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6单元 中国流行风——选唱《乡间的小路》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乡间的小路》,词曲作者叶佳修,歌曲以简约的曲调和歌词,歌咏乡间的自然小景,描绘了一幅浪漫惬意的夕阳牧归图,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这首词作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再配以活泼、优美的旋律,是当代歌坛佳作,也是当代文学佳作。尤其对于上世纪在乡村生活过的年轻人来说,歌词中的锄头、田间、老牛、晚霞、短笛等等,一切都是唯美的代名词,而且十分的接地气!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作品《乡间的小路》,感受台湾民谣,表达心中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乡间的小路》的演唱,并配以讨论、分析等方法,学生能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连音的演唱及运用,并能够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三、教学重难点1、较熟练小演唱歌曲《乡间的小路》。2、理解表现《乡间的小路》的情感内涵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多媒体播放《童年》,并提问:歌曲的名字是什么 属于哪种音乐体裁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这是一首台湾校园歌曲《童年》,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台湾校园歌曲,顺势揭示课题《乡间的小路》。(二)初步感知1.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乡间的小路》,并提问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愉悦地。2.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歌曲速度是中速。《乡间的小路》是一首八十年代的台湾校园歌曲。当时有一批的台湾校园歌曲以它的轻松甜美的风格以及所特有的田园风味深受听众的喜爱,虽然过去了二十多年,却还是倍受青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什么是校园民谣。师:下面由老师来带领你们,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在这遍欣赏中老师有两个小问题,①歌曲旋律带给你怎样的感受?②你认为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请学生站起来回答,再次欣赏歌曲,提出问题。歌曲共分为两个部分?AB段请学生回答。A部分演唱时活泼,B部分更抒情,在演唱A部分时候声音应该活泼跳跃,B部分演唱时候旋律线条应拉长。)熟练演唱歌曲,唱准歌曲的节奏,用轻松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三)学唱歌曲1.气息练习师:在学习这首歌曲之前,同学们先想象一下,如果在一个有晚霞的傍晚,走在放学回家的小路上是一种怎么样美妙的享受。假设我们此刻离开了教室,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会看到些什么,有什么感觉?生:微风,夕阳,小草,耕牛……师:让我们来闻一闻小草的清香吧。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吸气和呼气。(师示范,生一起做,深吸一口气再慢慢呼出来)师:在你的左边吹来了一阵有花香和青草香的微风,让我们来闻一闻 。师:在你的右前方看到一朵美丽的野花,让我们再来闻一闻。生:闻花。师:同学们,唱歌需要有气息的支撑,没有气息的唱歌,声音会显得苍白无力。而带气息唱歌,就要有正确的呼吸。吸的要深,呼的要慢而均匀。唱歌不仅要注意音准、气息,还要有什么啊?设计意图:打开喉咙,调整呼吸,进入唱歌准备状态。2.学唱A乐段①师:同学们先用”噜”音把第一部分的旋律唱一遍(跟着老师弹琴唱)②有节奏的朗读歌词③加入歌词演唱,同时指导学生唱准“休止符”、 “三连音”、“切分音”、“连音线”这些难点节奏。④师弹琴唱并强调演唱情绪及技巧。思考:欢快活泼的情绪要用什么样的音色来演唱?教师引导学生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3.学唱歌曲B乐段①师:同学们先用”噜”音把第二部分的旋律唱一遍(跟着老师弹琴唱)②师:现在我们把词加进去唱一遍,同时指导学生认识“附点音符”、 “十六分音符”。③师:发现学生的难点问题,老师弹琴并示范演唱方法。④编创二声部轮唱讨论:怎样让两个声部最终合到一起?生:第一声部在B乐段结尾“2 2”处,重复一遍,最终使两个声部合到一起。4.学唱A1乐段思考:①和A段有什么不同?生:多了一句结束句,情绪悠闲.......②结束句怎样处理才有结束感?生:渐慢、渐弱,体现出渐行渐远的感觉。5.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设计意图:通过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体验歌曲情绪的表达和意境的表现,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6.教师范唱,其余学生演唱谱例。教师提问:三连音应该怎样唱准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先探索,之后总结并讲解:三连音在演唱时要平均的分为三部分,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7.教师引导学生加歌词完整演唱歌曲,纠正歌词及旋律的对应问题。请学生思考:歌曲表达的情感的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歌曲的情感是开心、积极向上的。8.教师引导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并提问学生: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歌曲 个别学生主动演唱。教师总结:情绪应活泼一点。9.完整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五、教学小结今天我们学唱了好听的校园歌曲,台湾、大陆两地的校园歌曲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外可以自己去搜集这些歌曲的音响资料并学着演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