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学案
【学习目标】
1.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认识南亚、东亚与美洲文化的主要成就。
2.从史料实证的角度探究印度种姓制度,日本大化改新和印第安文明。
3.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感悟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学习重难点】
了解南亚、东亚与美洲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认识南亚、东亚与美洲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预习新知】
古代印度文化
1.古代印度的地理范围: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________、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
2.古代印度的文化
(1)形成种族制度和婆罗门教: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在这些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____________和婆罗门教。
(2)佛教的产生
①产生的时间及原因: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________,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
②主要主张:提倡“____________”和忍耐顺从。
(3)印度教的产生:4世纪时,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后来,________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4)文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____________》
①时间及形成过程:大约定型于2~4世纪,都源自民间口头创作,后经人加工而成。
②地位:在古代印度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
(5)艺术:古代印度的艺术很多都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石窟是__________的代表。
(6)数学:发明了包括“________”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3.古代印度文化产生的影响
(1)公元前后,古代印度文化开始传播到__________。
(2)5世纪时,印度的________、文字、艺术、思想、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已经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
(3)佛教文化渗入____________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4)南传佛教的经典主要用古代印度的____________书写,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1. 古代印度的地理范围: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
2. 古代印度的文化
(1)形成 制度和婆罗门教:公元前 1500 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在这些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 和婆罗门教。
(2)佛教的产生
① 产生的时间及原因: 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
② 主要主张: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
(3)印度教的产生:4 世纪时,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后来, 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4)文学:史诗《 》和《罗摩衍那》
① 时间及形成过程:大约定型于 2— 4 世纪,都源自民间口头创作,后经人加工而成。
② 地位:在古代印度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
(5)艺术:古代印度的艺术很多都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石窟是 艺术的代表。
(6)数学: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3. 古代印度文化产生的影响
(1)公元前后,古代印度文化开始传播到东南亚。
(2)5 世纪时,印度的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已经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
(3)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4)南传佛教的经典主要用古代印度的巴利文书写,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美洲印第安文化
1.形成的地理环境:美洲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________状态。
2.代表文化: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
(1)宗教上是多神崇拜:玛雅人崇拜自然神,创造之神伊查姆·纳是最重要的神;在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的信仰中,太阳神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建造了规模宏大的________,他们在塔顶建起祭祀神灵的神庙,祭司也在塔上观察天象。
(2)玛雅人创造了独特的文字,发明了“________”。知道“零”的概念,创造出20进制。
(3)印加人建造了长达数千千米的________和宏大的太阳庙;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
(4)阿兹特克人采用天然铜锻造铜器,还会使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制作的________、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都非常精美。
3.印第安文化毁灭的原因:16世纪________殖民者入侵后,印第安人遭到了大肆屠杀,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
【巩固训练】
1.15世纪中期,朝鲜王朝组织编纂《高丽史》,按照“世家”“列传”“志”“年表”等体例进行编写,较详细地记载了高丽王朝时期重要人物的事迹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是研究高丽王朝历史的重要典籍。这说明( )
A.文献史料的记载真实可信 B.朝鲜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
C.朝鲜开始与中国建立联系 D.高丽王朝史学成就非常高
2.古代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即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每季四个月。古代埃及人制定该历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揭示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 B.彰显法老对于科技文化的重视
C.指导农业,以便合理安排农事 D.探索自然奥秘以神化专制统治
3.李氏王朝的第四代君主世宗于公元1444年,颁布了朝鲜半岛最新的表音文字—“训民正音”,即教百姓以正确字音。颁布后不久,一些士大夫们便上书反对。他们把汉字誉为“苏合之香”。据此可推知( )
A.汉字是世界上最高雅的文字 B.汉字是世界上最普遍使用的文字
C.汉字在朝鲜的影响力很大 D.朝鲜的文字价值不大
4.朝鲜《高丽律》篇章内容都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尊时期颁布的《刑书》大都参用唐律。这反映了( )
A.唐律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B.唐律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
C.中华法系对周边国家产生影响 D.这些国家完全采用中华法系
5.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日本逐渐形成了武士道这一独特的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文化的两大源头是( )
A.神道和佛教 B.文学和绘画 C.神灵和天皇 D.东方和西方
6.被称为“空中城市”的马丘比丘位于秘鲁南部安第斯山脉的尾部,海拔2430米处,是南美最大的印加帝国遗址。通过考古研究可以发现,马丘比丘城被很好地划分为农业区、手工业区、皇家区、宗教区等。这反映出( )
A.马丘比丘是安第斯地区经济中心 B.印加文化继承了玛雅文化精华
C.印加帝国城市化发展水平非常高 D.印第安人独特的城市规划思想
7.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赔偿损失即可;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
A.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B.体现“君权神授”
C.体现自由平等 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8.中世纪的阿拉伯人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一些理论出现在几百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这说明( )
A.古代阿拉伯人创立了近代的自然科学 B.阿拉伯文化是近代天文学的渊源之一
C.古代阿拉伯人将科学进行了学科分类 D.阿拉伯文化是古代世界最先进的文化
9.镰仓时代以前,武士阶层只是贵族统治者的附庸,自己本身并没有信仰。但镰仓时代(1185—1333年),武士建立起幕府统治,迫切需要精神文化来和政治地位相匹配。于是幕府统治时期( )
A.形成了武士道精神 B.开始传播佛教文化
C.倡导文化教育普及 D.宣称是太阳的后裔
10.《源氏物语》以日本平安王朝(794-1185年)全盛时期为背景。据统计全书仅引用白居易一人的诗句就达108处之多,另外还涉及《庄子》《史记》《诗经》《昭明文选》等。这些现象折射出( )
A.中华文化强大的辐射力 B.大化改新的成效显著
C.日本民族认同意识增强 D.幕府开放的对外政策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朝鲜王朝按照纪传体的模式编写史书,这是受到了中国史书编写体例的影响,故选B项。A项说法过于绝对。朝鲜早在汉代就与中国建立了联系,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埃及的太阳历。选择C:依据材料“将一年分为三季,即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和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人为了合理安排农事,制定了太阳历。排除A:揭示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亦是为了指导农业,以便合理地安排农事。排除B: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历法的制定与神化专制统治无必然联系,且材料没有体现这一方面的相关内容。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对朝鲜文化的重要影响。选择C:材料反映李氏王朝第四代君主世宗颁布朝鲜半岛最早的表音文字后遭到士大夫们反对,士大夫们还把汉字誉为“苏合之香”,这说明汉字对朝鲜的影响很大。
4.答案:C
解析:朝鲜《高丽律》篇章内容都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说明作为中华法系的代表作,唐律超越国界,对亚洲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故C项正确;唐律并非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各国”一词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儒家文化才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故B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周边国家法律的制定深受唐律影响,但完全采用中华法系的说法太过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这一独特的文化,A项正确;文学和绘画不是武士道产生的源头,排除B项;神灵和天皇是神道发展的原因,排除C项;武士道产生的源头与西方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主要建筑分为农业区、手工业区、皇家区、宗教区等”可知,马丘比丘是经过认真规划的,反映出印第安人具有独特的城市规划思想,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马丘比丘是经济中心,且根据材料可知它倾向于一个综合性的城市,排除A项;虽然玛雅文化也有历法、宗教和农业,但仅凭材料不能得出它被印加文化继承,排除B项;仅从马丘比丘一座城,不能反映出印加帝国高度发达的城市化水平,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古巴比伦王国的统治特点。选择A:材料“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体现的是对奴隶主阶级私有财产的保护。排除B:材料与“君权神授”无关。排除C:该法典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专制的工具,不可能实现自由平等。排除D:D项说法与材料本质无关。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阿拉伯文化对近代天文学的影响。选择B:题干中主要阐述了中世纪阿拉伯人的科学成就及其对后世天文学的重大影响。排除A:近代自然科学是在16-17世纪兴起的。排除C:题干中虽然涉及阿拉伯人取得的科学成就的领域,但不能因此得出是古代阿拉伯人将科学进行了学科分类。排除D:题干中强调阿拉伯人在某些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但不能因此得出阿拉伯文化是古代世界最先进的文化的结论。
9.答案:A
解析:据材料“武士建立起幕府统治,迫切需要精神文化来和政治地位相匹配”可知,日本武士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即武士道精神,故选A项。佛教文化自隋唐时期已经传入日本,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服务于武士精神的需求,而非大众的需求,C项错误。天皇自称是太阳神的后裔,D项错误。
10.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日本古代文学作品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反映出中华文化强大的辐射能力,故选A项。大化改新发生于646年,B项错误。材料强调日本古代文学作品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与日本民族认同意识无关,C项错误。幕府建立于12世纪末,D项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