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民主与法治专题复习及简答题作答技巧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师说》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 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第一板块 心理与品德第二板块 民主与法治第三板块 国情与责任1课程内容2课 标 解 读课标 中考动向●了解法律在个人、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从近几年江西省命题地区的考试内容来看,本专题内容占的比例适中,命题难度较小,多以选择题和简答题为主,考查重点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依法治国、监督权利,其中民主制度、依法治国、依法行使监督权利的内容是本专题的重中之重,复习时要联系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举措来理解。考点1了解我国现阶段的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3.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4.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 督权。 3知识梳理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 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 3知识梳理7.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8.人民当家作主(1)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3)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3知识梳理考点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的活动准则,增强宪法意识。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考点3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 3知识梳理 法治 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3知识梳理考点4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1.权力是把双刃剑,如果被滥用,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 根本保证 ,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是宪法的 核心价值追求 。3知识梳理2.公民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利(1)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2)公民行使监督权利时,应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3)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4)行使监督权的方式,必须是合法的、有序的,应当出于公心、实事求是、理智行事,不可妨碍公务。3知识梳理核心观点检查时间检查学生对核心观点识记情况,看谁背诵又快又好!4重难突破1.区别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根本制度2.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包括乡镇、县、市、省、全国五级(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3.误:人民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正:我国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各项权力是通过选举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来实现的,而不是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4重难突破4.误: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正: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它是一个机构、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5.误: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一切问题正:宪法只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即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等。4重难突破6.误:宪法是法律中的法律,它包括了普通法律的全部内容正:宪法不可能包括普通法律的全部内容,宪法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宪法也不是诸多法律的简单相加。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根本原则,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7.误:公民享有监督权,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正:行使监督权利时,公民必须实事求是,不能捏造、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必须合法、有序,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4重难突破重难突破重难突破三、(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应对策略二、简要回答题(12分,两大题)三、概括与评析(12分)四、探究与实践(20分)识记核心观点,规范答题,高效得分三、识记核心观点 ,规范答题,高效得分简答题答题要求1.书写工整,不乱涂乱画;2.作答时不突破答题范围;3.答题时不能思维定势,不盲目抄摘资料。(反复读题,题目就藏在材料里)★解题方法与步骤:①划关键词,定位知识点(仔细阅读题目的材料,划出整段材料中的主语,明确该题的立意范围。★技巧:党、政府、公民、企业等社会角色,法律题不需要划出主语,一看是法律的案例即可确定。)②分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确定答案(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再划出问题中的关键词,即可明确该题应该回答课本知识点中的哪几点。★技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有规律可循,可积累归纳。)③规范书写(用规范的学科语言和整洁有序的答题,可以获得额外的高分。★技巧:用①②③④来组织答案,最后不要忘记材料分析。)④检查验证(最后需要检查并验证自己的答案,确保不失误,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技巧:看分值。一般来说2分一点,6分的题目一般来说至少写三点。另外,材料分析有1分。)1方法指引★常见问法总结★1.“是什么”(那些、表明、说明、体现、解读、改错等)类此类设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试题材料进行分析。设问多以“····涉及那些制度”“····这些措施表明”“····蕴含哪些知识···”体现了道德与法治所学的哪些知识等形式呈现,考查学生概括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2方法指引★技巧:“根据材料说明了什么”先回答本身讲述的是什么问题,再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个问题的实质即通过什么反映什么。“体现了教材中哪些知识点”类型的题,答案一般言之有理都可,可以放手多写一点,但是要注意在题目范围内。★常见问法总结★2.“为什么”(原因、必要性、意义、评析等)类:此类设问运用所学知识阐明原因或意义等,试题具有综合性。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能···”“谈谈···必要性”“传承···有什么意义”等形式呈现,多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方法指引2★技巧:“依据/原因类”: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做到两答:重要性(地位、作用等)和必要性(国情)。“意义”类:可以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角度思考,也可以从对个人、社会、国家的意义方面思考。用“有利于”开头。★常见问法总结★3.“怎么办”(启发、感悟、做法、建议等)类:这类设问一般取材于社会热点、学生生活情境、模范人物事迹等,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谈启发或从中得到的感悟。设问形式主要有“····给你那些启发”“针对···运用所学知识给出对策等,重点考查学生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问形式具有灵活性。解题思路:审设问、读材料、联知识、理答案。2方法指引★常见问法总结★4、特殊设题材料一、漫画类 此类试题通过反映社会热点的漫画,考查学生运用教材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常见的设问形式有:请结合漫画,谈谈···为什么要···,针对漫画中···提出忠告等二、图表类 通过图表中相关数据的比较分析得出某种结论,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2方法指引★答案★3直面中考★技巧解析★启示类:【题型特点】:一般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该事例、事件的启示,如“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考查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解题技巧】:回答此类题目,一般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案一般写明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例:“启示”类(1)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2)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②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例.下面是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内容摘选: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要增强“四个自信”,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1)“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这给我们什么启示?(2)习近平一直在强调自信,中国人的自信来自哪里?3直面中考学生练问题一:关注两会,聚焦民主。材料一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2022年3月11日审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由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110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22年3月12日起施行。修改后的地方组织法明确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并将“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总则。谈谈对材料中“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理解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地方组织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②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地方组织法符合宪法的精神和原则。3直面中考学生练关注两会,聚焦民主。材料二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理念,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全国“两会”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完美体现: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分别审议各部门工作报告,共同商议经济发展事关民生的问题,让“民之所盼”直通“政之所向”。过去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法律17件,修改法律22件,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22个;全国政协常委会举办重要协商活动25次,跃动着民主的生机活力。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答案: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③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④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3直面中考学生练问题二: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是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有效方法。请你阅读以下新闻,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回答问题。2019年4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法官法、新修订的检察官法。这表明什么?答:这表明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作业布置1、阅读民主与法治部分的核心观点2、写一篇600字左右的小论文,题目为《如何做一名尊法学法守法的好公民感谢大家的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