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防范电信诈骗安全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诈骗的危害和常见手段,提高防范意识。2.学会一些实用的防范方法,加强自我保护能力。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贪图小便宜,不参与诈骗活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诈骗的常见手段和防范方法。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诈骗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三、教学过程1.引入话题:通过近期周边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例,引导学生进入话题,引起兴趣。案例一:近日,赵某手机上网时收到快手APP私信内容介绍刷单赚钱,赵某通过对方提供二维码扫码下载“闲着赚”APP,经过客服派单购买对方指定的网站商家物品,赵某向对方转账后,对方没有按照约定返还金钱,其感到被诈骗后打电话报警,共计被诈骗六千余元。案例二:有人将张某(14岁)拉进一个卖明星签名照的QQ群,然后一个陌生人加了其QQ好友,对方称买卖明星签名照属于侵犯明星隐私,要其接受调查,将要进监狱,然后其因害怕,就完全听从对方指示,对方通过QQ视频远程指挥其用父母的手机在某巴APP上付款,总计用其父母的支付宝在某巴平台上向对方账户付了35笔钱,共被骗15842元。2.知识讲解:介绍电信诈骗的定义、常见手段、危害及预防方法。结合实际案例,生动形象地讲解。电信网络诈骗: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诈骗常见手段:(一)仿冒身份类诈骗1 虚假网络贷款2 冒充客服3 冒充公检法4 冒充老师收费5 名校培训班6 冒充领导7 冒充老板9 异国情缘10“杀猪盘”11裸聊敲诈12直播打赏(四) 虚假消费类诈骗13虚假购物14 虚假招嫖15 海外代购16 虚假采购17“卖茶女”(五)钓鱼类诈骗18中奖诈骗19领取游戏皮肤、装备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或身边人的经历,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4.角色扮演:设计一些常见的电信诈骗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模拟应对,提高实际操作能力。5.总结反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表演,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强调防范电信诈骗的重要性。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电信诈骗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提高防范意识。2.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角色扮演法:通过模拟实际情境,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4.PPT演示:利用PPT展示相关知识和案例,提高教学效果。5.视频资料: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电信诈骗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提供一些防骗知识问答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即兴回答 ,加强记忆。2.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实际操作性的作业,如让学生搜集身边的诈骗案例,总结预防方法等。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小组讨论成果进行评价,以鼓励和引导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材及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目,供学生课后拓展阅读和学习。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如国家反诈中心APP等。3.教学用具:包括PPT、视频播放设备等教学用具,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七、总结通过本次班会,使学生深入了解电信诈骗的危害,掌握防范方法,提高安全意识,为构建和谐校园环境提供有力保障。八、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尽可能地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讲解过程中可能有些枯燥,学生在讨论环节参与度不够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我也会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