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随堂练习
八年级语文
(本试卷共22道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行辈(xíng) 褪色(tuì) 龟裂(jūn) 消声匿迹(xiāo)
B.农谚(yàn) 吭奋(kàng) 两栖(xī) 戛然而止(jiá)
C.欺侮(wǔ) 弥漫(mí) 山麓(lù) 海枯石烂(làn)
D.狩猎(shǒu) 闭塞(sè) 枯燥(zào) 人情事故(shì)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轻风徐徐吹过,一波波涟漪泛起,闪着细碎的光。一只只鸟儿鸣叫着在水面上______。岸边,一片茂密的芦苇荡在风中轻轻摇曳,老牛从芦丛中探出头,发出几声“哞哞”的低吟。______有鱼儿忽地跃出水面,闹出一些响动,四周很快又恢复宁静。谁能想到,大漠成了水草丰茂之地,美丽、______而又充满生机。望着黄沙之上的这片碧水,我的眼睛______有些湿蒙蒙的……
A.滑翔 偶然 静穆 又 B.盘旋 偶然 静谧 又
C.滑翔 偶尔 静穆 竟 D.盘旋 偶尔 静谧 竟
3.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湘江自古为中原进入岭南的水运要道。②纵观湘江几千年的历史,似徐徐展开的巨幅画卷,一帧帧逼真的画面跃然纸上。③或金戈铁马,刀光剑影,或焚香抚琴、轻歌曼舞,色调或凝重或明快。
A.“水运要道”“徐徐展开”“逼真的画面”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B.第②句结构不完整,应删除“纵观”
C.第③句语序有问题,可将“凝重”和“明快”调换位置。
D.“它浩浩荡荡,奔腾不息,气象万千。”这句话适合接在第①句后。
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1)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这句话出自贺敬之的诗歌《回延安》。《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展示了浓浓的陕北风情。
B.吴伯萧的《灯笼》以散文的自由笔法,从不同方面表达灯笼对于自己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C.《蒹葭》出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共300篇,分为赋、比、兴三部分。
D.朱自清按照“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研究传统典籍”这一原则撰写《经典常谈》,特别关注大众接受的广度。
(2)名著阅读。(2分)
学校开展“《经典常谈》,经典畅谈”经典推荐活动,请任选下面一部经典,补全推荐语。
我推荐《 ① 》,这本书 ② , ③ 。(图片里出现的内容除外)
5.古诗文默写。(6分)
(1)______,在水一方。(《蒹葭》)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3)坐观垂钓者,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晓宁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新鲜的香草遍地,落花纷纷,晓宁吟出:“______,______。”(请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句子回答)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题。(3分)
【甲】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采葛
彼采葛兮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②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注释】①彼采葛兮:那个采葛的姑娘啊。葛,一种植物,下文“萧”“艾”同。②三秋:三季。
6.下面对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写出了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追求、爱而不得的忧伤怅惘、幻想成功的欢快热闹,乙诗则集中表达了主人公的相思之情。
B.两诗内容都层层递进。甲诗“寤寐求之”“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主要体现情节的进阶,乙诗“如三月兮”“如三秋兮”“如三岁兮”主要呈现出情感的递进。
C.两诗都描绘了女子的劳动场景,甲诗中采荇菜,乙诗中采葛、采萧、采艾。
D.两诗都采用了比兴手法和重章叠句的形式。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10题。(14分)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
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①,宿大山家。明日,宿旦子冈,甫②行数里。余见田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此视西北男子游惰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节选自戴名世《己亥北行日记》,有改动)
【注释】①浦口:地名。下文“大山家”“旦子冈”同。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B.皆叹惋 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C.是日风顺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D.以此视西北男子游惰者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8.把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不足为外人道也。(2分)
(2)余见田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3分)
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门有豆棚瓜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10.乙文作者旅途见闻与甲文陶渊明“世外桃源”的社会理想有哪些相似之处?(4分)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3题。(9分)
【材料一】
大连这条街“直通大海”。4月上旬,位于大连市中山区东港商务区的港东五街让大连再火出圈。这条街全长1.5公里,站在高处远眺,尽头直通大海,客轮从海面驶过,辅以湛蓝的天空,构成了一幅唯美画卷。
前不久,沈阳游客石颜到大连自驾游,这已经是她今年第二次来大连旅游。刚到宾馆放下旅行包,她就迫不及待地“打卡”港东五街。“这条街真的太有特色了,怪不得在网上这么火。”石颜说,“来都来了,我还打算去森林动物园、圣亚海洋世界、老虎滩海洋公园、银沙滩、金石滩、渔人码头等景点玩一玩。”
伴随着“这条街直通大海”曝红全网,大连所有景区为春季文旅消费做足了充分的准备,旨在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消费体验。
据统计,清明节假期三天,大连市创下了骄人的旅游业绩,共接待游客322.11万人次,同比增长276.21%:旅游消费额共计31.46亿元,同比增长457.80%。
(节选自《经济日报》)
【材料二】
直通大海的这条街的走红,让大连火出圈。伴随着全国游客的到访和“喊话”,大连翻出了不少“家底”。连日来,备受期待的大连女骑警来到街头。在港东五街不仅可以看到邮轮在海上驶过的浪漫瞬间,还能看到神秘亮相的女骑警。4名女骑警骑着高头大马,身穿红色制服,现身港东五街与市民和游客互动合影,随后沿港东五街向海边方向巡逻,英姿飒爽,一路上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跟随。
此外,大连海昌发现王国主题公园的演艺团队也来到港东五街,精心定制的主题小花车载着酷乐、酷啦咪一起闪现,童话王国里的主角们为大连文旅再添一抹亮色。人们感受到了专属于大连的春日艺术氛围。这条街,惊喜正在不断加倍!
清明假期的最后一天,一场活力十足而又温情款款的快闪在大连市港东五街上演。近百名手持蓝色气球的歌手,与数千名市民和游客一起深情合唱《这就是大连》,将这条“通海大街”的热度推向新的高潮。
(节选自“大连发布”微信公众号)
【材料三】
大连市文旅局把符合城市浪漫特色的资源整合到一起,比如双层巴士在港东五街设一站,连接东方水城、海之韵、港东五街等热门景点,形成闭环。此外,文旅部门还将该区域所有“吃住行游购娱”场所,包括菜市场、电影院、图书馆、酒吧、文化场馆以及餐饮店等都提前梳理出来,等到旅游旺季,游客就可以参考这些信息安排行程。这样就能大大提高游客的出行体验。
(节选自“大连发布”微信公众号)
【材料四】
(根据“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微信公众号内容整理)
11.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沈阳游客石颜今年第二次打卡大连港东五街。
B.清明假期三天,大连市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消费额均同比大幅度增长。
C.清明假期三天,活力十足而又温情款款的快闪每天都在港东五街上演。
D.为了提高夏季旅游旺季游客的出行体验,大连市将港东五街区域的菜市场、电影院、图书馆、学校和酒吧等场所都梳理出来,供游客届时参考。
1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完成下面推荐卡。(3分)
大连旅游推荐卡
推荐景点 港东五街
推荐理由 (1)
(2)
(3)
13.材料四为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的2023年大连十大文旅关键词中的一部分。你要把大连文旅推荐给外地游客。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补全下面推荐语。(4分)
我推荐关键词“布局”,因为大连把符合城市浪漫特色的资源整合到一起。
我推荐关键词“热度”,因为大连 (1) 。
我推荐关键词“活力”,因为大连 (2)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4~18题。(18分)
插秧
①陕南多梯田。一道蓄水保土的石坎,就是一级台阶。老农从山脚上山,成熟的庄稼从半山腰下山,只有泥土不用抬脚动步,一门心思孕育五谷。农家日子的富态,尽在黄土地的富态里,尽在庄稼人早出晚归的耕作里。旱地多分布在阳坡的山山峁①峁,水田则依山势横卧在沟旁。山溪水浸泡出红砂糖般绵软细腻的泥土,一簇一簇的汗珠、露珠和水珠滴进去,入秋后就变成了沉甸甸的稻穗。
②过了雨水节气,春耕的第一犁往往从水田开始。些许潮湿的泥土,散发着浓郁的泥腥味,这是生着肥膘的好田独有的气息。
③水田需要水养。深耕后,农人憨笑着从沟渠边将哗哗流淌的水花赶进田里,如赶着一群引颈高鸣的大白鹅。水中的泥土好似鼓起腮的鱼儿,开始春天的第一口深呼吸,咕嘟咕嘟泛起水泡。
④这头的水田被溪水泡着,被和煦的春光暖着,那边已经开始忙着将晾晒干燥的谷种簸去杂质和秕谷,精选出最饱满的谷粒准备催芽。
⑤清冽的山泉水,先冲,再淘,后泡。等到谷壳彻底软化,巧手的农妇小心翼翼地将其用细纱布包裹起来,装进透气的竹篾筐,放在屋外的干燥处,盖上阳光的被面。三五天时间,半湿半干的谷种,在半睡半醒中萌出新芽。
⑥在水田的正中,农人用新泥为这些初生的稻芽建造出新居——一个三五平方米的长方形簇格,铺上清水的床单,平整熨帖。清明前后,谷种如雨滴般从农人的手中均匀地洒落,在泥水的襁褓里完成育苗。陪伴它们的,是春天的蛙鸣和一群油滑光亮的蝌蚪。
⑦节气到了谷雨,春天和夏天隔空有了第一次握手。草木葱茏,雨水充沛,正是插秧的好时节。
⑧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插秧是继春耕春播之后最盛大的农事。早上日头刚升起来,男劳力在田坎上脱鞋脱袜,挽起裤腿,进入水田将秧苗连根拔出,用清水淘去根部的泥浆,扎成茶杯粗细的小捆。待到秧苗全部移除,再将水田耘耥成平整的镜面。
⑨一切准备就绪,已经晌午了。日头已经将水田暖热乎了,正适合下田插秧。村里的男人们排成一排,左手握着苗捆,右手食指和拇指从中分出三两根,捏紧苗身,用手指的力量将根须直接送进油汪汪的泥水里。第一行秧苗笔直地立起身子,苗距齐整,不用比画,庄稼人的眼比尺子更精准。从田里拔出沾满泥水的腿脚,后退一步,紧接着,是第二行、第三行,刚刚还是一汪泥水的田逐渐有了满眼新绿。
⑩头顶是蓝天白云,眼前是晃动的水面。波光里,满是泥水、汗水的脸,能感受到秧苗的悠悠鼻息。说着,笑着,憧憬着,水田里满是庄稼人朴实的想象和鸟语花香。
当西山的夕阳将一抹红晕洒在水面,微热的山风轻轻拂过,每一株秧苗都在草木和溪流的掌声中抬头挺胸。它们面前的庄稼人深鞠躬,向它们扎根的水田深鞠躬,也向远山近水深鞠躬。它们轻盈的身姿倒映在水中,好似春天的水田生长出的新羽。
入夜,八仙桌上已经摆上酒菜,劳累了一天的庄稼人围坐在一起,不醉不归。他们齐刷刷将酒杯举起,高过头顶,高过浓浓的夜色。我深知,他们是在为新栽的禾苗祈祷风调雨顺,也为大地粮仓祈祷五谷丰登。
离他们不远处,稻田里的夜宴刚刚开始。禾苗和庄稼汉一样,开怀畅饮山溪清流。一群小青蛙第一次打开嗓子唱响丰年之歌。这一刻,大地、庄稼和农人,在茫茫夜色里紧紧拥抱在一起。
(文/吴昌勇,有改动)
【注释】①峁(mǎo):小山包。
14.阅读全文,填写表格。(4分)
段落 第①~③段 第④~⑥段 第⑦~ 段 第 ~ 段
内容概括 溪水泡田 (1) 移苗插秧 (2)
15.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③段画直线的句子。(4分)
深耕后,农人憨笑着从沟渠边将哗哗流淌的水花赶进田里,如赶着一群引颈高鸣的大白鹅。
16.分析第⑩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说着,笑着,憧憬着,水田里满是庄稼人朴实的想象和鸟语花香。
17.分析第 段画直线句子运用的两种表达方式及其作用。(4分)
18.第 段以环境描写结尾,有何作用?(3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1题。(9分)
汨罗江倒流的奥秘
①公元前278年,秦攻陷楚国都城,屈原闻讯后,悲从中来,投汨罗江以身殉国。相传百姓顺流而寻,然而江水突然倒流,在上游30里处找到了屈原的遗体。汨罗江真的会倒流吗?
②汨罗江属洞庭湖水系,自东向西流经湖南省平江县及汨罗市,最终注入洞庭湖,是洞庭湖的支流之一,全长253千米。传说屈原投江殉国之际,大雨倾盆,江水由清变浊,江水倒流,仿佛也在为这位爱国诗人生命的终结悲鸣。这一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即如今的端午节。
③然而这并非杜撰,当地气象部门对汨罗江流域的暴雨特征统计发现,发生在端午节前后的暴雨过程最多,占全年的一半以上。屈原投江后汨罗江水出现倒流现象是完全有可能性的。
④那么,汨罗江为什么会在端午前后发生倒流呢?
⑤在汨罗江畔有一座纪念屈原的古建筑——屈子祠,祠中的石碑上记载:“魂归于泉,尸归于坟,灵归于祠,为其实。”泉多为地下水的天然出露口,如果地下水量足够大,形成较大的压强,到地表裂缝,地下水就会大量涌出,形成泉涌。一旦泉涌出现,就意味着水下的地形地貌可能发生了变化,那么水的流向也有可能相应变化。汨罗江流经山区丘陵,流域内地下水资源充沛,具备形成泉涌的条件。如此说来,或许是泉涌导致了汨罗江水倒流。
⑥答案好像呼之欲出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据考证,屈原投江之处是位于汨罗江下游的河泊潭,地势开阔。江水流速变缓,来自上游的泥沙沉积在这里,长此以往,淤泥阻挡了地下水的出露,平缓的地势也难以具备形成涌泉的压强。汨罗江江底多为完整而坚硬的砂质板岩,也使得大规模的江底涌泉难以形成。因而,泉涌导致江水逆流的可能性基本排除。
⑦江中巨大的旋涡也能够改变局部水流的方向。汨罗江中段,有一个名叫澄潭的河湾,这里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江底存在着许多深潭。在端午前后,这种深潭遇上端阳水,江面上就会产生巨大的旋涡和暗涌。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江殉国,倘若恰逢水涨,遇上江中的巨大旋涡,遗体被裹挟着冲到上游是有可能的。
⑧那么,旋涡会是江水逆流的原因吗?很可惜,答案又要令人失望了。澄潭底部的巨大深潭位于河道拐弯处,其深度远远大于其他河道。端午前后,暴雨来临,山洪受到河湾阻碍,冲击河床,江水在拐弯处受离心力作用形成横向环流,环流遇到普通水流,最终形成旋涡。然而,这样的旋涡对地理位置有一定的要求,多形成于弯道处,且其威力尚不能使整条江倒流。
⑨常言道“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因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所以大多江河的流向都是自西向东的。但是汨罗江流域地势是西低东高,所以其江水是往西流的。汨罗江与洞庭湖相连,最终注入洞庭湖,汇入湘江。而长江来水和湘、资、沅、澧四水在洞庭湖汇合。
⑩端午之际,当地普降暴雨,导致洞庭湖水位暴涨。此时,洞庭湖的水位高于汨罗江下游水位,便会有大量湖水倒灌进入汨罗江,使得汨罗江反向流动,形成江水倒流的奇观。
谜底揭晓,正是水位差使得洞庭湖水倒灌入汨罗江,才导致汨罗江水的倒流。
(文/刘楚薇,有改动)
19.本文采用了从 (1) 到 (2) 的逻辑顺序,首先介绍屈原投江后江水倒流的传说,然后逐一分析 (3) 、旋涡说和水位差说三个江水倒流的成因假说,并得出结论。(3分)
20.第⑤段中画直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在汨罗江畔有一座纪念屈原的古建筑——屈子祠,祠中的石碑上记载:“魂归于泉,尸归于坟,灵归于祠,为其实。”
21.结合第⑥段加点词语,简析本文语言的特点。(3分)
据考证,屈原投江之处是位于汨罗江下游的河潭,地势开阔。
四、写作(50分)
22.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1)一种传统习俗,传递给我们的是快乐,是温暖,是力量,是精神,是文化......传承习俗,就是在赓续中华民族的血脉。
请将“这习俗,果然给了我______”补充完整,作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2)请任选下面一篇课文,写读后感。
《灯笼》《大雁归来》《桃花源记》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随堂练习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2分)C 2.(2分)D 3.(2分)C
4.(5分)
(1)(3分)C
(2)(2分)(②③各1分)
示例1:①说文解字 ②是东汉许慎所著 ③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
示例2:①史记 ②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③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
示例3:①周易 ②是“五经”之一 ③在儒家已经哲学化了
5.(6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所谓伊人(2)参差披拂(3)徒有羡鱼情(4)海内存知己(5)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3分)
6.(3分)D
(二)(14分)
7.(3分)B
8.(5分)
(1)(2分)(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足”和补充“这里的事”各1分,句意不通顺扣1分)
(2)(3分)我看见田野里禾苗茂盛,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余”“俱”和倒装句式各1分,句意不通顺扣1分)
9.(2分)门有豆棚瓜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断对一处得1分)
10.(4分)民风淳朴,物产丰富,社会平等,自食其力,生活和美安乐。(答出四点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9分)
11.(2分)B
12.(3分)(1)这条街尽头直通大海,客轮从海面驶过,辅以湛蓝的天空,构成了一幅唯美画卷。(2)可以看到神秘亮相的女骑警。(3)可以欣赏发现王国主题公园的演艺团队表演。(可以参与快闪互动)
13.(4分)示例:(1)因港东五街的走红而火出了圈(2)清明假期创下了骄人的旅游业绩
(二)(18分)
14.(4分)(1)催芽育苗(2)举杯祈祷
15.(4分)比喻,把水花比作大白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从沟渠流进田里时激起响亮的水声和洁白的浪花,/表达了农人春耕时的喜悦心情。
16.(3分)“满”有“完全”之意,突出强调插秧完成后庄稼人对丰收和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表达了他们心情的愉悦和畅快。
17.(4分)描写、/议论,/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劳累一天的庄稼人举杯庆贺的场景,/表达了他们对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的企盼。
18.(3分)描写了夜晚禾苗“畅饮”溪水、青蛙放声鸣叫,大地、庄稼和农人完全融为一体的景致,/渲染了祥和、静谧的氛围,/反映了农人插秧完成后的畅快心情和对丰收的企盼。
(三)(9分)
19.(3分)(1)结果(2)原因(3)泉涌说
20.(3分)引用(引资料),/引用屈子祠石碑的记载,引出泉涌说,/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21.(3分)“据考证”为“经过科学考察验证”之意,表限制,/准确地说明对屈原投江之处的地势特点的判断,是有科学依据和准确信息来源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四、写作(50分)
22.(50分):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