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设计说明本课是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最后一课。18—19世纪,工业革命在推动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的社会矛盾,无产阶级日益壮大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的精华,深入工人运动实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指明了方向,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新的阶段。本课共三个子目,分别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标志、意义及其实践。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科学地阐明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指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指明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任务和发展方向,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相继出现了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学习目标1.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第一国际,巴黎公社运动,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2.阅读《共产党宣言》等文献,提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3.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坚持真理,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探索献身的高尚情操;学习巴黎公社的战斗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第一国际。教学难点:第一国际。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共产党宣言》(书目)。2.影视作品:《不朽的马克思》(纪录片)。(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平台。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据权威统计,目前,《共产党宣言》在全球范围内已被翻译成200多种文字。它不仅成为全世界共产党人和一切进步人士必读的著作,而且成为许多国家大学生的必读书。《共产党宣言》为什么到今天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二、预习检查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和标志。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3.巴黎公社运动的概况。三、学习任务一马克思与恩格斯1.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识读教材第98页的图片《马克思(1818—1883)》《恩格斯(1820—1895)》,并简要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学生活动:通过教师的介绍,初步认识马克思、恩格斯。【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接下来学习马克思主义奠定基础。2.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8、99页的内容,概述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动。学生回答:马克思多次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在巴黎,马克思结识了恩格斯,他们一起讨论各种理论和欧洲工人运动;1849年,马克思移居伦敦,其大部分著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其中,《资本论》是影响巨大的杰作之一;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9页“相关史事”中的内容,归纳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学生回答:(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理论基础: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3)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爆发,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4)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长期的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活动。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9页的内容,总结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学生回答:(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2)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3)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4)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设计意图】以教材为材料,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四、学习任务二《共产党宣言》教师过渡: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去世,葬于海格特公墓。马克思的墓碑上为什么刻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字样 这句话出自哪部著作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0页第1自然段的内容,找出马克思、恩格斯起草《共产党宣言》的目的和《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间。学生回答: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教师活动:师生共同研读教材第100页第2—5自然段的内容,引导学生提取其中的信息并进行归纳。学生回答:《共产党宣言》指出,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共产党宣言》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共产党宣言》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教师提问:《共产党宣言》有何理论意义 学生回答:《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归教材,从教材中获取历史信息,加深理解。五、学习任务三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1.第一国际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1页的内容,并填写下面的表格。背景成立时间名称目标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填写表格,掌握第一国际成立的基本史实。(1)背景: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2)成立时间:1864年。(3)名称: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4)目标:努力把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联合起来,以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为目标进行经济斗争。教师提问:第一国际的成立与马克思主义有何关系 学生回答:马克思主义为第一国际的成立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创始人之一。教师总结:第一国际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成立的第一个国际性工人组织,它通过在各国设立支部组织把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联合起来,相互支援,作为一个整体力量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虽然第一国际斗争的内容仍然是从国际工人运动的实际出发,以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为斗争目标,但正是在这种斗争中,工人阶级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为以后国际工人运动的政治斗争奠定了基础。【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第一国际的基本史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巴黎公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1页第3自然段的内容,概括巴黎公社成立的背景、性质和结果。学生回答:(1)背景: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2)性质: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3)结果:1871年5月28日,资产阶级反动政府勾结普军联合反扑,公社失败。教师讲述: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包括当时法国的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条件;没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缺乏斗争经验;没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没有形成工农联盟;未能乘胜追击敌人,给敌人留下了喘息的机会;资产阶级敌对势力强大。教师提问: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否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失败 学生回答: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而非社会主义革命。巴黎公社的失败不仅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失败,反而使马克思主义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设计意图】以教材为材料,使学生通过分析材料,理解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六、过程性评价课堂练习。七、课堂小结18—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进行,资本主义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日益暴露,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工人阶级不断发展壮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这一矛盾逐渐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工人阶级为改善自身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开始自发地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马克思和恩格斯结合自身的革命实践经验,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失败,导致社会矛盾激化,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八、布置作业1.基础型作业:完成课后活动题,并标明考查的知识点。2.发展型作业:完成课时练习。九、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