香处的气流流过来补充,所以图中C点箭头表示线香烟雾的飘动方向是1。
20.(2023八上·温岭期中)同一物体分别按照如图甲、乙两种方式置于同种液体中该物体在图甲方式中所受压强差   在乙图中所受压强差,在图甲方式中所受浮力   在乙图中所受浮力(均选填“>”“<”或“=”)。
【答案】>;=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阿基米德定律是流体静力学的一个重要原理,它指出,浸入静止流体中的物体受到一个浮力,其大小等于该物体所排开的流体重量,方向竖直向上并通过所排开流体的形心。 这结论是阿基米德首先提出的,故称阿基米德原理。 结论对部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同样是正确的。
【解答】 同一物体分别按照如图甲、乙两种方式置于同种液体中该物体在图甲方式中所受浮力是相同的因为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相同,浮力相同说明上下表面的压力差相同,根据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甲的受力面积小,所以压强差大,所以 如图甲、乙两种方式置于同种液体中该物体在图甲方式中所受压强差>在乙图中所受压强差, 在图甲方式中所受浮力=在乙图中所受浮力
故答案为:>;=
21.(2023八上·温岭期中) 小明在铅笔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制成简易密度计。接着把两支完全相同的自制密度计放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密度计静止时如图所示。此时两种液体的深度相同,则密度计受到的浮力F甲   F乙,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   ρ乙,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强p甲   p乙。(均选填“>” “<”或“=”)小明在一端缠绕铜丝的目的是   。
【答案】=;<;<;使密度计能竖直漂浮
【知识点】液体的压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原理:密度计受到的浮力等于密度计自身的重力,公式:F浮=G(密度计),即ρ(液体)gV(排)=m(密度计)g每一个密度计做成以后,密度计的质量就不会改变,故在密度计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就不会改变,始终等于密度计重力。将V(排)变换为Sh(S为密度计的横截面积,h为浸没的深度);也即ρgSh=mg,当被测液体密度大时,h就小(浸没的深度浅),也即浸没的越浅,被测的液体密度越大,反之h越大,被测液体密度越小;
【解答】密度计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都是漂浮的状态,所以浮力都等于重力, 密度计受到的浮力F甲=F乙 ,因为在甲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大于乙中,所以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p=ρ液gh,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所以 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强p甲<p乙 小明在一端缠绕铜丝的目的是使密度计能竖直漂浮 。
故答案为:=、<、<、使密度计能竖直漂浮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每空2分,共52分)
22.(2023八上·温岭期中)为了探究“赤霉素对大豆植株高矮特性的影响”.
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生长正常、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测量高度后,置于按科学标准配制的培养液中,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
②每天喷洒用清水配制的赤霉素溶液.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发现平均高度增加了.
实验结论: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的作用.
(1)乙同学认为甲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因为   .
(2)乙又补充了实验过程,请你帮他填完整:
①取长势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置于同样的培养液和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
②每天喷洒与实验组等量的   .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计算平均高度.
如果20天后,出现   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作用”的实验结论.
【答案】(1)缺少空白对照组
(2)清水;实验组幼苗平均高度高于对照组幼苗平均高度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甲没有设置对照组,所以实验设计不合理。
(2)①取生长正常、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置于同样的培养液和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
②每天喷洒与实验组等量的清水。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计算平均高度。这种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称为对照实验法。
如果20天后,出现实验组大豆幼苗的平均高度高于对照组大豆幼苗的平均高度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作用”的实验结论。
23.(2023八上·温岭期中)小明在家里配制蔗糖溶液,用于自制冰棍。结合蔗糖的溶解度表,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20 40 60
溶解度/g 191 204 238 287
(1)2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   ;
(2)20℃时,为了得到最甜的蔗糖溶液,小明决定配制608g蔗糖饱和溶液,则需要取用蔗糖的质量为   g;
(3)如果配制的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则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有   .
①称量时砝码和蔗糖放反了,并且使用了游码;
②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溶解时有少量水溅出;
④装瓶时有溶液洒落.
【答案】(1)204g
(2)408
(3)①②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蔗糖的溶解度表分析。
(2)根据20℃时,为了得到最甜的蔗糖溶液,即配制的是该温度的饱和溶液分析。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分析。
【解答】(1)由蔗糖的溶解度表,2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204g。
(2)20℃时,为了得到最甜的蔗糖溶液,即配制的是该温度的饱和溶液,2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204g,小明决定配制608g蔗糖饱和溶液,则需要取用蔗糖的质量为204g×=408g。
(3)①称量时砝码和蔗糖放反了,并且使用了游码,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②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③溶解时有少量水溅出,会造成实际取用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④装瓶时有溶液洒落,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故答案为:①②。
24.(2023八上·温岭期中)小明在科学课上进行了有关“流速与压强”的一系列实验。
(1)如图1,小明打开水龙头阀门,水流入ABC管道,当水稳定后,   管中液体流速最大,    管液面高度最低。
(2)小明发现图2实验中,电扇转动后,托盘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小明想,能否用压强计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呢?他设计了如图3-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小明用嘴向玻璃管中吹气,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如图3-乙所示,此时玻璃管内D点的气体压强为p1,速度为v1;小明再次吹气后,U形管液面高度差如图丙所示,此时玻璃管内D点的气体压强为p2,速度为v2。则p1   p2,v1   v2。(均选填“<”“=”或“>”)
(4)下列四种情形中,哪几种情形能够运用上述的实验规律进行解释____。
A.当房间前后两面窗户都打开时,“过堂风”会把室内侧面摆放的衣柜门吹开
B.将氢气球放手后,它会飘向空中
C.直升飞机能够停在空中一定高度处
D.船舶航行时应避免两艘靠近的船并排前进
【答案】(1)B;B
(2)变小
(3)<;>
(4)A;D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 在同一个流体系统中,如气流、水流等等,流体流动的越快,即流速越快,那么流体产生的压强就越小;反之,若是流速越慢,那流体产生的压强就会越大。这个规律被称为“伯努利定律”。
【解答】(1)水流流动速度越快,压强越小,所以如图1,小明打开水龙头阀门,水流入ABC管道,A的横截面积最大, B的横截面积最小,所以当水稳定后,B管中液体流速最大,压强最小,所以B 管液面高度最低。
(2) 小明发现图2实验中,电扇转动后,上面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所以受到一个升力的作用,使得托盘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小;
(3)从乙图和丙的液面比较来看,右边的压强都是相等的,乙图中右边的压强p1<丙图中右边的压强p2;空气流速越快,压强越小,所以 v1>v2;
(4)AD都是利用了流体的流动速度越大,压强越小的原理来解释,和这个实验规律一样;B是利用浮力大于重力的原理;C是利用浮力等于重力的原理;
故答案为:(1)B;B(2)变小(3)<、>(4) A D
25.(2023八上·温岭期中)为了探究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小明在一次登山过程中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出不同高度下的大气压,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大气压强p与对应海拔高度h的六个点,如图乙所示.
(1)测量前,小明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针筒底端,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其目的是   ;
(2)分析图象时,小明发现1km高度处的测量数据可能有误,重新正确实验后,测得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50N,2mL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总长度为4cm,则实际大气压约为   Pa;小明第一次实验出错的原因可能是   (选填“活塞和针筒的摩擦太大”或“橡皮帽的密封性不好”);
(3)修正数据后,可看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数量关系大致为:在2km高度内,高度每升高100m,大气压降低   Pa;
(4)根据这一规律,小明认为可将图甲中的弹簧测力计改装成一个高度测量仪,那么弹簧测力计4.25N刻度线处应标刻的海拔高度为   km。
【答案】(1)排尽筒内空气
(2)9×104;橡皮帽的密封性不好
(3)1000
(4)1.5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 由于大气压只有在又压强差的时候才体现出来,因此无论是利用吸盘还是针筒粗测大气压,原理都是将内部空气尽量排尽,使内外形成压强差,从而有压力差。利用弹簧测力计和二力平衡的原理将压力差测出来。再利用压强公式求出压强。注意这时求出的压强是差值,而吸盘和针筒内部的空气都无法排尽,因此测量值会略小于标准大气压值。
【解答】(1)测量前,小明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针筒底端,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其目的是排尽筒内的空气;
(2)S=V/L= 2mL / 4cm =0.5cm2=0.5×10-4m2;P=F/S= 4.50N/0.5×10-4m2= 9×104 Pa;
小明第一次实验出错的原因可能是 橡皮帽的密封性不好,会导致弹簧测力计测得的示数偏小,从而使得测得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如果活塞和针筒的摩擦太大会导致测得的结果大于标准大气压;
(3) 修正数据后,可看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数量关系大致为:在2km高度内,升高1000m,大气压降低10000Pa,所以高度每升高100m,大气压降低 1000Pa ;
(4)P=F/S=4.25N /0.5×10-4m2=8.5×104Pa;查表为1.5km处;
故答案为:(1) 排尽筒内空气 (2)9×104、橡皮帽的密封性不好(3) 1000 (4) 1.5
26.(2023八上·温岭期中)小明同学对“阿基米德原理”进行了实验验证:
(1)他首先对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进行   ;
(2)然后依次进行图①②的实验,其中图②中测力计示数为   N,然后他将物块逐渐浸入水中至一定深度处,测力计示数先减小后保持不变,静止时如图③所示,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随着   增大而增大。接下来又进行了图④的实验,由图①②③④中数据可得:物块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排开水的重力大小,初步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成立;
(3)只将水换成盐水重复如图③④所示的实验,第③④次测力计的示数分别变为0.6N、1.4N,由此发现在盐水中阿基米德原理依然成立。他还发现:在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时,   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越大;物体在盐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他所用盐水的密度为   g/cm3;
(4)接下来小明同学用同一物块和图①中小桶,进行了如图⑤⑥所示的实验,若图⑥中小桶和桶中水的总重力等于   N,表明:物体漂浮时阿基米德原理依然成立。
(5)小明为何要用盐水重复实验?   。
【答案】(1)校0
(2)1.8;排开液体(或水)体积;等于
(3)液体密度;1.2;1.2
(4)2
(5)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阿基米德定律是流体静力学的一个重要原理,它指出,浸入静止流体中的物体受到一个浮力,其大小等于该物体所排开的流体重量,方向竖直向上并通过所排开流体的形心。 这结论是阿基米德首先提出的,故称阿基米德原理。 结论对部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同样是正确的。
【解答】(1) 他首先对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进行校0;
(2) 然后依次进行图①②的实验,其中图②中测力计示数为1.8N,此时浮力为0N; 然后他将物块逐渐浸入水中至一定深度处,测力计示数先减小后保持不变,静止时如图③所示,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液体(或水)体积增大而增大。F浮=1.8N-0.8N=1N ;G排液=1.2N-0.2N=1N ;所以物块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水的重力大小,初步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成立;
(3)F浮=1.8N-0.6N=1.2N大于1N,所以他还发现:在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越大;物体在盐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为1.2N;ρ盐水=F浮/(ρ液g)=1.2×103kg/m3=1.2 g/cm3
(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受到的浮力,那么 ⑤⑥所示的实验 ,增加的浮力等于小物块的重力,为1.8N,所以小筒中液体的质量为1.8N,所以 若图⑥中小桶和桶中水的总重力等于2N,表明:物体漂浮时阿基米德原理依然成立。
(5) 小明为用盐水重复实验是为了 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
故答案为:(1) 校0 (2)1.8、排开液体(或水)体积、等于(3)液体密度、1.2、1.2(4)2(5) 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四、解答题(本题有5小题,共38分)
27.(2023八上·温岭期中)质量分数不同的硫酸其密度也不相同,对照数据如表所示:
质量分数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
欲配制3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的稀硫酸,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0%的浓硫酸多少毫升?水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取整数)
【答案】300g×30%=m90%,m=100g
m水=300g-100g=200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计算。
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28.(2023八上·温岭期中)台州海洋世界向大家展示了海洋的无穷魅力。如图为一只仿真电控企鹅,该模型企鹅的重力为20N,两只脚掌触地总面积为0.008m2。试求:
(1)仿真电控企鹅双脚站在水平地面上时,脚掌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当它漂浮在水面上时,身体浸入水中的体积为多少。
【答案】(1)P=== =2500Pa
(2)F浮=G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沉浮 条件: 下沉:ρ物>ρ液,G物>F浮 ; 悬浮:ρ物=ρ液,G物=F浮 ; 上浮:ρ物<ρ液,G物ρ液,G物=F浮+F杯底对物的支持力,F浮【解答】(1)P=F/S=G/S= 20N / 0.008m2 =2500Pa ;
(2)因为漂浮,浮力等于重力=20N;
故答案为:(1)0.002米3(2)0.002米3
29.(2023八上·温岭期中)如图甲所示,一个体积是0.8dm3的立方体木块,下面用一段细线与木块相连,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多)。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直到细线拉直,如图乙所示。若细线的拉力用F表示,倒入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
(1)图丙中的A点对应木块在水中的位置是处于   状态。
(2)该木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多少牛?
(3)该木块的密度为多少?
(4)请在丁图中作此过程中木块所受浮力F浮随水的深度h变化的图象。
【答案】(1)漂浮
(2)0.8dm3=0.8×10-3m3
(3)G木=8N-4N=4N
(4)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当物体完全浸没到液体中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无关。
【解答】(1) 图丙中的A点对应木块在水中的位置是处于漂浮状态。因为之前没有拉力,之后拉力不断的增加,说明之后排开的液体不断增加,木块受到的浮力增加,所以绳子拉力也增大,此时是刚好是物块漂浮的状态,浮力等于重力;
(2)V= 0.8dm3=0.8×10-3m3
(3) G木=8N-4N=4N
(4)
故答案为:(1)漂浮(2)8N(3)500kg/m3(4)
30.(2023八上·温岭期中)小明测得家中高压锅(如图甲)出气孔的横截面积为12mm2,压在出气孔上的安全阀的质量为84g。图乙为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图像。
(1)请通过计算说明利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最高温度大约是多少?
(2)假若要把这种高压锅向西藏地区销售,在保证高压锅安全使用的前提下,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要达到同样的最高温度,你认为可以如何改进?   。(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84g=0.084Kg
F=G
12mm2=1.2×10-5m2
P=+1.01×105Pa=1.71×105Pa(大气压用1*105Pa计算也对)
由乙图知,温度约为116℃
(2)用更重的安全阀,减小出气孔的横截面积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高压锅的原理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增大制成的;
【解答】(1)84g=0.084Kg
F=G
S=12mm2=1.2×10-5m2
P=+1.01×105Pa=1.71×105Pa(大气压用1*105Pa计算也对)
由乙图知,温度约为116℃
(2) 假若要把这种高压锅向西藏地区销售,在保证高压锅安全使用的前提下,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要达到同样的最高温度, 就是说锅内的气压不变,高原的外界大气压比平原地区低,所以要增大限压阀产生的压强,所以可以用更重的安全阀或减小出气孔的横截面积
故答案为:(1) 由乙图知,温度约为116℃ (2) 用更重的安全阀,减小出气孔的横截面积
31.(2023八上·温岭期中)“舞动的葡萄干”:刚倒入玻璃杯的汽水会产生许多气泡。此时,将一些葡萄干放入杯中,有些葡萄干沉入杯底后,一会儿向上浮起,上浮到液面后又会重新沉入杯底。
请你解释葡萄干上下“跳舞”的原因。
【答案】葡萄干沉入杯底后,由于吸附了足够多的小气泡,使得他们排开液体体积增大,致使葡萄干所受浮力大于重力,从而上升。
上浮到液面后,由于小气泡破裂,导致它们受到的浮力变小(或V排变小),当浮力小于重力时又沉入杯底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沉浮条件: 下沉:ρ物>ρ液,G物>F浮 ; 悬浮:ρ物=ρ液,G物=F浮 ; 上浮:ρ物<ρ液,G物ρ液,G物=F浮+F杯底对物的支持力,F浮【解答】 葡萄干沉入杯底后,由于吸附了足够多的小气泡,使得他们排开液体体积增大,致使葡萄干所受浮力大于重力,从而上升。上浮到液面后,由于小气泡破裂,导致它们受到的浮力变小(或V排变小),当浮力小于重力时又沉入杯底
1 / 1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3八上·温岭期中)2023年5月14日至20日,台州市开展了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旨在形成全民节水、护水、惜水的行动自觉。以下认识或做法符合这一目标的是(  )
A.地球上淡水资源很多,不需要珍惜水资源
B.用淘米水浇花
C.工厂废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湘江
D.向湘江中乱扔垃圾
2.(2023八上·温岭期中)下列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操作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溶解粗盐 B.过滤杂质
C.蒸发结晶 D.熄灭酒精灯
3.(2023八上·温岭期中)下列溶液中溶质不是固体的是(  )
A.食盐水 B.硫酸铜溶液 C.酒精溶液 D.蔗糖溶液
4.(2023八上·温岭期中)下列有关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
B.大气层的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C.地球大气层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D.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5.(2023八上·温岭期中)学校操场上的红旗飘向西南方向时,则风向为(  )
A.西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6.(2023八上·温岭期中)下列气候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正确的组合是(  )
A.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两极地区终年严寒干燥--纬度因素
B.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海陆因素
C.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纬度因素
D.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相对湿润--地形因素
7.(2023八上·温岭期中)下列不属于植物向性运动的是(  )
A.植物的根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B.植物的根向地心方向生长
C.含羞草的小叶受触摸合拢
D.植物向光生长
8.(2020八上·拱墅期末)植物幼苗的向光生长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下列有关如图所示幼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慢
B.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
C.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慢
D.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
9.(2023八上·诸暨月考)下列关于水体净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自来水厂的水净化过程中,常需要通入氯气,杀死水中的微生物
B.蒸馏法是物理变化过程,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不同而进行分离
C.沉淀法、过滤法等净化方法都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
D.将自来水进行充分的过滤,就可以得到纯净的水
10.(2023八上·温岭期中)在太空中,王亚平准备了一杯水,轻轻将乒乓球放进水中,球没有上浮,而是稳稳地停在了水中央。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最准确的说法是(  )
A.乒乓球的质量为零,重力为零
B.乒乓球没有排开水,水对球没有压力
C.太空中失重状态下,水对乒乓球的没有压力,浮力消失
D.太空中失重状态下,水的密度小到零
11.(2023八上·温岭期中)小明在宠物店买了淡水热带鱼,为方便带回家,商家将鱼放在装有水的轻薄的塑料袋(不考虑塑料袋自重)里。如果小明将装着鱼且没有打开的塑料袋直接放入家里的淡水鱼缸中,则图中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 B.
C. D.
12.(2022八上·临海期中)下列都是《科学》课本中的实验,用来说明大气压强存在是(  )
A.肌肉注射
B.筷子提米
C.覆杯实验
D.向两球之间吹气
13.(2023八上·温岭期中)下列关于天气和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今天阴转多云,明天多云,它描述的是气候
B.今天最高气温21℃,最低气温16℃,它描述的是气候
C.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8.2℃,它描述的是气候
D.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描述的是天气
14.(2023八上·温岭期中)关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就是不能继续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B.加溶剂一定能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C.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大
D.将20℃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升温到40℃时,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15.(2023八上·温岭期中)根据图示实验和溶解度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A.若a是氯化钠,则③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若a是氯化钠,则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7.2%
C.若a是硝酸钾,则③到④溶液由不饱和转化为饱和
D.实验证明溶液是否饱和与温度、溶质的量和溶剂种类有关
二、填空题(本题有6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6.(2023八上·温岭期中)如图所示为产品“富氢水杯”,宣称水中富含氢气对人体有益,据图回答问题。
“富氢水杯”的工作原理是电解水,文字表达式为   。
其结构如图所示,产生氧气的电极与电源的   极相连,该气体可以用   检验。
17.(2023八上·温岭期中)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图1)填空。
(1)写出图中编号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②蒸发;③   ;⑤   。
(2)某年6月7日,某地出现了一次强降雨,导致该地区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山体滑坡,农田淹没,房屋倒塌,交通中断,损失较为严重(图2),假如“水循环示意图”中陆地部分为该地,则当这场暴雨、洪涝发生时,图中的水循环环节出现异常的主要有①和   (填序号)。
18.(2023八上·温岭期中)学习小组制作了不同的装置研究气压的相关问题。
(1)小组成员自制了图1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其中属于气压计的是   ,将该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气压计的液柱高度将如何变化?   (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去拉萨旅游的人们会发现从内地带去的袋装食品会变得膨胀(图2),其原因是内地比拉萨大气压要   (选填“大”或“小”)。
(2)小组成员用如图3所示装置探究沸点和气压关系时,将烧瓶中的水加热到沸腾。若想证明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正确的做法是   。因此,当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大气压减小,为了防止燃料沸腾,飞机使用沸点较   (选填“高”或“低”)的煤油作为燃料。
19.(2023八上·温岭期中)在对流层中,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使得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1)请在“空气对流运动”模型(图1)中,用箭头表示空气的运动方向。
(2)根据对流原理,室内的取暖装置应安装在房间的   (填“上部”或“下部”)效果更好。
(3)小明想利用装置模拟风的形成。他将大饮料瓶去掉瓶底,并在瓶身一侧开一小口,在小口处插入另一个小饮料瓶的瓶口部分(如图2)。在瓶身内部放入一支点燃的蜡烛,小瓶瓶口附近放一支点燃的线香。图中C点箭头表示线香烟雾的飘动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选填“1”、“2”或“3”)。
20.(2023八上·温岭期中)同一物体分别按照如图甲、乙两种方式置于同种液体中该物体在图甲方式中所受压强差   在乙图中所受压强差,在图甲方式中所受浮力   在乙图中所受浮力(均选填“>”“<”或“=”)。
21.(2023八上·温岭期中) 小明在铅笔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制成简易密度计。接着把两支完全相同的自制密度计放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密度计静止时如图所示。此时两种液体的深度相同,则密度计受到的浮力F甲   F乙,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   ρ乙,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强p甲   p乙。(均选填“>” “<”或“=”)小明在一端缠绕铜丝的目的是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每空2分,共52分)
22.(2023八上·温岭期中)为了探究“赤霉素对大豆植株高矮特性的影响”.
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生长正常、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测量高度后,置于按科学标准配制的培养液中,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
②每天喷洒用清水配制的赤霉素溶液.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发现平均高度增加了.
实验结论: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的作用.
(1)乙同学认为甲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因为   .
(2)乙又补充了实验过程,请你帮他填完整:
①取长势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置于同样的培养液和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
②每天喷洒与实验组等量的   .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计算平均高度.
如果20天后,出现   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作用”的实验结论.
23.(2023八上·温岭期中)小明在家里配制蔗糖溶液,用于自制冰棍。结合蔗糖的溶解度表,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20 40 60
溶解度/g 191 204 238 287
(1)2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   ;
(2)20℃时,为了得到最甜的蔗糖溶液,小明决定配制608g蔗糖饱和溶液,则需要取用蔗糖的质量为   g;
(3)如果配制的蔗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则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有   .
①称量时砝码和蔗糖放反了,并且使用了游码;
②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溶解时有少量水溅出;
④装瓶时有溶液洒落.
24.(2023八上·温岭期中)小明在科学课上进行了有关“流速与压强”的一系列实验。
(1)如图1,小明打开水龙头阀门,水流入ABC管道,当水稳定后,   管中液体流速最大,    管液面高度最低。
(2)小明发现图2实验中,电扇转动后,托盘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小明想,能否用压强计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呢?他设计了如图3-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小明用嘴向玻璃管中吹气,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如图3-乙所示,此时玻璃管内D点的气体压强为p1,速度为v1;小明再次吹气后,U形管液面高度差如图丙所示,此时玻璃管内D点的气体压强为p2,速度为v2。则p1   p2,v1   v2。(均选填“<”“=”或“>”)
(4)下列四种情形中,哪几种情形能够运用上述的实验规律进行解释____。
A.当房间前后两面窗户都打开时,“过堂风”会把室内侧面摆放的衣柜门吹开
B.将氢气球放手后,它会飘向空中
C.直升飞机能够停在空中一定高度处
D.船舶航行时应避免两艘靠近的船并排前进
25.(2023八上·温岭期中)为了探究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小明在一次登山过程中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出不同高度下的大气压,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大气压强p与对应海拔高度h的六个点,如图乙所示.
(1)测量前,小明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针筒底端,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其目的是   ;
(2)分析图象时,小明发现1km高度处的测量数据可能有误,重新正确实验后,测得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50N,2mL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总长度为4cm,则实际大气压约为   Pa;小明第一次实验出错的原因可能是   (选填“活塞和针筒的摩擦太大”或“橡皮帽的密封性不好”);
(3)修正数据后,可看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数量关系大致为:在2km高度内,高度每升高100m,大气压降低   Pa;
(4)根据这一规律,小明认为可将图甲中的弹簧测力计改装成一个高度测量仪,那么弹簧测力计4.25N刻度线处应标刻的海拔高度为   km。
26.(2023八上·温岭期中)小明同学对“阿基米德原理”进行了实验验证:
(1)他首先对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进行   ;
(2)然后依次进行图①②的实验,其中图②中测力计示数为   N,然后他将物块逐渐浸入水中至一定深度处,测力计示数先减小后保持不变,静止时如图③所示,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随着   增大而增大。接下来又进行了图④的实验,由图①②③④中数据可得:物块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排开水的重力大小,初步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成立;
(3)只将水换成盐水重复如图③④所示的实验,第③④次测力计的示数分别变为0.6N、1.4N,由此发现在盐水中阿基米德原理依然成立。他还发现:在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时,   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越大;物体在盐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他所用盐水的密度为   g/cm3;
(4)接下来小明同学用同一物块和图①中小桶,进行了如图⑤⑥所示的实验,若图⑥中小桶和桶中水的总重力等于   N,表明:物体漂浮时阿基米德原理依然成立。
(5)小明为何要用盐水重复实验?   。
四、解答题(本题有5小题,共38分)
27.(2023八上·温岭期中)质量分数不同的硫酸其密度也不相同,对照数据如表所示:
质量分数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
欲配制3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的稀硫酸,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0%的浓硫酸多少毫升?水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取整数)
28.(2023八上·温岭期中)台州海洋世界向大家展示了海洋的无穷魅力。如图为一只仿真电控企鹅,该模型企鹅的重力为20N,两只脚掌触地总面积为0.008m2。试求:
(1)仿真电控企鹅双脚站在水平地面上时,脚掌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当它漂浮在水面上时,身体浸入水中的体积为多少。
29.(2023八上·温岭期中)如图甲所示,一个体积是0.8dm3的立方体木块,下面用一段细线与木块相连,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多)。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直到细线拉直,如图乙所示。若细线的拉力用F表示,倒入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
(1)图丙中的A点对应木块在水中的位置是处于   状态。
(2)该木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多少牛?
(3)该木块的密度为多少?
(4)请在丁图中作此过程中木块所受浮力F浮随水的深度h变化的图象。
30.(2023八上·温岭期中)小明测得家中高压锅(如图甲)出气孔的横截面积为12mm2,压在出气孔上的安全阀的质量为84g。图乙为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图像。
(1)请通过计算说明利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最高温度大约是多少?
(2)假若要把这种高压锅向西藏地区销售,在保证高压锅安全使用的前提下,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要达到同样的最高温度,你认为可以如何改进?   。(答出一点即可)
31.(2023八上·温岭期中)“舞动的葡萄干”:刚倒入玻璃杯的汽水会产生许多气泡。此时,将一些葡萄干放入杯中,有些葡萄干沉入杯底后,一会儿向上浮起,上浮到液面后又会重新沉入杯底。
请你解释葡萄干上下“跳舞”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保护水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解答】A. 地球上的总储水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很少,且分布不均,要珍惜水资源,故不符合题意;
B. 用淘米水浇花可以节约用水,故符合题意;
C. 工厂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湘江会造成水体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D. 向湘江中乱扔垃圾会造成水体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A、根据粗盐溶解时的正确操作分析。
B、根据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分析。
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分析。
【解答】A. 配制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熄灭酒精灯需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中溶质、溶剂的特点分析。
【解答】A. 食盐水中溶质是氯化钠,为固体,故不符合题意;
B. 硫酸铜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铜,为固体,故不符合题意;
C. 酒精溶液中溶质是酒精,为液体,故符合题意;
D. 蔗糖溶液中溶质是蔗糖,为固体,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地球大气层是外表圈层之一,对地球具有保护作用,为生命提供充足的氧气;大气层分五层,内外依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解答】A、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B、对流层的大气层的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平流层的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
C、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地球大气层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D、对流层的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导致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答案】B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风向是风的来向,与物体飘动的方向相反。
【解答】根据题干可知,学校操场上的红旗飘向西南方向,说明风是从东北方向吹来,所以此时该地的风向是东北风,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6.【答案】A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解答】A、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两极地区终年严寒干燥是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故A符合题意;
B、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是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
C、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是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
D、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相对湿润是海陆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植物向性运动是指在刺激方向和诱导所产生运动的方向之间有固定关系的运动,依外界因素的不同,向性运动主要包括向光性、向重力性、向肥性、向化性和向触性和向水性等。向性运动大多是生长性运动,是不可逆的运动过程;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如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后叶片闭合,许多花朵和复叶都有昼夜周期性开闭的现象等。
【解答】A、植物的根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是根的向肥性,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A错误;
B、植物的根向地心方向生长是根的向地性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B错误;
C、含羞草的小叶受触摸合拢属于感性运动不是向性运动,C正确;
D、植物向光生长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D错误。
故选:C
8.【答案】D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当植物幼苗两侧的生长素相同时,它竖直向上生长。当两侧的生长素分别不均衡时,生长素多的一次,细胞生长快,另一侧生长慢,因此幼苗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折。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植物幼苗向有光的左侧偏折,这是因为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别少,细胞生长慢,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9.【答案】A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根据净水中氯气杀菌分析;
B、根据蒸馏的原理分析;
C、根据蒸馏和过滤原理及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为物理性质分析;
D、根据过滤只能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分析。
【解答】A. 在自来水厂的水净化过程中,常需要通入氯气,杀死水中的微生物及细菌等,符合题意;
B. 蒸馏法是物理变化过程,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不符合题意;
C. 沉淀法净水是利用物质密度不同,过滤法净水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不同,密度和溶解性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不符合题意;
D. 将自来水进行充分的过滤,得到的水中仍含可溶性杂质,仍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答案】C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重力及其方向;重力的大小;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质量是量度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质量是决定物体受力时运动状态变化难易程度的唯一因素,因此质量是描述物质惯性的物理量。质量是物理学中的基本量纲之一,符号m。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符号kg)。实验室中天平是测质量的常用工具。质量不随空间位置,温度,状态,形状等的改变而改变;
【解答】A.质量不会随着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太空中始终所以重力为零,A错误;
B. 乒乓球有排开水,但是太空中失重状态下,水对乒乓球的没有压力,浮力消失,B错误;
C. 太空中失重状态下,水对乒乓球的没有压力,浮力消失 ,C 正确;
D. 太空中失重状态下,水的密度不会随着位置的改变为改变,所以密度不变,D错误;
故答案为:C
11.【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沉浮条件: 下沉:ρ物>ρ液,G物>F浮 ; 悬浮:ρ物=ρ液,G物=F浮 ; 上浮:ρ物<ρ液,G物ρ液,G物=F浮+F杯底对物的支持力,F浮【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塑料袋和鱼缸中的水均为淡水,且轻薄塑料袋的重力可忽略不计;由图知,热带鱼悬浮在袋内的水中,则热带鱼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将塑料袋浸入水中,袋内外水的密度相同,只有当袋中水和鱼的总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V非时,袋内非“水和热带鱼的总重力才等于受到的浮力,才能处于静止状态,即此时内外液面应相平。
故选: B。
故答案为:B
12.【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A.肌肉注射时,利用注射器活塞对药液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强无关,故A不合题意;
B.筷子提米,依靠筷子和大米之间的摩擦力,与大气压强无关,故B不合题意;
C.覆杯实验,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水和纸片不下落,故C符合题意;
D.向两球之间吹气时,两个小球靠近,利用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3.【答案】C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气温及其变化;气候的概念;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1、天气: 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2、气候: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
【解答】A. 今天阴转多云,明天多云,它描述的是天气,A错误;
B. 今天最高气温21℃,最低气温16℃,它描述的是天气,B错误;
C.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8.2℃,它描述的是气候 ,C正确;
D.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描述的是气候,D错误;
故答案为:C
14.【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
【解析】【分析】根据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结合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分析。
【解答】A. 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该溶质,但还能溶解其它的溶质,故错误。
B. 加溶剂一定能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故正确。
C. 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溶质的种类,则饱和溶液的浓度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大,故错误。
D.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20℃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升温到4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错误。
故答案为:B。
15.【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实验,表格里的溶解度表进行分析。
【解答】A. 若a是NaCl,60℃时NaCl的溶解度是37.3g,则20g水最多能溶解氯化钠7.46g,而向烧杯中加入的氯化钠是10g,则③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故错误;
B. 若a是NaCl,则④中溶液温度60℃,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7.2g%,故正确;
C. 若a是KNO3,60℃时KNO3的溶解度是110g,则20g水最多能溶解硝酸钾22g,则③为60℃的不饱和溶液,60℃时15g水最多能溶解硝酸钾16.5g,则④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D. 实验证明溶液是否饱和与温度、溶质的量有关,并不能证明与溶剂的种类有关,故错误;
故答案为:B。
16.【答案】水氢气+氧气;正;带火星的木条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 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熟记口诀:氢二氧一,阳氧阴氢。
检验氧气气体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解答】“富氢水杯”的工作原理是电解水会生成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
其结构如图所示,产生氧气的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该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用 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17.【答案】(1)水汽输送;地表径流
(2)5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解答】(1)③由海洋上空指向陆地上空,是水汽输送;⑤由陆地地表指向海洋,是地表径流。
(2)暴雨、洪涝发生时说明降水①量大,则水流大,地表径流⑤增加,排水不畅,导致水的长期积存。
18.【答案】(1)乙;变高;大
(2)用注射器向烧瓶打气(写到打气即可);高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解析】【分析】 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所受到的重力。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它的存在。气压的国际制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气象学中,人们一般用千帕(kPa)、或使用百帕(hpa)作为单位。其它的常用单位分别是:巴(bar,1bar=100,000帕)和厘米水银柱(或称厘米汞柱)。气压不仅随高度变化,也随温度而异。气压的变化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
【解答】(1) 小组成员自制了图1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其中属于气压计的是乙,乙中集气瓶中气体的热胀热缩原理制成温度计;将该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外界大气压降低,内部气压不变,所以气压计的液柱高度将变高; 去拉萨旅游的人们会发现从内地带去的袋装食品会变得膨胀(图2),其原因是内地比拉萨大气压要大,到了拉萨,食品内气体的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所以食品袋膨胀;
(2)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气压的减小而减小;小组成员用如图3所示装置探究沸点和气压关系时,将烧瓶中的水加热到沸腾。若想证明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正确的做法是用注射器向烧瓶打气。因此,当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大气压减小,为了防止燃料沸腾,飞机使用沸点较高的煤油作为燃料。
故答案为:(1)乙、变高、大(2)用注射器向烧瓶打气、高
19.【答案】(1)略
(2)下部
(3)1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风
【解析】【分析】近地面由于受热不均匀,导致大气垂直方向的运动,受热较多的地区垂直方向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相对冷却的地区垂直方向大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由此导致同一水平方向存在高低气压,水平方向大气由高压往低压运动。
【解答】(1)图1中近地面冷,说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暖说明温度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如图所示:
(2)由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受热膨胀上升,所以根据对流原理,室内的取暖装置应安装在房间的下部效果更好。
(3)读图可知,如果在瓶身内部放入一支点燃的蜡烛,小瓶瓶口附近放一支点燃的线香,蜡烛点燃后,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则线香处的气流流过来补充,所以图中C点箭头表示线香烟雾的飘动方向是1。
20.【答案】>;=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阿基米德定律是流体静力学的一个重要原理,它指出,浸入静止流体中的物体受到一个浮力,其大小等于该物体所排开的流体重量,方向竖直向上并通过所排开流体的形心。 这结论是阿基米德首先提出的,故称阿基米德原理。 结论对部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同样是正确的。
【解答】 同一物体分别按照如图甲、乙两种方式置于同种液体中该物体在图甲方式中所受浮力是相同的因为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相同,浮力相同说明上下表面的压力差相同,根据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甲的受力面积小,所以压强差大,所以 如图甲、乙两种方式置于同种液体中该物体在图甲方式中所受压强差>在乙图中所受压强差, 在图甲方式中所受浮力=在乙图中所受浮力
故答案为:>;=
21.【答案】=;<;<;使密度计能竖直漂浮
【知识点】液体的压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原理:密度计受到的浮力等于密度计自身的重力,公式:F浮=G(密度计),即ρ(液体)gV(排)=m(密度计)g每一个密度计做成以后,密度计的质量就不会改变,故在密度计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就不会改变,始终等于密度计重力。将V(排)变换为Sh(S为密度计的横截面积,h为浸没的深度);也即ρgSh=mg,当被测液体密度大时,h就小(浸没的深度浅),也即浸没的越浅,被测的液体密度越大,反之h越大,被测液体密度越小;
【解答】密度计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都是漂浮的状态,所以浮力都等于重力, 密度计受到的浮力F甲=F乙 ,因为在甲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大于乙中,所以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p=ρ液gh,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所以 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强p甲<p乙 小明在一端缠绕铜丝的目的是使密度计能竖直漂浮 。
故答案为:=、<、<、使密度计能竖直漂浮
22.【答案】(1)缺少空白对照组
(2)清水;实验组幼苗平均高度高于对照组幼苗平均高度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甲没有设置对照组,所以实验设计不合理。
(2)①取生长正常、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置于同样的培养液和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
②每天喷洒与实验组等量的清水。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计算平均高度。这种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称为对照实验法。
如果20天后,出现实验组大豆幼苗的平均高度高于对照组大豆幼苗的平均高度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作用”的实验结论。
23.【答案】(1)204g
(2)408
(3)①②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蔗糖的溶解度表分析。
(2)根据20℃时,为了得到最甜的蔗糖溶液,即配制的是该温度的饱和溶液分析。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分析。
【解答】(1)由蔗糖的溶解度表,2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204g。
(2)20℃时,为了得到最甜的蔗糖溶液,即配制的是该温度的饱和溶液,2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204g,小明决定配制608g蔗糖饱和溶液,则需要取用蔗糖的质量为204g×=408g。
(3)①称量时砝码和蔗糖放反了,并且使用了游码,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②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③溶解时有少量水溅出,会造成实际取用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④装瓶时有溶液洒落,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故答案为:①②。
24.【答案】(1)B;B
(2)变小
(3)<;>
(4)A;D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 在同一个流体系统中,如气流、水流等等,流体流动的越快,即流速越快,那么流体产生的压强就越小;反之,若是流速越慢,那流体产生的压强就会越大。这个规律被称为“伯努利定律”。
【解答】(1)水流流动速度越快,压强越小,所以如图1,小明打开水龙头阀门,水流入ABC管道,A的横截面积最大, B的横截面积最小,所以当水稳定后,B管中液体流速最大,压强最小,所以B 管液面高度最低。
(2) 小明发现图2实验中,电扇转动后,上面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所以受到一个升力的作用,使得托盘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小;
(3)从乙图和丙的液面比较来看,右边的压强都是相等的,乙图中右边的压强p1<丙图中右边的压强p2;空气流速越快,压强越小,所以 v1>v2;
(4)AD都是利用了流体的流动速度越大,压强越小的原理来解释,和这个实验规律一样;B是利用浮力大于重力的原理;C是利用浮力等于重力的原理;
故答案为:(1)B;B(2)变小(3)<、>(4) A D
25.【答案】(1)排尽筒内空气
(2)9×104;橡皮帽的密封性不好
(3)1000
(4)1.5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 由于大气压只有在又压强差的时候才体现出来,因此无论是利用吸盘还是针筒粗测大气压,原理都是将内部空气尽量排尽,使内外形成压强差,从而有压力差。利用弹簧测力计和二力平衡的原理将压力差测出来。再利用压强公式求出压强。注意这时求出的压强是差值,而吸盘和针筒内部的空气都无法排尽,因此测量值会略小于标准大气压值。
【解答】(1)测量前,小明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针筒底端,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其目的是排尽筒内的空气;
(2)S=V/L= 2mL / 4cm =0.5cm2=0.5×10-4m2;P=F/S= 4.50N/0.5×10-4m2= 9×104 Pa;
小明第一次实验出错的原因可能是 橡皮帽的密封性不好,会导致弹簧测力计测得的示数偏小,从而使得测得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如果活塞和针筒的摩擦太大会导致测得的结果大于标准大气压;
(3) 修正数据后,可看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数量关系大致为:在2km高度内,升高1000m,大气压降低10000Pa,所以高度每升高100m,大气压降低 1000Pa ;
(4)P=F/S=4.25N /0.5×10-4m2=8.5×104Pa;查表为1.5km处;
故答案为:(1) 排尽筒内空气 (2)9×104、橡皮帽的密封性不好(3) 1000 (4) 1.5
26.【答案】(1)校0
(2)1.8;排开液体(或水)体积;等于
(3)液体密度;1.2;1.2
(4)2
(5)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阿基米德定律是流体静力学的一个重要原理,它指出,浸入静止流体中的物体受到一个浮力,其大小等于该物体所排开的流体重量,方向竖直向上并通过所排开流体的形心。 这结论是阿基米德首先提出的,故称阿基米德原理。 结论对部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同样是正确的。
【解答】(1) 他首先对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进行校0;
(2) 然后依次进行图①②的实验,其中图②中测力计示数为1.8N,此时浮力为0N; 然后他将物块逐渐浸入水中至一定深度处,测力计示数先减小后保持不变,静止时如图③所示,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液体(或水)体积增大而增大。F浮=1.8N-0.8N=1N ;G排液=1.2N-0.2N=1N ;所以物块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水的重力大小,初步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成立;
(3)F浮=1.8N-0.6N=1.2N大于1N,所以他还发现:在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越大;物体在盐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为1.2N;ρ盐水=F浮/(ρ液g)=1.2×103kg/m3=1.2 g/cm3
(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受到的浮力,那么 ⑤⑥所示的实验 ,增加的浮力等于小物块的重力,为1.8N,所以小筒中液体的质量为1.8N,所以 若图⑥中小桶和桶中水的总重力等于2N,表明:物体漂浮时阿基米德原理依然成立。
(5) 小明为用盐水重复实验是为了 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
故答案为:(1) 校0 (2)1.8、排开液体(或水)体积、等于(3)液体密度、1.2、1.2(4)2(5) 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27.【答案】300g×30%=m90%,m=100g
m水=300g-100g=200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计算。
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28.【答案】(1)P=== =2500Pa
(2)F浮=G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沉浮 条件: 下沉:ρ物>ρ液,G物>F浮 ; 悬浮:ρ物=ρ液,G物=F浮 ; 上浮:ρ物<ρ液,G物ρ液,G物=F浮+F杯底对物的支持力,F浮【解答】(1)P=F/S=G/S= 20N / 0.008m2 =2500Pa ;
(2)因为漂浮,浮力等于重力=20N;
故答案为:(1)0.002米3(2)0.002米3
29.【答案】(1)漂浮
(2)0.8dm3=0.8×10-3m3
(3)G木=8N-4N=4N
(4)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当物体完全浸没到液体中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无关。
【解答】(1) 图丙中的A点对应木块在水中的位置是处于漂浮状态。因为之前没有拉力,之后拉力不断的增加,说明之后排开的液体不断增加,木块受到的浮力增加,所以绳子拉力也增大,此时是刚好是物块漂浮的状态,浮力等于重力;
(2)V= 0.8dm3=0.8×10-3m3
(3) G木=8N-4N=4N
(4)
故答案为:(1)漂浮(2)8N(3)500kg/m3(4)
30.【答案】(1)84g=0.084Kg
F=G
12mm2=1.2×10-5m2
P=+1.01×105Pa=1.71×105Pa(大气压用1*105Pa计算也对)
由乙图知,温度约为116℃
(2)用更重的安全阀,减小出气孔的横截面积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高压锅的原理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增大制成的;
【解答】(1)84g=0.084Kg
F=G
S=12mm2=1.2×10-5m2
P=+1.01×105Pa=1.71×105Pa(大气压用1*105Pa计算也对)
由乙图知,温度约为116℃
(2) 假若要把这种高压锅向西藏地区销售,在保证高压锅安全使用的前提下,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要达到同样的最高温度, 就是说锅内的气压不变,高原的外界大气压比平原地区低,所以要增大限压阀产生的压强,所以可以用更重的安全阀或减小出气孔的横截面积
故答案为:(1) 由乙图知,温度约为116℃ (2) 用更重的安全阀,减小出气孔的横截面积
31.【答案】葡萄干沉入杯底后,由于吸附了足够多的小气泡,使得他们排开液体体积增大,致使葡萄干所受浮力大于重力,从而上升。
上浮到液面后,由于小气泡破裂,导致它们受到的浮力变小(或V排变小),当浮力小于重力时又沉入杯底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沉浮条件: 下沉:ρ物>ρ液,G物>F浮 ; 悬浮:ρ物=ρ液,G物=F浮 ; 上浮:ρ物<ρ液,G物ρ液,G物=F浮+F杯底对物的支持力,F浮【解答】 葡萄干沉入杯底后,由于吸附了足够多的小气泡,使得他们排开液体体积增大,致使葡萄干所受浮力大于重力,从而上升。上浮到液面后,由于小气泡破裂,导致它们受到的浮力变小(或V排变小),当浮力小于重力时又沉入杯底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