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简介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学习目标】
1.对比春秋战国形势图,学生能够分别列出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描述田氏取齐、三家分晋的大致过程及其标志性意义。
2.阅读史料,能对列国争霸的实质及华夏民族的融合进行历史解释,加深民族认同感与家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1.西周与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诸侯争霸的实质与历史作用(华夏认同)。
2.经济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主要表现,特别是铁犁牛耕与货币通行的普遍。
3.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与前因后果,与秦统一的联系。
【基础知识】
课前预习
1.诸侯纷争→华夏认同
东周分为________、________两个阶段。
春秋争霸从公元前________年至公元前476年,一些大的________________势力扩张。
战国兼并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________年,一些诸侯国的________掌握实权。________
战国开端的标志性事件: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进入战国以后,与中原相邻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可以说诸侯纷争促进了________。
经过春秋战国长期纷争,周朝统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公元前________年,秦灭东周。
2.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_进步促进________繁荣
________器________耕得到推广,兴建________。
________分工更加细密,________流通广泛,涌现出中心城市。
3.变法运动
战国时期________________,各国为了________,纷纷变法。其中商鞅变法________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时间________,涉及面________、改革最________的一次变法。
变法运动推动了________,逐步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制度。
4.春秋时期孔子老子,战国时期诸子百家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政治 其他
儒 孔子 春秋 核心观念是________;为政以________;主张恢复________。 创办________,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孟子 战国 ________政 人性________
荀子 战国 隆________重法 人性________
道 老子 春秋 主张________,小国寡民。 天地万物归结为“道”,天人合一 事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
庄子 战国 ________自由
墨 墨子 战国 节俭、________、非攻、尚贤 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利益
法 韩非 战国 以________管理国家,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思想________________
阴阳 邹衍 战国 五行________
商鞅变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旧制度 变法内容 目的/作用
经济 井田制 ①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与百姓 确立了

政治 世卿世禄制 ③
分封制 ④ 实行中央集权
法律 ⑤什伍连坐,纠察告发 稳定
社会 习俗 宗法家庭 集体劳作 ⑥ 增加
习题巩固
1.战国时期,中国的统治者们就十分锐敏地认识到,经济力量会威胁政权的稳定。为了稳固的把握政权,当时秦国统治者采取的对策是( )
A.焚诗书、明法令政策 B.建立了村社宗法经济
C.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 D.建立严密的什伍连坐
2.《吕氏春秋》有言:“乱莫大于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 下列主张与之相符的是( )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C.“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 D.“尽地力之教”
3.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孟子说:“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据此推断,两人都认为(  )
A.要以义礼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B.应以儒家道德教化为本
C.必须实现仁政与王道的统一 D.需要恢复西周礼乐文明
4.商鞅认为:“凡用兵,胜有三等:若兵未起则错(施行)法,错法而俗成,而用具。此三者必行于境内,而后兵可出也。”其意在( )
A.强调法令制度的重要性 B.倡导“尚武”的社会风气
C.借助武力巩固专制统治 D.阐释实现国家统一的法宝
5.西周末年至春秋前期,人们认为楚国先祖祝融部落为华夏民族政治附庸;而在战国成书的《管子》中,祝融成为五方神之一的南方之神,受命于黄帝为司徒,《礼记》则把祝融视为时令季节之神,且将祝融与炎帝联系起来。祝融身份的变化反映了( )
A.儒家思想影响扩大 B.周王室控制力不断衰弱
C.华夷一体观念加强 D.国家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6.孔子反对弟子学习生产劳动技术,认为“君子谋道不谋食”:墨子本人就直接参加生产劳动,认为“故圣人作,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这种差别主要是基于两者( )
A.人生经历的迥异 B.阶级立场的不同
C.劳动观念的分歧 D.所处时代的差异
7.如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主要学派的治国主张。
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主题是( )
A.构建官僚政治 B.重建政治秩序 C.加强中央集权 D.变革选官制度
8.某思想家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并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据此可知,该思想家属于( )
A.道家学派 B.儒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
9.宋襄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的表述准确的是( )
A.以兼并对手为作战目标 B.以骑兵为主要作战兵种
C.中央集权秩序初步形成 D.宋国固守商周的作战方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