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设计说明本课主要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沉重打击的英、法、德、日等国的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在恢复经济的过程中,西欧国家走上联合之路。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史料实证等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习目标1.了解美国成为超级大国、欧洲联合、日本崛起的原因和表现。2.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过程,初步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3.认识到经济发展与改革之间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欧洲的联合。教学难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资源与工具图书馆资源、多媒体课件、网络搜索工具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教师展示不同面额的欧元纸币,引导学生思考欧盟的大多数成员国使用统一货币——欧元的原因,并表明接下来将通过学习《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课来寻找答案。二、预习检查1.欧洲联合的过程。2.美国发展的阶段。三、学习任务一欧洲的联合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9页第1自然段的内容,归纳西欧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学生回答:原有的工业基础较好;得到了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9页第1自然段的内容,归纳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表现。学生回答:(1)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2)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教师提问:西欧国家为什么走上了联合的道路 学生回答: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提高国际地位的需要。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9、80页的内容,梳理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学生活动:绘制时间轴。教师提问:从欧洲联合的过程可以看出,其联合的过程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从单一经济领域向多种经济领域扩展;从经济领域走向政治和军事领域,程度不断加深。教师提问:欧洲的联合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实现了和解,为西欧的和平发展创造了条件;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使其进一步理解欧洲联合的影响。四、学习任务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1.美国的发展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0页的内容,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能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原因,并梳理美国发展的阶段。学生回答:(1)原因: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刺激了经济的繁荣。(2)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发展速度放缓;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经济进一步发展。教师讲述:“新经济”的“新”是不同于传统工业经济的一种新型经济——知识经济,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的巨大贡献。“新经济”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新经济”的特征是全球化与信息化,“新经济”的核心是高科技创新及由此带动的一系列其他领域的创新。【设计意图】以教材为材料,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2.日本的崛起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0页的内容,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学生回答:(1)外部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推动日本政府颁布了“和平宪法”;冷战开始后,美国积极扶持日本;朝鲜战争后,日本获得了大量军需订单。(2)内部原因:日本政府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教师提问:日本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表现是什么 学生回答: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教师提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日本的什么欲望日益强烈 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强烈,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进一步理解日本崛起的原因和表现。五、学习任务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的内容,归纳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的过程。学生回答:(1)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3)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教师提问:社会保障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师生共同探究: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资产阶级也认为实行这种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材料 没有任何东西是完美的,即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也会有它的劣势或缺点,如高税收及高福利导致的失业危机,社会福利制度导致债务连连的财政危机,老龄化及其带来的劳动力危机,观念危机容易造成懒惰心理。学生回答: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增加了政府的经济压力;容易造成好逸恶劳的社会风气,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欧、美、日二战后经济得到恢复的原因和表现的对比,探究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学生回答:经济发展迅速;高科技革命;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干预经济;资本主义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和改良能力。【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使其进一步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六、过程性评价课堂练习。七、课堂小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着手恢复和发展经济。在这一过程中,西欧国家逐渐走上联合之路。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在美国的扶持下,经济迅速发展。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资本主义国家积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但这一制度并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八、布置作业1.基础型作业:完成课后活动题,并标明考查的知识点。2.发展型作业:完成课时练习。九、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