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课件(3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课件(33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第一框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1.通过搜集资料、创设情境、分析生活案例,了解我国民主制度的建设过程。
2.知道我国民主制度的特点,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拓展思维方式和培养学科思维能力。
1.运用你的经验
①民主就是人民参与治理国家。
②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③民主就是多数人的民主。
④民主就是以人民利益为重。
(1)对同学们的观点进行分类整理
(2)大家心目中的“民主”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民主是少数服从多数,大多数人当家作主,人民平等自由地生活,公平地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
不同点:民主的实现形式不同;民主的价值不同;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
政得其民。——《孟子》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
在中国,“民主”一词最早出自《尚书》。
民本思想,是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
民本思想
①我国民主价值追求的思想源头:
②民主价值要求:
③民主价值实现:
④民主道路的决定因素:
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具体国情
注意:不是全部的人当家做主
1.如何认识民主?P30
民本思想
民主与专制相对立
推翻了封建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倡“民主共和”。
1840年以来追求民主的先贤
郑观应
梁启超
康有为
孙中山
民主就是变中国当时的专制制度为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拥护君主立宪。
主张变法革新,“以法律限制权力”实行
君主立宪制。
郑观应
康有为
梁启超
孙中山
他们的结局都是什么?
失败
他们眼中的民主都属于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并没有实现“还权于民”。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愿望在近代没能实现。
思考:他们的民主思想有什么局限性?
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
人民民主的胜利
社会主义民主真正确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49年新中国成立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
未实现还权于民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我国民主的发展历程
给追求民主进步、救亡图存的中国人带来新的希望
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
1840年以来
近代中国
①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声。P31
②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P32
2.我国民主的发展历程?P31-33
③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1956年)P32
④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1978年)P33
2.我国民主的发展历程?P31-33
广州市一大桥通车,一间破旧的房屋涉拆迁工程,因未能与业主达成补偿协议,施工方专门绕过该房屋搭桥。
有不少网友认为,该拆迁户自私自利,目的在于高额拆迁款,有损市容市貌,应该强拆。也有网友认为,房子没有被强拆,是法治和文明的进步,你怎么看?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曾于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于当年12月4日正式实施,并前后经历5次修改。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也被誉为“社会
生活的百科全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3.为什么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需要法治保障
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4.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为什么是新型民主?
从本质特征上看
从民主特点上看
从民主形式上看
从制度保障上看
小组合作探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谁是国家的主人呢?
人民
(1)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4.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为什么是新型民主?
新型民主特点
材料一: 我国的人民群众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主体广泛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可以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新型民主特点
内容广泛
形式广泛
最广泛的民主
最管用的民主
新型民主特点
4.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为什么是新型民主?
(2)民主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从民主特点上看
最广泛:绝大多数人享有
最真实:
充分实现人民合理要求
充分保障人民合法权利
激发人民创造活力
最管用: 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有助于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作用)
主体的广泛性
权利的广泛性
制度保障
法律保障
物质保障
社会主义
民主的特点
(3)从民主形式上看
民主
形式
选举民主:人民通过选举、
投票行使权利(少数服从多数)
协商民主: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充分听取各方面、各群体、各层级意见并充分协商,尽可能一致)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有事好商量
众人的事情
由众人商量
人民民主的真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制度保障
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制度保障
(4)从制度保障上看
保障民
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是
人民掌握国家政权、
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基本政治制度
一“根”三“基”
4.为什么说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从本质特征上看
从民主特点上看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本质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从民主形式上看
从制度保障上看
选举民主
协商民主(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四项制度的保障(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4.为什么说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民主的足音
新型的民主
1.如何理解“民主”?
2.我国民主的发展历程?
3.为什么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需要
法治保障?
4.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为什么是新型民主?
本质特征
民主特点
民主形式
制度保障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民主,这说明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 )
A.追求民主价值的历史进程
B.领导阶级的执政意愿
C.它的民主实现形式
D.它的具体国情
D
2.民主有助于避免独裁者暴虐、邪恶的统治;民主保证它的公民享有许多基本权利;民主可以保证公民拥有广泛的个人自由;民主有助于人们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上述民主价值实现要靠( )
①民主形式的建立 ②民主制度的建立
③民主风气的形成 ④民主口号的设计
A.① 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D
1.基础型作业:梳理本节课知识整理。
2.发展型作业:完成课时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