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专题训练:名句名篇默写34组第1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过秦论》中最直接反应秦始皇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以扬威天下的句子是“ , 。”(2)在唐诗中,作者常借“飞鸟”传情达意,读来意趣横生。诸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句中,它是只有在梦境才能看到的神奇之鸟;《登高》“ ”一句中,它低回盘旋,仿佛作者漂泊无助的身影。(3)古诗词中常用衣服颜色或材质来表明人物身份,如“ , ”。第2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古人作诗,善用“空”字。“空”字有“皎皎空中孤月轮”中的“天空”之意;还有“ ”(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寂”之意;亦有“去来江口守空船”中的“空无,没有”之意;更有“ ”(李白《将进酒》)中的“徒然,白白地”之意。(2)小明向语文老师吐槽,说爸妈对自己养护太过,就像柳宗元的《种树郭囊驼传》中他植者对自己植的树“爱之太恩”,具体表现是“ , ”,有时甚至“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3)2023年杭州亚运会会徽“潮涌”的设计灵感来自一些描写钱塘江潮的古诗词,比如“ , ”。第3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诸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使得“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苏洵在《六国论》中与之相似的论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荀子在《劝学》中开头连用几个比喻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顺势推论出结论,强调学习并不断省察自己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马”作为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经常出现在唐宋诗词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个意境,成为古代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重要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4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劝唐太宗虚心采纳臣子意见、端正自身以贬斥奸邪的句子是:“ , 。”(2)有朋自远方来,让人不胜欢欣。杜甫在《客至》中用“ ,_”两句话以表达虽然家境贫寒但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3)“窗”是生活中的常见物象,却拥有独特的美感,古人常常以“窗”来帮助表情达意。例如:“ , 。”第5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小华同学想从所学的诗文中选取两句话挂在书房,提醒自己学习、做事贵在坚持,可选择诗文:“ , 。”(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以生活中的“固木之根”与“浚流之源”引出“ , ”这一治国关键。 (3)“铁衣”是用铁甲编成的战衣,也借指战士。在古诗词中,透过“铁衣”,我们彷佛可以看到边塞将士不畏严寒、刻苦训练、奋勇杀敌的身影,如“ , ”。第6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某高中的八字校训中有“自强”“弘毅”四字,前者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后者则出自《论语》的“ , ”。(2)“扁舟”意象在古诗文中已成为一种情感的表达,如苏轼的“ ”中的“扁舟” 是自由之舟,张若虚的“ ”中的“扁舟”是思念之舟。(3)“江”与“月”的交融,往往会产生奇妙的诗意,如《琵琶行》中的“ ”,又如《登快阁》中的“ ”。第7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好的比喻往往取材于生活,巧于运用。如《劝学》中“ ”,用磨刀之功比学习之效;《登泰山记》中“ ”,用衣带喻环绕山腰的云雾。(2)“樽”是古代盛酒器具,有时也写成“尊”,唐宋诗文中多以此指代饮酒,表达作者饮酒时的心情或感悟,如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 ”表示祭奠,在《赤壁赋》中用“ ”表示朋友相邀对饮。(3)“州”在古代是一种行政区划,后来多用于地名;而“洲”则是指水中的陆地。“诗词曲”包含“州”或“洲”的诗句中,“ ”为前者之意,“ ”符合后者之意。第8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劝学》中“ , ”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进一步说明,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性状。(2)“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达了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与此相似的两句是“ , ”。(3)中秋节这天,你邻居李爱华想给远在外地的丈夫发条微信,以表达思念之情。她让你帮忙想两句古诗,你认为“ , ”两句就很贴切。第9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小刚觉得自己还有一些缺点和不足,想找一句能时刻警醒自己的名言,孟老师建议他选用《论语·里仁》中的“ , ”。(2)白居易《琵琶行》中用“ ”写出对年华老去的悲伤,而屈原《离骚》中的“ ”看似写物,实则也抒发了对人生易老的感伤。(3)司马光引用老子的“我无事而民自富”来批评新法“生事”扰民,王安石则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用“ , ”给予有力回击,第10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归去来兮辞》中,作者感叹自然万物在春天生长茂盛而人生短暂的两句是:“ , 。”(2)姜夔《扬州慢》“ , _”两句融合了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的美景和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哀。(3)你的学校如果拥有一方荷塘,夏天花叶照水,风景优美,学校计划在荷塘边的长廊上面镌刻优美的诗词,以呈现荷叶、荷花的风姿,你推荐的两句诗文是:“ , ”。第11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面对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顿生遐思冥想,追问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生事”的指责,王安石回复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算是制造事端。(3)在学习交流会上,杨书记引用古人的名句“ , ”,阐述了要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遏制骄奢淫逸风气的道理。第12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的发言,国家由中等国家变为小国,成就也仅仅是“足民”,还特意强调“ , ”,更是主动表达了谦逊的态度。(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为了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深奥的问题通俗化,便在首段开端以“木固其根”“水浚其源”比况,说明“ , ”的道理。(3)舟,船也,作为水上交通工具,它不仅载人远游,也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古诗词中常用它来营造意境,且喜用借代手法,如“ , ”。第13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十二章》中“ , ”两句,从饮食和居住的角度表现君子不贪图物质享受,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2)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表明了创作《史记》的目的,除“成一家之言”外,另两个是:“ , ”。(3)《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问答,点明了“涉江采芙蓉”的目的。第14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要善于以他人为榜样,以他人为镜子,正像《论语·里仁》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毛泽东的《西江月·秋收起义》中有“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的句子,“同仇”是化用《诗经·国风·秦风》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老师从春雨中走进教室,上课铃响后说:“同学们,请说出两句描写春雨的唐宋诗句,并且诗句中带有‘春雨’两字。”假如你是王老师的学生,请写出这样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5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王安石用“ ”收束了对金陵秋景的描写;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 ”收束了对赤壁美景的描写。(2)《屈原列传》中,“ , ”两句揭示了《离骚》言浅意深、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3)在学校举办的“中国古典诗词游艺会”上,小刚来到“品意象,吟诗句”专区,取下写有“松”字的意象牌,脱口吟出两句:“ , 。”第16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古诗中不乏摹写声音的至文,其想象之丰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如《李凭箜引》中的“ ,石破天惊逗秋雨”,《琵琶行并序》中的“ ,铁骑突出刀枪鸣”。(2)黄庭坚《登快阁》中的“ , ”两句,营造了阔远澄清的意境,流露出黄庭坚了却公事后登阁远眺、暂得放松的喜悦之情。(3)时空对举是指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描写景物来营造意境,让读者在时空交错中获得审美体验。“诗圣”杜甫即擅长在近体诗中运用时空对举的创作方法,如“ , ”。第17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琵琶行》通过环境描写来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技巧高超绝伦,一曲终了,诗人仍然沉浸在美妙音乐中,而此时窗外“ , ”。(2)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 , ”与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都表达了对人才选拔尺度的关切。(3)诗人们喜欢在诗歌里描写“剑”,因为“剑”象征意义很多,请写出表现侠义正气或自由不羁的带“剑”的诗句:“ , 。”第18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 , ”两句,分析屈原产生“怨”的原因,寄寓了对屈原的同情。(2)在古代诗歌中,“子规”代表着悲情,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以子规的啼叫之声渲染了蜀道难行的哀愁。(3)古代诗人登高远眺,往往会引发诗兴,请写出两句描写登高所见或所感,且含有“山”字的古诗词:“ , 。”第19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十二章》中“ , ”两句,指出了志向和使命的关系,被历代仁人志士引为座右铭。(2)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怒涛卷霜雪”以雪喻波涛,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3)小刚同学在他的小论文《中国鹿文化探究》中写道,鹿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古代文人常常引“鹿”入诗文,如“ , ”。第20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发“怨”之声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月光朗照开满鲜花的树林,恰似细密的雪珠在闪烁,尽显月夜花林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3)高三以来,学习一直很努力的小刚总是在模考中失利,作为好朋友的你想借用古人诗句来安慰鼓励他,你会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1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王勃曾以“有怀投笔”写自己的从军豪情,《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刘克庄同样以“ , ”两句号召爱国志士共赴国难。(2)打倒自己的,往往是身边的一些人和事,究其原因,或由小积大,或沉溺而不能自拔,《五代史伶官传序》中“ , ”两句就是对此类教训的总结。(3)月明之夜,面对一水波光,小明思绪万千,不禁吟起唐宋诗词中有关“水月共融”的诗句“ , ”。第22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 《拟行路难》 中,鲍照面对不合理的制度, 想借酒自宽却反而“ ”,最终只化作一句“ ” 的低叹。(2)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创作受到谢灵运诗歌的影响, 如“ , ”便是对谢灵运“人生谁云乐, 贵不屈所志”思想的继承。(3)《石钟山记》中,苏轼验证了《水经注》的记载,发出了“ ”的感慨,并因事说理, 表达了反对不实地考察“ ”的观点。第23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写道,官吏们击鼓敲梆聚集百姓,频繁发号施令,可是“ , ”,又怎能繁衍生息、生活安定呢?(2)鲍照面对仕途中的坎坷和痛苦,在《拟行路难·其四》中以水喻人,写人之贵贱穷通各有不同的句子是:“ , 。”(3)我国古代诗人常以“对举”的方式让数字入诗,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千”和“万”。班级即将举行“杜甫诗歌鉴赏会”,小明准备用杜甫的诗句“ , ”来讲数字的“对举”入诗。第24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 , ”两句用形象的比喻强调百姓对国家的重要性,体现了儒家“民为贵”的思想。(2)枫叶意象在古诗文中常与离人的愁情紧密相连,如白居易《琵琶行》中“ ”一句渲染出离别时的伤感,王实甫《长亭送别》中“ ”一句则让秋景与离人的悲情融为一体。(3)小刚在观看春晚节目《山河诗长安》时,被诗人李白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位诗人的诗句“ , ”,感叹他的自信与洒脱。第25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甫《登岳阳楼》“ , ”两句用凝练的语言,描绘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景象。(2)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客人箫声的凄切婉转,悲咽低回,感人至深。(3)“荷”,又称莲、芙蓉、芙蕖等,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意蕴丰富。如“ ”一句便是取其美好形象表达愉悦畅快之情,而“ ”一句则是取其高洁品质寄寓高尚的情操。第26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刘克庄的《贺新郎》中“ , ?”两句道出了作者的自信——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抒发任人唯贤的议论。(2)《阿房宫赋》中的“戍卒叫,函谷举”,在贾谊的《过秦论》中相关的表述是“ ”,贾谊认为引起农民起义的原因是“ ”。(3)相比现代人,古人对生命易衰更为敏感,常从鬓发的细微变化生发出深沉的感喟,这样的情感抒写在诗词中较为常见,如“ ”和“ ”。第27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关于金钱和“道”的关系,孔子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也有类似的表述:“ , ”。(2)在《劝学》中,荀子认为正如刀剑等金属器物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一样,人们如果“ ”,也能达到“ ”的境界。(3)“落叶”是古代文人笔下写秋咏秋的典型意象,他们用它来表现秋的萧索,并借以抒写自己的各种悲愁,比如“ , ”。第28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古代诗人常以“空”字传情达意,如姜夔的《扬州慢》以“ ”写劫后扬州的空寂萧条,王维的《山居秋暝》以“ ”传达宁静空寂的禅趣。(2)《阿房宫赋》中的“ , ”,为六国君王不懂得爱民而灭亡感到遗憾,而《谏太宗十思疏》也强调了人民的力量,两者似有相通之处。(3)“天宫课堂”上,航天员演示了蜡烛的燃烧实验,小刚发现古诗词里也经常出现“蜡烛”,如“ , ”。第29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士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是一个重要的群体,被赋予了独特的使命。例如《论语·泰伯》中“ , ”两句就对士的志向与意志、责任与担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写农人告知春耕时节已到,准备开始耕作。(3)习近平总书记到岳麓书院考察调研,面对热情洋溢的青年学子,他希望同学们珍惜时光,不负韶华,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两句古诗:“ , ”。第30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古人有名有字,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屈原《离骚》中“ , ”即体现了这一现象。(2)化用在古诗文比较常见,通过点化前人成句,能实现跨越时空的精神对接与艺术生命延续,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即脱化自屈原《离骚》“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3)“清风”在古诗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既是自然界的风,又映射着古人的感受与风貌,清风拂面,撩动古人的心弦,又会化作佳句,其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两句是“ , ”。第31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拟行路难(其四)》中,鲍照用“ , ”两句起兴,兴中有比,形象地说明人生际遇有别,穷达各殊。(2)姚鼎在《登泰山记》中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观日出的过程,其中“ , ”两句从色彩的角度描写日将出的情景。(3)“梦”是古代诗词中的高频词汇。古代文人借若做梦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从心所欲。任意西东,如“ , ”。第32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成人礼仪式上,校长引用《论语·泰伯》中“ , ”两句寄语广大同学,认为只有胸怀天下、意志坚强的青年,才能承担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交代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所住的地方现在也成了“ , ”,突出了前文“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观点。(3)五一节期间,班上举办一期关于“劳动”的黑板报。小刚负责“诗海泛舟”栏目,请为小刚提供两句描写劳动场景的古诗文,如:“ , 。”第33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对历史场景的描绘让人如临其境,比如描述皇甫晖作乱后,李存勖逃至洛阳附近时,剩下的一百多将领表示誓死以报的两句是“ , ”。(2)王磐《朝天子·咏喇叭》中,借说宦官装腔作势,揭露其狐假虎威的嘴脸的两句是“ , ”。(3)乌鸦在古代诗文中虽然不如杜鹃、大雁等鸟类出现的频率高,但也有不少作品会借其抒发情志,比如“ , ”。第34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礼记·大道之行也》以“ , ”两句表达了人对财货应具有的珍惜但不贪婪的态度。(2)《种树郭素驼传》中写有的种植者“ , ”,对这种用近乎破坏的方式来检验树木生长情况的做法,柳宗元非常不满。(3)雨后清晨,小敏听见屋外鸟儿啼鸣,仿佛在呼唤晴天的到来,此景使他不禁想起宋词中“ , ”两句。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专题训练:名句名篇默写34组第1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过秦论》中最直接反应秦始皇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以扬威天下的句子是“ , 。”(2)在唐诗中,作者常借“飞鸟”传情达意,读来意趣横生。诸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句中,它是只有在梦境才能看到的神奇之鸟;《登高》“ ”一句中,它低回盘旋,仿佛作者漂泊无助的身影。(3)古诗词中常用衣服颜色或材质来表明人物身份,如“ , ”。【参考答案】(1)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2)虎鼓瑟兮鸾回车 渚清沙白鸟飞回;(3)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第2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古人作诗,善用“空”字。“空”字有“皎皎空中孤月轮”中的“天空”之意;还有“ ”(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寂”之意;亦有“去来江口守空船”中的“空无,没有”之意;更有“ ”(李白《将进酒》)中的“徒然,白白地”之意。(2)小明向语文老师吐槽,说爸妈对自己养护太过,就像柳宗元的《种树郭囊驼传》中他植者对自己植的树“爱之太恩”,具体表现是“ , ”,有时甚至“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3)2023年杭州亚运会会徽“潮涌”的设计灵感来自一些描写钱塘江潮的古诗词,比如“ , ”。【参考答案】(1)空山凝云颓不流 莫使金樽空对月;(2)旦视而暮抚 已去而复顾;(3)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 /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柳永《望海潮》) / 怒涛奋击三千里 壮观元同十八潮(程公许《浙江观潮》)第3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诸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使得“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苏洵在《六国论》中与之相似的论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荀子在《劝学》中开头连用几个比喻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顺势推论出结论,强调学习并不断省察自己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马”作为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经常出现在唐宋诗词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个意境,成为古代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重要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第4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劝唐太宗虚心采纳臣子意见、端正自身以贬斥奸邪的句子是:“ , 。”(2)有朋自远方来,让人不胜欢欣。杜甫在《客至》中用“ ,_”两句话以表达虽然家境贫寒但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3)“窗”是生活中的常见物象,却拥有独特的美感,古人常常以“窗”来帮助表情达意。例如:“ , 。”【参考答案】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②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③盘飧市远无兼味;④樽酒家贫只旧醅; ⑤.何当共剪西窗烛; ⑥却话巴山夜雨时(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小轩窗,正梳妆)第5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小华同学想从所学的诗文中选取两句话挂在书房,提醒自己学习、做事贵在坚持,可选择诗文:“ , 。”(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以生活中的“固木之根”与“浚流之源”引出“ , ”这一治国关键。 (3)“铁衣”是用铁甲编成的战衣,也借指战士。在古诗词中,透过“铁衣”,我们彷佛可以看到边塞将士不畏严寒、刻苦训练、奋勇杀敌的身影,如“ , ”。【参考答案】(1)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2)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3)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高适《燕歌行》)\将军角弓不得控 督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第6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某高中的八字校训中有“自强”“弘毅”四字,前者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后者则出自《论语》的“ , ”。(2)“扁舟”意象在古诗文中已成为一种情感的表达,如苏轼的“ ”中的“扁舟” 是自由之舟,张若虚的“ ”中的“扁舟”是思念之舟。(3)“江”与“月”的交融,往往会产生奇妙的诗意,如《琵琶行》中的“ ”,又如《登快阁》中的“ ”。【参考答案】①士不可以不弘毅; ②任重而道远; ③驾一叶之扁舟; ④谁家今夜扁舟子;⑤唯见江心秋月白; ⑥澄江一道月分明第7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好的比喻往往取材于生活,巧于运用。如《劝学》中“ ”,用磨刀之功比学习之效;《登泰山记》中“ ”,用衣带喻环绕山腰的云雾。(2)“樽”是古代盛酒器具,有时也写成“尊”,唐宋诗文中多以此指代饮酒,表达作者饮酒时的心情或感悟,如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 ”表示祭奠,在《赤壁赋》中用“ ”表示朋友相邀对饮。(3)“州”在古代是一种行政区划,后来多用于地名;而“洲”则是指水中的陆地。“诗词曲”包含“州”或“洲”的诗句中,“ ”为前者之意,“ ”符合后者之意。【参考答案】(1)金就砺则利;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2)一尊还酹江月; 举匏樽以相属;(3)江州司马青衫湿(烽火扬州路/方其破荆州); 海客谈瀛洲(楼船夜雪瓜洲渡)第8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劝学》中“ , ”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进一步说明,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性状。(2)“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达了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与此相似的两句是“ , ”。(3)中秋节这天,你邻居李爱华想给远在外地的丈夫发条微信,以表达思念之情。她让你帮忙想两句古诗,你认为“ , ”两句就很贴切。【参考答案】(1)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2)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3)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 昨风一吹无人会 今夜清光似往年第9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小刚觉得自己还有一些缺点和不足,想找一句能时刻警醒自己的名言,孟老师建议他选用《论语·里仁》中的“ , ”。(2)白居易《琵琶行》中用“ ”写出对年华老去的悲伤,而屈原《离骚》中的“ ”看似写物,实则也抒发了对人生易老的感伤。(3)司马光引用老子的“我无事而民自富”来批评新法“生事”扰民,王安石则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用“ , ”给予有力回击,【参考答案】(1)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暮去朝来颜色故 惟草木之零落兮 (3)举先王之政 以兴利除弊第10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归去来兮辞》中,作者感叹自然万物在春天生长茂盛而人生短暂的两句是:“ , 。”(2)姜夔《扬州慢》“ , _”两句融合了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的美景和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哀。(3)你的学校如果拥有一方荷塘,夏天花叶照水,风景优美,学校计划在荷塘边的长廊上面镌刻优美的诗词,以呈现荷叶、荷花的风姿,你推荐的两句诗文是:“ , ”。【参考答案】(1)善万物之得时 感吾生之行休 (2)过春风十里 尽荠友青青 (3)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第11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面对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顿生遐思冥想,追问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生事”的指责,王安石回复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算是制造事端。(3)在学习交流会上,杨书记引用古人的名句“ , ”,阐述了要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遏制骄奢淫逸风气的道理。【参考答案】(1)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2)举先王之政 以兴利除弊 (3)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 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破由奢第12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的发言,国家由中等国家变为小国,成就也仅仅是“足民”,还特意强调“ , ”,更是主动表达了谦逊的态度。(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为了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深奥的问题通俗化,便在首段开端以“木固其根”“水浚其源”比况,说明“ , ”的道理。(3)舟,船也,作为水上交通工具,它不仅载人远游,也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古诗词中常用它来营造意境,且喜用借代手法,如“ , ”。【参考答案】(1)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2)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3)归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 \ 扣舷独啸 不知今夕何夕 \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第13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十二章》中“ , ”两句,从饮食和居住的角度表现君子不贪图物质享受,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2)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表明了创作《史记》的目的,除“成一家之言”外,另两个是:“ , ”。(3)《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问答,点明了“涉江采芙蓉”的目的。【参考答案】(1)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3)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第14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要善于以他人为榜样,以他人为镜子,正像《论语·里仁》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毛泽东的《西江月·秋收起义》中有“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的句子,“同仇”是化用《诗经·国风·秦风》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老师从春雨中走进教室,上课铃响后说:“同学们,请说出两句描写春雨的唐宋诗句,并且诗句中带有‘春雨’两字。”假如你是王老师的学生,请写出这样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岂日无衣 与子同仇 (3)隔帘春雨细 高枕晓莺长(柳中庸《幽院早春》) \ 春雨足 染就一溪新绿(韦庄《谒金门·春雨足》) \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 \ 人言春雨好 更好晚来晴。(苏舜钦《春日晚晴》)第15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王安石用“ ”收束了对金陵秋景的描写;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 ”收束了对赤壁美景的描写。(2)《屈原列传》中,“ , ”两句揭示了《离骚》言浅意深、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3)在学校举办的“中国古典诗词游艺会”上,小刚来到“品意象,吟诗句”专区,取下写有“松”字的意象牌,脱口吟出两句:“ , 。”【参考答案】(1)画图难足 江山如画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3)示例: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 明月夜短松冈/亭亭山上松 瑟瑟谷中风 /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第16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古诗中不乏摹写声音的至文,其想象之丰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如《李凭箜引》中的“ ,石破天惊逗秋雨”,《琵琶行并序》中的“ ,铁骑突出刀枪鸣”。(2)黄庭坚《登快阁》中的“ , ”两句,营造了阔远澄清的意境,流露出黄庭坚了却公事后登阁远眺、暂得放松的喜悦之情。(3)时空对举是指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描写景物来营造意境,让读者在时空交错中获得审美体验。“诗圣”杜甫即擅长在近体诗中运用时空对举的创作方法,如“ , ”。【参考答案】(1)女娲炼石补天处 银瓶乍破水浆迸(2)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第17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琵琶行》通过环境描写来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技巧高超绝伦,一曲终了,诗人仍然沉浸在美妙音乐中,而此时窗外“ , ”。(2)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 , ”与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都表达了对人才选拔尺度的关切。(3)诗人们喜欢在诗歌里描写“剑”,因为“剑”象征意义很多,请写出表现侠义正气或自由不羁的带“剑”的诗句:“ , 。”【参考答案】(1)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2)未必人间无好汉 谁与宽些尺度 (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第18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 , ”两句,分析屈原产生“怨”的原因,寄寓了对屈原的同情。(2)在古代诗歌中,“子规”代表着悲情,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以子规的啼叫之声渲染了蜀道难行的哀愁。(3)古代诗人登高远眺,往往会引发诗兴,请写出两句描写登高所见或所感,且含有“山”字的古诗词:“ , 。”【参考答案】(1)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2)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3)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第19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十二章》中“ , ”两句,指出了志向和使命的关系,被历代仁人志士引为座右铭。(2)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怒涛卷霜雪”以雪喻波涛,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3)小刚同学在他的小论文《中国鹿文化探究》中写道,鹿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古代文人常常引“鹿”入诗文,如“ , ”。【参考答案】(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2)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3)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第20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发“怨”之声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月光朗照开满鲜花的树林,恰似细密的雪珠在闪烁,尽显月夜花林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3)高三以来,学习一直很努力的小刚总是在模考中失利,作为好朋友的你想借用古人诗句来安慰鼓励他,你会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能无怨乎 (2)月照花林皆似霰(3)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第21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王勃曾以“有怀投笔”写自己的从军豪情,《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刘克庄同样以“ , ”两句号召爱国志士共赴国难。(2)打倒自己的,往往是身边的一些人和事,究其原因,或由小积大,或沉溺而不能自拔,《五代史伶官传序》中“ , ”两句就是对此类教训的总结。(3)月明之夜,面对一水波光,小明思绪万千,不禁吟起唐宋诗词中有关“水月共融”的诗句“ , ”。【参考答案】(1)快投笔 莫题柱(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素月分辉 明河共影 / 波心荡 冷月无声第22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 《拟行路难》 中,鲍照面对不合理的制度, 想借酒自宽却反而“ ”,最终只化作一句“ ” 的低叹。(2)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创作受到谢灵运诗歌的影响, 如“ , ”便是对谢灵运“人生谁云乐, 贵不屈所志”思想的继承。(3)《石钟山记》中,苏轼验证了《水经注》的记载,发出了“ ”的感慨,并因事说理, 表达了反对不实地考察“ ”的观点。【参考答案】(1)举杯断绝歌路难 吞声踯躅不敢言(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3)古之人不余欺也 而臆断其有无第23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写道,官吏们击鼓敲梆聚集百姓,频繁发号施令,可是“ , ”,又怎能繁衍生息、生活安定呢?(2)鲍照面对仕途中的坎坷和痛苦,在《拟行路难·其四》中以水喻人,写人之贵贱穷通各有不同的句子是:“ , 。”(3)我国古代诗人常以“对举”的方式让数字入诗,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千”和“万”。班级即将举行“杜甫诗歌鉴赏会”,小明准备用杜甫的诗句“ , ”来讲数字的“对举”入诗。【参考答案】(1)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2)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第24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 , ”两句用形象的比喻强调百姓对国家的重要性,体现了儒家“民为贵”的思想。(2)枫叶意象在古诗文中常与离人的愁情紧密相连,如白居易《琵琶行》中“ ”一句渲染出离别时的伤感,王实甫《长亭送别》中“ ”一句则让秋景与离人的悲情融为一体。(3)小刚在观看春晚节目《山河诗长安》时,被诗人李白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位诗人的诗句“ , ”,感叹他的自信与洒脱。【参考答案】(1)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2)枫叶荻花秋瑟瑟 晓来谁染霜林醉(3)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人京》)\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第25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甫《登岳阳楼》“ , ”两句用凝练的语言,描绘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景象。(2)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客人箫声的凄切婉转,悲咽低回,感人至深。(3)“荷”,又称莲、芙蓉、芙蕖等,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意蕴丰富。如“ ”一句便是取其美好形象表达愉悦畅快之情,而“ ”一句则是取其高洁品质寄寓高尚的情操。【参考答案】(1)吴楚东南拆 乾坤日夜浮 (2)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3)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一一风荷举/莲动下渔舟/莲花过人头/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清水出芙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第26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刘克庄的《贺新郎》中“ , ?”两句道出了作者的自信——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抒发任人唯贤的议论。(2)《阿房宫赋》中的“戍卒叫,函谷举”,在贾谊的《过秦论》中相关的表述是“ ”,贾谊认为引起农民起义的原因是“ ”。(3)相比现代人,古人对生命易衰更为敏感,常从鬓发的细微变化生发出深沉的感喟,这样的情感抒写在诗词中较为常见,如“ ”和“ ”。【参考答案】(1)未必人间无好汉 谁与宽些尺度(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艰难苦恨繁霜鬓/可怜白发生/早生华发/乡音未改鬓毛衰/晓镜但愁云鬓改/镜中衰鬓已先斑第27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关于金钱和“道”的关系,孔子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也有类似的表述:“ , ”。(2)在《劝学》中,荀子认为正如刀剑等金属器物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一样,人们如果“ ”,也能达到“ ”的境界。(3)“落叶”是古代文人笔下写秋咏秋的典型意象,他们用它来表现秋的萧索,并借以抒写自己的各种悲愁,比如“ , ”。【参考答案】(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2)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知明而行无过矣(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 无端木叶萧萧下 更与愁人作雨声(陆游《落叶》)\ 金井梧桐秋叶黄 珠帘不卷夜来霜(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第28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古代诗人常以“空”字传情达意,如姜夔的《扬州慢》以“ ”写劫后扬州的空寂萧条,王维的《山居秋暝》以“ ”传达宁静空寂的禅趣。(2)《阿房宫赋》中的“ , ”,为六国君王不懂得爱民而灭亡感到遗憾,而《谏太宗十思疏》也强调了人民的力量,两者似有相通之处。(3)“天宫课堂”上,航天员演示了蜡烛的燃烧实验,小刚发现古诗词里也经常出现“蜡烛”,如“ , ”。【参考答案】(1)都在空城 空山新雨后 (2)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3)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第29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士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是一个重要的群体,被赋予了独特的使命。例如《论语·泰伯》中“ , ”两句就对士的志向与意志、责任与担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写农人告知春耕时节已到,准备开始耕作。(3)习近平总书记到岳麓书院考察调研,面对热情洋溢的青年学子,他希望同学们珍惜时光,不负韶华,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两句古诗:“ , ”。【参考答案】(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2)农人告余以春及 将有事于西畴(3)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第30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古人有名有字,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屈原《离骚》中“ , ”即体现了这一现象。(2)化用在古诗文比较常见,通过点化前人成句,能实现跨越时空的精神对接与艺术生命延续,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即脱化自屈原《离骚》“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3)“清风”在古诗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既是自然界的风,又映射着古人的感受与风貌,清风拂面,撩动古人的心弦,又会化作佳句,其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两句是“ , ”。【参考答案】(1)名余曰正则兮 字余曰灵均 (2)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 (3)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 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 一笛清风弄袖 新月梳云缕第31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拟行路难(其四)》中,鲍照用“ , ”两句起兴,兴中有比,形象地说明人生际遇有别,穷达各殊。(2)姚鼎在《登泰山记》中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观日出的过程,其中“ , ”两句从色彩的角度描写日将出的情景。(3)“梦”是古代诗词中的高频词汇。古代文人借若做梦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从心所欲。任意西东,如“ , ”。【参考答案】(1)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2)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3)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 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第32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成人礼仪式上,校长引用《论语·泰伯》中“ , ”两句寄语广大同学,认为只有胸怀天下、意志坚强的青年,才能承担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交代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所住的地方现在也成了“ , ”,突出了前文“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观点。(3)五一节期间,班上举办一期关于“劳动”的黑板报。小刚负责“诗海泛舟”栏目,请为小刚提供两句描写劳动场景的古诗文,如:“ , 。”【参考答案】(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2)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3)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 怀良辰以孤往 或植杖而耘籽(《插秧歌》前三联、《芣苢》全诗)第33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对历史场景的描绘让人如临其境,比如描述皇甫晖作乱后,李存勖逃至洛阳附近时,剩下的一百多将领表示誓死以报的两句是“ , ”。(2)王磐《朝天子·咏喇叭》中,借说宦官装腔作势,揭露其狐假虎威的嘴脸的两句是“ , ”。(3)乌鸦在古代诗文中虽然不如杜鹃、大雁等鸟类出现的频率高,但也有不少作品会借其抒发情志,比如“ , ”。【参考答案】(1)至于誓天断发 泣下沾襟 (2)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声价(3)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 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第34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礼记·大道之行也》以“ , ”两句表达了人对财货应具有的珍惜但不贪婪的态度。(2)《种树郭素驼传》中写有的种植者“ , ”,对这种用近乎破坏的方式来检验树木生长情况的做法,柳宗元非常不满。(3)雨后清晨,小敏听见屋外鸟儿啼鸣,仿佛在呼唤晴天的到来,此景使他不禁想起宋词中“ , ”两句。【参考答案】(1)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 (2)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3)鸟雀呼晴 侵晓窥檐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专题训练:名句名篇默写34组-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专题冲刺训练(新高考专用)原卷版.docx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专题训练:名句名篇默写34组-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专题冲刺训练(新高考专用)解析稿.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