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押题卷(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 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押题卷(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 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押题卷(一)语文
(全卷四个大题,共 25 个小题,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 置,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5 题,每题 2 分,第 6 题 6 分,共 16 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小题。 想想,白云飘过河水,白马滞(zhì)留于荒原,苍鹰悬挂在高空。沿着盘龙
江前行,河水中 着老人的欢歌,这些老人 都是一座城市的勋
(xūn)章,是河边小亭楼台的经.世.奇.才.,他们将一座城市与另一座城市
在一起,他们将最好的歌声,托运在孩子身上,运往远方,然后让他们带回茶叶 与铁器,还有用来装饰爱人的围裙。
晨时,昆明的老人都手提鸟笼,行走于湖畔,仰观麻雀直冲云.霄.,俯瞰红鱼
游弋(yè)江底,小孩早就上学了,如果还禁.锢.在家里,也不就是用茶盅漾起一缕
缕阳光 整个盘龙江,无人不知昆明老人的 ,他们的女子温柔得像水,
他们的男儿暴烈如儿马。盘龙江的景致美.不.胜.收.,昆明的人儿标致风华。
(
1.
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z
h
ì
)
B
.

(
x
ū
n
)
C
.

(
y
è
)
D.

(
c
h
ù
)
)一到黄昏入暮,老人们占据了空地,围了矗(chù)立的音响歌唱,对着明月 起舞,歌声里满带诗人孙髯翁的忧伤。他们从一出生即笑对生活的含义,活下去 的理由多的是。秋风浩荡,歌声缭绕的盘龙江给人生增添了别样的思索。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经事奇才 B.云霄 C.禁锢 D.美不胜收
3.文中横线上应填人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游荡 历来 串接 始末 B.飘荡 历来 串联 底细
C.游荡 从来 串联 底细 D.飘荡 从来 串接 始末
4.对文中画线句子病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合逻辑 B.成分残缺 C.语义重复 D.搭配不当
5.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天中,昆明最热闹的时间,当数晚饭后。 , ,
。 , 。晚上的小吃特别丰富,烧、烤、煎、炸、 卤……美好的一天不过如此,有滋有味,有始有终。
①这些晚上的路边小吃摊给生活带来了烟火昧②人声嘈杂,还混有用录音喇叭反 复播放的昆明方言——“香蕉,三块钱一公斤”③为辛苦工作一天的人们带来了 快乐④这声音虽不绝于耳到很晚,却并不让人反感⑤这时整条路上充斥着各种小 吃摊
A.⑤①③④② B.⑤②④①③ C.②③⑤①④ D.④③⑤①②.
6.名篇名句默写。(每空 1 分,共 6 分)
爱 国 , 是 千 古 文 人 的 精 神 追 求 。 文 天 祥 写 道 “ ?
”(《过零丁洋》,以设问明志,唱出爱国最强音。李贺写道
(
1
)
“ , ”(《雁门太守行》),运用典故,抒发 誓死报国的忠心。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则把满腔爱国之志幻化为对天 下百姓的同情和住进安稳屋室的期许:“ , ” 二、综合性学习(7~11 题,共 12 分)
(一)学习与探究。(4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7~8 题。 云南某中学将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吧。
7.阅读下列材料,请你把 A、B 两处补充完整。(2 分)
活动一:拟写标语
活动目的:拟写标语,动员师生参与活动
8.阅读下面诗句,得出探究结果。(2 分)
活动二:A.
活动目的:B.
诗句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诗句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句三: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名著阅读。(4 分)
班级开展“名著阅读,文化浸染”阅读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吧。
9. (1)“君子以自强不息”一语出自《周易》一书,这本书在朱自清《
》中被确定为经典推荐给我们阅读。(2 分) (2)请围绕“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话题,仿照示例任选一个英雄人物对其进行 解读。(2 分) 示例:祥子——祥子出自《骆驼祥子》一书,他为了购买一辆人力车,一直不断 努力,战胜各种困难,最终买到人生第一辆人力车,这是“君子以自强不息”的 最好写照。
备选人物:保尔·柯察金 尼摩船长 鲁迅
(三)书法临写与鉴赏。(4 分)
10.请仔细观察下面书法作品,从中挑选八个不同汉字,用正楷临写在田字格中。(2 分)
11.苏轼的书法深受颜体影响,其作品《归去来兮辞》呈现出横轻竖重的特点, 请选出下列字帖中属于上述特点的一项。(2 分)( )
三、阅读(12~24 题,共 32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4 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A.该诗是一首五言律诗,题目中“使”字交代了王维到塞上的原因。 B.首联“单车”是轻车简行之意,“问边”是慰问边塞将士之意,可以看出王维出 使塞外时志得意满。 C.“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 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内心情感。 D.颈联被王国维誉为“千古壮观”,“直”“圆”两字富有线条感,有一种震撼人心 的力量。
13.本诗画线句与范仲淹《渔家傲》中“燕然未勒归无计”都选用“燕然”的地 名典故,其在诗句中的含义有何不同 (2 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10 分)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
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马街在西谿上,南去.元谋县二十五里,北去黄瓜园三十五里,东至雷应山篝口
十里,西至溪西坡五里,当大坞适中处,东西抵山,共径十五里,南抵山,北逾江,共
径一百三十里,平坞之最遥者也。其东南有聚庐日官庄,为黔府庄田。茶房即.在马
街坡北。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晓雾将歇. 歇: (3)南去.元谋县二十五里 去:
(节选自《老残游记》)
(2)夕日欲颓. 颓: (4)茶房即.在马街坡北 即: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 (2)其东南有聚庐日官庄,为黔府庄田。
翻译:
16.甲文最后一句话透露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 分)
答:
17.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两文在山水景物的描写上给你的写作启示。(2 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的题。(7 分)
解码宋代宫廷服饰
①宋朝人的审美是含蓄的、婉约的,但对精美服饰的追求又是华丽的、大胆 的,这奠定了中国服饰的基调。
②在没有照相机的古代,帝王们想给后人展示自已“伟岸”的形象,最好的方 法就是画像了。留下画像最多的朝代,应该就是宋朝了。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 到高宗、理宗、哲宗、徽宗等,都有画像流传。有意思的是,除了太祖赵匡胤之 外,其余的皇帝多是一身红袍,除了长相各有特点之外,基本都是“复制”“粘贴”
③除了身穿大礼服之外,宋朝皇帝的画像基本只有两个颜色,一黄一红。如 果说红色是“五彩斑斓”的红,那黄色就单调一点,皇帝常穿的基本都是淡黄色 了。这两个颜色之所以能得到宋朝皇帝的青睐,也是有独特原因的。
④皇帝穿黄色,其实也是从古时候流传下来的。“黄色”的象征意义,最早始 于汉代董仲舒的“阴阳五行说”,在他的观点里,黄色是五色的中间色,代表中央; 明代文人田艺衡的《留青日札》进一步阐述了黄色的衣服只有帝王能穿,是祭天 时要用的颜色。
⑤在后周显德七年(960 年),“黄袍加身”的赵匡胤被部下拥立为皇帝。这 是一件大家心知肚明的“表演”,成为皇帝之后,赵匡胤下意识地避免了更能代表 皇帝的明黄色。因为这样的衣服穿在身上,似乎就是在不断提醒他,皇位到底是 怎么来的。整个宋朝,黄色还是比较受到皇帝偏爱的,毕竟黄色象征着权力。种种 因素叠加,赵匡胤选择的淡黄色,也影响了后来的赵氏子孙,大家争相向太祖学习, 正因如此,淡黄色就成了宋朝皇帝比较喜欢的颜色。
⑥关于淡黄色还有一种解释,就是宋初的皇帝都太过节俭了,赵匡胤的衣服 都是洗了又洗,衣服越洗,颜色越淡,明黄色变成了淡黄色。在宋仁宗赵祯在位时 期,不仅自己的衣服反复浣洗,连寝宫内的被褥都是暗淡的素色。
⑦黄色是君权的象征,那红色又是因为什么受到了宋朝皇帝的喜爱呢 这一 切还是要归结到“五德终始”理论上来。这一理论来自战国,那时候的学者认为, 五行与每个朝代的国运息息相关。例如,五帝时期是土德,终结五帝的夏朝是木 德;成汤的商朝是金德;武王伐纣是火德。其对应的颜色为土德对应黄色;木克火, 木德是青色;金克木,金德是白色;火克金,火德是红色。
⑧按照这个理论,宋朝就属于火德,对应的红色就被宋朝皇帝们所喜爱。这个 理论被历朝皇帝所推崇,所以历朝历代的皇袍,都有着自己的特色。
⑨按照规制来说,宋朝皇帝上朝的时候,穿的应该是通天冠服,但是通天冠服 过于隆重,几个小时的朝会下来,坐在龙椅.上很难受。于是,宋朝皇帝除了大祭 祀致斋、大册命等重要场合外,一般.上朝的时候还是以常服为主。对于大臣来说, 朝会是向“上司”汇报工作,听从安排;但对皇帝来说,朝会就是接见下属,分配工
作,有奖有罚。所以,作为最高统治者,让自已穿得舒服一点开朝会,也是可以理 解的。
(选自《世界博览》,有删改)
18.文章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2 分)
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到高宗、理宗、哲宗、徽宗等,都有画像流传。
答:
19.请从结构上分析文章第⑦段中画线句的作用。(2 分)
黄色是君权的象征,那红色又是因为什么受到了宋朝皇帝的喜爱呢
答:
20.金庸在《鹿鼎记》中刻画了奸臣鳌拜在家中试穿黄衣的情景,如果你此时就在 鳌拜家中作客,请你用文中原理劝说鳌拜,让其放弃试穿黄衣。(3 分)
答: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的题。(11 分)
乡村女孩
晏金两
①我十岁以前,喜欢跟着母亲去外祖母家走亲戚,一年能走好多回。那时, 我外祖父和外祖母都已经是近六十岁的老人了,但身体都很好,每天依然下地劳 作,只留下小姨照顾我。小姨那时不过十五六岁,正是爱热闹的年龄,从早到晚, 身边总是围着一群和她年龄差不多大的女孩,有小霞、小翠、银玲、小芝等,但小 姨最好的朋友是毛英。她们在一起或是学着做一些简单的针线活儿,或是互相梳 头扎辫子,总是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
②大多数时间,她们结伴去村庄北面的河滩里割草。通常是午饭过后出发, 拉着一辆板车,上了河堤,各自拿着布兜、畚箕子和绳子,不一会儿就消失在一望 无际的芦苇荡里,只留下我一个人坐在板车上,无聊地待上一下午。那河堤上全是 洋槐树,阴森森的,风一吹,树叶哗啦啦地响,像极了鬼怪故事里说的“鬼拍手”。 但是我知道小姨她们离我并不远,河面上吹来的风有时还能送来她们说话的声音, 因此我也能硬着头皮熬过这段时间,等着她们带我回家。
太阳落山时,她们终于从芦苇荡里出来了,每个人都背着相当于她们的个头 一般大小的草捆从河滩爬上河堤,衣服都湿透了。
③她们把草垛子整齐地码在板车上,用一根粗绳子揽上,然后蜂拥着回家。回 去的路上,都是毛英拉车,其他人在车子后面一齐使劲推着。这主要因为在这几 个女孩中,毛英个子最高,性格最温顺,人缘也最好。
④全村的女孩当中,数毛英长得最好看。她高挑的个子,白白的皮肤,大大 的眼睛,在土里土气的农村女孩堆里,显得鹤立鸡群。村里人都说“毛英长得洋 气”,在一起拉呱,只要提到漂亮女孩,往往就和毛英比。看了电影《小花》,大家 意见才高度统一,一致认为毛英酷似当时红透全中国的电影明星——“小花” 陈 冲,甚至认为毛英比陈冲还要漂亮。
⑤那时候村里还没有用上电,吃过晚饭,大人们早早休息了,村庄就是孩子们 的天下。村子中间有一片空地,据说是一个大地主的老宅,长期闲置在那里,于是 就成了小姨她们晚上玩游戏的地方,尤其是在月亮又大又圆的晚上。小姨和毛英 会很多样乡间流行的游戏,像击鼓传花、跑堂锣、“杀羊”,等等。这些游戏,都是 集体游戏,多人参与,需要一定的组织动员能力,虽然简单原始,但竞技性极强, 对于年幼的我来说,每次都非常紧张,因为最后的结局总是以输方唱歌作为对贏 者的奖赏。好在我的年龄太小,她们都照顾我,无论输贏都忽略不计,实际上我
们大多数时间都在听毛英唱歌。毛英的嗓子好,大家都喜欢听。她唱得最好听的 歌是《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是电影《甜蜜的事业》里的插曲。我至今还能清 楚地记得毛英唱歌时的神态姿势,她声音不高不低,有点害羞。她唱道:
并蒂的花儿竞相开放, 比翼的鸟儿展翅飞翔, 迎着那长征路上战斗的风雨, 亲爱的人啊携手前进,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⑥这段歌词,过了这么多年我依.然.没有忘记。
⑦再往后,我上了初中,去外祖母家越来越少了,有时一年也去不了一次。关 于毛英和那些女孩的记忆渐渐地消失在学习和成长的烦恼中了,只是偶尔从母亲 和小姨那里听到关于她们的一些支离破碎的消息,但并没有引起我的过多关注。
⑧后来,我听说毛英出嫁了;但男人对她不好,经常打她。因为没有生孩子, 娘家那边也和她断绝了来往,她常常到我家来,只是想找母亲诉诉苦。高中毕业那 一年,我星期六下午从学校回家,在厨房里见到了毛英。她在帮我母亲烧锅,好多 年不见,她苍老了许多,但我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她。她的头发有些凌乱,衣着也不 光鲜,但神态举止依然端庄。在灶膛里红红的火光映照下,她的脸庞依然红润光洁, 眼睛依然明亮有神,依稀还能找到她多年前的影子。
⑨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毛英,关于她的消息,母亲闭口不提。
(10)小姨是她们这几个女孩里最后一个出嫁的。小姨她们走后,村庄好像被 掏空了一样,变得冷清而凄凉。这些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女孩,如同一朵朵飘荡 在空中的蒲公英,飞离了生养她们的故土,在另一片陌生的土地上扎根、发芽、生 长,靠汗水和运气去开启生命中新的艰难旅程。
21.文章围绕“毛英”这一人物写了哪几件事 请简要概括。(2 分)
答:
22.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 分) (1)请自选角度,对文章第②段中画线句作简要赏析。(2 分)
那河堤上全是洋槐树,阴森森的,风一吹,树叶哗啦啦地响,像极了鬼怪故事 里说的“鬼拍手”。
答: (2)第⑥段中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 分)
这段歌词,过了这么多年我依.然.没有忘记。
答:
23.文章第⑨段写关于毛英的消息,“母亲闭口不谈”,请你联系上下文,揣摩其原 因。(2 分)
答:
24.有人觉得这篇文章主人公是毛英,因此题目应该改为《乡村女孩毛英》,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 分)
答:
四、作文(40 分)
25.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40 分)
题目一:这也是成功 要求: (1)按题目作文。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4)不少于 600 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题目二:最后的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得在 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4)不少于 600 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2024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押题卷(一)语文参考答案
1.C 2.A 3.B 4.D 5.B
6.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7.示例:A.故事演说B.演讲故事,感悟人物精神
8.自强不息,是一种自信;自强不息, 和年龄无关;自强不息,需要不断奋......
9. (1)《经典常谈》
(2)保尔·柯察金: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勇往直前,即使在与病魔的搏斗中,也多次让死神望而却步,这一切都可以看出他有着“自强不息”的品质。
尼摩船长:出自《海底两万里》,他搭救采珠人,展示出了他作为一名领导者的风范和人格魅力。
鲁迅:出自《朝花夕拾》,在父亲去世,家庭变故后,鲁迅自强不息,外出求学。
10.略11.A 12. B
13.本诗中,‘燕然”是“都护”作战的地点,写出战争的残酷和“都护”的艰辛。《渔家傲》中,词人用“燕然”典故,交代不能归家的原因。两诗都抒发作者对守边将士的赞叹之情。
14. (1)消散 (2)坠落 (3)距离 (4)就,就是
15. (1)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林,四个季节都具备了。
(2)其东南方向有一些聚集的房屋,(这个村庄)叫作官庄,是贵州府的庄园和田地。
16.①作者认为自己能够从山川美景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②希望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17.示例:①学会动静结合。②景物描写要有角度变化。③学会精选动词进行描绘。
18.举例子,列举宋太祖等宋代帝王的事例,具体直观地说明了宋朝是帝王留下画像最多的朝代。
19.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黄色是君权象征的解释,同时引出红色受到宋朝皇帝喜爱的原因。
20.示例:你好,“黄色”的象征意义,最早始于汉代董仲舒的“阴阳五行说”,是五色的中间色,代表中央;明代文人田艺衡的《留青日札》阐述了黄色的衣服只有帝王能穿,是祭天时要用的颜色。
因此,黄色的衣服是不能随意穿的。
21.①毛英她们去河滩割草。②毛英她们在空地玩游戏、唱歌。③毛英她们出嫁。
22. (1)环境描写,描绘了阴森画面,写出毛英她们去割草时的环境情景,写出“我”内心的焦虑和对毛英她们归来的期待。
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树叶的响声比作“鬼拍手”,写出毛英她们去割草时的环境情景,写出“我”内心的焦虑和对毛英她们归来的期待。
(2)“依然”是副词,写出多年后,“我”一直记得毛英所唱的歌词,侧面烘托出毛英声音的动听以及回忆的美好。
23.毛英出嫁后,境遇不好,经常被男人殴打,有可能改嫁,也有可能离世。母亲怕“我”伤心,所以闭口不谈。
24.示例一:文章以毛英的人生经历串联全文,毛英既是叙述对象,也是行文线索,应该以“乡村女孩毛英”为题。示例二:文章主要通过乡村女孩无忧无虑的成长和之后的艰辛生活形成对比,突显乡村女孩这一群体生活的不易,写出作者淡淡的忧伤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思考,故用“乡村女孩”更好。
25.作文略评分标准参见2023云南学业水平作文评分标准(4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