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导学案(无答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导学案(无答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资源简介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图片和史料解读,归纳冷战的特征,分析美苏两国采取的措施以及冷战带来的影响。
2.运用唯物史观辩证地看待国际格局的变化。
【时空坐标】
【知识梳理】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1.冷战的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 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 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冷战爆发的背景:
(1)美苏两国的 存在严重冲突, 也尖锐对立。
(2)美国在全球进行扩张,苏联极其关心自己的安全,努力扩大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尖锐矛盾。
3. 冷战爆发的表现: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 1947年3月,“ 主义” 1947年9月,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1947年6月,“ 计划” 1949年1月, 委员会
军事 1949年8月,成立“ ” 1955年5月,成立“华约”
地缘政治 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杜鲁门主义的目的(实质): 。
马歇尔计划的实质: 。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关系:杜鲁门主义是马歇尔计划的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 。
4.两极格局的形成: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 正式形成。
5.两极格局的特点: 和不完全,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 、 等。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冷战发展:
(1)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2)表现:在美苏开展对话的同时,发生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 。这两次危机虽然没有达到局部热战的程度,但它们所带来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是空前严重的。
2.多极力量成长
(1)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的成立和发展, 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2)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所导致的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以及 的破裂,表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课堂探究】
探究一:冷战的起源与表现
材料一 (亨廷顿)认为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
——摘编自方永刚、唐复全《大国逐鹿·新地缘政治》
材料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北约的成员国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15个,苏联把东欧国家组织起来,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在争夺势力范围和影响的斗争中,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冷战开始初期,美国就颁布法令和法规,严格控制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美国颁布了一系列反共、防共的法律和法令。苏联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冤假错案时有发生。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1)亨廷顿认为引发冷战的原因是什么?这一观点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你的观点。
(2)根据材料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表现。(严禁照抄材料)
探究二:冷战的影响
材料一 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使得美苏两国因为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它们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它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比对抗和斗争而不兵戎相见。仅就此而言,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
——摘编自时股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二 从1945—1985年,全世界共发生了300多起局部冲突和战争。1989年,苏联军费开支为773亿卢布,占国民收入12.1%。里根政府时期,美国平均年度军费达3000多亿美元,占国民收入IO%左右……许多文艺作品以对方为假想敌,把对方描绘成间谍、特务,杀人犯。
——摘编自白建才《试论冷战的后果与教训》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的主要影响。
【课后巩固】
1.1948年,英国政府确定:把柏林空运作为开展对苏外交谈判的手段,在柏林空运取得重大进展前,暂不同苏联接触;英国的实力难以单独担负起西柏林的物资运输任务,须充分借助美国的力量;建立英美联合空运机制,以便督促美国对空运行动投入人员和物资。此举意在(  )
A.依附美国共同对抗苏联 B.加速联邦德国的军事化
C.争取对苏政策的主动权 D.刺激法国挑战美国霸权
2.图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图中①处应填写 (  )
A.罗斯福新政 B.“铁幕”演说
C.马歇尔计划 D. 欧洲煤钢联营
3.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纽约画派领衔人物杰克逊·波洛克以将油墨滴洒和倾泼在大块画布上的创作方法而著称,画作没有任何可识别的主题。美国中央情报局竭力推崇该画派,并资助其在海外展览,以显示自由、个性的表达。这表明 (  )
A.纽约画派的创作方式受到各国民众欢迎 B.纽约画派的创作具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
C.美国政府旨在扩大纽约画派的影响力 D.美国政府借助艺术领域渗透冷战思维
4.美国与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贸易出口额比较
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美国对苏联、东欧国家 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
1948年 397 582
1949年 145 765
1950年1-6月 41 268
上表作为直接论据,可用来探究的论题是 (  )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及其历史背景 B.两极格局与西方国家滞胀的根源
C.世界贸易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D.欧洲市场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5.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欧洲今天已比较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持下去了,建立更平衡的联合和更名副其实的伙伴关系是符合美国利益的。美国意在( )
A.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 B.联合欧洲消除滞胀危机
C.调整与西欧国家关系 D.加大与苏联对抗的强度
6.1979年,苏联一官方媒体评论道:“资本主义正在把人类社会推向生态灾难。……唯有社会主义团结、人道的社会关系,才能使自然与人类社会真正和谐共处。”这主要反映了该时期 (  )
A.苏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B.资本主义国家存在严重的生态危机
C.生态环境成为冷战竞争的宣传话题 D.环境保护成效与社会制度密切相关
7.1951年,美国黑人团体民权大会向联合国发起请愿活动,指控美国政府对黑人犯有种族灭绝罪行。美国政府指责请愿活动是共产主义的宣传,并寻找支持政府的黑人来驳斥这些指控。这反映出当时( )
A.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B.民权大会的指控缺乏事实依据
C.美国对待种族问题的态度受冷战意识影响
D.美国政府对国内的种族平等问题漠不关心
8.如图是20世纪70年代历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发表的主要文件。它们反映出不结盟运动发展的目标是(  )
1970年:《关于和平、独立、发展、合作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宣言》《关于不结盟和经济发展宣言》1973年:《政治宣言》《经济宣言》《经济合作行动纲领》《关于民族解放斗争宣言》《关于海洋法宣言》1976年:《政治宣言》《经济宣言》《经济合作行动纲领》1979年:《政治宣言》《经济宣言》
A.实现第三世界的经济合作 B.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维护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 D.构建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9.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