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20:物质与能量的转化相关问题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小球在光滑轨道上的a点静止自由释放,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没有离开轨道,关于小球的运动过程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不能到达f点 B.小球越过c点时的速度为零C.小球运动过程中动能不断增大 D.小球还能回到a点2.如图是2023年杭州亚运会女子跳水10米跳台决赛掠影,全蝉红在起跳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 )A.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B.动能增大,机械能增大C.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不变 D.动能减少,机械能减少3.如图所示的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电冰箱 B.电风扇C.电热水壶 D.电视机4.投掷实心球是体育中考项目之一。若不计空气阻力,实心球从离手到落地前的过程中,下列关于其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大小分别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中(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③④5.如图是航标灯内的海浪发电的气室示意图,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海浪上下起伏将空气吸入气室,压缩后再推入工作室,然后推动涡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海水下降时,阀门K1开启,阀门K2关闭B.当海水上升时,阀门K1关闭,阀门K2关闭C.当阀门K1开启,阀门K2关闭时,海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当阀门K1关闭,阀门K2开启时,空气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6.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了《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科学视频,对相关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下列事例中,不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A.蓄电池放电 B.水力发电C.汽车燃油做功 D.火箭点火升空7.在杭州亚运会上,王琦获得男子链球金牌(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链球在空中上升过程,王琦对链球做功B.链球在空中飞行过程,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C.链球在空中下落过程,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D.链球砸向地面的瞬间,具有很大的动能8.总质量为3×103kg的房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了200km(如图),若车受到的阻力是总重的0.1倍,则此次行程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房车受到的牵引力为3×103NB.房车牵引力做功为6×107JC.房车行驶中功率为3×105WD.房车行驶中机械能转化为化学能9.认知元素及化合物,常研究该元素的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的性质,应用及转化关系等。如碳元素对应物质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①的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B.转化②可用于实验室制CO2气体C.转化③可用来检验CO2气体D.工业上可利用转化④制备生石灰10.小科很喜欢观看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中的视频,因为“胜哥”讲知识点与解题时逻辑非常严密。科学应基于证据与逻辑得出结论。对于有关证据和结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硝酸铅与碘化钾发生了化学反应”是证据,“ 生成黄色沉淀”是结论B.②中“观察到生成物不能被磁铁吸引”是证据,“ 金属都能与非金属反应”是结论C.③中“观察到血管内血细胞单行通过”是证据,“ 该血管是毛细血管”是结论D.④中“观察到橡皮塞向上跳出”是证据,“ 机械能转化成内能”是结论11.化学中C60的分子结构和足球相似。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碳B.重要档案用碳素墨水书写只利用了碳的物理性质C.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D.由于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石墨可用于制高铁的电刷12.很久很久以前我们中国的芯片技术领先于世界,可如今我们总被一些国家卡脖子。芯片是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 为材料制成的。硅及其氧化物能发生如下反应:①Si+O2SiO2②SiO2+Na2CO3Na2SiO3+CO2↑③SiO2+2CSi+2CO↑④Si+2NaOH+H2ONa2SiO3+2H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共生成三种可燃性气体B.反应③属于置换反应C.Na2SiO3中Si 为+4价D.Si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3..科学扑克中有一种叫“争上游”的玩法,规则是:上家出一张牌,下家跟着出一张牌,要求两张牌中的物质要能发生反应,依此规则出牌,先出完的为上游,最后出的为下游。在某局牌中,上家出了一张如图的“碳”牌,下面是ABCD四位玩家手中最后的一张牌,则你认为最后下游的应该是( )A. B. C. D.14.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化学的课程后,掌握了物质间的转化规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一步就能实现的是( )A.CO→CO2 B.Fe→FeCl3C.CaCO3→Na2CO3 D.H2O2→H215.甲乙丙三种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如图转化,下列选项中符合转化关系的( )A.甲为NaOH,乙为NaCl,丙为NaNO3B.甲为CuO,乙为CuCl2,丙为Cu(OH)2C.甲为Na2CO3,乙为CO2,丙为CaCO3D.甲为H2SO4,乙为BaSO4,丙为Na2SO416.硫酸铜在工农业上有广泛应用。下列是小科设计的利用铜制取硫酸铜的方案,可行的是( )A.CuCuSO4 B.CuCuOCuSO4C.CuCuSO4 D.CuCu(NO3)2CuSO417.蚀刻印刷电路后的溶液为FeCl3、FeCl2 和CuCl2的混合溶液。如图是向200g该溶液中加入铁粉的质量与溶液质量变化的关系。已知0→a段发生的反应为: 2FeCl3+Fe=3FeCl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发生的反应为2Fe+3CuCl2=3Cu+2FeCl3B.x=11.2C.原溶液中FeCl3与CuCl2的质量之比为52:81D.取出c点溶液中的固体,投入足量CuCl2溶液,可得25.6克Cu18. 一包有主要成分是氧化钙的干燥剂,“胜哥”将其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下列关于这包干燥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这包干燥剂是纯净物B.干燥剂吸水是物理变化C.干燥剂中的氧化钙属于氧化物D.干燥剂吸水过程中质量不发生改变19.下列物质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一步实现的是( )A.C→CO2→Na2CO3 B.Cu→Cuo→Cu(OH)2C.NaCl→KCl2→AgCl D.Fe→FeO3→FeSO420.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中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下列选项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图示转化关系的是( )选项 甲 乙 丙 丁A O2 MgO H2O2 H2OB CuO CuSO4 FeSO4 FeCl2C H2O Ca(OH)2 NaOH Na2CO3D HCl BaCl2 BaSO4 H2SO4A.A B.B C.C D.D21.如图所示,“胜哥”把两只相同烧瓶的一侧都涂成黑色,另一侧都涂成白色,瓶口都用单孔橡皮塞连接一段有色液柱,两个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并同时将甲涂黑的一侧正对太阳,将乙白色的一侧正对太阳,几分钟后,记录有色液柱移动的距离,甲为L1,乙为L2,则 ( )A.L1>L2 B.L1=L2C.L1二、填空题22.图甲中过山车从A点出发,先后经过B、C、D、E点。图乙是过山车在B、C、D、E点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示意图,则过山车的动能在 点最大,B点重力势能的大小 (选填 “大于”“小于” 或“等于”) E点动能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过山车的机械能是 (选填 “变化”或“不变”)的。23.如图甲轻质弹簧原长为2L,将弹簧竖直放置在地面上,在其顶端将一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释放,当弹簧被压缩到静止时,弹簧长度为L。如图乙现将该弹簧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与物块P接触但不连接。AB是长度为5L的光滑水平轨道,B端与半径为L的光滑半圆轨道BCD相切,用外力推动物块P,将弹簧压缩至长度L,然后释放,P开始沿轨道运动,问:(1)从竖直放置在地面上的弹簧顶端,静止释放物块P,至弹簧被压缩后静止,物块P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弹簧的 。(填能量形式)(2)将弹簧压缩至长度L,然后放开,P开始沿轨道运动,能否到达“D”点? (填“能”或“否”)。物块P达到最高点时的机械能大小为 焦耳。24.如图所示,原长为l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面上,另一端与水平面上的木块相连。推动木块压缩弹簧,当其左端至A点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为25J;松手后,木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往复运动若干次后静止,此时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为1J。则木块最终静止的位置一定不可能位于 (B/C/D)点,整个过程中木块克服阻力做的功是 J,整个过程中木块速度最大时其左端可能位于 (B/C/D)点。三、解答题25.“胜哥”在调查当地燃料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后,画出了当地的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为燃料的主要成分),如图所示。(1)用天然气替代蜂煤的优点是 (写出1点即可)。(2)上述CO、H2、CH4等气体能够用做燃料,是因为它们具有性 ,在燃料燃烧过程中涉及的能量转化是 (3)在“碳中和”的背景下,科学家提出了碳捕集合成甲烷的方法,利用二氧化碳和氢气绿色合成甲烷(CO2+4H2=CH4+2H2O)。杭州市每个月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220万吨,假设总量80%的二氧化碳可被捕获消纳,则每个月可生产甲烷 万吨。26.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了《物质的转化规律》科学视频后,准备写出Ca→CaO→Ca(OH)2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总结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请你帮小科完成任务。四、实验探究题27.光滑斜面甲与水平面AB平滑连接。从斜面甲高H处静止释放小球,小球运动到B点静止,如图甲。在AB上的C点平滑拼接另一光滑斜面乙,已知AB=3AC,如图乙。如果小球从斜面甲高H处静止释放,试说明小球在乙斜面到达的最大高度h与H的数量关系及理由。28.“胜哥”为了除去混在N2中的O2,将混合气体通过红热的铜丝网后,发现铜丝网变黑。在研究如何除去黑色物质,回收再利用铜丝网的讨论中,制定了下列方案。请根据以上方案回答:(1)混合气体通过红热的铜丝网后,铜丝网变黑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2)两种方案相比较,甲方案明显的不足之处是 。(3)若采用甲、乙两种方案处理此黑色铜丝网,则回收的铜丝网a的质量 (填“<”、“>”或“=”)铜丝网b的质量。(4)“胜哥”发现,反应后烧杯中的液体有腐蚀性,应加以适当的处理。他采取加入过量的铁粉的方案处理废液。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搅拌,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为 。(填物质名称)29.为防止油脂酸败、肉类的氧化以及食品中维生素的损失,通常一些食品包装中会加入脱氧剂。例如月饼盒中常使用脱氧剂,主要成分为活性化铁粉,通过吸氧、绝氧等手段来达到产品保鲜目的。使用一段时间后黑色脱氧剂中会产生红褐色固体,小金对红褐色固体成分作出如下猜想,猜想一:可能是氧化铁;猜想二:可能是氢氧化铁;猜想三:可能是氧化铁和氢氧化铁。为探究固体中是否有氧化铁,小金设计图甲装置进行实验。(1)图甲中C装置的作用是 。(2)随着实验进行,B中出现白色沉淀,小金认为存在氧化铁。小金查阅资料发现氢氧化铁加热时会分解,并产生氧化铁和水,对实验结果存在干扰。于是他改进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B装置前接一个U形管,里面装有无水硫酸铜粉末,D中出现 现象可以说明猜想一错误。请写出铁粉吸收空气中的氧气、水生成氢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测得反应前后D装置的质量增加了a克,则红褐色固体中的氢氧化铁的质量为 (用含有字母的关系式表示),小金再与反应前固体总质量的大小进行比较,即可判断猜想二、三正确性。30.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工厂通过系列化学反应制取氢氧化钠固体,其流程如图所示,其中石灰石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1)高温煅烧石灰石发生的主要反应是CaCO3CaO+CO2↑,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2)该流程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水和 (写出化学式)。(3)为了检验反应后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采用的检验方法是 。31.我国西部地区的青海省塔拉滩,土地呈半荒漠化,寸草不生,不适宜人们居住,但中国建设者们通过多年的努力,将这里打造成了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园区,一年可发电量达14.94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2.66万吨,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如图)。资料一:塔拉滩地势平缓,土地辽阔,阳光辐射强烈,日照时间长。光伏发电板板面太阳辐射越强或遮挡越少,发电量越多;温度越高,发电量越低。资料二:建设者们将光伏发电板朝南倾斜一定角度;聘请当地牧民定期适时给光伏发电板清洗;植物长出后,牧民将羊群赶至园区吃掉过于茂盛的杂草。在附近的龙羊峡水电站修建水库,将日间剩余发电量输送过去,利用水泵将水库蓄满。结合上述信息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建设者们打造光伏园区的相关措施作出解释。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解析】【分析】 球在光滑轨道上的a点静止自由释放 ,因为光滑,所以没有能量损失,机械能守恒。【解答】A.af等高,机械能守恒,所以 小球能到达f点,A错误;B. C点高度小于a,小球越过c点时的速度为大于零,B错误;C. 小球运动过程中只有高度不断下降才能动能不断增大,C错误;D.机械能守恒,小球运动到f速度变为零,然后还能回到a点,D正确;故答案为:D。2.【答案】C【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解析】【分析】动能大小与质量,速度有关,势能大小与质量高度有关,考虑空气阻力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不考虑空气阻力时,机械能守恒。【解答】跳水运动员向上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速度变小,动能变小;高度变大,重力势能增大;不考虑空气阻力时,机械能守恒,机械能保持不变,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3.【答案】C【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解析】【分析】分析各个用电器的能量转化过程判断。【解答】 A.电冰箱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与热效应无关,故A不合题意;B.电风扇,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与热效应无关,故B不合题意;C.电热水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利用电流热效应,故C符合题意;D.电视机,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声能,与热效应无关,故D不合题意。故选C。4.【答案】B【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解析】【分析】动能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速度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和物体的质量、所处的高度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若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解答】①②实心球上升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越来越小,动能越来越小,当上升到最高点时,速度最小,动能最小;下落的过程中,实心球的质量不变,速度越来越大,动能越来越大。所以实心球的动能是先减小,上升到最高点速度最小,动能最小。但最高点水平方向上有速度,所以动能不为0。后下落,动能又增大。图①错误,图②正确。③实心球上升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越来越大,重力势能越来越大,当上升到最高点时,高度最高,重力势能最大,下落的过程中,高度越来越小,最后落地,重力势能越来越小,直到为零。所以重力势能是先增大,上升到最高点重力势能最大,后又减小,最后为零。图③正确。④由于整个过程不计空气阻力,所以整个过程中实心球的机械能是守恒的,机械能不变。图④正确。综上分析可知,②③④正确。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5.【答案】C【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解析】【分析】(1)潮汐(海浪)发电是利用海水的机械能推动涡轮机;(2)涡轮机带动发电机工作,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解答】由题知,海浪发电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海浪上下起伏的力量将空气吸入气室,压缩后再推入工作室,然后推动涡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由图分析可知:海水下降时,气室的容积增大,其内部气体压强减小,阀门K1关闭,阀门K2开启,将空气吸入气室,没有能量的转化;海水上升时,气室的容积减小,其内部气体压强增大,阀门K1开启,阀门K2关闭,压缩后将空气推入工作室,海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综上所述,故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6.【答案】B【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解析】【分析】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A.蓄电池放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不合题意;B.水力发电时,将水能转化为电能,故B符合题意;C.汽车燃油做功,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C不合题意;D.火箭点火升空,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D不合题意。故选B。7.【答案】D【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解析】【分析】做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有力的作用,二是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一定的距离;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称为动能,由于具有一定的高度而具有的能是重力势能,一个物体所具有的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即机械能。【解答】A.链球在空中上升过程中,王琦没有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因此对链球没有做功,故A错误;B.链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C.链球在空气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C错误;D.链球砸向地面的瞬间,它的速度最大,此时的动能最大,故D正确。故答案为:D。8.【答案】A【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计算房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汽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等于阻力,根据W=Fs得到房车行驶过程中牵引力所做的功;(2)根据计算牵引力做功的功率;(3)房车行驶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解答】A.该房车的总重力为:G=mg=3×103kg×10N/kg=3×104N,房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f=0.1G=0.1×3×104N=3×103N,由题知汽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等于阻力,则牵引力F=f=3×103N,故A正确,B.牵引力做的功为:W=Fs=3000N×200×103m=6×108J,故B错误;C.汽车的速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故C错误;D.房车行驶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故答案为:A。9.【答案】B【知识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解析】【分析】A、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氢氧化钠。B、根据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速率过快,不利于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分析。C、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水。D、碳酸钙高温煅烧能生成氧化钙与二氧化碳。【解答】A. 转化①为碳酸钠转化为碳酸钙,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氢氧化钠,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速率过快,不利于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转化②不可用于实验室制CO2气体,故错误,符合题意;C. 转化③为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澄清的石灰水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水,则澄清的石灰水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 转化④为碳酸钙转化为二氧化碳,碳酸钙高温煅烧能生成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制取生石灰,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0.【答案】C【知识点】心脏和血管;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热机;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解析】【分析】 化学反应是指有新物质产生的反应,我们通过新物质产生的现象就可以知道该反应是化学反应;血管的种类有三种,分别是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是分支的流动;静脉呈现汇总的方式;毛细血管只允许单个红细胞通过。【解答】A.化学反应的证据是有新物质的产生;所以 ①中“硝酸铅与碘化钾发生了化学反应”是结论,“ 生成黄色沉淀”是证据;A错误;B. ②中“观察到生成物不能被磁铁吸引”是证据,“ 金属都能与某些非金属反应”是结论,金属能和某些非金属反应,而不是所有的非金属,B错误;C. ③中“观察到血管内血细胞单行通过”是证据,“ 该血管是毛细血管”是结论 ,C正确;D. ④中“观察到橡皮塞向上跳出”是证据,“ 内能转化成机械能”是结论,D错误;故答案为:C.11.【答案】D【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解析】【分析】A、根据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分析;B、根据碳化学性质稳定分析;C、根据金刚石、石墨碳原子排列不同分析;D、根据石墨的导电性分析。【解答】A、 碳单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B、 重要档案用碳素墨水书写只利用了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不符合题意;C、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构成它们的原子排列不同 ,不符合题意;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制高铁的电刷,符合题意;故选D。12.【答案】A【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置换反应及其应用;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解析】【分析】根据所给各反应,确定反应物生成物,结合置换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分析。【解答】A、所给反应中生成的可燃性气体有氢气和一氧化碳两种,符合题意;B、 反应③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不符合题意;C、 Na2SiO3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Si 为+4价 ,不符合题意;D、由所给反应可知, Si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不符合题意;故选A。13.【答案】C【知识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解析】【分析】根据所给几种物质的性质分析,由此确定各物质反应情况,确定最后一张牌代表物质。【解答】碳能与氧化铜反应,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与氯化铵反应,由此可知最后下游的应该是氯化铵;故选C。14.【答案】A【知识点】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解析】【分析】根据各选项所给物质性质分析,由各物质的性质确定转化是否可实现。【解答】A、一氧化碳与氧化铜、氧气等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符合题意;B、铁不能一步转化氯化铁,不符合题意;C、碳酸钙为难溶性盐,不能一步转化为碳酸钠,不符合题意;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不能一步转化为氢气,不符合题意;故选A。15.【答案】C【知识点】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解析】【分析】根据各选项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分析,由各物质性质确定各步转化是否可以实现。【解答】A、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可生成硝酸钠,但硝酸钠无法转化为氯化钠,不符合题意;B、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但氧化铜无法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铜,不符合题意;C、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符合题意;D、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硫酸钡不能一步转化为硫酸钠,不符合题意;故选C。16.【答案】B【知识点】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解析】【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发生反应,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分析。【解答】A、铜与稀硫酸不能反应,不符合题意;B、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符合题意;C、铜的活动性小于铁,铜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不符合题意;D、铜的活动性大于银,铜与硝酸银反应可生成硝酸铜,硝酸铜与硫酸钠不能发生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B。17.【答案】D【知识点】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解析】【解答】A、a→b段发生的反应是——Fe和CuCl2反应生成的是FeCl2和Cu,所以A错误;B、设a→b段用去Fe的质量是y,原溶液中CuCl2的质量为z,则Fe+ CuCl2= FeCl2+ Cu 溶液质量56 135 64 -8p q r -2.4g,得,p=16.8g,q=40.5g,r=19.2g。所以x=5.6g+16.8g=22.4g,所以B错误;C、设原溶液中FeCl3的质量为s,则2FeCl3+ Fe= 2FeCl2325 56 p 5.6g ,得p=32.5g。所以原溶液中FeCl3与CuCl2的质量之比为32.5g:40.5g=65:81,所以C错误;D、c点溶液中的固体是Fe:28.0g-22.4g=5.6g,Cu:19.2g。将C点的固体投入足量的CuCl2溶液中,设生成Cu的质量为w,则Fe+ CuCl2= FeCl2+ Cu56 645.6g w,得w=6.4g,所以共得到Cu的质量为6.4g+19.2g=25.6g,所以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当一种物质投入到混合溶液且先后与溶液中的不同物质反应,可用列表法表述反应进程,如下表所示。Fe的质量 溶液中的溶质 固体的种类 对应图像很少(反应一未完成) FeCl3、FeCl2、CuCl2 / 0-a较少(反应一恰好完成) FeCl2、CuCl2 / a一般(反应二未完成) FeCl2、CuCl2 Cu a-b较多(反应二恰好完成) FeCl2 Cu b很多(Fe过量) FeCl2 Cu、Fe b-c18.【答案】C【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常见物质的分类;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解析】【分析】根据氧化钙吸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结合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物理变化是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分析。【解答】A、氧化钙敞口放置会吸水或吸二氧化碳而变质,变质后的干燥剂为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 干燥剂吸水生成了氢氧化钙等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不符合题意;C、 干燥剂中的氧化钙由钙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 ,符合题意;D、 干燥剂吸水过程中质量增加,不符合题意;故选C。19.【答案】A【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解析】【分析】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结合它们之间的反应规律分析判断。【解答】 A.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A符合题意;B.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无法一步转化成氢氧化铜,故B不合题意;C.钠盐、钾盐都能溶于水,氯化钠无法一步转化成氯化钾,故C不合题意;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铁可以与氧气反应一步转化为氧化铁,氧化铁与硫酸反应不能生成硫酸亚铁,故D不合题意。故选A。20.【答案】C【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解析】【分析】硫酸钡和氯化银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水,几乎不能和其他物质继续发生反应。【解答】A.乙转化为丙无法实现,A错误;B.甲转化为乙加硫酸,乙转化为丙加铁,丙转化为丁加氯化钡,丁无法直接制得甲,B错误;C.甲转化为乙加氧化钙,乙转化为丙加碳酸钠,丙转化为丁加二氧化碳,丁加盐酸制得甲,C正确;D.丙转化为丁无法实现,D错误;故答案为:C。21.【答案】A【知识点】太阳能及其利用与转化【解析】【分析】黑色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笔白色强,升温更快;【解答】黑色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强,升温快,白色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弱,升温慢;所以甲中的气体膨胀大于乙,所以移动的距离L1大于L2;故答案为:A.22.【答案】C;等于;变化【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动能的影响因素;势能的影响因素;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解析】【分析】动能与速度和质量质量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机械能等于物体的势能和动能的总和;【解答】在此过程中,机械能不断地转化为内能,所以机械能一直在减小;从 A点出发,先后经过B、C、D、E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在减小;动能先增大后减小在增大;图甲中过山车从A点出发,先后经过B、C、D、E点。图乙是过山车在B、C、D、E点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示意图,则过山车的动能在C点最大,B点重力势能的大小等于E点动能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过山车的机械能是变化的。故答案为:C;等于;变化23.【答案】(1)弹性势能(2)否;mgL【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解析】【分析】(1)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2)①在物块运动的过程中,表面光滑,则没有机械能损失,将压缩后物体获得的动能与D点时的重力势能大小进行比较即可;②根据机械能守恒计算物体到达最高点时的机械能即可。【解答】(1)弹簧被压缩后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产生弹性势能,因此物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2)①根据甲图可知,当弹簧长度缩短L时,物体向下运动距离为L,那么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物体减小的重力势能mgL。在乙图中,弹簧被压缩长度为L,则弹簧的弹性势能为mgL,转化为物块的机械能,那么物体此时的机械能为mgL。圆弧的半径为L,则D点高度为2L,那么D点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为2mgL。比较可知,物体获得的机械能小于D点的重力势能,因此不能达到D点;②表面是光滑的,则物块没有机械能损失,那么到达最高点时的机械能为mgL。24.【答案】C;24;B【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解析】【分析】(1)根据木块静止时具有弹性势能分析弹簧是否发生形变即可;(2)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木块的动能,而木块克服摩擦做功,因此弹簧弹性势能的减小量就是克服阻力做功;(3)当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时做加速运动;当合力为零时加速停止,此时做减速运动;当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时,做减速运动。【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当木块静止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不为零,那么弹簧肯定发生形变,则它的长度不可能为原长,即不可能在C点;(2)根据题意可知,木块克服阻力做功:W=25J-1J=24J;(3)根据题意可知,当第一次从A到D的过程中,开始时,由于弹力大于摩擦力,则木块做加速运动。随着弹力的减小,当弹力和摩擦力相等时,加速停止,此时速度最大。因为此时弹力不为零,即发生形变,那么速度最大的位置可能位于B点。25.【答案】(1)增大了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得煤燃烧更充分(2)可燃;化学能转化为内能(3)64【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来分析;(2)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燃料燃烧过程中能量变化来分析;(3)根据化学方程式来分析计算。【解答】(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煤炭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煤炭燃烧过程还可能生成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因此用天然气替代蜂煤的优点是环保节能。(2)上述CO、H2、CH4等气体能够用做燃料,是因为它们具有可燃性,在燃料燃烧过程中涉及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3)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0万吨×80% =176万吨,设生成甲烷的质量为x,则:CO2 +4H2=CH4+2H2O44 16176万吨 xx = 64万吨故答案为64。26.【答案】化学方程式:2Ca+O2=2CaO,CaO+H2O=Ca(OH)2。规律: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知识点】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解析】【分析】某些活泼金属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某些金属氧化物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解答】化学方程式:2Ca+O2=2CaO,CaO+H2O=Ca(OH)2。规律:金属→金属氧化物→碱。27.【答案】从释放点到B点静止,减少的机械能等于在AB水平面上由于摩擦而损失的机械能,因为AB=3AC,所以在AC上损耗的机械能是AB上的三分之一,所以乙斜面上时机械能比甲斜面上时的机械能少三分之一,故上升的高度h=H【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势能的影响因素;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解析】【分析】物体下落,机械能守恒,在水平面由于摩擦力做功,机械能减少。【解答】 AB=3AC ,摩擦力做功损失的能量WAB=3WAC,WAB=mgH=3WAC,所以,即28.【答案】(1)(2)没有处理尾气(3)>(4)硫酸亚铁【知识点】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解析】【分析】 混合气体通过红热的铜丝网后,发现铜丝网变黑。 铜丝网变黑的原因: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甲方案是利用CO来还原氧化铜,。乙方案中,B溶液可以是稀硫酸,因为氧化铜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解答】(1)铜丝网变黑的原因: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甲方案是利用CO来还原氧化铜,CO是有毒气体,需要进行尾气处理。乙方案中,可以用稀硫酸处理氧化铜,这是因为氧化铜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两种方案相比较,甲方案明显的不足之处是没有处理尾气。(3)甲方案中:,可以将氧化成的氧化铜全部还原成铜单质。乙方案中:,氧化铜中的铜元素转化成了硫酸铜,若采用甲、乙两种方案处理此黑色铜丝网,则回收的铜丝网a的质量>铜丝网b的质量。(4)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反应后烧杯中的液体有腐蚀性,是因为溶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加入过量的铁粉时,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因此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为硫酸亚铁。29.【答案】(1)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环境(2)白色固体变蓝色;4Fe+3O2+6H2O=4Fe(OH)3(3)107a/27【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解析】【分析】(1)根据尾气中含CO,CO污染环境分析;(2)根据硫酸铜遇水变蓝,铁、氧气、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铁分析;(3)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守恒及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解答】(1)一氧化碳的实验中尾气有一氧化碳,排放空气中会污染空气,装置C作用是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环境。(2)氢氧化铁受热分解产生氧化铁和水,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成蓝色,所以D中出现白色固体变蓝色,说明有水生成,由此可证明猜想一错误,铁吸收氧气和水生成氢氧化铁,反应方程式为为 4Fe+3O2+6H2O=4Fe(OH)3 。(3) 反应前后D装置的质量增加了a克,即生成水的质量为a克,由水中氢元素质量即为氢氧化铁中氢元素质量可知,红褐色固体中的氢氧化铁的质量为。故答案为:(1) 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2) 白色固体变蓝色 ;4Fe+3O2+6H2O=4Fe(OH)3 ;(3) 107a/27 。30.【答案】(1)分解(2)CaCO3(3)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Na2CO3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氢氧化钠的制取。根据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1)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2)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氧化钙,所以固体X是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固体Y为碳酸钙。观察流程图,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流程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水和CaCO3。(3)由于氨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为了检验反应后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采用的检验方法是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Na2CO3溶液,观察溶液是否有沉淀生成。(合理即可)31.【答案】其他答案合理即可满分示例:①根据塔拉滩的地理环境,将光伏发电板建立在此,并朝南倾斜一定角度,有利于太阳直射,增强太阳辐射,提高发电量。②聘请当地牧民定期清洗光伏发电板可以避免沙尘遮挡,清洁下来的水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③待植物生长过高遮挡光伏发电板时,利用羊群吃掉杂草。既给当地人民提供工作岗位,也带动畜牧经济。④光伏发电板阻挡了大风,遮挡了烈日,有利于植物吸收水分,进行光合作用。⑤植物的蒸腾作用又能降低周围的温度,提高光伏发电板的发电量。⑥利用光伏发电站日间剩余的电能将龙羊峡水电站的水输送到高处,待夜间和阴雨天时,通过水电站将水的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合理利用资源。(⑦建立发电量庞大的光伏发电站,有利于绿色能源的利用,减少环境的污染。)【知识点】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能量利用效率;新能源及其开发与利用;太阳能及其利用与转化【解析】【分析】 塔拉滩地势平缓,土地辽阔,阳光辐射强烈,日照时间长。 有利于发电; 建设者们将光伏发电板朝南倾斜一定角度,可以增加太阳辐射面积,有利于发电;聘请当地牧民定期适时给光伏发电板清洗,可以给植物提供水分,并且保证植物的存活,可以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周围的温度,提高发电量,而且带动了当地的就业;植物长出后,牧民将羊群赶至园区吃掉过于茂盛的杂草。 可以减少杂草对光伏发电板的遮挡,提高其发电量;在附近的龙羊峡水电站修建水库,将日间剩余发电量输送过去,利用水泵将水库蓄满,待夜间和阴雨天时,通过水电站将水的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合理利用资源。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