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2024年3月10日,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初一学生王某某被杀害,让全国人民都感到心惊,未成年人居然能够狠毒到此种程度,心机之深、杀人之后处理现场的冷静等等,都让人感到害怕,这是未成年人能够做出来的事情吗?3月11日,涉案的张某某、李某、马某某3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全部抓获。检察机关高度重视,依法提前介入公安机关侦查活动。3月21日,邯郸市肥乡区公安局对涉嫌故意杀人罪的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提请检察机关核准追诉。年龄不是恶行的“防弹衣”新课导入:思考:“邯郸中学生霸陵事件”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年龄从不是犯罪的挡箭牌,任何罪行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人类一直在渴望自由和追求平等的道路上探索。自由平等的真谛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自由平等的真谛》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7.1 自由平等的真谛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1.政治认同:认同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的保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2.道德修养:领会平等的真谛所在,树立自由、平等的意识。3.法治观念:明确无法治不自由,崇尚法治精神,增强自由平等。4.责任意识:初步培养学生用法律的视角认识自由和平等的真谛的意识和能力,珍视公民权利,培养责任意。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自由平等的内涵、意义。教学难点:自由与法治的关系。学习目标:一、无法治不自由1.自由的含义及意义是什么?2.如何正确认识自由?3.法治与自由有什么关系?二、法眼看平等3.平等的含义及意义是什么?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一、无法治不自由围绕“自由”这个话题,小蕊、大海、阿梅三名同学表达各自观点。你赞同三位同学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不赞同。无限制的自由可能会触犯法律。小蕊大海阿梅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不赞同。自由是法律范围内的自由自由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运用你的经验1.自由的内涵及意义?(1)内涵:(2)意义:一、无法治不自由①拥有自由,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个人)。②拥有自由,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社会)。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的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人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白云飘飘,一只风筝在天上飞。风筝许了一个愿,乞求天空能让自已挣脱那根线,让自己不再被束缚。突然,一阵狂风袭来,风筝被吹得摇摇晃晃,它一心想挣脱线的约束,昂头借风拼命挣扎。线终于断了,风筝如愿以偿,满心欢喜的它来不及拥抱蓝天,就一头栽了下来,再也无法飞了。探究与分享:断线的风筝▲解答:风筝失去的动力自然无力回天。那个线的束缚看似是对风筝自由的限制,但是恰恰提供了风筝飞天的动力,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 如何理解必要的限制?2.如何正确认识自由?一、无法治不自由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自由的真谛)0102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03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四条 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④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3.法治与自由有什么关系?一、无法治不自由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规范标定界限保障不能触碰二、法眼看平等下列情况符合平等原则吗?结合身边的实例,谈谈你对平等的认识。男女同工同酬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轮岗政策少数民族考生中考加分军人优先老弱病残孕专座一次选举一人一票《宪法》第3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刑法》第17条:①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②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③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二、法眼看平等4.平等的含义及意义是什么?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①同等情况同等对待。②不同情况差别对待。二、法眼看平等(1)含义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机会平等)(结果平等)4.平等的含义及意义是什么?①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二、法眼看平等(2)意义思考:《宪法》和《教育法》的规定说明了什么?《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各项权利。二、法眼看平等思考: 《宪法》和《兵役法》的规定说明了什么?《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各项义务。《兵役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二、法眼看平等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监察机关监督执纪:2022年监察机关收到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104.4万件次,处置问题线索154万件,谈话函询32.5万件次,立案59.6万件。在处分的59.2万人中,受到党纪处分48.9万人、政务处分14.9万人。省部级53人,厅局级2450人,县处级2.1万人,乡科级7.4万人,一般干部8.3万人,农村、企业等其他人员41.3万人。二、法眼看平等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二、法眼看平等课堂小结自由平等的真谛无法治不自由法眼看平等1.自由的含义及意义是什么?4.平等的含义及意义是什么?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表现?3.法治与自由有什么关系?2.如何正确认识自由?1.英国著名哲学家洛克说:“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这句话表明( )A.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限制人们的自由B.法治是自由的保障C.法治与自由是互相对立的D.法律保证公民各项权利的实现B课堂练习2.国家一级作家王清平说:“如果一个人追求绝对的自由,那就成了脱缰野马。社会是在良好秩序下运行的整体,任何一个公民都要在遵守国家法律、维护社会公德、尊重别人的前提下,谋取自己的自由。”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只有在网络空间,才有绝对的自由 ②人们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活动 ③无限制的自由会导致混乱与伤害④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有自由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D课堂练习3.夜间施工、广场音响、邻里装修等噪声污染是社会各界近年来关注的热点问题。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于2022年6月5日起施行,该法明确规定,禁止广场舞噪声扰民,如果经劝阻、调解和处理未能制止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这一规定说明( )①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②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犯罪是人们行为的底线③违反法律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④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C课堂练习4.2023年2月12日,中央网信办发布消息:网信部门严厉打击网上借“胡某宇事件”造谣传谣以及恶意营销炒作行为,督促重点网站平台深入开展排查整治,累计处置违法违规账号1894个。这警示我们( )①远离网络才能避免触犯法律②法治和自由的矛盾是不可调和③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④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D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