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浙江中考科学(省统考)分类专练----专题01 生物与环境 人体健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浙江中考科学(省统考)分类专练----专题01 生物与环境 人体健康(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 人体健康
考情分析 浙江省2023年本专题考察近20题,主要生态系统和免疫有关题型,2024年统一考试后也是考试的主要方向
生态系统
免疫
考向1 生态系统
如图表示4个不同生态系统的有关数据或关系,甲、乙、丙、丁分别为各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①表示能量金字塔;②表示各生物中有机物含量;③表示各生物中重金属富集量;④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①表示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
B.图②表示的食物链为:丙→乙→甲→丁
C.图③表示的食物链为:丙→甲→乙→丁
D.图④中丁为生产者,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
【解答】解:A.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图1表示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正确;
B.图②是表示各生物中有机物含量,生产者有机物含量最高,随着营养等级的增加,有机物含量逐渐减少,因此,图②表示的食物链为:丙→乙→甲→丁,正确;
C.③表示各生物中重金属富集量,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生产者重金属含量最低,图③表示的食物链为:丁→乙→甲→丙,错误;
D.观图④可知,所有箭头都指向丙,由此可判断丙是二氧化碳,丁能吸收二氧化碳,也能释放二氧化碳,表示生产者,甲与丁是捕食关系,甲是消费者,甲和丁的箭头都指向乙,乙表示分解者,正确。
故选:C。
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能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共生效应。装置原理如图所示,由养殖区、种植区、转化槽组成,转化槽中细菌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盐。整个装置通过水泵实现系统内的水循环。
(1)图中所有动物、植物与微生物不能称作一个生态系统,是因为还缺少 。
(2)在复合耕作体系中,氮元素主要通过生物固氮等形式进入水体和泥土中,被植物吸收,最终在植物体内合成 (选填“蛋白质”、“脂肪”或“糖类”),并沿着食物链进行循环。
(3)减少草鱼的投放量有利于黑鱼的生长,请利用生态系统的知识解释其原因 。
【解答】解:(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图中所有动物、植物与微生物不能称作一个生态系统,是因为还缺少非生物部分。
(2)在复合耕作体系中,氮元素主要通过生物固氮等形式进入水体和泥土中,被植物吸收,最终在植物体内合成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并沿着食物链进行循环,而脂肪和糖类都不含氮无素。
(3)因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草鱼和黑鱼是竞争关系,草鱼的数量减少,黑鱼可利用的资源和空间就多了,所以减少草鱼的投放量,能让更多的能量流入黑鱼,有利于黑鱼的生长。
故答案为:(1)非生物部分;
(2)蛋白质;
(3)减少草鱼的投放量,能让更多的能量流入黑鱼。
图甲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乙表示图甲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
(1)图甲所示的食物网共有 条食物链。
(2)若图甲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分解者和 。
(3)根据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图乙中的 A 对应图甲中的生物是 。
【解答】解:(1)图甲所示的生态系统中共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5条食物链。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图甲中草是生产者,兔、鼠、蛇、狐等动物是消费者,因此,图甲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因此图乙表示的食物链是D→B→A→C。
(4)图乙中的食物链是D→B→A→C,对应图甲中的食物链:草→鼠→蛇→鹰,故A对应的生物是蛇。
故答案为:(1)5;
(2)非生物部分;
(3)D→B→A→C;
(4)蛇。
考向2 免疫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抗疫取得重大胜利。当前我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仍然存在疫情输入和局部流行的风险,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国已有多款新冠疫苗附条件上市。2022年4月26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奥密克戎变异株(以下简称奥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国家药监局临床批件。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在苯酚(C6H6O)防腐的条件下制成的。则:
(1)苯酚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 。
(2)从免疫学角度看,疫苗属于 。
(3)从预防传染病角度看,接种疫苗属于 。
【解答】解:(1)苯酚(C6H6O)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2×6):(1×6):(16×1)=36:3:8。
(2)人体接种疫苗后,体内的淋巴细胞会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特定的抗体只能针对特定的抗原,因此疫苗属于抗原。
(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是要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以来抵制某种传染病,因此,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1)36:3:8;
(2)抗原;
(3)保护易感人群。
器官的移植会受到法律、伦理等多方因素的制约。通过长期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器官移植条例》于2022年9月1日正式施行。
(1)要获得可移植的器官,首先涉及到对人体死亡的定义。我国法律规定的脑死亡标准之一是瞳孔反射消失。所谓瞳孔反射是指用手电筒照射病人瞳孔,观察是否缩小,如果脑干丧失功能,瞳孔不会缩小。“瞳孔反射”属于 (选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2)由于人体的 系统能分辨“自我”和“非我”,器官移植前首先要进行配型试验,移植后需要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物。
【解答】解:(1)瞳孔反射是指用手电筒照射病人瞳孔,观察是否缩小,如果脑干丧失功能,瞳孔不会缩小。控制“瞳孔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干,属于非条件反射。
(2)人体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移植的器官相当于抗原,人体的免疫功能就能识别出“非已”成分,所以在器官移植前要进行配型工作,以降低排斥反应。
故答案为:
(1)非条件
(2)免疫
新型冠状病毒,即“COVID﹣19”。(如图)某兴趣小组收集了一下资料:
资料一:研究发现,COVID﹣19的宿主是蝙蝠,蝙蝠存在8800万年,据目前人类研究,蝙蝠是新冠病毒的携带者。经过漫长的时间,病毒也无法对蝙蝠产生作用。
资料二:人体易感染COVID﹣19,多数出现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多数人能治愈,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易感染。
资料三:人虽有强大的特异性免疫,能产生上百万种抗体,但这种适应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仅仅适应其所生存的环境。利用已学知识解释对蝙蝠携带新冠病毒不会患病,而多数人感染新冠病毒会患病的原因。
【解答】解:蝙蝠携带新冠病毒不会患病,而多数人感染新冠病毒会患病的原因是:①从共同进化的角度出发,一方面,蝙蝠中免疫能力低下的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已被淘汰,留下的个体是经过自然选择过程之后性状更加优良的个体;另一方面,病毒中毒性极强的个体已经随宿主的死亡而失去了繁殖下一代的机会,相应的基因也逐渐被淘汰,而毒性弱、繁殖力强的病毒在与蝙蜡长期共同进化的过程中存留了下来。②人虽有强大的特异性免疫,但一旦遇到之前所未遇到的环境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不适应性。新型冠状病毒仅仅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繁殖速度极快,所以当它们突破人的第一,二道防线后,在第三道防线产生作用前,就已经大量繁殖了,从而引起人相关器官功能下降,引起人体的稳态失衡。
故答案为:①从共同进化的角度出发,一方面,蝙蝠中免疫能力低下的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已被淘汰,留下的个体是经过自然选择过程之后性状更加优良的个体;另一方面,病毒中毒性极强的个体已经随宿主的死亡而失去了繁殖下一代的机会,相应的基因也逐渐被淘汰,而毒性弱、繁殖力强的病毒在与蝙蜡长期共同进化的过程中存留了下来。②人虽有强大的特异性免疫,但一旦遇到之前所未遇到的环境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不适应性。新型冠状病毒仅仅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繁殖速度极快,所以当它们突破人的第一,二道防线后,在第三道防线产生作用前,就已经大量繁殖了,从而引起人相关器官功能下降,引起人体的稳态失衡。
下列是某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①~④中,通过捕食关系传递物质和能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答】解: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阳光、空气、土壤和水等是非生物成分。图中①表示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②和③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遗物被分解者分解,④代表着分解者产生的二氧化碳、水、无机盐被生产者吸收利用。
故选: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指农历四月时,市井间的百花已凋谢,而高山寺庙中的桃花才刚盛开。这诗句反映了一些科学知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桃树对温度作出的反应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
B.地形影响了气温,从而影响桃花盛开的时间
C.高山寺庙的气压比市井间的高,从而影响桃花盛开的时间
D.诗句反映的主要是两地天气特征中的降水情况
【解答】解:“人间四月芳菲尽”指的是山脚下或平原地区,海拔低,温度较高,花开较早,而“山寺”之中由于海拔较高,温度较低,花开较晚。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加拿大一枝黄花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开花时串串黄花,色泽亮丽且繁殖能力强,严重威胁到当地生物的生存。这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D.生物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解答】解:生物生活的环境是非常复杂的,时刻受到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对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否则早就被环境淘汰了,即能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都是普遍适应环境的。而环境影响生物除包括以上事件外还包括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作用;即环境的变化不仅会导致生物的进化还可能会导致某些生物的灭绝。因此,加拿大一枝黄花繁殖能力强,严重威胁到当地生物的生存。既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反映了生物影响环境。故选项C说法正确。
故选:C。
如图是解放军战士身着迷彩服执行任务,迷彩服使得解放军战士与环境融为一体,迷惑敌人的肉眼侦察,使敌人难以捕捉目标。下列现象与迷彩服的设计原理相同的是(  )
A.黄蜂腹部处黄黑相间的斑纹
B.雪地中雷鸟身附白色羽毛
C.尺蠖静止时形似枯树枝
D.蝮蛇体表有醒目的花纹
【解答】解:A、警戒色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黄蜂腹部具有黄黑相间的条纹目的是威慑、警告其它动物,不要靠近我,属于警戒色,与迷彩服的设计原理不相同,A不符合题意。
B、雪地中雷鸟身附白色羽毛,颜色与周围环境类似,可以避免被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与迷彩服的设计原理相同,B符合题意。
C、尺蠖静止形似树枝,体态与周围物体相似,可以欺瞒捕猎者远离,或引诱猎物靠近,属于拟态,与迷彩服的设计原理不相同,C不符合题意。
D、蝮蛇体表有醒目的花纹,可以威慑、警告其他动物,避免自身遭到攻击,属于警戒色,与迷彩服的设计原理不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某生态系统中,其中的四种生物所占的能量关系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能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则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是绿色植物
B.乙丙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C.乙是分解者
D.丁是食物链中的第二营养级
【解答】解:据图形成的食物链:丙→丁→甲→乙。
A、乙是动物,A错误。
B、乙丙之间不存在捕食关系,B错误。
C、乙是动物,属于消费者,C错误。
D、丙是食物链中的第一营养级,丁是食物链中的第二营养级,甲是食物链中的第三营养级,乙是食物链中的第四营养级,D正确。
故选:D。
验证某种降血糖药物X能使患糖尿病的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下列实验和对照组小鼠的选择和操作,正确的是(  )
实验组 对照组
A 正常小鼠,注射降血糖药物X 患糖尿病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B 患糖尿病小鼠,注射降血糖药物X 患糖尿病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C 正常小鼠,注射降血糖药物X 正常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D 患糖尿病小鼠,注射生理盐水 患糖尿病小鼠,注射等量的降血糖药物X
【解答】解:A:本组有两个变量正常和患病、降血糖药物X,A错误;
B、患病小鼠组和正常小鼠组,注射生理盐水;一个实验组,注射一定量的X;B正确;
C、虽然只有一个变量,但正常小鼠注射降糖药物X,不能体现出药物作用,C错误;
D、改变条件的是实验组,未改变的是对照组,D错误;
故选:B。
2018年1月1日后,可在省内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疫苗接种门诊进行咨询、预约或接种宫颈癌疫苗了。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是由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如图(HPV)经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到达宿主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通过微小糜烂面的接触而进入细胞内,停留在感染部位的上皮细胞核内复制并转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给健康的人注射疫苗属于控制传染源
B.注射疫苗获得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C.引起宫颈癌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传染源
D.HPV形似球状,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
【解答】解:A、给健康的人注射疫苗目的是使体内产生抗体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属于保护易感人群,错误;
B、注射疫苗获得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正确;
C、引起宫颈癌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是病原体,错误;
D、HPV形似球状,无细胞结构,错误。
故选:B。
甲型流感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呼吸道传染病,注射甲流疫苗可有效预防甲流。下列叙述正确的(  )
A.从传染病角度看,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传染源
B.从免疫学角度看,甲流疫苗属于抗体
C.注射疫苗后人体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D.从预防传染病角度分析,注射甲流疫苗属于控制传染源
【解答】解:A、从传染病角度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A错误。
B、从免疫学角度看,甲流病毒属于抗原,B错误。
C、从免疫的类型看,疫苗注射到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抵抗该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抗体只能消灭特定的病原体,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
D、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从传染病的角度看,甲流病毒是病原体,注射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正确。
故选:C。
人被狗咬伤后,为了避免感染狂犬病,需要及时清理伤口,并到医院注射狂犬疫苗(需连续多次注射),有时还需要在伤口周围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携带有狂犬病毒的狗属于传染源
B.连续多次注射狂犬疫苗,是为了让淋巴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
C.注射狂犬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引起的免疫类型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D.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狂犬病毒和狂犬疫苗都属于抗原
【解答】解:A、传染源是指携带了病原体的人或动植物。A正确。
B、连续多次注射狂犬疫苗,是为了加强免疫,让淋巴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B正确。
C、注射狂犬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引起的免疫类型都是出生后具有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所以都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
D、从免疫的角度,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属于抗体,狂犬病毒和狂犬疫苗属于抗原。D错误。
故选:D。
俯卧撑是力量训练的基础动作,方式多样。
资料一:如图甲为胸侧俯卧撑,动作起始位置运动员双腿脚尖着地,双臂撑于胸两侧,先下放身体接近地面,后发力将身体撑起。运动员也可采用腰侧俯卧撑,其原理与胸侧俯卧撑相似,但双臂撑于腰两侧,如图乙。
资料二:在俯卧撑后往往会出现肌肉酸痛。原因一是剧烈运动后肌肉损伤,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原因二是运动时人体会产生乳酸,乳酸在肌肉处堆积挤压血管。肌肉中乳酸水平与运动强度的关系如图丙所示。
资料三:低温会抑制乳酸的产生,适当升高温度会促进乳酸分解。
训练师建议初学者选择胸侧俯卧撑,运动后立即冰敷,2天后采用热敷,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训练师的建议作出合理解释。
【解答】解:胸侧俯卧撑比腰侧俯卧撑的难度低,不容易肌肉拉伤,比较适合初学者,因此,训练师建议初学者选择胸侧俯卧撑。在运动的时候,血液循环速度比较快,血管处于扩张的状态,在运动结束后适当进行冰敷冰敷,能够起到很好的收缩血管的效果,这样就能避免因为过度运动导致的血管破裂,对于关节软骨也有很好的保护效果,另外适当冰敷可以降低局部温度,低温会抑制乳酸的产生,可以减轻疼痛症状。皮肤内充满血管和毛细血管,当热的物质接触皮肤时,皮肤的血管即扩张充血,使机体代谢加快,热敷后促进乳酸分解,加快乳酸排泄而减少疼痛、疲劳,缓解僵硬和痉挛,使肌肉松弛而舒服。
故答案为:胸侧俯卧撑比腰侧俯卧撑的难度低,不容易肌肉拉伤;冰敷冰敷,能够起到很好的收缩血管的效果,这样就能避免因为过度运动导致的毛细血管破裂,对于关节软骨也有很好的保护效果,另外适当冰敷可以降低局部温度,低温会抑制乳酸的产生,可以减轻疼痛症状;2天后疼痛症状会减轻,采用热敷能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促进乳酸分解,加快乳酸排泄而减轻疼痛、消除疲劳。
2023年2月,甲型H1N1流感进入多发期,疑似感染者需要到医院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是筛查感染者的有效措施,如图为核酸检测流程。
(1)感染者核酸检测后呈阳性,需要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该措施属于 。
(2)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甲流最有效的措施,接种疫苗后,人体获得了预防该病的 (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解答】解:(1)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感染者核酸检测后呈阳性,需要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该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
(2)人体通过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做特异性免疫。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甲流最有效的措施,接种疫苗后,人体获得了预防该病的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控制传染源
(2)特异性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夏秋季高发,某地为遏制登革热传染病,科学家在一个小岛上释放了超过50万只被打了“绝育疫苗”(一种名为沃尔巴克氏菌的细菌)的雄性蚊子,这些雄蚊不咬人,与野生雌蚊交配后所产的卵不能发育,最终使蚊子数量降低,或使之失去传染登革热病的能力。
(1)从免疫学角度来看,登革病毒属于 (选填“抗原”或“抗体”)。
(2)登革病毒和沃尔巴克氏菌在结构上的区别是 。
(3)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释放打了“绝育疫苗”的雄性蚊子的做法属于 。
(4)该岛上所有的蚊子及其他生物属于一个 (选填“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解答】解:(1)抗原能引起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登革病毒能引起人体得登革热传染病,因此登革病毒属于抗原。
(2)登革病毒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沃尔巴克氏菌属于细菌,具有细胞结构。因此,登革病毒和沃尔巴克氏菌在结构上的区别是登革病毒无细胞结构。
(3)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蚊子是传染途径中的生物媒介,因此,题干中释放打了“绝育疫苗”的雄性蚊子的做法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4)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种群的总和,因此,岛上所有的蚊子及其它生物属于一个生物群落。
故答案为:
(1)抗原。
(2)登革病毒无细胞结构。
(3)切断传播途径。
(4)群落。
猴痘是天花的近亲,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欧美几个国家在2022年5月相继报告本国“首例”猴痘病例后,都出现了病例数快速上升的流行形势。9月份,中国大陆也出现了输入性猴痘病例,目前疫情仍主要由境外输入,新冠防控的“外防输入”措施,在阻止猴痘输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从传染病的预防来看,“外防输入”属于 措施。
(2)预防天花的疫苗能有效预防猴痘感染,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天花疫苗属于 (填“抗原”或“抗体”)。
(3)若发现猴痘患者,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有 (可多选)。
A.应尽快送到医院的呼吸内科与其他病人一起住院治疗
B.向县疾控中心汇报
C.对与该患者有接触的人员进行检查与跟踪观察
D.对该患者所处环境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
【解答】解:(1)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是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指的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因此外防输入属于控制传染源。
(2)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抗原存在于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中,是构成体液免疫的主要物质。天花病毒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因此天花病毒是抗原。
(3)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发现猴痘患者,为防止传染,应向疾控部门汇报,将患者单独隔离来控制传染源,对患者所处环境全面消杀来切断传播途径,对与患者有接触的人员进行检查及跟踪观察,防止病情扩散,保护易感人群。故A错误,B、C、D正确。
故答案为:
(1)控制传染源;
(2)抗原;
(3)BCD。
为积极开展宁波市“五水共治”建设,更好的净化江河水质,奉化区根据上中下三层水域的生物特点投放了不同鱼苗,并开展了内河增殖放流行动。据统计,共计投放编鱼、草鱼、鳍鱼、花链等近2万余条鱼苗。
(1)该投放区域河道中编鱼,草鱼,觎鱼、花链等所有生物可以称为一个 ,其中草鱼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它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属于 。
(2)在投放时,选择多种鱼苗,面非单―物种,这样做保持了内河渔业资源的多样性,提高了该区域生态系统的 能力。
【解答】解:(1)该投放区域河道内所有生物称为一个群落,草鱼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水生植物为生产者,故草鱼为消费者。
(2)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
故答案为:(1)群落;消费者
(2)自动(自我)调节
台州某城市湿地公园项目即将建成对外开放。图1为该地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网,图2表示图1某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请根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的生物成分是 。
(2)图1中,该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如图2,一般情况下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
(3)政府规定湿地周边禁止建化工厂,因为化工厂产生的废水会破坏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物质流入食物网,导致生态难以恢复。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的 是有一定限度的。
【解答】解:(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分、空气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的食物网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若要构成生态系统还应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所以,图1中,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部分还缺少分解者。
(2)图1中的食物链有4条: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蟹→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鹭;水生植物→蟹→鹭。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来说,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图2中相对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丁、甲、乙、丙,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丁→乙→甲。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途径是食物链,因此因此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丁→乙→甲。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所以,化工厂产生的废水会破坏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物质流入食物网,导致生态难以恢复。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故答案为:
(1)分解者。
(2)4;丙→丁→乙→甲。
(3)自我调节(自动调节)能力。
“稻田养鱼”是种较好的农业生态模式,实验小组分别在养鱼稻田和未养鱼稻田对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水稻的螟虫株危害率、水稻的枯纹病株发病率进行了测定并统计,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1)请写出一条食物链,解释养鱼稻田的螟虫株危害率降低的原因 。
(2)请说说养鱼稻田水中溶解氧含量比较高的好处 。
(3)关于养鱼稻田生态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
A.稻田中所有的水稻、螟虫和鱼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B.养鱼稻田的营养结构比未养鱼稻田复杂,因此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
C.水稻枯蚊病的病原体是水稻条纹叶枯病毒,该病毒更适应于未养鱼稻田的生态环境
D.水稻养鱼生态系统中能量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化学能的形式流动
【解答】解:(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结合题干和题图信息可知,水稻田中存在“水稻→水稻螟虫→鱼”这条食物链,水稻田中养的鱼会捕食水稻螟虫等害虫,从而降低了水稻的螟虫株危害率。
(2)水稻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水稻田的水中溶解氧含量高,能促进水稻的呼吸作用,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同时利于鱼本身的生长。
(3)A、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群落。因此稻田中所有的水稻、螟虫和鱼并不能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
B、养鱼稻田的营养结构比未养鱼稻田复杂,因此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B正确;
C、水稻枯纹病的病原体是水稻条纹叶枯病毒,该病毒更适应于未养鱼稻田的生态环境,C正确;
D、在水稻养鱼生态系统中,太阳能是最初的能量来源,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吸收并转化为有机物质。随后,这些有机物质被食草动物如螺、虾等消费,再被食肉动物如鱼类等消费,形成食物链。所以,水稻养鱼生态系统中能量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化学能的形式流动,D正确。
故选:BCD。
故答案为:
(1)水稻→水稻螟虫→鱼;水稻田中养的鱼会捕食水稻螟虫等害虫,从而降低了水稻的螟虫株危害率。
(2)水中溶解氧的增加,既有利于鱼本身的生长,又有利于水稻根系的生长发育。
(3)BCD。专题01 生物与环境 人体健康
考情分析 浙江省2023年本专题考察近20题,主要生态系统和免疫有关题型,2024年统一考试后也是考试的主要方向
生态系统
免疫
考向1 生态系统
如图表示4个不同生态系统的有关数据或关系,甲、乙、丙、丁分别为各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①表示能量金字塔;②表示各生物中有机物含量;③表示各生物中重金属富集量;④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①表示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
B.图②表示的食物链为:丙→乙→甲→丁
C.图③表示的食物链为:丙→甲→乙→丁
D.图④中丁为生产者,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
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能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共生效应。装置原理如图所示,由养殖区、种植区、转化槽组成,转化槽中细菌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盐。整个装置通过水泵实现系统内的水循环。
(1)图中所有动物、植物与微生物不能称作一个生态系统,是因为还缺少 。
(2)在复合耕作体系中,氮元素主要通过生物固氮等形式进入水体和泥土中,被植物吸收,最终在植物体内合成 (选填“蛋白质”、“脂肪”或“糖类”),并沿着食物链进行循环。
(3)减少草鱼的投放量有利于黑鱼的生长,请利用生态系统的知识解释其原因 。
图甲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乙表示图甲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
(1)图甲所示的食物网共有 条食物链。
(2)若图甲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分解者和 。
(3)根据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图乙中的 A 对应图甲中的生物是 。
考向2 免疫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抗疫取得重大胜利。当前我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仍然存在疫情输入和局部流行的风险,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国已有多款新冠疫苗附条件上市。2022年4月26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奥密克戎变异株(以下简称奥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国家药监局临床批件。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在苯酚(C6H6O)防腐的条件下制成的。则:
(1)苯酚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 。
(2)从免疫学角度看,疫苗属于 。
(3)从预防传染病角度看,接种疫苗属于 。
器官的移植会受到法律、伦理等多方因素的制约。通过长期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器官移植条例》于2022年9月1日正式施行。
(1)要获得可移植的器官,首先涉及到对人体死亡的定义。我国法律规定的脑死亡标准之一是瞳孔反射消失。所谓瞳孔反射是指用手电筒照射病人瞳孔,观察是否缩小,如果脑干丧失功能,瞳孔不会缩小。“瞳孔反射”属于 (选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2)由于人体的 系统能分辨“自我”和“非我”,器官移植前首先要进行配型试验,移植后需要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物。
新型冠状病毒,即“COVID﹣19”。(如图)某兴趣小组收集了一下资料:
资料一:研究发现,COVID﹣19的宿主是蝙蝠,蝙蝠存在8800万年,据目前人类研究,蝙蝠是新冠病毒的携带者。经过漫长的时间,病毒也无法对蝙蝠产生作用。
资料二:人体易感染COVID﹣19,多数出现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多数人能治愈,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易感染。
资料三:人虽有强大的特异性免疫,能产生上百万种抗体,但这种适应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仅仅适应其所生存的环境。利用已学知识解释对蝙蝠携带新冠病毒不会患病,而多数人感染新冠病毒会患病的原因。
下列是某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①~④中,通过捕食关系传递物质和能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指农历四月时,市井间的百花已凋谢,而高山寺庙中的桃花才刚盛开。这诗句反映了一些科学知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桃树对温度作出的反应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
B.地形影响了气温,从而影响桃花盛开的时间
C.高山寺庙的气压比市井间的高,从而影响桃花盛开的时间
D.诗句反映的主要是两地天气特征中的降水情况
加拿大一枝黄花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开花时串串黄花,色泽亮丽且繁殖能力强,严重威胁到当地生物的生存。这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D.生物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如图是解放军战士身着迷彩服执行任务,迷彩服使得解放军战士与环境融为一体,迷惑敌人的肉眼侦察,使敌人难以捕捉目标。下列现象与迷彩服的设计原理相同的是(  )
A.黄蜂腹部处黄黑相间的斑纹
B.雪地中雷鸟身附白色羽毛
C.尺蠖静止时形似枯树枝
D.蝮蛇体表有醒目的花纹
某生态系统中,其中的四种生物所占的能量关系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能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则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是绿色植物
B.乙丙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C.乙是分解者
D.丁是食物链中的第二营养级
验证某种降血糖药物X能使患糖尿病的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下列实验和对照组小鼠的选择和操作,正确的是(  )
实验组 对照组
A 正常小鼠,注射降血糖药物X 患糖尿病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B 患糖尿病小鼠,注射降血糖药物X 患糖尿病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C 正常小鼠,注射降血糖药物X 正常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D 患糖尿病小鼠,注射生理盐水 患糖尿病小鼠,注射等量的降血糖药物X
2018年1月1日后,可在省内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疫苗接种门诊进行咨询、预约或接种宫颈癌疫苗了。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是由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如图(HPV)经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到达宿主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通过微小糜烂面的接触而进入细胞内,停留在感染部位的上皮细胞核内复制并转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给健康的人注射疫苗属于控制传染源
B.注射疫苗获得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C.引起宫颈癌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传染源
D.HPV形似球状,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
甲型流感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呼吸道传染病,注射甲流疫苗可有效预防甲流。下列叙述正确的(  )
A.从传染病角度看,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传染源
B.从免疫学角度看,甲流疫苗属于抗体
C.注射疫苗后人体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D.从预防传染病角度分析,注射甲流疫苗属于控制传染源
人被狗咬伤后,为了避免感染狂犬病,需要及时清理伤口,并到医院注射狂犬疫苗(需连续多次注射),有时还需要在伤口周围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携带有狂犬病毒的狗属于传染源
B.连续多次注射狂犬疫苗,是为了让淋巴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
C.注射狂犬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引起的免疫类型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D.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狂犬病毒和狂犬疫苗都属于抗原
俯卧撑是力量训练的基础动作,方式多样。
资料一:如图甲为胸侧俯卧撑,动作起始位置运动员双腿脚尖着地,双臂撑于胸两侧,先下放身体接近地面,后发力将身体撑起。运动员也可采用腰侧俯卧撑,其原理与胸侧俯卧撑相似,但双臂撑于腰两侧,如图乙。
资料二:在俯卧撑后往往会出现肌肉酸痛。原因一是剧烈运动后肌肉损伤,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原因二是运动时人体会产生乳酸,乳酸在肌肉处堆积挤压血管。肌肉中乳酸水平与运动强度的关系如图丙所示。
资料三:低温会抑制乳酸的产生,适当升高温度会促进乳酸分解。
训练师建议初学者选择胸侧俯卧撑,运动后立即冰敷,2天后采用热敷,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训练师的建议作出合理解释。
2023年2月,甲型H1N1流感进入多发期,疑似感染者需要到医院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是筛查感染者的有效措施,如图为核酸检测流程。
(1)感染者核酸检测后呈阳性,需要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该措施属于 。
(2)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甲流最有效的措施,接种疫苗后,人体获得了预防该病的 (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夏秋季高发,某地为遏制登革热传染病,科学家在一个小岛上释放了超过50万只被打了“绝育疫苗”(一种名为沃尔巴克氏菌的细菌)的雄性蚊子,这些雄蚊不咬人,与野生雌蚊交配后所产的卵不能发育,最终使蚊子数量降低,或使之失去传染登革热病的能力。
(1)从免疫学角度来看,登革病毒属于 (选填“抗原”或“抗体”)。
(2)登革病毒和沃尔巴克氏菌在结构上的区别是 。
(3)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释放打了“绝育疫苗”的雄性蚊子的做法属于 。
(4)该岛上所有的蚊子及其他生物属于一个 (选填“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猴痘是天花的近亲,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欧美几个国家在2022年5月相继报告本国“首例”猴痘病例后,都出现了病例数快速上升的流行形势。9月份,中国大陆也出现了输入性猴痘病例,目前疫情仍主要由境外输入,新冠防控的“外防输入”措施,在阻止猴痘输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从传染病的预防来看,“外防输入”属于 措施。
(2)预防天花的疫苗能有效预防猴痘感染,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天花疫苗属于 (填“抗原”或“抗体”)。
(3)若发现猴痘患者,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有 (可多选)。
A.应尽快送到医院的呼吸内科与其他病人一起住院治疗
B.向县疾控中心汇报
C.对与该患者有接触的人员进行检查与跟踪观察
D.对该患者所处环境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
为积极开展宁波市“五水共治”建设,更好的净化江河水质,奉化区根据上中下三层水域的生物特点投放了不同鱼苗,并开展了内河增殖放流行动。据统计,共计投放编鱼、草鱼、鳍鱼、花链等近2万余条鱼苗。
(1)该投放区域河道中编鱼,草鱼,觎鱼、花链等所有生物可以称为一个 ,其中草鱼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它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属于 。
(2)在投放时,选择多种鱼苗,面非单―物种,这样做保持了内河渔业资源的多样性,提高了该区域生态系统的 能力。
台州某城市湿地公园项目即将建成对外开放。图1为该地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网,图2表示图1某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的相对数量,请根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的生物成分是 。
(2)图1中,该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如图2,一般情况下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
(3)政府规定湿地周边禁止建化工厂,因为化工厂产生的废水会破坏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物质流入食物网,导致生态难以恢复。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的 是有一定限度的。
“稻田养鱼”是种较好的农业生态模式,实验小组分别在养鱼稻田和未养鱼稻田对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水稻的螟虫株危害率、水稻的枯纹病株发病率进行了测定并统计,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1)请写出一条食物链,解释养鱼稻田的螟虫株危害率降低的原因 。
(2)请说说养鱼稻田水中溶解氧含量比较高的好处 。
(3)关于养鱼稻田生态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
A.稻田中所有的水稻、螟虫和鱼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B.养鱼稻田的营养结构比未养鱼稻田复杂,因此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
C.水稻枯蚊病的病原体是水稻条纹叶枯病毒,该病毒更适应于未养鱼稻田的生态环境
D.水稻养鱼生态系统中能量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化学能的形式流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