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古代西亚文化、古代埃及文化、阿拉伯文化的主要成就。(时空观念)
2.精选有关古代阿拉伯文化的史料,理解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及其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对比各区域文化的异同点,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历史解释)
【学习重难点】
重点:古代西亚文化、阿拉伯文化的世界意义;古代西亚文化、埃及文化在人类文化史上开创性意义。
难点:阿拉伯文化对古老文化遗产的吸收和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文化中的桥梁作用。
【预习新知】
古代西亚文化
1.包括的地区: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地区。
2.文化成果
(1)楔形文字
①地位:苏美尔人创造的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在________流行了数千年。
②特点:用削尖的芦苇秆或木杆在泥板上压出一道道笔画,每道笔画看起来都像________,因此被称为楔形文字。
(2)《吉尔伽美什》
①地位:目前所知世界上________的史诗。
②内容: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中间穿插大量神话故事,包括著名的洪水故事,生动反映了____________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3)建筑和艺术成就
①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生动有趣,________主题多样。
②亚述帝国修建了多座规模宏大的王宫。
③波斯王宫装饰豪华,雕梁画栋,体现了____________统治者的威严。
(4)古巴比伦王国的《________________》
①内容:法典前言宣扬____________,炫耀国王的功德;正文详细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结语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反者将遭到严厉惩罚。
②意义:反映了____________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古代埃及文化
1.文字:使用 文字。
(1)特点:由 符号、 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
(2)历程: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
(3)发展:象形文字经历了多种变化。
2.文学:包括 、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
3.建筑艺术:
(1)表现:豪华的陵墓、众多的神庙。
(2)特点:受到 较大影响。
4.科技:
(1)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 ,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
(2)在数学、医学等方面,埃及人也颇有建树。波斯帝国宫廷中,就有许多埃及医生。
阿拉伯文化
1.兴起的时间: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
2.形成:8世纪,征服了从________________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上述地区的文化遗产,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3.文化成果
(1)文学方面
①“悬诗”:把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用________书写在布上,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
②《天方夜谭》内容
a.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______________等地的民间传说,通过王后讲故事的形式串连在一起。
b.影响:在中国广泛流传;但丁的《________》、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到《天方夜谭》的影响。
(2)在科学上
①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________发展为独立学科。
②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______________》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曾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
③伊本·西那的《________》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④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______________”。
4.地位: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________
【巩固训练】
1.在吉尔伽美什史诗中,为了拯救好友恩奇都,吉尔伽美什历尽艰苦,找到了能令人长生的不死之草,但最后又被蛇偷走,恩奇都最终难免一死。以上材料主要反映出( )
A.苏美尔人对待生命的态度 B.苏美尔文学的悲剧色彩
C.文学作品描绘民众的生活 D.最早的史诗在西亚产生
2.《天方夜谭》吸收了古代西亚和埃及等地的民间传说。它传入欧洲后,其中的一些故事题材被《十日谈》引用,如《妻子的计谋》《真假戒指的故事》《法官与海盗的故事》等。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
A.成为文化交流的桥梁 B.是西欧人文精神的起源
C.保存了希腊罗马文化 D.融合了东西方文化遗产
3.作为埃及最大的神庙,卡尔纳克神庙给人的感觉就是夸张,且不说塔门巨大而厚重,雕像高大而挺拔,就连多柱式大厅中的134根圆柱子,每根“盛开”的莲花大圆柱顶可以站立100余人。最神奇的要数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的方尖碑,高30米,重320吨。这说明( )
A.古埃及统治深受宗教影响 B.神庙富甲一方,势力强大
C.古埃及人以此宣扬来世说 D.豪华的陵墓建筑备受欢迎
4.苏美尔人利用两河流域丰富的芦苇杆和泥板进行书写,《吉尔伽美什》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莎草制作纸张,阿拉伯人继承融合了周边文化遗产,创造了阿拉伯文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世界各地文化是多样的且独立发展
B.不同的生存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类型
C.世界各地共同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D.区域文化的发展是与其他区域交流的结果
5.“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不分宗教畛域,不拘泥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掖各界学者。”这体现的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是( )
A.融合与吸收 B.交流与改造 C.模仿与超越 D.传承与复兴
6.古代西亚和埃及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以下成就属于埃及文明的是( )
①楔形文字
②象形文字
③《吉尔伽美什》
④制定太阳历
⑤人首飞牛石雕
⑥计算圆周率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7.下表为通过香港输出至加利福尼亚的中国劳工数据(单位:人)
年份 1849 1850 1852 1854
输出人数 323 447 18434 25063
据此推知( )
A.导致了香港人口数量急剧下降 B.解决了加利福尼亚劳动力匮乏问题
C.华工为美国西部大开发作出重要贡献 D.通商口岸开放直接导致劳工输出激增
8.莎草纸起源于古代埃及,在干燥的环境下有千年不腐的特点。大约在公元前650年,古埃及人将这种书写纸出口到古希腊等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地区,甚至遥远的欧洲内陆和西亚地区,历时3000年而不衰。据此可知,莎草纸( )
A.提升了古埃及的国际地位 B.是古埃及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C.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传播 D.代表最早的成熟的造纸技术
9.读表,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15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
1400年 1500年 1600年 1700年 1750年
欧洲 45 69 89 115 140
亚洲 224 254 292 402 508
非洲 74 82 90 90 90
美洲 30 41 15 9 10
A.工业革命导致欧洲人口稳步增长 B.近代化运动推动亚洲人口迅速增长
C.奴隶贸易导致美洲丧失大量劳动人口 D.新航路开辟影响世界各地区人口变化
10.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那么下列关于埃及文明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古埃及科学和文化成就较高,突出成就之一是太阳历
②金字塔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③古埃及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④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是因为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材料中“为了拯救好友恩奇都,吉尔伽美什历尽艰苦,找到了能令人长生的不死之草”体现了他们对人的生命的珍惜,故选A项。材料不能体现悲剧,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平民的生活,C项错误。“最早”材料无法体现,D项错误。
2.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阿拉伯文化吸收了古代西亚和埃及的文明,传入欧洲后又影响了欧洲文化,说明阿拉伯文化成为文化交流的桥梁,故选A项。古希腊文化是西欧人文精神的起源,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对希腊罗马文化的保存及对西方文化的吸收,C、D两项错误。
3.答案:A
解析:据材料“埃及著名的神庙”及其对神庙规模的描述,可知古埃及统治深受宗教影响,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神庙富甲一方,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来世说”,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民众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B
解析:由所学可知,在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用泥土制成泥板为“纸”,用削成尖头的芦秆或木棒等做“笔”,然后直接压刻,诞生了著名的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尼罗河定期泛滥,非常有利于埃及农业生产,埃及的历法根据尼罗河的涨落规律制定,使用的书写材料的原料来自尼罗河中的植物,阿拉伯半岛地处亚、非、欧三洲之间,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有条件吸取三大洲优秀的文化成果,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的发展,所以材料主旨是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等的差异,各个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也会产生明显的差异,B项正确;A项“独立发展”不符合阿拉伯文明的特点,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共同推动”,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区域文化的发展主要靠自身条件,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帝国境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叙利亚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阿拉伯人吸收不同地区的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这体现了阿拉伯文化融合与吸收的特征,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阿拉伯文化改造的特征,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说明阿拉伯文化模仿与超越的特征,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阿拉伯文化传承与复兴的特征,故D项错误。
6.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楔形文字是古巴比伦的文字,①错误,埃及的文字是象形文字,②正确,《吉尔伽美什》是古巴比伦的文学作品,③错误,埃及制定了太阳历,④正确,人首飞牛石雕是亚述王朝的建筑,⑤错误,埃及人较早地计算圆周率,⑥正确,②④⑥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7.答案:C
解析:大量华工输入美国,促进美国的开发,这是毫无疑问的,故可选C;题干中通过香港输出至加利福尼亚的劳工数量并不能反映香港人口数量急剧下降,故可排除A;材料只是反映了大量的中国劳工输往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未反映出是否能解决加利福尼亚劳动力匮乏的问题,故可排除B;《南京条约》中的通商口岸不包括香港,故可排除D。
8.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莎草纸作为一种书写材料,传到古希腊、欧洲内陆和西亚等地,对文化的发展和文明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故选C项。莎草纸的出口可以增加古埃及的收入,但与其国际地位的提升关系不大,A项错误。古埃及最重要的经济来源是农业,B项错误。莎草纸不是用植物纤维制造的,不能随意折叠,可见莎草纸不能代表成熟的造纸技术,D项错误。
9.答案:D
解析: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时间不符,排除A;亚洲近代化状况并不符合史实,排除B;奴隶贸易导致非洲而非美洲丧失大量劳动人口,排除C;材料“15世纪以来”,显然相关的大事是新航路的开辟,结合所学,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促进世界人口的迁移,故选D。
10.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人使用的象形文字;楔形文字是由苏美尔人所创,演变自象形文字,故排除③;①②④均是古代埃及文明成就。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