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学习目标通过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特点,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特点。知识点一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1.美国霸权地位的加强(1)背景:冷战的结束和 的消失;美国希望建立由美国主导的 。(2)行动:“9·11”事件之后,美国迅速展开 ;2001年10月发动了 ;2003年3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2.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地区 表现欧盟 继续向 迈进;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主张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欧盟的独特作用,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俄罗斯联邦 取代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 ,推行多极化外交,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仍然举足轻重日本 在保持经济大国的同时,将追求 乃至军事大国作为国家的长远战略目标中国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正在发挥并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广大 总体实力增强,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知识点二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1.发展历程时间 表现起源 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工业革命后 更加扩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二战后 建立的 、 和 ,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20世纪 70年代以来 以 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20世纪90年代 迅猛发展, 的诞生,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21世纪 随着以互联网、 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2.经济全球化发展出现的问题(1)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 增加。(2)一国的经济波动或经济危机可能殃及其他国家。甚至影响全世界,造成世界性的 或 。3.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名称 特征欧洲联盟 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 由 和 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 亚太地区 的经济合作机制知识点三 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1.社会信息化(1)概念: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 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 和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2)潮流:进入21世纪, 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在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3)问题:如何保卫自己的 ,也成为各国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2.文化多样性(1)表现: 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2)挑战: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文化多样性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国都在努力维护自己的 ,维系自己的文化根脉。(3)中国应对:在传承和传播 的同时,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 、 的文明交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6【知识拓展】 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原因(1)现代科技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2)国际分工的差异与经济竞争的需要。(3)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推动。(4)国际局势总体上趋于缓和。习题巩固1.有学者认为:“仅依据冷战结束就武断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发展,过于模糊、简单与轻率。因为在现实中,单极力量及其要求建立单极全球治理格局的的诉求从来都是客观存在的。”这一观点( )A.反对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B.反映了国际格局的复杂性C.强调冷战影响政治格局 D.助推了全球治理体系发展2.两极格局瓦解后,在西方的鼓动和支持下,乌克兰持续推动“脱俄入欧”进程,俄罗斯也积极拉拢其加入原苏联地缘政治空间范围。乌克兰在东西取向问题上俨然陷入了一场多边地缘政治博弈的“拉锯战”中。材料旨在说明( )A.意识形态对立引发动荡局面 B.冷战思维仍影响当今世界C.欧洲一体化的进程面临挑战 D.发展中国家主权遭到破坏3.冷战结束后,第三世界国家除了发展国内经济外,还加快促进相互间的经济合作,扩大建立区域的经济集团。中国和俄罗斯等国也多次重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且身体力行地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这反映出( )A.经济区域集团化效果显著 B.和平发展已成为各国共识C.全球化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D.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4.1994年,美国提议北约与中、东欧国家建立“和平伙伴关系”,在军事演习、维和、危机控制等方面进行合作,但暂不接纳其为新成员国,也不向前华约国家提供安全保障。该提议在北约首脑会议上获得通过。这表明( )A.北约转向了维护欧洲的和平 B.冷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C.北约开启了渐进扩张的进程 D.美国全面控制了北约成员国5.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公然践踏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对南联盟进行野蛮轰炸,并悍然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与此同时,广大第三世界愈加贫穷的总趋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各国间协调一致行动、互相声援和支持的凝聚力仍在下降,难以抑制美国妄图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这反映出当时( )A.美国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国际格局出现失衡C.世界秩序完成新旧交替 D.第三世界前途堪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