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主题班会】左手牵父母 右手写感恩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主题班会】左手牵父母 右手写感恩 教案

资源简介

【初中主题班会】左手牵父母 右手写感恩
班会背景
五一假期期间,我接到一个学生家长的电话,当时这位妈妈的情绪非常激动,因为在家孩子和她顶嘴,吵闹,说轻了没效果,说重了就使亲子关系僵化,这位妈妈感到非常痛苦,焦虑,无奈。
像这样亲子关系沟通不畅的事情并非个例,或轻或重,孩子难以感知父母的良苦用心和辛勤付出,家长因不恰当的家庭教育理念也造成了孩子缺乏感恩意识。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特召开以“左手牵父母,右手写感恩”的主题班会,旨在帮助孩子深刻了解父母,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该如何感恩父母,常怀感恩之心。
班会目标
1.知识与认知目标:让学生理解父母的伟大,从而懂得为什么要去感恩父母。
2.方法与能力目标:通过心理小游戏和调查问卷,让学生学会如何去体谅父母,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报答父母。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懂得感恩身边的人和事的重要性,时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
班会准备
1.把全班同学分为4人一组,便于同学沟通与讨论。
2.准备好彩色小卡片,便于学生写想对父母说的话。
MOTHER’S DAY
班会过程
一、吐槽父母
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可能也是大家最容易抱怨的人。想想在生活中,我们曾对父母抱怨过什么呢?
小宋同学:周末在家,妈妈会让我尽可能多的刷题,我感到很不理解。
小陈同学:妈妈总是在我耳边说“快去写作业”,我觉得她很唠叨!
小冯同学:我妈妈总是安排我的学习时间,打乱我的学习计划,我感觉妈妈很不理解我。
小任同学:我觉得妈妈容易把小事放大,比如做错一道题,妈妈会唠叨好久。
……
师:一吐槽父母,大家就有说不完的话。大家想一想,父母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坐一下爱的跷跷板,去重新感受爱的力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反向思维,只有心怀感恩之心才能走得更远。
二、寻找跷跷板
1.感受亲情,明确自己的责任
表1孩子对父母的日常了解情况(关系融洽程度)
我记得父母的生日
我帮父母做家务
业余时间与父母沟通
我会给父母准备礼物
我知道父母的身体情况
表2父母对孩子的日常了解情况(关系融洽程度)
我会给孩子准备三餐
我会及时发现孩子的健康问题
我记得孩子的生日
我很喜欢跟孩子沟通
我每年都带孩子出去旅游
师:老师在课前让大家做了调查问卷。现在将调查结果公布出来,请大家比较这两张表格,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张同学:父母为我们做的和我们为他们做的是不对等的。
小赵同学:父母总是把最好的给自己的孩子。
小宋同学:我们认为父母给我们的爱是理所应当的,常常被我们忽略。
【设计意图】心理学家冯特提出的心理对比原则,就是指心理内容中一些对立的成分有因对比而加强的趋势。很多时候学生把父母的爱当成理所当然。学生通过对比自己与父母的调查问卷结果,更直观地发现自己对父母的疏忽,明确了自已的责任。
师:同学们都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看出问题所在了。其实父母每天要做的远不止我们看到的这些。在生活中,他们扮演了很多角色。2.善于理解,明白父母的心
故事一《帐单》:
一天早上,妈妈给你收拾房间的时候,发现了一张字条。
妈妈:我帮你收拾房间10元 ,帮你浇花一个月30元,我被评为“三好学生”20元,你一共欠我60元。请你尽快还给我!
 放学以后,你迫不及待的来到自己的房间,发现60元钱好好的摆放在书桌上,正在他要离开的时候,也意外发现了妈妈的一张字条。
孩子:我10多年如一日供你吃穿住用0元,我对你无微不至的照顾0元,我被评为“优秀家长”0元,你一共欠我0元,我永远都不要你还我!
  你看见这张纸条,羞愧得无地自容!
故事二:《扬子晚报》曾报道了这样一则故事:中国药科大学镇江校区有一名贫困大学生,端午节的时候,他母亲从千里之外的河北老家来探望他并带来了一篮粽子,但他却担心衣着破旧的母亲被同学们看到后笑话,让自己丢脸,于是竟将自己的母亲拦在校门口!对母亲带来的粽子也让她原封不动地带回去。最后,这位母亲不得不含泪离开!
师:同学们,当你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有没有自己的影子?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小组交流并分享)
小涵同学分享:古人讲:“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爱的人,一个连父母恩情都不知感激的人,还有什么资格去奢谈“爱”!
小夏同学分享: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回报……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小尚同学分享: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首。《三字经》里说:“首孝悌,次见闻。”是说做人首先要懂得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其次才是读书认知。
三、把爱大声说出来
同学们,请轻轻闭上你的双眼,想一想你的爸爸妈妈做过的最令你感动的事,它可能并不起眼,却牢牢藏在你心底,而你是否有不听话的时候,请把你对父母的爱,感恩和理解大声说出来吧!
(学生回忆与父母相处的温暖瞬间,说出想对父母说吧!)
【设计意图】在心理学理论中,情指的是情绪、情感。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的。很多时候,学生知道父母很爱自己,但往往想不起来具体的细节,花几分钟时间让学生静静思考,把温情的回忆充满新房。
四、感恩父母大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温暖瞬间,不一样的故事却有一样的温暖和感动。你们有没有好好想想这背后的原因,父母这样不辞辛劳,究竟为了什么?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跷跷板,也明确了它的支点,那就让我们也学着偷偷地投入一份爱,让跷跷板变得平衡,尽情感受爱的力量吧。
大家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对父母表达爱呢?能为父母做哪些事呢?要让“感恩”这两个字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表3子女能为父母做的事
学生1:今天晚上回家我可以帮爸妈洗洗脚。
学生2:周末,我可以为爸妈做顿早餐。
学生3:我要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
……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对父母感恩的想法落实到行动中,表达对父母的感谢,而不是让“感恩”一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五、真情流露
播放歌曲《母亲》,你已习惯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因为一个小错误而否定之前妈妈对你所有的好,不能设身处地从她的角度考虑问题,这也是今天我们要寻找的跷跷板的支点--理解、包容、换位思考、适时表达,请同学们写一写,“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
六、课后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自己能为父母做什么,周末布置感恩父母的作业——《我是这样过母亲节的》
同学在这个特别的节日,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妈妈的爱,祝福和感恩,使这个节日更有仪式感。
希望七3班的全体同学,把父母及亲人对自己的爱铭记心间,化作实际行动,变为自己阔步前行的动力!
我们应该明白,真正的感恩,并不只这一天、这而是每一天;不只是这一件事,而是体现在与父母相伴的点点滴滴,让我们在接受爱的同时学会关爱,学会付出、学会回报,懂得孝敬、懂得体谅长辈的良苦用心,更懂得珍惜这难得的真情!
知恩图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知恩,感恩,谢恩,报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百善孝为先。
同时,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是一种品格,感恩是一种责任,感恩是一种智慧,感恩是一种和谐。让我们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吧!
七、反思与总结
其实很多家庭出现亲子沟通障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不能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知道父母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心理。孩子体会到父母之爱的矛盾,知道学会尊重、换位思考、理解的重要性,这样也有助于他们之后的人际交往。
本节班会课主要通过一系列心理小游戏与德育故事,用情感去唤醒孩子内心最敏感的地方,从而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所以在设计心理小游戏环节与选用德育故事时,要选用能震撼孩子心灵的素材,以期能抵达孩子的内心深处。学生写下与父母相处的温暖而美好的瞬间后,可以与同伴分享,使学生的感悟更为深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