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9.1 生活需要法律 课件(共27张PPT)2023-2024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9.1 生活需要法律 课件(共27张PPT)2023-2024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统编版)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据央视新闻消息,2024年5月7日,云南昭通镇雄县一医院内发生一起持刀伤人的恶性案件,犯罪嫌疑人李某是在无差别砍人,见了医生、护士就砍,表现得极为凶残!多人躺在血泊中,医院紧急救援,初步核实已造成2人死亡21人受伤,犯罪嫌疑人系镇雄县泼机镇一男性村民,在康养小镇被抓捕。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凶犯无差别砍人!
思考:这起恶性案件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人们随心所欲,矛盾和纠纷不能很好地解决,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生活需要法律来调整。
新课导入: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9.1 生活需要法律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1.政治认同:知道生活离不开法律,知道治理国家需要法律。
2.法治观念:熟悉到生活中法律无处不在,生活离不开法律;树立法制观念,做自觉遵法、护法的好公民。
3.责任意识: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和分析有关案例,培育学生处置、运用社会信息的技术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难点:法治的意义。
学习目标:
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1.为什么生活离不开法律?
二、法治的脚步
2.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3.法律的本质和功能是什么?
4.法治的涵义、要求与意义是什么?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法律规定,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对其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负责。
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限制女职工晋职、晋级、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和职务,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
思考:为什么需要对法律进行修订?
探究与分享
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生活
制定和颁布
规范和调整
法律
生活
①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调整生活)
《未成年人保护法》
《义务教育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网络安全法》
《知识产权法》
《网络版权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食品安全法》
《价格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道路交通安全法》
《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民法典》
法律无处不在
上网学习
超市购物
上学途中
社区生活
学校学习
②法律已经深深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渗透生活)
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婴儿期
少年期
《未成年人保护法》
《义务教育法》
成年期
《劳动者权益保障法》
《婚姻法》
老年期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继承法》
告别人世
法律伴随我们一生
《户口登记条例》
《居民身份证法》
《国籍法》
③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行,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相伴一生)
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出生后,父母要为我申报户口,还可以为我申办身份证。
到了上学年龄,父母必须送我去上学。
我未成年,父母有责任抚养和教育我。
一般情况下,年满16周岁,才能就业。
年满18周岁我才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年满18周岁,我必须接受祖国的挑选,依法服兵役。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权利。
父母年纪大了,我们必须赡养和扶助父母。
A、劳动法
B、宪法、选举法
C、婚姻法、老年人
权益保障法
D、户口登记条例
E、未成年人保护法、
义务教育法
F、未成年人保护法、
劳动法
G、宪法、兵役法
H、婚姻法、未成年
人保护法
探究与分享P86
人身权利
把下列内容与对应的法律连接起来
受教育权、受教育的义务
抚养权
劳动就业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劳动报酬权
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1.为什么生活离不开法律?
①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调整生活)
②法律已经深深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渗透生活)
③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行,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相伴一生)
二、法治的脚步
二、法治的脚步
原始社会的秩序维护主要依靠氏族组织和原始习惯。原始社会的习惯多种多样,如禁忌、图腾崇拜等。这些原始习惯使得原始社会处于一种“有秩序的无政府状态”。
原始社会
2.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原始社会,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靠自觉自愿遵守。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剩余产品, 产生了私有制 ,逐渐形成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持 自己的经济利益、统治地位、社会关系和社 会秩序,开始建立由军队、警察、法庭、监 狱等组成的特殊的暴力机器——国家。
奴隶主为了维护他们的阶级统治和自身利益,通过国家制定一整套约束人的行为规范,并不断规范和完善,于是就产生了法律。
法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才创制法律。
原始社会没有法律 ,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01
02
二、法治的脚步
2.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公元前21世纪,我国产生了古代第一个王朝——夏,以及维护夏朝统治的法律制度。据文献记载,夏朝的法律称为“禹刑”。其作用是镇压奴隶暴动,惩罚奴隶,维护夏朝的统治。
古巴比伦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典型的奴隶制法典,突出特点就是确立社会各阶层不同的法律地位,以维护奴隶制的统治秩序。同时,法典在财产、债务、婚姻家庭、法院组织和诉讼等方面都有比较详备的规定。
以上材料说明法律主要维护谁的利益?
主要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资本主义法,是指资产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资产阶级国家制定、认可。其基本原则是保护私有财产,实际上只是保护资本家的私人占有制。
二、法治的脚步
我国法律的本质: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二、法治的脚步
3.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体现
工具
统治阶级的意志
统治国家、管理社会
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
标尺
法律
探究分享:
法律产生之后,人类就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了吗?
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历史,有法律而无法治,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大权集于君王,把对盛世的追求寄托在“明君贤臣”上,其本质是人治。
战国时期,某诸侯国国王在早朝时,听大臣们说民间有许多私自贩盐买盐的事使国家税收减少。国王厉声说道:“从今以后,若查明私自贩盐买盐者,立斩无赦!这就作为国家的一条法令,任何人不得违抗!”当天傍晚,国舅因私自贩盐被查处,眼看着要治杀头之罪,可国君却免其一死。大臣们不解的问:“国君为什么早上说定死罪,而到了晚上又说没有罪了呢?”国君说:“早上我说死罪是法令,晚上我说无罪也是法令,因为我是国君!”
人治:人高于法,权大于法
法治:法高于人,法大于权
发展
政府:
法院:
社会成员:
青少年:增强法治意识,认真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依法行政。
以法律为准绳,公平公正司法。
学法守法用法,自觉遵纪守法。
法治强调的是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你期待的法治国家是什么样的?
探究与分享
2023年3月10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迎来庄严而神圣的时刻。
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习近平,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面向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宣读誓词。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
2023年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 三次全体会议。习近平全票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政治清明
社会公平
民心稳定
国家长治久安
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
4.法治的含义、要求与意义是什么
含义:
要求:
意义:
二、法治的脚步
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②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1982年12月4日审议通过了我国现行宪法。
1999年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0年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014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954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018年修订的宪法规定,完善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举措。
1
5
4
2
3
宪法
6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
7
2017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观:我国法治进程,悟:法治助推中国梦
8
9
10
2021年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
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
2050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必由之路
中国梦的实现
政治清明
社会公平
民心稳定
国家长治久安
依法治国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二、法治的脚步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课堂小结:
生活需要法律
生活与法律
息息相关
法治的脚步
法律在我们身边,生活需要法律调整。(调整生活)
法律嵌入我们的生活,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渗透生活)
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响随形,相伴一生。(相伴一生)
法律的产生、本质
法治的内涵、作用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地位)
1.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明确规定,考试作弊行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最高可判处7年有期徒刑。考试作弊从违规违纪层面上升到违法层面,这 ( )
①让公民的受教育权有了法律保障
②体现了法治建设的要求
③能更有力地保障和促进社会公正
④能更好地促进社会诚信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课堂练习
2.我们出生后,父母就会到当地的公安机关给我们报户口;6岁后,我们上学受义务教育法的保护;18岁之前,我们会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成年后,我们结婚生子,将受到民法典的约束和保护;走上工作岗位,又与劳动法紧密相连 这表明 ( )
①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
②法律为我们创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③法律为每个公民的生活行为保驾护航
④法律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A
课堂练习
3.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这说明 ( )
A.原始社会没有法律,说明用习惯也能约束人的行为
B.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C.法律是人民阶级意志的体现,所以要以人为本
D.有了法律,我们的生活就没有后顾之忧
B
课堂练习
4.一则公益广告中说道:“凡是你在的地方,我都在,我是法律,我保护你所有的生活!当你意识到法律其实就在身边,并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时,法律才有了意义,你才是意义!”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②法律已经深深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
③有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为所欲为
④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才彰显其存在的意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