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通关练听力训练1.听两遍朗读录音,完成下列练习。(1)三叶虫是远古时期的一种( )生物。 A.海洋 B.陆地(2)珠穆朗玛峰所在的青藏高原是由( )俯冲碰撞之后形成的。A.亚欧板块向印度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3)处于碰撞前沿的珠峰,每年整体会向长春或北京方向移动约____厘米;而在垂直方向,珠峰地区每年也会升高约____毫米。字词句过关2.[字词打卡过关]按要求选一选,填一填。(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蒙古族(měnɡ) 渲染(xuàn) 礼貌 襟飘带舞B.散布(sǎn) 参差(cēn) 拘束 顾影自伶C.担任(dān) 摇曳(yì) 愁怨 孤芳自常D.冠冕(ɡuàn) 迂回(yū) 道德 一碧干里(2)写同音字。[hónɡ] 彩( ) 粉( ) [àn] ( )钮 方( )[shāo] ( )微 树( ) [què] 喜( ) 麻( )[fǔ] ( )朽 ( )导 [kuī] 吃( ) ( )探[lián] ( )络 窗( ) [yuàn] 抱( ) ( )望(3)成成过几天要来杭州游玩,状状用微信发了一段西湖的推荐词给他。来杭州必游西湖。西湖qià sì( )一颗珍珠,diǎn zhuì( )在杭州城。它的水又清又静,就像透明bō li( );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更显动态美。夜晚,水汽mí ménɡ( )的西湖显得甚是yōu yǎ( ),你可以趁着夜色去看湖中的荷花,虽然有的还是huā lěi( ),但依然能让人产生一种huǎnɡ ruò( )身处仙境之感……(4)为迎新生,学校要更换一批新标牌,下面三位同学制作的标牌中拼写正确的是( )A. B. C.(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集市的摊位上摆满了色彩斑斓的小工艺品,好看极了。B.课堂上,同学们都在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C.上下班时间,你可以在大马路上看到各种各样的车和行色匆匆的人们。D.时至深秋,这片枫树林翠色欲流,美不胜收。(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是一对近义词的一项是( )A.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B.我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记了尘世的喧嚣。C.春天来了,百花齐放:海棠妩媚,桃花娇媚,玉兰雅致,梨花高洁……大有争妍斗艳之势。D.浓雾慢慢散了,之前看起来很模糊的景物变得越来越清晰。?3.[句子打卡过关]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B.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C.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D.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2)判断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①童话书;寓言故事书;科幻杂志等,都是孩子们喜爱的读物。( )②我没有看见过这么多样儿的谷子,长穗的;短穗的;带芒儿的;不带芒儿的;还有一个穗上长出许多小犄角的。( )③在诗歌中,声音是无法翻译的;在童话中,童趣是无法翻译的。( )(3)按要求写句子。①花苞恰如盘花扣。(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我迷惘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的儿女就应该坚如磐石;在我骄傲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的儿女___________________;在我怯懦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的儿女___________________。(续写句子)(4)同学们正在举行“阅读时如何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讨论会,请你补写相关内容。阅读时,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比如,我在读《忆读书》的时候,就想到了一个自己读书的好方法:读书时要边读边作批注。我们还可以从读到的内容想到其他类似的知识。比如,在读《丁香结》时,我由丁香花想到了梅花,它也经常被用在古诗词中表达作者坚韧不拔、纯洁高尚的品格。4.[情境综合训练]周末,状状和妈妈来到某地,看到了如下图标。(1)请根据图标,猜测他们来到了哪里。(填序号)( )A.图书馆 B.餐厅 C.公园 D.体育馆(2)妈妈想让状状解读一下图标的用意,请你帮他填一填。(要求:分点说明,用上三个分号)进入________,请大家遵守以下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状状在书架上发现了几个有意思的书签,请你将它们重新整合,变成一个富有节奏感的句子。课文回顾5.本单元内容回顾。(1)《草原》一文中表现蒙汉两族同胞之间感情深厚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丁香结》中作者用_______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_______。“_______,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_______也是解不完的。”我们既要有赏花的情调,又要有解结的心志。(3)《宿建德江》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对客观环境进行描写,表现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忧愁。(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中采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且和王维《鸟鸣涧》中的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花之歌》中作者以第_____人称自述的方式,将花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_”“从苍穹坠落的星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婚礼的冠冕”“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等,为花描绘出一个个积极向上的形象。(7)《过故人庄》是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_所写,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我想起了乡下爷爷家附近那棵葱郁的大树和远处的青山。第一单元通关参考答案听力训练 1.听力材料:珠穆朗玛峰上为什么会有“海洋生物化石” 电影《攀登者》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登山队队长方五洲在给学生上课时,拿出了一块三叶虫的化石,告诉学生们,这块化石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第一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在山顶找到的。三叶虫是远古时期的一种海洋生物,诞生于寒武纪,消亡于二叠纪末期,在地球上生活了超过3亿年。而电影中的“化石”准确来说应该叫作“海洋生物化石”。这些化石是由海洋生物的遗体沉积到海底,然后被后续的沉积物覆盖保存才形成的。那这些海底的化石是怎么出现在珠穆朗玛峰的呢?其实,这主要是由于地质学中的板块构造运动。目前,学界的普遍认识是,珠穆朗玛峰所在的青藏高原是由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碰撞之后形成的。这个过程是多期次的,就好像积木一样,一块一块的拼贴过来的。喜马拉雅山系(包括珠穆朗玛峰)是由最后一期的拼贴挤压形成的。在一次又一次的拼贴过程中,两个板块之间的海洋就消失了,这些海洋统称为特提斯洋。但是海洋中原来的海底沉积物都留了下来,并且在碰撞挤压的过程中抬升成为高原。所以,现在的珠穆朗玛峰上会有海洋生物化石的存在。这样的现象的存在就告诉我们,在化石和海底沉积物形成的时候,这个地方曾是海洋。而且由于板块运动,印度洋板块“钻”到亚欧板块底下,喜马拉雅山还一直不断长高,比如在2020年12月8日,珠峰的最新“身高”被公布于众——8848.86米,比2005年测得珠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高了4.43米。据悉,就目前而言,处于碰撞前沿的珠峰,每年整体会向长春或北京方向移动约3厘米;而在垂直方向,珠峰地区每年也会升高约4毫米。因此,珠穆朗玛峰还需要进行定期测量“身高”,理论上10到15年重测一次。(1)A (2)B (3)3 4字词句过关 2.(1)A (2)虹 红 按 案 稍 梢 鹊 雀 腐 辅 亏 窥 联帘 怨 愿 (4)C (5)D (6)C3.(1)B (2)③√ (3)①示例: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②示例:就应该虚怀若谷 就应该勇往直前 (4)示例:读书时要边读边作批注 梅花坚韧不拔、纯洁高尚4.(1)A (2)图书馆 一是禁止烟火;二是禁止打电话;三是禁止饮食;四是禁止大声喧哗。 (3)示例:时间好像一把尺子,它能衡量奋斗者前进的进程;时间如同一杆秤,它能衡量创业者成果的重量;时间就像一根皮鞭,它能鞭策追梦人追赶人生的目标。课文回顾 5.(1)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2)丁香结 愁怨 结 问题(3)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4)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5)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6)一 大自然的话语 诸元素之女 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7)唐代 孟浩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单元通关 听力材料.mp3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通关.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