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夯实法治基础课件(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夯实法治基础课件(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一框 夯实法治基础
1.理解法治的作用及要求
2.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成果及蓝图
3.增强法治观念,自觉依法办事。
9月18日,贵阳中院一审判决余华英犯拐卖儿童罪,情节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一审判处余华英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今年8月25日,黄女士推着婴儿车在楼下散步,路过电梯厅附近斜坡时,一只未灭的烟头从天而降。她马上检查,孩子一直哭泣,后来在孩子脖子上发现烟头烫痕,“孩子用自己的脖子把烟头掐灭的……”
据了解,警方事后对事发单元楼的所有住户进行了采血调查,并与烟头上的DNA进行了比对,最后成功锁定了扔烟头的嫌疑人。
请大家结合所学法律知识及本课主题,对以上两则新闻进行点评。
法治保障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法治是人们
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行动指南、总目标、基本要求。
4
1
法治的含义。
2
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重要性)
法治的要求?
3
请同学们花提前预习教材P44—50,关注以下问题。
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5
结合下图,思考:什么是法治?它的作用有哪些?
了解“法治”:
整治
网络直播
治理
校园欺凌
监管食品安全
维护
交通秩序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处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公民)
思考:什么是法治?它的作用有哪些?
1.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重要性)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人们依法享有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个人)
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社会)
③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国际)
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民族)
⑤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人类)P44引言
1.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重要性)
课堂探究:良法与善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于2022年12月1日起正式颁布实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共七章50条,包括总则、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综合措施、法律责任、附则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立足各环节、全链条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精准发力,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提供有力法律支撑。
思考:(1)这些法律是“良法”吗?什么样的法律能
称之为“良法”?
(3)有了良好的法律就是法治了吗?
(2)为什么有了法律规范,电信诈骗还会发生?
结合实际,畅所欲言
什么是“良法”?
良法
(三个判断标准)
①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②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
8月15日至16日,中国公安部、泰国警察总署、缅甸警察总部、老挝公安部在泰国清迈联合举行针对本区域赌诈及衍生的人口贩运、绑架、非法拘禁等犯罪的专项合作打击行动启动会。
8月26日,又有5名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在仰光国际机场由缅甸警方移交给中国警方工作组押解回国。至此,在四天时间内共24名电诈犯罪嫌疑人被押解回国。
因“中科院博士被骗至缅甸”事件引发关注的张某也被解救,于9月5日回国。
通过以上新闻,思考:良法与善治的关系?
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②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2.法治的要求?
良法
善治
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路该怎么走?
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
如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进程
1978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6字方针
1982
现行宪法通过
1997
《民法典》公布,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律体系
2010
组建中央全面
依法治国委员会
2018
2002
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2012
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20
十五大确立
“依法治国”
的基本方略
首次单独把法治建设作为专章论述、专门部署
202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的报告中23次提到了“法治”,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法治工作的高度重视。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
结合本课所学,思考:以上新闻材料说明了什么?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共同推进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一体推进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①地位:
②总目标:
③基本要求(新十六字方针):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科学立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严格执法
3.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行动指南、总目标、基本要求。
举例:
人大及常委会制定通过
《XX法》
举例:
行政机关(政府),如公安交警……
举例:
法院审理案件、检察院……
举例:
公民学法、守法,普及法律
知识……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十六字方针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2023年3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
我国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要经过“党委提出→政治协商→人大审议通过→政府执行”的法定程序,这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①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夯实法治基础
选择法治道路
描绘法治蓝图
法治的含义和要求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法治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进程
绘就中国法治新蓝图
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1.近些年,“全面依法治国”“打造法治政府”“建设法治国家”“建设法治社会”等词组频繁出现在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国之所以高度重视法治,是因为( )
①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实现公民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②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③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④建设法治政府,政府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为人民谋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2.“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该目标的内容为( )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1.基础型作业:梳理本节课知识整理。
2.发展型作业:完成课时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