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1.《红楼梦》2.昆曲与京剧艺术整体感知2022课标:通过了解小说、戏曲的繁荣,知道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特色。(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2022年课标分解了解清朝古典小说《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点和影响;掌握清朝昆曲与京剧艺术的繁荣的基本史实。分析清朝文学艺术代表作品的思想核心,体会其所反映的时代特点。教学目标导入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金数十,可谓不胫而走者矣。——程伟元《红楼梦序》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这是一部怎样的书?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吸引力?知识点一:《红楼梦》背景地位作者初名《石头记》,曹雪芹定稿前80回,高鹗整理续写后40回并题名《红楼梦》,在乾隆晚期时排印面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清代的文学艺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朝小说家。曾祖父、祖父、父辈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60年之余,颇受康熙帝宠信。曹雪芹13岁时家道中落,后以卖画为生和靠朋友接济度日。在38岁左右时他开始专心致志地创作《红楼梦》,1763年的除夕因贫病无医而逝世,生前《红楼梦》写到80回。知识点一:《红楼梦》内容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红楼梦十二曲——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知识点一:《红楼梦》艺术特色——思想性强——《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亭艳曲警芳心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红楼梦》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那宝玉本就懒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又最厌峨冠礼服贺吊往还等事,今日得了这句话,越发得了意,不但将亲戚朋友一概杜绝了,而且连家庭中晨昏定省亦发都随他的便了,日日只在园中游卧,不过每日一清早到贾母王夫人处走走就回来了,却每每甘心为诸丫鬟充役,竟也得十分闲消日月。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 ”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文章!你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知识点一:《红楼梦》——《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红楼梦》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贾政看时,认得是宝玉的奶母之子,名唤李贵。因向他道:“你们成日家跟他上学,他到底念了些什么书!……”吓的李贵忙双膝跪下摘了帽子,碰头有声,连连答应“是”,又回说:“哥儿已经念到第三本《诗经》,什么‘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说的满座哄然大笑起来。贾政也掌不住笑了。因说道:“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都是掩耳偷铃,哄人而已。你去请学里太爷的安,就说我说了: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端阳节宝玉回到房里欲换衣服,晴雯服侍时失手掉了扇子,将股子跌断!宝玉连声责备“蠢才!蠢才!”……晴雯冷笑道:“二爷近来气大的很,行动就给脸子瞧!前儿连袭人都打了,今儿又来寻我们的不是。要踢要打凭爷去!就是跌了扇子,也是平常的事。先时连那么大的玻璃缸。玛瑙碗不知弄坏了多少,也没见过大气儿。这会儿一把扇子就这么着了,何苦来!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好离好散的,倒不好 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艺术特色——思想性强知识点一:《红楼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金陵十二钗艺术特色——艺术性高《红楼梦》四大家族主要人物关系图《红楼梦》大观园平面图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精炼而生动知识点一:《红楼梦》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影响英文版封面日文版封面德文版封面西班牙文版封面法文版封面知识点一:《红楼梦》从古代帝王将相的故事逐渐发展到关注现实生活,表达对封建社会的不满。《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红楼梦》通过对四大封建家族的描写,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水浒传》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西游记》通过孙悟空这个形象,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富有反抗精神。从最早的《三国演义》到最晚成书的《红楼梦》,你能看出小说内容上有什么变化或发展吗?《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水浒传》元末明初《西游记》明代中期《红楼梦》清朝知识点一:《红楼梦》第一,市民生活的需要。明中叶以后,逐渐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导致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所以反映市民阶层思想感情和复杂的社会生活的通俗文艺形式小说和戏曲得到长足的发展。第二,科学技术的发展。明清两代,随着工商业市镇的繁荣和书坊、印刷业的迅速发展,适合广大平民欣赏的趣味性小说因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而广泛流传。第三,文化专制的结果。明清两代统治阶段对知识分子采取垄断和高压两手政策,客观上加强了小说创作的力量。为什么在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小说进入创作的成熟阶段?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知识点二:昆曲与京剧艺术1.昆曲明朝万历末年地方剧昆山腔成为全国性剧种清朝前期发展到顶峰清朝后期走向衰落①因循守旧②作品庸俗③脱离广大群众和现实生活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008年被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今汤显祖《牡丹亭》传世之作政治历史剧洪晟《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知识点二:昆曲与京剧艺术1.昆曲昆曲既集中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昆曲脸谱知识点二:昆曲与京剧艺术2.京剧徽班进京“徽班”即徽人之戏班。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为给高宗弘历祝寿,从扬州征调了以著名戏曲艺人高朗亭为台柱的“三庆”徽班入京,成为徽班进京的开始。此后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安徽班相继进京。在演出过程中,六班逐步合并成为著名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四大徽班”进京,被视为京剧诞生的前奏,在京剧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徽班进京砖雕徽剧大受观众欢迎而盛行一时。徽班进京给当时的北京市民带来的丰富的文化生活。知识点二:昆曲与京剧艺术2.京剧皮黄戏(道光年间)徽调昆曲秦腔汉调京调创造改进博采众长北京特色京剧京剧(Beijing Opera)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有“国剧”之称。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喻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2006年5月,京剧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知识点二:昆曲与京剧艺术2.京剧知识点二:昆曲与京剧艺术2.京剧返回性格特点: 大多数生角性格刚毅豪迈、正直勇敢,以忠、义、勇为主要特征。扮相: 生角头戴盔,脸谱多为红色或白色。代表人物: 代表性的生角人物包括霸王项羽、杨家将宋江、秦琼等。知识点二:昆曲与京剧艺术2.京剧返回性格特点:旦角性格柔美娴静、温良贤淑,极富抒彩。扮相: 旦角化妆精致,服饰华丽。代表人物: 代表性的旦角有西施、杨贵妃、王昭君等。知识点二:昆曲与京剧艺术2.京剧返回性格特点: 净角多扮演中立或善良的角色,性格开朗、机智。扮相: 净角化妆常以白色为主,服饰简洁明快。代表人物: 代表性的净角有武松、张飞、关羽等。知识点二:昆曲与京剧艺术2.京剧返回性格特点: 净角多扮演中立或善良的角色,性格开朗、机智。扮相: 净角化妆常以白色为主,服饰简洁明快。代表人物: 代表性的净角有武松、张飞、关羽等。拓展延伸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有益的外来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守旧主义。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课堂小结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文学《红楼梦》:思想性强艺术性高影响深远艺术昆曲:《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京剧:徽剧→皮黄戏厚厚的地层好比一本硕大无比的“石头大书”,夹藏在不同地层里的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记录着它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化石是划分地质年代的重要依据,也是人类开启地球迷宫的一把“钥匙”。结论1. 《红楼梦》起于梦,结于梦,表面写梦,实际并不是写梦,这也正是《红楼梦》的成功之处。我们可以从《红楼梦》中看到( )A.民族关系的紧张 B.科举制度的结束C.君主专制的崩溃 D.封建社会走向衰亡【解析】《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它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堪称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不符,排除。故选择D。D课堂练习厚厚的地层好比一本硕大无比的“石头大书”,夹藏在不同地层里的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记录着它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化石是划分地质年代的重要依据,也是人类开启地球迷宫的一把“钥匙”。结论2. 下列文学艺术内容,与市民文化生活日渐丰富相关的有( )①王羲之的书法 ②勾栏内的杂剧 ③曹雪芹的小说 ④北京的“皮黄戏”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据“与市民文化生活日渐丰富相关”可知,杂剧是一种把歌曲、旁白、舞蹈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盛行于宋元时期;小说的发展兴盛于明清时期,曹雪芹的《红楼梦》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北京的“皮黄戏”即清朝道光年间最终形成的京剧,以上的内容均与不同时期的市民文化生活密切相关,极大丰富了市民阶层的生活,即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王羲之的书法,或者说书法艺术,没有杂剧、小说、京剧等更加贴近普罗大众的文化生活,且王羲之所处的东晋时期,市民阶层还未出现,故而①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包含①的选项,即排除A项、B项、C项。D课堂练习厚厚的地层好比一本硕大无比的“石头大书”,夹藏在不同地层里的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记录着它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化石是划分地质年代的重要依据,也是人类开启地球迷宫的一把“钥匙”。结论3.《同光十三绝》是晚清画师沈蓉圃绘制于清光绪年间的工笔写生戏画像。画中13位著名戏剧演员所演唱的剧种是带有北京地方特色的“皮黄戏”,该画( )A.反映近代绘画受西方油画影响 B.反映西学促进京剧的产生和发展C.是对外开放产生的新画种 D.是研究京剧发展的珍贵资料【解析】此画属于传统绘画,故A,C项不正确。京剧的产生和发展不是西方文化传播的结果,而是中国传统戏曲融合的结果,故B项不正确。材料对于研究京剧人物的装扮、服饰等都是很好的资料,因此D项正确。D课堂练习厚厚的地层好比一本硕大无比的“石头大书”,夹藏在不同地层里的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记录着它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化石是划分地质年代的重要依据,也是人类开启地球迷宫的一把“钥匙”。结论4.京剧中的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这说明,京剧脸谱艺( )A. 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 B. 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C.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京剧脸谱艺术是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一般应用于净、丑两个行当,其中各种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京剧脸谱借艺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社会教化的功能,C项正确;京剧脸谱艺术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而不是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排除A;京剧脸谱的形象是艺术,是借京剧脸谱艺术来进行社会教化,而不是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排除 B;题干中并没有涉及京剧脸谱的来源,无法推断出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排除D。故选C。C课堂练习THANKYOU感谢大家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丑角-孙正阳 萧润年.mp4 净角《李逵探母》选段(袁世海).mp4 旦角《穆桂英挂帅》选段(李胜素).mp4 生角《萧何月下追韩信》选段(周信芳).mp4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