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2.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素养目标】1.时空观念:掌握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1727年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2.史料实证:通过具体史料,探究康乾时期的君主专制和嘉庆、道光皇帝在位时,统治危机出现,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3.历史解释:了解清朝国家疆域的奠定具有的重要历史意义。4.唯物史观:辩证看待清代前中期的发展,认识鼎盛之中隐藏着危机。5.家国情怀:经过清朝的统治,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整体凝聚力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加强【重点难点】重点:清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的历程及特点难点:多角度认识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时代特征【时空定位】【自主学习】第一遍看书:快速浏览本课的内容,包括图片、小字部分,完成以下问题。1.列举清朝在康雍乾时期,加强君主专制制度的举措主要有哪些?2.观察书中的清朝疆域图,为什么说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列举通过哪些措施拓展和巩固了清朝的疆域?3.清朝的统治在嘉庆、道光年间出现了盛极而衰的迹象,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列举危机的具体表现。4.清朝从四口通商到一口通商,闭关自守的政策实施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评价?【合作探究】第二遍看书:再次细读课本,思考以下问题,并在课本上作出标记。探究一P81的问题与探究阅读上述材料,了解乾隆、嘉庆两位皇帝是怎样看待西方列强的,并予以评论。探究二:军机处材料一(军机处)直(值)庐初仅板屋数间……(属员)直舍即在军机大臣直庐之西,仅屋一间半。材料二 军机处有廷寄谕旨。……其迟速皆由军机司员判明于函外。曰马上飞递者,不过日行三百里。有紧急则另判日行里数,或四五百里,或六百里,并有六百里加快者。……自有廷寄之例,始密且速矣。材料三 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材料四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分别反映了军机处的什么特点? (2)材料四反映军机处什么历史问题?探究三:(教材P78)学思之窗:结合具体史实,说明奏折制度如何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本课小结】【历史概念】【金瓶掣签制度】清政府于西藏等地实施的活佛转世制度。乾隆皇帝特创金本巴瓶制度,在大昭寺内设一金本巴瓶,规定达赖、班禅及大呼图克图的灵童转世,须由诸喇嘛当众于金瓶内抽签,并由驻藏大臣或理藩院尚书亲临监督确定,以避免地方上层贵族操纵,加强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控制。【改土归流】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在西南各民族聚居区实行土司制度,指由当地民族首领世袭担任宣慰使、知府、知州等职务,具有一定的割据性。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改土归流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清朝内地的行政区划和管理】清朝总督、巡抚制度已经大体固定,十八省均设巡抚,为一省之长,每两到三省又设总督一名,相当于大军区长官。乾隆时,全国总督共置八处,两江总督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闽浙总督辖浙江、福建二省,湖广总督辖湖北、湖南二省,两广总督辖广东、广西二省,云贵总督辖云南、贵州二省,陕甘总督辖陕西、甘肃二省,直隶总督、四川总督各管一省事,通常即兼署该省巡抚。山东、山西、河南三省则无总督管辖。总督偏于军事,巡抚偏于民政。总体而言,清朝总督、巡抚权力相对集中,辖区也较为广阔,起到了承上启下、代表皇帝控制地方的作用,使得统治责任更加明确,有利于中央政令的迅速贯彻执行和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当堂检测】1.史学家佐伯富说:“所谓奏折,系臣工所上之报告……此类奏折臣下缄封直达御前,天子亲拆亲阅,旁人不得与闻……故可称之为奏折政治”。这表明A.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民主 B.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C.促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激化了皇权与官僚的矛盾2.奏折是清朝官员向皇帝上呈的机密文书,不经内阁等机构,直达御前。皇帝特许一些官员通过奏折呈报机密事宜。奏折内容涉及政务利弊、吏治勤惰、官员及同僚品行、百姓生计等各方面事务,且不必完全核实,即可“风闻”上报。以上现象A.取消了内阁机构处理公文的职能 B.强化了君主独断专行的权力C.造成了地方官员干预朝政的局面 D.助长了官员弄虚作假的风气3.军机处从内阁分割出了部分重要权力,内阁成为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军机大臣与皇帝在一起,出没于宫廷之间,皇帝行动所到的地方,军机大臣也无不随从在侧,随时发布谕旨。这表明军机处A.取代内阁正式统率六部 B.军机大臣取得了决策权力C.是辅政的重要中枢机构 D.对君主专制构成一定威胁4.清朝人李祖陶说:“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庇。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上述社会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清王朝实行A.君主专制 B.“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特务统治5.清朝皇帝册封蒙古王公、西藏喇嘛和新疆少数民族的首领,每年在承德接见他们,形成满洲大汗的游牧朝廷;关内十八省,则是满族皇帝统治的中国。这反映岀清代A.尚停留在原始部落联盟状态 B.中央无力控制少数民族地区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 D.“满汉矛盾”的尖锐与激化6.清朝政府在明朝三司制度的基础上推行督抚制度,使三司沦为督抚的属员,督抚成为有效连接中央与地方的中介,对地方的统辖逐渐加强,清政府这一调整的目的是A.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B.增加行政官员数量C.加强社会政治控制 D.便于推进赋税改革【拓展学习】一、军机处的特点及对君主专制的影响1.特点(1)办事效率高: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直接交由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减少了中间环节,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2)保密性好:受皇帝直接控制,限制与外官接触,办公地点地处皇宫内,不易受外界干扰。(3)机构简单:军机处只设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二职,整个军机处至多三四十人。2.影响(1)军机处既绕过了内阁,又架空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皇帝总揽了中央机构的大权。而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权力都集中到皇帝手中。(2)军机大臣的任命并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个人意志,一切军国大事最终只凭皇帝一人决断,皇帝总揽了军政大权,拥有绝对的权力。(3)军机处设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更进一步加强皇权的制度创新。因此,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二、明清两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不同特点明朝 清朝总体特征 以防御为特色 以进攻为特色策略 以抚为主 剿、抚并用,以剿为主民族管理制度 继承发展 更加完备民族关系的程度 相对疏松 相对紧密三、“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影响1.原因(1)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是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2)明中期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是明清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客观原因。(3)清朝统治者具有民族狭隘性。统治者企图通过“海禁”“闭关锁国”,将人民与外界完全隔绝,以防他们内外联结,形成反清力量。2.影响(1)积极:这种消极防御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殖民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初期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2)消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使封建统治者日益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四、中国封建社会特别漫长的原因1、经济上,整个封建社会时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中国自古以来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品经济不发达,社会生产力极为落后,无力冲击自然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萌芽迟至明代中晚期才产生,但仅限于江南地区,且遭到封建制度阻碍,发展缓慢。2、政治上,自秦至清,几乎都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政治上强大的反作用,有利于延迟封建制度的灭亡。3、思想文化上,封建统治者长期以孔孟之道的儒家思想禁锢人们的大脑,并大搞文化专制主义,阻碍了科学发展,有利于延续封建统治的时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