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登飞来峰》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节奏和韵律。2.品味诗句,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3.把握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课前预习】1.词语释义千寻:闻说:不畏:缘:(答案见配套课件)2.背景链接。皇祐二年(1050)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绍兴,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他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课中探究】任务一:初读诗歌,感知内容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2.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3.说说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任务二:品读诗句,感悟哲理1.诗人如何表现古塔之高?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三、四两句议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揭示了怎样的哲理?任务三:对比阅读,拓展迁移1.对比阅读《登飞来峰》、《题西林壁》、《观书有感》,说说它们有何相同之处。2.引入诗评,明确宋诗特点。【课后延学】1. 背诵《登飞来峰》。2. 思考《题西林壁》和《观书有感》两首诗所蕴含的哲理。附: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题西林壁》: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观书有感》: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