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独立战争后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 知道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重构的主要表现,理解拿破仑战争与欧洲文化重构的关系。
3. 了解欧洲殖民者文化侵略的主要表现,理解欧洲殖民者文化侵略的特点和影响。
【学习重难点】
重点:独立战争对美洲文化多元特征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影响;拿破仑战争对整个欧洲大陆政治文化产生的影响;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对被侵略地区传统文化产生的影响。
难点:辩证理解近代战争对美洲、欧洲、亚洲国家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预习新知】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1.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
(1)背景
① 独立战争前的美国文化
a. 起因:在美国独立战争前,来自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和被贩卖为奴的非洲黑人,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共同生活在北美洲的土地上。
b. 特征:各种文化相互融合与混合,形成了美国文化的 特征。北美居民在种族、血统和宗教上具有多源性和多样性。
c. 主要表现:他们使用的英语已经发展为 英语,与英国本土英语不尽相同;他们的饮食文化、艺术生活也融入了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因素;地方自治、勤俭务实、重视教育和创造精神等,也成为北美殖民地文化的一部分。
d. 影响:到独立战争前, “ ”已经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称;白人对黑人、印第安人的种族歧
视和文化优越感根深蒂固。
② 独立战争的影响:独立战争直接推动了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的形成;1787 年的联邦宪法,使北美大
陆出现了第一个以启蒙思想家的理论为指导建立的联邦制共和国。
(2)主要表现: 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自由女神像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3)存在问题:发展种植园经济和继续实行奴隶制,是与美利坚主流文化相违背的,是美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面。
2. 独立战争后的拉丁美洲文化
(1)背景
① 西班牙和葡萄牙通过残酷的殖民战争和 ,在美洲建立起殖民统治。
② 随着大量西、葡移民的到来,拉丁美洲的民族与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
欧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的种族融合现象非常普遍,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b. 拉丁美洲的文化多元性:传统的 文化逐渐消失,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拉丁舞成为拉丁美洲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但是在偏远的内陆地区,印第安人保留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③ 西属拉丁美洲独立后,建立了 15个共和国。葡属巴西独立后建立了帝国,1889 年成立巴西合众国。
(2)主要表现
① 颁布了宪法,取消了奴隶贸易、 ,以及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和强制劳役,但对黑人与印第安人的种族压迫与歧视仍然存在。② 战争促成了战后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成为独立战争后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1.背景:拿破仑战争传播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1)传播地区:在欧洲建立了一个从大西洋沿岸到________,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庞大帝国,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向这些地区传播。
(2)内容: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____________》,传播启蒙思想。
(3)结果及影响
①拿破仑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引起当地人的不满。在反抗法国征服的斗争中,欧洲各地出现了不断高涨的____________和民族独立要求。
②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________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
2.欧洲文化的重构
(1)俄国“十二月党人”武装起义
①背景:在俄国,一些贵族青年军官参加了1812年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他们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希望按照________的方式来改造国家。
②过程:这些贵族青年军官成立了秘密革命组织,于1825年12月发动了试图推翻________________和农奴制的武装起义,被称为“十二月党人”。
③结果及影响:起义尽管很快失败,但在俄国传播了革命的主张。
(2)波兰:1830年11月,一批贵族青年军官和学生在________发动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进一步推动了波兰的民族解放斗争。
(3)德意志
①北方大邦普鲁士在与拿破仑的战争中战败,失去了大量土地,不得不进行并不彻底的废除____________改革。
②1848年2月和3月,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地发生革命,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制定________。
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1.目的:殖民国家通过向被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及基督教,改造甚至消灭后者的文化,淡化后者的______________,达到殖民目的。
2.特征:被侵略的民族不同程度地接受了____________,但也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
3.代表
(1)中国
①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郑观应等为代表的志士仁人,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求________。他们的思想,对周边国家如日本也产生了影响。
②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也使一些新技术、新思想传入中国。
(2)印度
①英国在将印度变为其殖民地的过程中,把英语和英国的法律体系、政府体制、________等移植到印度。
②受过英式教育的印度上层精英却运用欧洲的意识形态来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并提出“________的印度”口号。
③印度的传统文化顽强地保留下来,如:________和伊斯兰教还是印度的主要宗教,基督教并未能全面流行开来;种姓制度虽然被废除,但仍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埃及
①背景:长期受到法国与英国的殖民统治。
②表现:独立后实行________;伊斯兰教仍然是其主要宗教;阿拉伯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得以保留。
【巩固训练】
1.1835年,印度总督本丁克决定:“英国政府的伟大目标应该是在印度本地人中间提倡欧洲文艺和科学,所拨出的一切教育经费最好完全用在英语教育上。”这表明英国当时力图( )
A.将英语教育融入印度本土教育 B.以行政手段促进印度基督教化
C.在印度大力推行西方文化 D.推动英语文化与印度文化结合
2.下面为学者统计的1871—1909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翻译书籍统计表。这反映了该时期( )
学科分类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医学、农学 工艺制造 军事科学 船政、工程、矿学
数量 21种 37种 23种 28种 41种 30种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洋务派旨在学习西方技术
C.开始主动学习西学 D.科学救国跃居于主流思潮
3.晚清以降,在中国知识分子的邀请下,以艾迪为代表的西方学者纷纷来华开展集会演说,,将中国社会现状与社会问题置于世界潮流中,成为国人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其演说一面被视为外来先进文化的代表,受到部分知识分子的礼遇,也因其站在西方立场对中国社会的批评而遭到中国民族主义者的排斥与批判。这反映近代中国( )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知识分子主导政治变革
C.民众爱国意识不断觉醒 D.救亡革新道路的复杂性
4.1825年,俄国爆发了由一些贵族青年军官领导的十二月党人起义,他们大都参加了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和之后的国外远征。目睹西欧资本主义生活,希望按照西欧的方式来改造国家。据此可知,这次起义( )
A.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B.指明了俄国革命的方向
C.深受法国大革命思想的影响 D.动摇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5.有学者认为,在英国殖民扩张的过程中,英语也许是过去三百年中最重要的一项出口;但在近代英语中同时也汇集了大量来自加勒比地区、印度以及非洲的词汇。这说明( )
A.亚非拉民族意识觉醒 B.英语传播范围广泛
C.文化交流具有双向性 D.英国殖民势力衰落
6.法国殖民主义者认为殖民地是母国的一部分。1912年,法国殖民者颁布《入籍法》,规定凡出生于法属西非、担任公职10年、受法语教育或服兵役获得奖励者可获得法国公民权。这一做法旨在( )
A.对殖民地加强文化殖民 B.促进与殖民地文化交流
C.鼓励殖民地向法国移民 D.将殖民地纳入世界市场
7.印度政治理论家梅达断定:“每个民族的社会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支离破碎的印度社会不能以西方的面貌重新创造。印度必须找到适合自身特殊情况的发展和国家建设的战略。”此种观点( )
A.坚持独立发展,拒绝东西交往 B.倡导经济全球化深入亚非拉
C.过分夸大了意识形态的对立 D.坚持民族主义,维护国家权益
8.近代史上,西班牙的海外开拓基本上是以王权和国家利益为驱动力的,英国则是以商业利益为动力驱动的。从时序上看,西班牙人的行动是军事征服在先,随后的经济利益只是战利品;而英国则是商业活动在先,军事力量是为经济利益服务的。这一差异( )
A.使殖民地文化发展呈现多样性 B.给殖民地经济带来严重破坏
C.导致西班牙和英国的矛盾激化 D.西方文化的扩张进一步加速
9.19世纪,英国为加强对印度的控制,修建了英式标准的铁路、电报和邮政设施,普及了英语教育,将西方文学和政治思想的主要部分引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措施客观上( )
A.加大了英国对印度的经济掠夺 B.导致印度民族意识增强
C.使印度在经济上从属于西方 D.同化了当地的经济与文化
10.早期北美移民于新大陆在平等基础上的竞争,造就了美利坚民族平等、独立的性格。而自然条件的恶劣,使早期移民必须互相依赖、互相帮助,锻造了美利坚民族集体主义的观念。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各州权力由中央政府授予 B.三权分立是美国的必然选择
C.美国式民主有其思想渊源 D.民族性格决定了其国家命运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该政策的实质是推行殖民教育,就是通过推行西方文化以同化印度本土文化,故选C项,A、D两项错误。基督教化无从体现,B项错误。
2.答案:A
解析:据题干所述时间“1871--1909年”及表格内容可知,该时期晚清政府比较全面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成果,如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农学等,这反映出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人认识到了与西方的差距,开始全面学习西方,故选A项。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旨在维护清王朝的统治,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学习西方了,C项错误。表格显示翻译书籍最多的是“军事科学”方面,这属于“技术”范畴,D项错误。
3.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以艾迪为代表的西方学者的演说虽然受到部分知识分子的礼遇,但同时也遭到中国民族主义者的排斥与批判,由此可见国人在救亡道路的看法上的复杂性,故选D项。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是在五四运动以后,A项错误。近代知识分子引领了中国的政治发展,“主导”说法欠妥,B项错误。民众爱国意识指反对列强侵略,寻求民族独立,与材料无关,C项错误。
4.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参加了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希望按照西欧的方式来改造国家”可知,十二月党人起义深受法国大革命思想的影响,故选C项。推翻俄国沙皇专制统治的是1917年的二月革命,A项错误。为俄国革命指明方向的是列宁的《四月提纲》,B项错误。十二月党人起义很快便以失败告终,未能动摇欧洲的封建制度,D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据材料提及英语在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同时,也“汇集了大量来自加勒比地区、印度以及非洲的词汇”可知,语言在外传的过程中会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说明文化交流具有双向性,故选C项。材料与亚非拉民族意识觉醒无关,A项错误。“英语传播范围广泛”以偏概全,B项错误。英国殖民势力衰落于现代,D项错误,
6.答案:A
解析:法国殖民者颁布《入籍法》,通过给予公民权的方式加强对殖民地人民的文化控制,使其对法国文化有更多的认同感,因而这一做法旨在对殖民地加强文化殖民,故选A项,B项错误。给予殖民地部分人以公民权,是为了服务于法国殖民的需要,与殖民地向法国移民无关,C项错误。D项与题干主旨不符。
7.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印度必须找到适合自身特殊情况的发展和国家建设的战略”来看,此种观点意在坚持民族主义,维护印度的国家权益,故选D项。“拒绝东西交往”的说法过于绝对,A项错误。B、C两项与材料无关,均排除。
8.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西班牙和英国的扩张理念不同,在殖民扩张过程中,它们各自传播的文化也会不一样,这一差异使得殖民地文化发展呈现多样性,故选A项。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和扩张都给殖民地经济带来了严重的破坏,B项错误。导致西班牙和英国矛盾激化的原因是二者对殖民地的争夺,不是其“扩张理念”,C项错误。题干内容仅述及西班牙和英国殖民扩张理念的差异,与文化扩张加速无关,D项错误。
9.答案:B
解析:19世纪时英国的铁路、电报、邮局、教育等传播到了印度,客观上促进了印度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发展,增强了印度的民族意识,故选B项。A、C、D三项均是英国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观愿望,不符合设问要求,排除。
10.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早期北美移民对美利坚民族平等、独立的性格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说明美国式民主有其思想渊源,故选C项。在1787年宪法颁布前,美国各州权力相对独立,并非由中央政府授予,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三权分立,B项错误。D项夸大了民族性格与国家命运的关系,排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