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第十四章 第63讲 卤代烃 醇 酚(课件 讲义 练习共4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第十四章 第63讲 卤代烃 醇 酚(课件 讲义 练习共4份打包)

资源简介

(共111张PPT)
第63讲
卤代烃 醇 酚
1.了解卤代烃的组成、结构特点,掌握卤代烃的性质,能利用卤代烃的形成和转化进行有机合成。
2.能从结构的角度辨识醇和酚,了解重要醇、酚的性质和用途。
3.能从官能团、化学键的特点及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醇和酚的反应规律,并能正确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考点一  卤代烃
考点二  乙醇及醇类
考点三  苯酚及酚类
练真题  明考向
课时精练
卤代烃
>
<
考点一
1.卤代烃的概念
(1)卤代烃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_________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通式可表示为R—X
(其中R—表示烃基)。
(2)官能团是_______。
2.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1)沸点:比同碳原子数的烃的沸点要___。
(2)溶解性:______于水,_____于有机溶剂。
(3)密度:一般一氟代烃、一氯代烃比水小,其余比水大。
卤素原子
碳卤键

不溶
可溶
3.卤代烃的用途与危害
(1)用途:制冷剂、灭火剂、溶剂、麻醉剂、合成有机化合物。
(2)危害:氟氯代烷可在强烈的紫外线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氯原子自由基会对臭氧层
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机理(以CCl3F为例)为:CCl3F CCl2F·+Cl·;O3+Cl·
――→ ClO·+O2;O·+ClO·――→ Cl·+O2。其中活性氯(Cl·)的作用是_______。
催化剂
4.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
反应类型 水解反应(取代反应) 消去反应
反应条件 强碱的水溶液、加热 强碱的醇溶液、加热
断键方式

化学方程式 RX+NaOH ROH+NaX RCH2CH2X+NaOH RCH==CH2
+NaX+H2O
产物特征 引入—OH 消去H、X,生成物中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
特别提醒 卤代烃能发生消去反应的结构条件:
①卤代烃中碳原子数≥2;②存在β-H;③苯环上的卤素原子不能消去。
下列化合物中,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且消去后只生成一种不饱和化合物的是
A.CH3Cl B.
C. D.

A、C项只能发生水解反应,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D项有两种消去产物:2-甲基-1-丁烯或2-甲基-2-丁烯。
5.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
(1)检验流程
(2)加入稀硝酸酸化是为了中和过量的NaOH,防止NaOH与AgNO3反应,产生棕褐色的Ag2O沉淀。
CH3—CH==CH2+HBr _____________;
CH≡CH+HCl _____________。
6.卤代烃的获取
(1)不饱和烃与卤素单质、卤化氢等的加成反应
CH3—CH==CH2+Br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HBrCH2Br
CH2==CHCl
(2)取代反应
CH3CH3+Cl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r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H2Cl+HCl
+HBr↑
C2H5OH+HBr _____________。
C2H5Br+H2O
1.常温下卤代烃均为液体且都不溶于水(  )
2.CH3CH2Cl的沸点比CH3CH3的高(  )
3.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一氯代烃的密度逐渐增大(  )
4.在溴乙烷中加入AgNO3溶液,立即产生浅黄色沉淀(  )
5.氯仿是良好的溶剂,可广泛用于有机化工,对环境无影响(  )
6.氟氯代烷具有性质稳定、无毒、易挥发、易液化且不易燃烧等特性,而被广泛用作制冷剂、灭火剂、溶剂等(  )
×
×
×


×
一、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
1.为了测定某卤代烃分子中所含有的卤素原子种类,可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 ①量取该卤代烃液体;②冷却后加入稀硝酸酸化;③加入AgNO3溶液至沉淀完全;④加入适量NaOH溶液,煮沸至液体不分层。正确操作顺序为
A.④③②① B.①④②③
C.③①④② D.①④③②

2.为测定某卤代烃(只含一种卤素原子)分子中卤素原子的种类和数目,设计实验如下:
已知:相同条件下,该卤代烃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9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过量稀硝酸的目的是中和未反
应的NaOH,防止干扰卤素原子的
测定
B.该卤代烃分子中含有溴原子
C.该卤代烃的分子式是C2H4Br2
D.该卤代烃的名称是1,2-二溴乙烷

卤代烃的水解需要在碱性溶液中
进行,加入硝酸银溶液检验卤素
原子前需要先加入稀硝酸中和过
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防止干扰卤
素原子的测定,A正确;
由得到浅黄色沉淀可知,该卤代烃分子中含有溴原子,B正确;
相同条件下,该卤代烃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94,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94×2=188,卤代烃样品的质量为18.8 g,
Br的物质的量与卤代烃的物质的量之比
为2∶1,所以该卤代烃中的Br原
子数目为2,该卤代烃的相对分子
质量为188,则其分子中烃基的式
量为188-80×2=28,所以该烃基
为—C2H4,所以该卤代烃的分子式为C2H4Br2,其结构简式为CH2BrCH2Br或CH3CHBr2,名称为1,2-二溴乙烷或1,1-二溴乙烷,C正确、D不正确。
二、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桥梁作用
3.利用已有知识,完成下列转化,写出转化的路线图。
(1)以 为原料制备 。
答案 
(或
)
(2)以 为原料制备 。
答案 
(3)以 为原料制备 。
答案 
4.利用已有知识并结合已知信息,完成下列转化,写出转化的路线图。
(1)以CH3CH2CH2Cl为原料制取 。
已知:CH3CH2CH==CH2 CH3CHBrCH==CH2
(2)以溴乙烷为原料制取 。
已知:R—Br R—MgBr (R、R′表示烃基)
答案 
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与转化中的作用
(3)对官能团进行保护
如在氧化CH2==CHCH2OH的羟基时,碳碳双键易被氧化,常采用下列方法保护:
CH2==CHCH2OH
CH2==CH—COOH。
返回
乙醇及醇类
>
<
考点二
1.醇的概念及分类
(1)羟基与饱和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醇,饱和一元醇的通式为CnH2n+1OH(n≥1)。
(2)
2.醇类的物理性质
熔、沸点 溶解性 密度
醇 ①高于相对分子质量接近的___________; ②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_____; ③碳原子数相同时,羟基个数越多,熔、沸点_____ ①饱和一元醇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_____; ②羟基个数越多,溶解度_____ 比水小
烷烃或烯烃
升高
越高
降低
越大
思考 (1)醇比同碳原子烃的沸点高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
(2)甲醇、乙醇、丙醇可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醇分子间形成氢键
它们与水分子间形成了氢键
3.几种重要醇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物理性质 用途
乙醇 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比水___,能与水______________ 燃料;化工原料;常用的溶剂;体积分数为____时可作医用消毒剂
甲醇(木醇) 无色液体,沸点低、易挥发、易溶于水 化工生产、车用燃料
乙二醇 无色、黏稠的液体,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重要化工原料,制造化妆品、发动机、防冻液等
丙三醇(甘油)

以任意比例互溶
75%
4.从官能团、化学键的视角理解醇的化学性质
(1)根据结构预测醇类的化学性质
醇的官能团羟基(—OH),决定了醇的主要化学性质,受羟基的影响,C—H的极性增强,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断键发生化学反应。
(2)醇分子的断键部位及反应类型

(R、R′可以为H,也可以为烃基)
按要求完成下列方程式,并指明反应类型及断键部位。
(ⅰ)乙醇与Na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乙醇与HBr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醇分子内脱水(以2-丙醇为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CH3CH2OH+2Na―→ 2CH3CH2ONa+H2↑,置换反应,①
CH3CH2OH+HBr CH3CH2Br+H2O,取代反应,②
CH3CH==CH2↑+H2O,消去
反应,②⑤
(ⅳ)醇分子间脱水
a.乙醇在浓H2SO4、140 ℃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b.乙二醇在浓H2SO4、加热条件下生成六元环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H3CH2OH CH3CH2OCH2CH3+H2O,
取代反应,①②
2HOCH2CH2OH +
2H2O,取代反应,①②
(ⅴ)醇的催化氧化
a.乙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2-丙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H3CH2OH+O2 2CH3CHO+2H2O,氧化反应,①③
+O2 +2H2O,氧化反应,①③
1.醇类都易溶于水(  )
2.质量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常作消毒剂(  )
3.向工业酒精中加入生石灰,然后加热蒸馏,可制得无水乙醇(  )
4.CH3OH、CH3CH2OH、 的沸点依次升高(  )
5.甲醇有毒,误服会损伤视神经,甚至导致人死亡(  )
6.醚类物质在化工生产中被广泛用作溶剂,有的醚可被用作麻醉剂(  )
×
×




一、醇的消去反应
1.有机物C7H15OH,若它的消去反应产物有3种(不包括H2O,也不考虑立体异构),则
它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 )
C7H15OH有3种消去反应产物,则应为 结构,其中烃基R1、R2、R3各不
相同,必定为CH3—、CH3CH2—、CH3CH2CH2—或 中的一种,故该物
质的结构简式有2种。
2.现有下列七种有机物:
①CH3CH2CH2OH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请回答:
与浓H2SO4共热发生消去反应:只生成一种烯烃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能生成三种烯烃的是___(不考虑立体异构),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____。
①②③


①CH3CH2CH2OH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醇类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是与羟基所连碳的相邻碳原子上必须有氢原子。
醇的消去反应规律
醇分子中,连有羟基(—OH)的碳原子必须有相邻的碳原子,并且此相邻的碳原子上必须连有氢原子时,才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不饱和键。表示为
二、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3.下列四种有机物的分子式均为C4H10O。



①CH3CH2CH2CH2OH
分析其结构特点,用序号解答下列问题:
(1)其中能与钠反应产生H2的有________。
①②③④
所有的醇都能与活泼金属钠反应产生H2。
(2)能被氧化成含相同碳原子数的醛的是_____。
①③ 
能被氧化成醛的醇分子中必含有基团“—CH2OH”,①和③符合题意。



①CH3CH2CH2CH2OH
(3)能被氧化成酮的是___。

能被氧化成酮的醇分子中必含有基团“ ”,②符合题意。
(4)能发生消去反应且生成两种(不考虑立体异构)产物的是___。

若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类型不同,则发生消去反应时,可以得到两种产物,②符合题意。

①CH3CH2CH2CH2OH
③ ④
4.2-丙醇在铜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可被氧化为Q。下列物质与Q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CH3CH2CH2OH B.CH3CH2CHO
C.CH3CH2OCH3 D.CH3COCH3

2-丙醇在铜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丙酮(CH3COCH3),丙酮的分子式为C3H6O,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丙醛(CH3CH2CHO),故选B。
醇类催化氧化产物的判断
三、醇的取代反应多样性
5.(2024·西安高三模拟)乙醇在下列反应中没有断裂O—H的是
A.浓H2SO4并加热条件下发生分子间脱水
B.Cu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
C.加热条件下与HBr溶液反应
D.浓H2SO4并加热条件下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浓H2SO4并加热条件下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CH3CH2OH+CH3COOH
CH3COOCH2CH3+H2O,断裂O—H,D错误。
6.厦门大学应用光催化方法在CDS催化剂上首次实现了可见光照射下甲醇脱氢制备乙二醇和氢气的反应。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二醇是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主要原料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OH+2H+
HOCH2CH2OH+H2↑
C.甲醇与浓硫酸共热可以脱水制备二甲醚
D.甲醇可与卤化氢发生取代反应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是由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发生缩聚反应得到的有机物,故A正确;
从所给方程式可知,该方程式中H原子个数、电荷在反应前后不守恒,故B错误。
返回
苯酚及酚类
>
<
考点三
1.酚的概念
酚是_____与_____直接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
羟基
苯环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酚类的是_____(填字母)。
A.
B.
C.
D.
BC
2.苯酚的化学性质
(1)弱酸性
+H2O +H3O+,苯酚具有_________,俗称石炭酸。酸性:
H2CO3> > ,苯酚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其酸性仅表现在与金属、强碱的反应中。
弱酸性
与NaOH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Na2CO3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溴水的取代反应
苯酚滴入过量浓溴水中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显色反应:与FeCl3溶液作用显___色。
+NaOH―→ +H2O
+Na2CO3―→ +NaHCO3
生成白色沉淀
+3Br2―→ ↓+3HBr

(4)苯酚与甲醛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发生缩聚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氧化反应:易被空气氧化为_____色。
+(n-1)H2O
n +nHCHO
粉红
注意 苯酚有毒,浓溶液对皮肤有强腐蚀性,如皮肤不慎沾上苯酚溶液,应立即用乙醇冲洗,再用水冲洗。
苯酚的检验
苯中可能混有少量的苯酚,下列实验能证明苯中是否混有少量苯酚的是
①取样品,加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看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是否褪色,褪色则有苯酚,不褪色则无苯酚
②取样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观察样品是否分层
③取样品,加入过量的浓溴水,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有苯酚,若没有白色沉淀,则无苯酚
④取样品,滴加少量的FeCl3溶液,观察溶液是否显紫色,若显紫色则有苯酚,若不显紫色则无苯酚
A.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全部

①苯酚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是苯不能,故正确;
②不管苯中是否有苯酚,加入NaOH溶液都会分层,因此无法鉴别,故错误;
③产生的2,4,6- 三溴苯酚能溶于苯,因此不能鉴别,故错误;
④苯酚遇到氯化铁溶液显紫色,但是苯不能,故正确。
3.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1)苯酚与溴的取代反应比苯、甲苯易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在羟基的邻、对位上的氢原子变得活泼,易被取代
(2)醇、酚、羧酸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比较
名称 乙醇 苯酚 乙酸
酸性 中性 比碳酸弱 比碳酸强
氢原子活泼性 逐渐增强 ―→
1. 与 互为同系物(  )
2.苯酚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不易溶于冷水(  )
3.苯酚有毒,沾到皮肤上,可用浓NaOH溶液洗涤(  )
4.除去苯中的苯酚,加入浓溴水再过滤(  )
5.含酚类物质的废水对生物具有毒害作用,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
×

×
×

一、酚的结构与性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甲醇和苯酚都能与浓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B.苯甲醇、苯酚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故两者互为同系物
C. 、 、 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醇、苯甲醇、苯酚都既能与钠反应,又能与NaOH反应

苯甲醇不能与浓溴水反应,A项错误;
苯甲醇、苯酚的结构不相似,故不互为同系物,B项错误;
乙醇、苯甲醇的羟基都不显酸性,都不能与NaOH反应,D项错误。
2.某化妆品的组成Z具有美白功效,可用如图反应制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X Y Z
A.可以通过红外光谱来鉴别X和Y
B.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定Z中是否含有Y
C.Y、Z均可与溴水反应,但反应类型不同
D.X可作缩聚反应单体,Y可作加聚反应单体

X含有酚羟基,而Y含有碳碳双键,可以通过红外光谱来鉴别X和Y,A正确;Y含有碳碳双键,而Z含有酚羟基,它们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错误;Y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Z含有酚羟基且酚羟基的邻、对位存在氢原子,Z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C正确;
X属于酚类物质,能与甲醛发生缩聚反应,而Y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聚反应,D正确。
X Y Z
+ ―→
二、从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理解苯酚的性质
3.下列性质实验中,能说明苯环对羟基或甲基产生影响的是
A.苯酚可与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和NaOH溶液反应
B.苯酚可与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苯不能和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C.苯酚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而乙醇不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甲苯可与硝酸发生三元取代,而苯很难和硝酸发生三元取代

B项说明羟基使苯环活化而易发生取代反应;
C项说明苯酚中含有不饱和键而乙醇中没有;
D项说明甲基使苯环易发生取代反应。
A.2 +2Na―→ 2 +H2↑
B. +3Br2―→ +3HBr
C.n +nHCHO +(n-1)H2O
D. +NaOH―→ +H2O
4.下列反应,不能说明苯酚分子中羟基受苯环的影响而使它比乙醇分子中的羟基更活泼,或不能说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而使苯酚分子中苯环比苯更活泼的是

酚和醇中都含有羟基,都能够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则苯酚与钠反应不能说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
三、含酚羟基化合物的定量计算
5.(2023·广东梅州模拟)某种兴奋剂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5H18O3
B.该物质所有的碳原子一定在同一个平面上
C.1 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与3 mol NaOH发生反应
D.1 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与含5 mol Br2的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由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6H16O3,故A错误;
两个苯环为平面结构,通过单键相连,单键可以旋转,因
此所有碳原子不一定在一个平面上,故B错误;
1 mol该有机物中含3 mol酚羟基,最多能与3 mol NaOH反
应,故C正确;
该有机物中只有酚羟基邻、对位的氢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则1 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与含3 mol Br2的溴水发生取代反应,故D错误。
6.异鼠李素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当与等量该有机物反应时,最多消耗Br2、Na、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1 B.4∶4∶3
C.5∶4∶3 D.3∶5∶1

1个异鼠李素分子中含有3个酚羟基、1个醇羟基、1个碳碳双键,1 mol该物质最多可与4 mol Br2、4 mol Na、3 mol NaOH反应。
返回
练真题 明考向
1.(2023·浙江6月选考,10)丙烯可发生如下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丙烯分子中最多7个原子共平面
B.X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Br
C.Y与足量KOH醇溶液共热可生成丙炔
D.聚合物Z的链节为

1
2
3
4
1
2
3
4
乙烯分子中有6个原子共平面,甲烷分子中最多有3个原子共平面,则丙烯
分子中,两个框内的原子可能共平面,所以最多7个原子共平面,
A正确;
由题给信息分析可知,X的结构简式为 ,B不正确;
Y( )与足量KOH醇溶液共热,发生
消去反应,可生成丙炔(CH3C≡CH),C正确;
1
2
3
4
聚合物Z为 ,则其链节为 ,
D正确。
2.(2023·湖北,4)湖北蕲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的中药丹参,其水溶性有效成分之一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属于芳香烃
B.可发生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
C.分子中有5个手性碳原子
D.1 mol该物质最多消耗9 mol NaOH

1
2
3
4
1
2
3
4
该有机物中含有氧元素,不属于烃,A错误;
该有机物中含有酯基、羟基和羧基,均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含有碳碳双键和酚羟基均能发生氧化反应,B正确;
该有机物结构中, 标有“*”的为手性碳原子,
则一共有4个手性碳原子,C错误;
1
2
3
4
该物质中含有7个酚羟基,2个羧基,2个酯基,则1 mol该物质最多消耗11 mol NaOH,D错误。
3.(2022·湖北,2)莲藕含多酚类物质,其典型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类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能与溴水反应
B.可用作抗氧化剂
C.有特征红外吸收峰
D.能与Fe3+发生显色反应

1
2
3
4
1
2
3
4
苯酚可以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取代位置在酚羟基的邻、对位,
同理该物质也能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A错误;
该物质含有酚羟基,酚羟基容易被氧化,故可以用作抗氧化剂,
B正确;
该物质红外光谱能看到有O—H等,有特征红外吸收峰,C正确;
该物质含有酚羟基,能与铁离子发生显色反应,D正确。
4.(2022·山东,7)γ -崖柏素具天然活性,有酚的通性,结构如图。关于γ- 崖柏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B.可与NaHCO3溶液反应
C.分子中的碳原子不可能全部共平面
D.与足量H2加成后,产物分子中含手性碳原子

1
2
3
4
酚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γ -崖柏素有酚的通性,且γ- 崖柏素的环上有可以被取代的H,故γ- 崖柏素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A说法正确;
γ- 崖柏素分子中没有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的官能团,B说法错误;
γ -崖柏素分子中有一个异丙基,异丙基中间的碳原子和与其相连的3个碳原子不可能全部共面,C说法正确;
γ- 崖柏素与足量H2加成后转化为 ,产物分子中含手性碳原子(与羟基相连的C原子是手性碳原子),D说法正确。
1
2
3
4
返回
课时精练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醇类的是
A.C3H7OH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研究表明,臭氧层的破坏与“氟利昂”的排放密切相关,其化学反应机理如图[以二氯二氟甲烷(CF2Cl2)为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紫外线使CF2Cl2分解产生的Cl·是臭氧生成氧气的催化剂
B.ClOOCl(过氧化氯)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C.CF2Cl2分解为CF2Cl·和Cl·反应中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D.臭氧层破坏的关键因素是氟利昂和紫外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根据过程分析可知,生成的Cl·促进臭氧分解生成氧气,最后又生成Cl·,所以Cl·是促进臭氧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A正确;
ClOOCl的结构式为Cl—O—O—Cl,含有氧氧非极性共价键,B正确;
CF2Cl2分解为CF2Cl·和Cl·反应中有化学键的断裂,没有形成新的化学键,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2023·江西上饶万年中学校考一模)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A.将石油裂解后的气体通入溴的CCl4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石油裂解后有乙烯
生成
B.向废水中加入少量稀溴水,未见白色沉淀,说明废水中不含苯酚
C.向甲苯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振荡后溶液褪色,说明苯环可以被酸性
KMnO4溶液氧化
D.某一卤代烃与NaOH水溶液共热后,加入过量硝酸酸化,再滴入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该卤代烃为氯代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将石油裂解后的气体通入溴的CCl4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石油裂解后有不饱和烃生成,但不一定是乙烯,故A错误;
向废水中加入少量稀溴水,未见白色沉淀,可能是因为生成的2,4,6 -三溴苯酚的量太少而溶于苯酚,故B错误;
向甲苯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振荡后溶液褪色,甲苯被氧化为苯甲酸,甲基被氧化,苯环没有被酸性KMnO4氧化,故C错误;
某一卤代烃与NaOH水溶液共热后,卤代烃发生水解,加入过量硝酸酸化,再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沉淀是氯化银,证明该卤代烃为氯代烃,故D正确。
4.某烷烃X分子中碳与氢的质量比为36∶7。现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适量溴水,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
下列有关X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X的密度比水大
B.X的分子式为C6H14,X的同分异构体共有6种
C.X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
D.实验后试管2中的有机层是上层还是下层,可通过加水确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烷烃X分子中碳与氢的质量比为36∶7,则C、H原
子数目之比为 =3∶7=6∶14,烷烃通式为
CnH2n+2,故X的分子式为C6H14。烷烃X萃取溴水中
的溴,上层呈橙红色,说明X的密度比水小,故A
错误;
C6H14的同分异构体有己烷、2 -甲基戊烷、3- 甲基戊烷、2,3 -二甲基丁烷、2,2 -二甲基丁烷,共5种,故B错误;
X为烷烃,不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故C错误;
C6H14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得到溴代烃,溴代烃与水不互溶,可以通过加水确定试管2中的有机层是上层还是下层,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下列醇类物质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醛类的是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与—OH相连的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有H原子,上述醇中,B项不符合。
与—OH相连的碳原子上有H原子的醇可被氧化,但只有含有两个氢原子的醇(即含有—CH2OH)才能转化为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2023·青岛模拟)为探究乙醇消去反应的产物,某小组设计如下实验:取15 mL浓硫酸,向其中加入5 mL乙醇和少量碎瓷片;迅速升温至140 ℃;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现象。实验中可能会用到如图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存在2处错误
B.装置Ⅰ中的球形冷凝管可以用直形冷凝管代替
C.装置Ⅱ若实验开始后,发现未加碎瓷片,应停
止加热并待冷却后再添加
D.装置Ⅰ比装置Ⅱ的控温效果更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时应该是将浓硫酸加入乙醇中,迅
速升高温度到170 ℃而不是140 ℃,挥发出的乙醇及
生成的二氧化硫、乙烯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则实验中存在3处错误,A错误;
由于装置Ⅰ中的球形冷凝管是竖直放置的,换成直形
冷凝管也可以起到冷凝回流的作用,但效果稍微差一点,故装置Ⅰ中的球形冷凝管可以用直形冷凝管代替,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将“试剂”分别加入①、②两支试管中,下列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试剂 试管中的物质 实验目的
A 碳酸氢钠溶液 ①醋酸 ②苯酚溶液 验证醋酸的酸性强于苯酚
B 饱和溴水 ①苯 ②苯酚溶液 验证羟基对苯环的活性有影响
C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①苯 ②甲苯 验证甲基对苯环的活性有影响
D 金属钠 ①水 ②乙醇 验证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种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中分别加入NaOH的醇溶
液共热,然后加入稀硝酸至溶液呈酸性,
再滴入AgNO3溶液,均有沉淀生成
B.甲中加入NaOH的水溶液共热,再滴入AgNO3溶液,可检验该物质中含有的卤素
原子
C.乙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两种烯烃
D.丙与NaOH的水溶液共热,反应后生成的醇能被氧化为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甲、丙、丁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不能发
生消去反应,加入稀硝酸至溶液呈酸性,
再滴入AgNO3溶液,没有沉淀生成,故A
错误;
甲中加入NaOH的水溶液共热,没有进行酸化,再滴入AgNO3溶液,溶液中的OH-会干扰卤素原子的检验,故B错误;
乙发生消去反应只能得到丙烯一种烯烃,故C错误;
丙与NaOH的水溶液共热生成2,2 -二甲基- 1 -丙醇,能被氧化为2,2 -二甲基丙醛,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双酚A(BPA)的结构如图所示,在工业上常用于合成聚碳酸酯(PC)和环氧树脂等材料。关于双酚A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苯环,故属于芳香烃
B.滴加FeCl3溶液后,溶液显紫色
C.可以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1 mol双酚A最多消耗2 mol Br2
D.可以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该化合物含有氧元素,不属于烃类,A错误;
该化合物含有酚羟基,能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
B正确;
该化合物含有酚羟基,溴可以取代2个酚羟基的4个邻位,则1 mol双酚A最多消耗4 mol Br2,C错误;
酚羟基的酸性小于碳酸,该化合物可以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NaHCO3,不能放出CO2气体,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2023·河南新乡模拟)苯烯莫德可用于治疗牛皮癣、湿疹等,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苯烯莫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7H16O2
B.不能使溴水褪色
C.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
D.分子中的碳原子可能全部共平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分子式为C17H18O2,A错误;
该分子含碳碳双键,能使溴水褪色,B错误;
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 ,C正确;
苯环上异丙基三个碳原子与苯环上连接的碳原子构成四面体,故分子中的碳原
子不可能全部共平面,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1- 甲基- 2- 氯环己烷( )存在如图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X分子所有碳原子一定共面
B.X和Y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Y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X
D.Y的同分异构体中,含 结构的有12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由转化关系可知,X为 或 ,Y为 。 或 分子中都含有饱和
碳原子,饱和碳原子的空间结构为四面体形,
所以X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能共面,故A错误;
X分子中的碳碳双键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使溶液褪色,Y分子中的
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故B正确;
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Y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X,故C正确;
含有 结构的Y的同分异构体的环上可能连有乙基或2个甲基,其中连有乙基的有3种结构,连有2个甲基的有9种结构,共有12种,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已知:醛或酮可与格氏试剂(R′MgX)发生如下反应:
由乙醇合成CH3CH==CHCH3(2 -丁烯)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③发生氧化反应,⑥发生消去反应
B.CH3CH==CHCH3存在顺反异构
C.P的分子式为C4H10O
D.2 -丁烯与Br2以1∶1加成可得三种不同产物(不考虑立体异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N为CH3CHO,P为 ,据此分析解题。反应③中,CH3CH2OH转化为CH3CHO,发生氧化反应,反应⑥中, 转化为CH3CH==CHCH3,
发生消去反应,A正确;
2 -丁烯与Br2以1∶1加成,只能生成一种
产物,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ECH(环氧氯丙烷,结构为 )是生产环氧树脂的中间体,工业上可由如图路线合成。

已知:R1—Cl+HO—R2 R1—O—R2+HCl
(1)A为丙烯,其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碳碳双键
A为丙烯(CH2==CH—CH3),含有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
(2)已知B→C为加成反应,A→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取代
B中只有一个Cl原子,则A→B的反应为取代反应。
(3)B→C的反应中,B与次氯酸加成得到的C,有两种结构。
①C结构简式是ⅰ:ClCH2—CHCl—CH2OH和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分子中化学键的极性分析:
ⅰ为B→C的主要产物。该分析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ClCH2—CHOH—CH2Cl
B为CH2==CH—CH2Cl,Cl的电负性较大,使双键电子云向中心碳原子偏移;HOCl中: ,因此—OH易连在端基碳原子上
(4)对C→环氧氯丙烷的反应研究表明,当保持其他条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不变时,随起始反应物中NaOH和物质C的比例增大,环氧氯丙烷的产率如图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根据该反应中各物质的性质,分析随n(NaOH)∶n(C)的值
增大,环氧氯丙烷产率下降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lCH2—CHCl—CH2OH+2NaOH HOCH2—CHOH—CH2OH+2NaCl
C中含Cl原子,随着n(NaOH)∶n(C)的值增大,会发生卤代烃的水解反应,造成环氧氯丙烷的产率减小。
14.佳味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产物,也可直接作农药使用。如图是以苯酚为原料合成佳味醇的流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分子式为C3H5Br,B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__。
(2)A与B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
B的分子式为C3H5Br,结合B和A反应生成产物的结构简式可知,B为CH2==CHCH2Br,A为 ,根据已知信息①可知C的结构简式为
,由已知信息②可知佳味醇的结构简式为 。
A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被CH2==CHCH2Br中的烃基取代生成
和HBr,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CH2==CHCH2Br
取代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由C→佳味醇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是化合物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峰面积之比为4∶1,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CH2==CHCH2O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化合物B经过下列转化,可合成用于制造树脂、合成橡胶乳液的有机原料丙烯酸。
ⅰ.完成从F到丙烯酸的合成路线。
ⅱ.设置反应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保护目标产物中的碳碳双键(或防止碳碳双键被氧化)
B的结构简式是CH2==CHCH2Br,B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的E为CH2==CHCH2OH,E和HBr发生加成反应生成F,F的结构简式是CH3CH(Br)CH2OH,F发生催化氧化生成CH3CH(Br)CHO,产物继续被氧化、酸化生成CH3CH(Br)COOH,最后通过消去反应生成CH2==CHCOOH;因为在氧化羟基的同时碳碳双键也易被氧化,所以为了保护碳碳双键才设置反应②。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醇类的是(  )
A.C3H7OH B.
C. D.
2.研究表明,臭氧层的破坏与“氟利昂”的排放密切相关,其化学反应机理如图[以二氯二氟甲烷(CF2Cl2)为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紫外线使CF2Cl2分解产生的Cl·是臭氧生成氧气的催化剂
B.ClOOCl(过氧化氯)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C.CF2Cl2分解为CF2Cl·和Cl·反应中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D.臭氧层破坏的关键因素是氟利昂和紫外线
3.(2023·江西上饶万年中学校考一模)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A.将石油裂解后的气体通入溴的CCl4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石油裂解后有乙烯生成
B.向废水中加入少量稀溴水,未见白色沉淀,说明废水中不含苯酚
C.向甲苯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振荡后溶液褪色,说明苯环可以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D.某一卤代烃与NaOH水溶液共热后,加入过量硝酸酸化,再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该卤代烃为氯代烃
4.某烷烃X分子中碳与氢的质量比为36∶7。现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适量溴水,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
下列有关X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条件下,X的密度比水大
B.X的分子式为C6H14,X的同分异构体共有6种
C.X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
D.实验后试管2中的有机层是上层还是下层,可通过加水确定
5.下列醇类物质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醛类的是(  )
A.   B.
C. D.
6.(2023·青岛模拟)为探究乙醇消去反应的产物,某小组设计如下实验:取15 mL浓硫酸,向其中加入5 mL乙醇和少量碎瓷片;迅速升温至140 ℃;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现象。实验中可能会用到如图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存在2处错误
B.装置Ⅰ中的球形冷凝管可以用直形冷凝管代替
C.装置Ⅱ若实验开始后,发现未加碎瓷片,应停止加热并待冷却后再添加
D.装置Ⅰ比装置Ⅱ的控温效果更好
7.将“试剂”分别加入①、②两支试管中,下列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试剂 试管中的物质 实验目的
A 碳酸氢钠溶液 ①醋酸 ②苯酚溶液 验证醋酸的酸性强于苯酚
B 饱和溴水 ①苯 ②苯酚溶液 验证羟基对苯环的活性有影响
C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①苯 ②甲苯 验证甲基对苯环的活性有影响
D 金属钠 ①水 ②乙醇 验证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8.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种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中分别加入NaOH的醇溶液共热,然后加入稀硝酸至溶液呈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均有沉淀生成
B.甲中加入NaOH的水溶液共热,再滴入AgNO3溶液,可检验该物质中含有的卤素原子
C.乙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两种烯烃
D.丙与NaOH的水溶液共热,反应后生成的醇能被氧化为醛
9.双酚A(BPA)的结构如图所示,在工业上常用于合成聚碳酸酯(PC)和环氧树脂等材料。关于双酚A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苯环,故属于芳香烃
B.滴加FeCl3溶液后,溶液显紫色
C.可以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1 mol双酚A最多消耗2 mol Br2
D.可以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10.(2023·河南新乡模拟)苯烯莫德可用于治疗牛皮癣、湿疹等,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苯烯莫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17H16O2
B.不能使溴水褪色
C.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
D.分子中的碳原子可能全部共平面
11.1-甲基-2-氯环己烷()存在如图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XY
A.X分子所有碳原子一定共面
B.X和Y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Y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X
D.Y的同分异构体中,含结构的有12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12.已知:醛或酮可与格氏试剂(R′MgX)发生如下反应:
由乙醇合成CH3CH==CHCH3(2-丁烯)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③发生氧化反应,⑥发生消去反应
B.CH3CH==CHCH3存在顺反异构
C.P的分子式为C4H10O
D.2-丁烯与Br2以1∶1加成可得三种不同产物(不考虑立体异构)
13.ECH(环氧氯丙烷,结构为)是生产环氧树脂的中间体,工业上可由如图路线合成。
已知:R1—Cl+HO—R2R1—O—R2+HCl
(1)A为丙烯,其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B→C为加成反应,A→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反应。
(3)B→C的反应中,B与次氯酸加成得到的C,有两种结构。
①C结构简式是ⅰ:ClCH2—CHCl—CH2OH和ⅱ: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分子中化学键的极性分析:ⅰ为B→C的主要产物。该分析过程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C→环氧氯丙烷的反应研究表明,当保持其他条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不变时,随起始反应物中NaOH和物质C的比例增大,环氧氯丙烷的产率如图所示:
根据该反应中各物质的性质,分析随n(NaOH)∶n(C)的值增大,环氧氯丙烷产率下降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佳味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产物,也可直接作农药使用。如图是以苯酚为原料合成佳味醇的流程:
已知:
①R1BrR1MgBrR1—R2(THF为一种有机溶剂);
②C6H5—O—RC6H5—OH。
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分子式为C3H5Br,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与B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C→佳味醇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是化合物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峰面积之比为4∶1,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化合物B经过下列转化,可合成用于制造树脂、合成橡胶乳液的有机原料丙烯酸。
ⅰ.完成从F到丙烯酸的合成路线。
ⅱ.设置反应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 2.C
3.D [将石油裂解后的气体通入溴的CCl4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石油裂解后有不饱和烃生成,但不一定是乙烯,故A错误;向废水中加入少量稀溴水,未见白色沉淀,可能是因为生成的2,4,6-三溴苯酚的量太少而溶于苯酚,故B错误;向甲苯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振荡后溶液褪色,甲苯被氧化为苯甲酸,甲基被氧化,苯环没有被酸性KMnO4氧化,故C错误;某一卤代烃与NaOH水溶液共热后,卤代烃发生水解,加入过量硝酸酸化,再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沉淀是氯化银,证明该卤代烃为氯代烃,故D正确。]
4.D [烷烃X分子中碳与氢的质量比为36∶7,则C、H原子数目之比为∶=3∶7=6∶14,烷烃通式为CnH2n+2,故X的分子式为C6H14。烷烃X萃取溴水中的溴,上层呈橙红色,说明X的密度比水小,故A错误;C6H14的同分异构体有己烷、2-甲基戊烷、3-甲基戊烷、2,3-二甲基丁烷、2,2-二甲基丁烷,共5种,故B错误;X为烷烃,不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故C错误;C6H14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得到溴代烃,溴代烃与水不互溶,可以通过加水确定试管2中的有机层是上层还是下层,故D正确。]
5.C 6.A 7.C
8.D [甲、丙、丁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加入稀硝酸至溶液呈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没有沉淀生成,故A错误;甲中加入NaOH的水溶液共热,没有进行酸化,再滴入AgNO3溶液,溶液中的OH-会干扰卤素原子的检验,故B错误;乙发生消去反应只能得到丙烯一种烯烃,故C错误;丙与NaOH的水溶液共热生成2,2-二甲基-1-丙醇,能被氧化为2,2-二甲基丙醛,故D正确。]
9.B [该化合物含有氧元素,不属于烃类,A错误;该化合物含有酚羟基,能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B正确;该化合物含有酚羟基,溴可以取代2个酚羟基的4个邻位,则1 mol双酚A最多消耗4 mol Br2,C错误;酚羟基的酸性小于碳酸,该化合物可以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NaHCO3,不能放出CO2气体,D错误。]
10.C 
11.A [由转化关系可知,X为或,Y为。或分子中都含有饱和碳原子,饱和碳原子的空间结构为四面体形,所以X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能共面,故A错误;X分子中的碳碳双键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使溶液褪色,Y分子中的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故B正确;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Y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X,故C正确;含有结构的Y的同分异构体的环上可能连有乙基或2个甲基,其中连有乙基的有3种结构,连有2个甲基的有9种结构,共有12种,故D正确。]
12.D
13.(1)碳碳双键 (2)取代
(3)①ClCH2—CHOH—CH2Cl ②B为CH2==CH—CH2Cl,Cl的电负性较大,使双键电子云向中心碳原子偏移;HOCl中:H—,因此—OH易连在端基碳原子上
(4)ClCH2—CHCl—CH2OH+2NaOHHOCH2—CHOH—CH2OH+2NaCl
14.(1)CH2==CHCH2Br (2)取代反应
(3)+H2O+CH2==CHCH2OH
(4)
(5)ⅰ.
CH2==CHCOO-CH2==CHCOOH
ⅱ.保护目标产物中的碳碳双键(或防止碳碳双键被氧化)
解析 B的分子式为C3H5Br,结合B和A反应生成产物的结构简式可知,B为CH2==CHCH2Br,A为,根据已知信息①可知C的结构简式为,由已知信息②可知佳味醇的结构简式为。
(2)A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被CH2==CHCH2Br中的烃基取代生成和HBr,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5)B的结构简式是CH2==CHCH2Br,B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的E为CH2==CHCH2OH,E和HBr发生加成反应生成F,F的结构简式是CH3CH(Br)CH2OH,F发生催化氧化生成CH3CH(Br)CHO,产物继续被氧化、酸化生成CH3CH(Br)COOH,最后通过消去反应生成CH2==CHCOOH;因为在氧化羟基的同时碳碳双键也易被氧化,所以为了保护碳碳双键才设置反应②。第63讲 卤代烃 醇 酚
[复习目标] 1.了解卤代烃的组成、结构特点,掌握卤代烃的性质,能利用卤代烃的形成和转化进行有机合成。2.能从结构的角度辨识醇和酚,了解重要醇、酚的性质和用途。3.能从官能团、化学键的特点及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醇和酚的反应规律,并能正确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考点一 卤代烃
1.卤代烃的概念
(1)卤代烃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通式可表示为R—X(其中R—表示烃基)。
(2)官能团是碳卤键。
2.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1)沸点:比同碳原子数的烃的沸点要高。
(2)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
(3)密度:一般一氟代烃、一氯代烃比水小,其余比水大。
3.卤代烃的用途与危害
(1)用途:制冷剂、灭火剂、溶剂、麻醉剂、合成有机化合物。
(2)危害:氟氯代烷可在强烈的紫外线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氯原子自由基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机理(以CCl3F为例)为:CCl3FCCl2F·+Cl·;O3+Cl·――→ClO·+O2;O·+ClO·――→Cl·+O2。其中活性氯(Cl·)的作用是催化剂。
4.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
反应类型 水解反应(取代反应) 消去反应
反应条件 强碱的水溶液、加热 强碱的醇溶液、加热
断键方式
化学方程式 RX+NaOHROH+NaX RCH2CH2X+NaOHRCH==CH2+NaX+H2O
产物特征 引入—OH 消去H、X,生成物中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
特别提醒 卤代烃能发生消去反应的结构条件:①卤代烃中碳原子数≥2;②存在β-H;③苯环上的卤素原子不能消去。
[应用举例]
下列化合物中,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且消去后只生成一种不饱和化合物的是(  )
A.CH3Cl B.
C. D.
答案 B
解析 A、C项只能发生水解反应,不能发生消去反应;D项有两种消去产物:2-甲基-1-丁烯或2-甲基-2-丁烯。
5.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
(1)检验流程
(2)加入稀硝酸酸化是为了中和过量的NaOH,防止NaOH与AgNO3反应,产生棕褐色的Ag2O沉淀。
6.卤代烃的获取
(1)不饱和烃与卤素单质、卤化氢等的加成反应
CH3—CH==CH2+Br2―→CH3CHBrCH2Br;
CH3—CH==CH2+HBr;
CH≡CH+HClCH2==CHCl。
(2)取代反应
CH3CH3+Cl2CH3CH2Cl+HCl;
+Br2+HBr↑;
C2H5OH+HBrC2H5Br+H2O。
1.常温下卤代烃均为液体且都不溶于水(  )
2.CH3CH2Cl的沸点比CH3CH3的高(  )
3.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一氯代烃的密度逐渐增大(  )
4.在溴乙烷中加入AgNO3溶液,立即产生浅黄色沉淀(  )
5.氯仿是良好的溶剂,可广泛用于有机化工,对环境无影响(  )
6.氟氯代烷具有性质稳定、无毒、易挥发、易液化且不易燃烧等特性,而被广泛用作制冷剂、灭火剂、溶剂等(  )
答案 1.× 2.√ 3.× 4.× 5.× 6.√
一、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
1.为了测定某卤代烃分子中所含有的卤素原子种类,可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 ①量取该卤代烃液体;②冷却后加入稀硝酸酸化;③加入AgNO3溶液至沉淀完全;④加入适量NaOH溶液,煮沸至液体不分层。正确操作顺序为(  )
A.④③②① B.①④②③
C.③①④② D.①④③②
答案 B
2.为测定某卤代烃(只含一种卤素原子)分子中卤素原子的种类和数目,设计实验如下:
已知:相同条件下,该卤代烃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9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入过量稀硝酸的目的是中和未反应的NaOH,防止干扰卤素原子的测定
B.该卤代烃分子中含有溴原子
C.该卤代烃的分子式是C2H4Br2
D.该卤代烃的名称是1,2-二溴乙烷
答案 D
解析 卤代烃的水解需要在碱性溶液中进行,加入硝酸银溶液检验卤素原子前需要先加入稀硝酸中和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防止干扰卤素原子的测定,A正确;由得到浅黄色沉淀可知,该卤代烃分子中含有溴原子,B正确;相同条件下,该卤代烃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94,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94×2=188,卤代烃样品的质量为18.8 g, 该卤代烃的物质的量n== =0.1 mol,称得沉淀的质量为37.6 g,即n(AgBr)===0.2 mol,Br的物质的量与卤代烃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所以该卤代烃中的Br原子数目为2,该卤代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8,则其分子中烃基的式量为188-80×2=28,所以该烃基为—C2H4,所以该卤代烃的分子式为C2H4Br2,其结构简式为CH2BrCH2Br或CH3CHBr2,名称为1,2-二溴乙烷或1,1-二溴乙烷,C正确、D不正确。
二、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桥梁作用
3.利用已有知识,完成下列转化,写出转化的路线图。
(1)以为原料制备。
(2)以为原料制备。
(3)以为原料制备。
答案 (1) (或)
(2)
(3)
4.利用已有知识并结合已知信息,完成下列转化,写出转化的路线图。
(1)以CH3CH2CH2Cl为原料制取。
已知:CH3CH2CH==CH2CH3CHBrCH==CH2
(2)以溴乙烷为原料制取。
已知:R—BrR—MgBr(R、R′表示烃基)
答案 (1)CH3CH2CH2ClCH3CH==CH2CH2BrCH==CH2
CH2BrCHBrCH2Br
(2)
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与转化中的作用
(1)改变官能团的个数
如:CH3CH2BrCH2==CH2CH2BrCH2Br。
2 改变官能团的位置
如:CH2BrCH2CH2CH3CH2==CHCH2CH3。
(3)对官能团进行保护
如在氧化CH2==CHCH2OH的羟基时,碳碳双键易被氧化,常采用下列方法保护:CH2==CHCH2OH
CH2==CH—COOH。
考点二 乙醇及醇类
1.醇的概念及分类
(1)羟基与饱和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醇,饱和一元醇的通式为CnH2n+1OH(n≥1)。
(2)
2.醇类的物理性质
熔、沸点 溶解性 密度
醇 ①高于相对分子质量接近的烷烃或烯烃; ②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 ③碳原子数相同时,羟基个数越多,熔、沸点越高 ①饱和一元醇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降低; ②羟基个数越多,溶解度越大 比水小
思考 (1)醇比同碳原子烃的沸点高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
(2)甲醇、乙醇、丙醇可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醇分子间形成氢键 (2)它们与水分子间形成了氢键
3.几种重要醇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物理性质 用途
乙醇 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比水小,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燃料;化工原料;常用的溶剂;体积分数为75%时可作医用消毒剂
甲醇(木醇) 无色液体,沸点低、易挥发、易溶于水 化工生产、车用燃料
乙二醇 无色、黏稠的液体,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重要化工原料,制造化妆品、发动机、防冻液等
丙三醇(甘油)
4.从官能团、化学键的视角理解醇的化学性质
(1)根据结构预测醇类的化学性质
醇的官能团羟基(—OH),决定了醇的主要化学性质,受羟基的影响,C—H的极性增强,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断键发生化学反应。
(2)醇分子的断键部位及反应类型
(R、R′可以为H,也可以为烃基)
按要求完成下列方程式,并指明反应类型及断键部位。
(ⅰ)乙醇与Na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置换反应,①。
(ⅱ)乙醇与HBr反应:CH3CH2OH+HBrCH3CH2Br+H2O,取代反应,②。
(ⅲ)醇分子内脱水(以2-丙醇为例):CH3CH==CH2↑+H2O,消去反应,②⑤。
(ⅳ)醇分子间脱水
a.乙醇在浓H2SO4、140 ℃条件下: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取代反应,①②。
b.乙二醇在浓H2SO4、加热条件下生成六元环醚:2HOCH2CH2OH+2H2O,取代反应,①②。
(ⅴ)醇的催化氧化
a.乙醇:2CH3CH2OH+O22CH3CHO+2H2O,氧化反应,①③。
b.2-丙醇:+O2+2H2O,氧化反应,①③。
1.醇类都易溶于水(  )
2.质量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常作消毒剂(  )
3.向工业酒精中加入生石灰,然后加热蒸馏,可制得无水乙醇(  )
4.CH3OH、CH3CH2OH、的沸点依次升高(  )
5.甲醇有毒,误服会损伤视神经,甚至导致人死亡(  )
6.醚类物质在化工生产中被广泛用作溶剂,有的醚可被用作麻醉剂(  )
答案 1.× 2.× 3.√ 4.√ 5.√ 6.√
一、醇的消去反应
1.有机物C7H15OH,若它的消去反应产物有3种(不包括H2O,也不考虑立体异构),则它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或)
解析 C7H15OH有3种消去反应产物,则应为结构,其中烃基R1、R2、R3各不相同,必定为CH3—、CH3CH2—、CH3CH2CH2—或中的一种,故该物质的结构简式有2种。
2.现有下列七种有机物:
①CH3CH2CH2OH ②





请回答:
与浓H2SO4共热发生消去反应:只生成一种烯烃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能生成三种烯烃的是________(不考虑立体异构),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________。
答案 ①②③ ⑥ ⑦
解析 醇类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是与羟基所连碳的相邻碳原子上必须有氢原子。
醇的消去反应规律
醇分子中,连有羟基(—OH)的碳原子必须有相邻的碳原子,并且此相邻的碳原子上必须连有氢原子时,才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不饱和键。表示为
二、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3.下列四种有机物的分子式均为C4H10O。
①CH3CH2CH2CH2OH



分析其结构特点,用序号解答下列问题:
(1)其中能与钠反应产生H2的有________。
(2)能被氧化成含相同碳原子数的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被氧化成酮的是__________。
(4)能发生消去反应且生成两种(不考虑立体异构)产物的是________。
答案 (1)①②③④ (2)①③ (3)② (4)②
解析 (1)所有的醇都能与活泼金属钠反应产生H2。(2)能被氧化成醛的醇分子中必含有基团“—CH2OH”,①和③符合题意。(3)能被氧化成酮的醇分子中必含有基团“”,②符合题意。(4)若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类型不同,则发生消去反应时,可以得到两种产物,②符合题意。
4.2-丙醇在铜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可被氧化为Q。下列物质与Q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CH3CH2CH2OH B.CH3CH2CHO
C.CH3CH2OCH3 D.CH3COCH3
答案 B
解析 2-丙醇在铜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丙酮(CH3COCH3),丙酮的分子式为C3H6O,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丙醛(CH3CH2CHO),故选B。
醇类催化氧化产物的判断
三、醇的取代反应多样性
5.(2024·西安高三模拟)乙醇在下列反应中没有断裂O—H的是(  )
A.浓H2SO4并加热条件下发生分子间脱水
B.Cu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
C.加热条件下与HBr溶液反应
D.浓H2SO4并加热条件下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答案 C
解析 浓H2SO4并加热条件下发生分子间脱水: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断裂O—H,A错误;Cu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2CH3CH2OH+O22CH3CHO+2H2O,断裂O—H,B错误;加热条件下与HBr溶液反应:CH3CH2OH+HBrCH3CH2Br+H2O,没有断裂O—H,C正确;浓H2SO4并加热条件下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断裂O—H,D错误。
6.厦门大学应用光催化方法在CDS催化剂上首次实现了可见光照射下甲醇脱氢制备乙二醇和氢气的反应。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二醇是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主要原料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OH+2H+HOCH2CH2OH+H2↑
C.甲醇与浓硫酸共热可以脱水制备二甲醚
D.甲醇可与卤化氢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 B
解析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是由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发生缩聚反应得到的有机物,故A正确;从所给方程式可知,该方程式中H原子个数、电荷在反应前后不守恒,故B错误。
考点三 苯酚及酚类
1.酚的概念
酚是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
[应用举例]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酚类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答案 BC
2.苯酚的化学性质
(1)弱酸性
+H2O??+H3O+,苯酚具有弱酸性,俗称石炭酸。酸性:H2CO3>>HCO,苯酚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其酸性仅表现在与金属、强碱的反应中。
与NaOH反应:+NaOH―→+H2O;
与Na2CO3反应:+Na2CO3―→+NaHCO3。
(2)与溴水的取代反应
苯酚滴入过量浓溴水中产生的现象为生成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
+3Br2―→↓+3HBr。
(3)显色反应: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
(4)苯酚与甲醛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发生缩聚反应,化学方程式:n+nHCHO+(n-1)H2O。
(5)氧化反应:易被空气氧化为粉红色。
注意 苯酚有毒,浓溶液对皮肤有强腐蚀性,如皮肤不慎沾上苯酚溶液,应立即用乙醇冲洗,再用水冲洗。
[应用举例] 苯酚的检验
苯中可能混有少量的苯酚,下列实验能证明苯中是否混有少量苯酚的是(  )
①取样品,加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看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是否褪色,褪色则有苯酚,不褪色则无苯酚
②取样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观察样品是否分层
③取样品,加入过量的浓溴水,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有苯酚,若没有白色沉淀,则无苯酚
④取样品,滴加少量的FeCl3溶液,观察溶液是否显紫色,若显紫色则有苯酚,若不显紫色则无苯酚
A.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全部
答案 C
解析 ①苯酚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是苯不能,故正确;②不管苯中是否有苯酚,加入NaOH溶液都会分层,因此无法鉴别,故错误;③产生的2,4,6 三溴苯酚能溶于苯,因此不能鉴别,故错误;④苯酚遇到氯化铁溶液显紫色,但是苯不能,故正确。
3.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1)苯酚与溴的取代反应比苯、甲苯易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在羟基的邻、对位上的氢原子变得活泼,易被取代
(2)醇、酚、羧酸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比较
名称 乙醇 苯酚 乙酸
酸性 中性 比碳酸弱 比碳酸强
氢原子活泼性 逐渐增强 ―→
1.与互为同系物(  )
2.苯酚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不易溶于冷水(  )
3.苯酚有毒,沾到皮肤上,可用浓NaOH溶液洗涤(  )
4.除去苯中的苯酚,加入浓溴水再过滤(  )
5.含酚类物质的废水对生物具有毒害作用,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
答案 1.× 2.√ 3.× 4.× 5.√
一、酚的结构与性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苯甲醇和苯酚都能与浓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B.苯甲醇、苯酚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故两者互为同系物
C.、、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醇、苯甲醇、苯酚都既能与钠反应,又能与NaOH反应
答案 C
解析 苯甲醇不能与浓溴水反应,A项错误;苯甲醇、苯酚的结构不相似,故不互为同系物,B项错误;乙醇、苯甲醇的羟基都不显酸性,都不能与NaOH反应,D项错误。
2.某化妆品的组成Z具有美白功效,可用如图反应制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X Y Z
A.可以通过红外光谱来鉴别X和Y
B.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定Z中是否含有Y
C.Y、Z均可与溴水反应,但反应类型不同
D.X可作缩聚反应单体,Y可作加聚反应单体
答案 B
解析 X含有酚羟基,而Y含有碳碳双键,可以通过红外光谱来鉴别X和Y,A正确;Y含有碳碳双键,而Z含有酚羟基,它们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错误;Y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Z含有酚羟基且酚羟基的邻、对位存在氢原子,Z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C正确;X属于酚类物质,能与甲醛发生缩聚反应,而Y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聚反应,D正确。
二、从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理解苯酚的性质
3.下列性质实验中,能说明苯环对羟基或甲基产生影响的是(  )
A.苯酚可与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和NaOH溶液反应
B.苯酚可与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苯不能和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C.苯酚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而乙醇不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甲苯可与硝酸发生三元取代,而苯很难和硝酸发生三元取代
答案 A
解析 B项说明羟基使苯环活化而易发生取代反应;C项说明苯酚中含有不饱和键而乙醇中没有;D项说明甲基使苯环易发生取代反应。
4.下列反应,不能说明苯酚分子中羟基受苯环的影响而使它比乙醇分子中的羟基更活泼,或不能说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而使苯酚分子中苯环比苯更活泼的是(  )
A.2+2Na―→2+H2↑
B.+3Br2―→+3HBr
C.n+nHCHO+(n-1)H2O
D.+NaOH―→+H2O
答案 A
解析 酚和醇中都含有羟基,都能够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则苯酚与钠反应不能说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
三、含酚羟基化合物的定量计算
5.(2023·广东梅州模拟)某种兴奋剂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5H18O3
B.该物质所有的碳原子一定在同一个平面上
C.1 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与3 mol NaOH发生反应
D.1 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与含5 mol Br2的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 C
解析 由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6H16O3,故A错误;两个苯环为平面结构,通过单键相连,单键可以旋转,因此所有碳原子不一定在一个平面上,故B错误;1 mol该有机物中含3 mol酚羟基,最多能与3 mol NaOH反应,故C正确;该有机物中只有酚羟基邻、对位的氢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则1 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与含3 mol Br2的溴水发生取代反应,故D错误。
6.异鼠李素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当与等量该有机物反应时,最多消耗Br2、Na、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1 B.4∶4∶3
C.5∶4∶3 D.3∶5∶1
答案 B
解析 1个异鼠李素分子中含有3个酚羟基、1个醇羟基、1个碳碳双键,1 mol该物质最多可与4 mol Br2、4 mol Na、3 mol NaOH反应。
1.(2023·浙江6月选考,10)丙烯可发生如下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丙烯分子中最多7个原子共平面
B.X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Br
C.Y与足量KOH醇溶液共热可生成丙炔
D.聚合物Z的链节为
答案 B
解析 乙烯分子中有6个原子共平面,甲烷分子中最多有3个原子共平面,则丙烯分子中,两个框内的原子可能共平面,所以最多7个原子共平面,A正确;由题给信息分析可知,X的结构简式为,B不正确;Y()与足量KOH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可生成丙炔(CH3C≡CH),C正确;聚合物Z为,则其链节为,D正确。
2.(2023·湖北,4)湖北蕲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的中药丹参,其水溶性有效成分之一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属于芳香烃
B.可发生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
C.分子中有5个手性碳原子
D.1 mol该物质最多消耗9 mol NaOH
答案 B
解析 该有机物中含有氧元素,不属于烃,A错误;该有机物中含有酯基、羟基和羧基,均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含有碳碳双键和酚羟基均能发生氧化反应,B正确;该有机物结构中,标有“*”的为手性碳原子,则一共有4个手性碳原子,C错误;该物质中含有7个酚羟基,2个羧基,2个酯基,则1 mol该物质最多消耗11 mol NaOH,D错误。
3.(2022·湖北,2)莲藕含多酚类物质,其典型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类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能与溴水反应
B.可用作抗氧化剂
C.有特征红外吸收峰
D.能与Fe3+发生显色反应
答案 A
解析 苯酚可以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取代位置在酚羟基的邻、对位,同理该物质也能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A错误;该物质含有酚羟基,酚羟基容易被氧化,故可以用作抗氧化剂,B正确;该物质红外光谱能看到有O—H等,有特征红外吸收峰,C正确;该物质含有酚羟基,能与铁离子发生显色反应,D正确。
4.(2022·山东,7)γ 崖柏素具天然活性,有酚的通性,结构如图。关于γ 崖柏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B.可与NaHCO3溶液反应
C.分子中的碳原子不可能全部共平面
D.与足量H2加成后,产物分子中含手性碳原子
答案 B
解析 酚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γ 崖柏素有酚的通性,且γ 崖柏素的环上有可以被取代的H,故γ 崖柏素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A说法正确;γ 崖柏素分子中没有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的官能团,B说法错误;γ 崖柏素分子中有一个异丙基,异丙基中间的碳原子和与其相连的3个碳原子不可能全部共面,C说法正确;γ 崖柏素与足量H2加成后转化为,产物分子中含手性碳原子(与羟基相连的C原子是手性碳原子),D说法正确。
课时精练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醇类的是(  )
A.C3H7OH B.
C. D.
答案 C
2.研究表明,臭氧层的破坏与“氟利昂”的排放密切相关,其化学反应机理如图[以二氯二氟甲烷(CF2Cl2)为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紫外线使CF2Cl2分解产生的Cl·是臭氧生成氧气的催化剂
B.ClOOCl(过氧化氯)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C.CF2Cl2分解为CF2Cl·和Cl·反应中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D.臭氧层破坏的关键因素是氟利昂和紫外线
答案 C
解析 根据过程分析可知,生成的Cl·促进臭氧分解生成氧气,最后又生成Cl·,所以Cl·是促进臭氧分解生成氧气的催化剂,A正确;ClOOCl的结构式为Cl—O—O—Cl,含有氧氧非极性共价键,B正确;CF2Cl2分解为CF2Cl·和Cl·反应中有化学键的断裂,没有形成新的化学键,C错误。
3.(2023·江西上饶万年中学校考一模)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A.将石油裂解后的气体通入溴的CCl4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石油裂解后有乙烯生成
B.向废水中加入少量稀溴水,未见白色沉淀,说明废水中不含苯酚
C.向甲苯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振荡后溶液褪色,说明苯环可以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D.某一卤代烃与NaOH水溶液共热后,加入过量硝酸酸化,再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该卤代烃为氯代烃
答案 D
解析 将石油裂解后的气体通入溴的CCl4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石油裂解后有不饱和烃生成,但不一定是乙烯,故A错误;向废水中加入少量稀溴水,未见白色沉淀,可能是因为生成的2,4,6 三溴苯酚的量太少而溶于苯酚,故B错误;向甲苯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振荡后溶液褪色,甲苯被氧化为苯甲酸,甲基被氧化,苯环没有被酸性KMnO4氧化,故C错误;某一卤代烃与NaOH水溶液共热后,卤代烃发生水解,加入过量硝酸酸化,再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沉淀是氯化银,证明该卤代烃为氯代烃,故D正确。
4.某烷烃X分子中碳与氢的质量比为36∶7。现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适量溴水,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
下列有关X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条件下,X的密度比水大
B.X的分子式为C6H14,X的同分异构体共有6种
C.X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
D.实验后试管2中的有机层是上层还是下层,可通过加水确定
答案 D
解析 烷烃X分子中碳与氢的质量比为36∶7,则C、H原子数目之比为∶=3∶7=6∶14,烷烃通式为CnH2n+2,故X的分子式为C6H14。烷烃X萃取溴水中的溴,上层呈橙红色,说明X的密度比水小,故A错误;C6H14的同分异构体有己烷、2 甲基戊烷、3 甲基戊烷、2,3 二甲基丁烷、2,2 二甲基丁烷,共5种,故B错误;X为烷烃,不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故C错误;C6H14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得到溴代烃,溴代烃与水不互溶,可以通过加水确定试管2中的有机层是上层还是下层,故D正确。
5.下列醇类物质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醛类的是(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与—OH相连的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有H原子,上述醇中,B项不符合。与—OH相连的碳原子上有H原子的醇可被氧化,但只有含有两个氢原子的醇(即含有—CH2OH)才能转化为醛。
6.(2023·青岛模拟)为探究乙醇消去反应的产物,某小组设计如下实验:取15 mL浓硫酸,向其中加入5 mL乙醇和少量碎瓷片;迅速升温至140 ℃;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现象。实验中可能会用到如图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存在2处错误
B.装置Ⅰ中的球形冷凝管可以用直形冷凝管代替
C.装置Ⅱ若实验开始后,发现未加碎瓷片,应停止加热并待冷却后再添加
D.装置Ⅰ比装置Ⅱ的控温效果更好
答案 A
解析 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时应该是将浓硫酸加入乙醇中,迅速升高温度到170 ℃而不是140 ℃,挥发出的乙醇及生成的二氧化硫、乙烯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实验中存在3处错误,A错误;由于装置Ⅰ中的球形冷凝管是竖直放置的,换成直形冷凝管也可以起到冷凝回流的作用,但效果稍微差一点,故装置Ⅰ中的球形冷凝管可以用直形冷凝管代替,B正确。
7.将“试剂”分别加入①、②两支试管中,下列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试剂 试管中的物质 实验目的
A 碳酸氢钠溶液 ①醋酸 ②苯酚溶液 验证醋酸的酸性强于苯酚
B 饱和溴水 ①苯 ②苯酚溶液 验证羟基对苯环的活性有影响
C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①苯 ②甲苯 验证甲基对苯环的活性有影响
D 金属钠 ①水 ②乙醇 验证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答案 C
8.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种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中分别加入NaOH的醇溶液共热,然后加入稀硝酸至溶液呈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均有沉淀生成
B.甲中加入NaOH的水溶液共热,再滴入AgNO3溶液,可检验该物质中含有的卤素原子
C.乙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两种烯烃
D.丙与NaOH的水溶液共热,反应后生成的醇能被氧化为醛
答案 D
解析 甲、丙、丁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加入稀硝酸至溶液呈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没有沉淀生成,故A错误;甲中加入NaOH的水溶液共热,没有进行酸化,再滴入AgNO3溶液,溶液中的OH-会干扰卤素原子的检验,故B错误;乙发生消去反应只能得到丙烯一种烯烃,故C错误;丙与NaOH的水溶液共热生成2,2 二甲基 1 丙醇,能被氧化为2,2 二甲基丙醛,故D正确。
9.双酚A(BPA)的结构如图所示,在工业上常用于合成聚碳酸酯(PC)和环氧树脂等材料。关于双酚A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苯环,故属于芳香烃
B.滴加FeCl3溶液后,溶液显紫色
C.可以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1 mol双酚A最多消耗2 mol Br2
D.可以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答案 B
解析 该化合物含有氧元素,不属于烃类,A错误;该化合物含有酚羟基,能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B正确;该化合物含有酚羟基,溴可以取代2个酚羟基的4个邻位,则1 mol双酚A最多消耗4 mol Br2,C错误;酚羟基的酸性小于碳酸,该化合物可以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NaHCO3,不能放出CO2气体,D错误。
10.(2023·河南新乡模拟)苯烯莫德可用于治疗牛皮癣、湿疹等,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苯烯莫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17H16O2
B.不能使溴水褪色
C.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
D.分子中的碳原子可能全部共平面
答案 C
解析 分子式为C17H18O2,A错误;该分子含碳碳双键,能使溴水褪色,B错误;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4种:,C正确;苯环上异丙基三个碳原子与苯环上连接的碳原子构成四面体,故分子中的碳原子不可能全部共平面,D错误。
11.1 甲基 2 氯环己烷()存在如图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XY
A.X分子所有碳原子一定共面
B.X和Y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Y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X
D.Y的同分异构体中,含结构的有12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答案 A
解析 由转化关系可知,X为或,Y为。或分子中都含有饱和碳原子,饱和碳原子的空间结构为四面体形,所以X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能共面,故A错误;X分子中的碳碳双键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使溶液褪色,Y分子中的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故B正确;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Y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X,故C正确;含有结构的Y的同分异构体的环上可能连有乙基或2个甲基,其中连有乙基的有3种结构,连有2个甲基的有9种结构,共有12种,故D正确。
12.已知:醛或酮可与格氏试剂(R′MgX)发生如下反应:
由乙醇合成CH3CH==CHCH3(2 丁烯)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③发生氧化反应,⑥发生消去反应
B.CH3CH==CHCH3存在顺反异构
C.P的分子式为C4H10O
D.2 丁烯与Br2以1∶1加成可得三种不同产物(不考虑立体异构)
答案 D
解析 N为CH3CHO,P为,据此分析解题。反应③中,CH3CH2OH转化为CH3CHO,发生氧化反应,反应⑥中,转化为CH3CH==CHCH3,发生消去反应,A正确;2 丁烯与Br2以1∶1加成,只能生成一种产物,D错误。
13.ECH(环氧氯丙烷,结构为)是生产环氧树脂的中间体,工业上可由如图路线合成。
已知:R1—Cl+HO—R2R1—O—R2+HCl
(1)A为丙烯,其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B→C为加成反应,A→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反应。
(3)B→C的反应中,B与次氯酸加成得到的C,有两种结构。
①C结构简式是ⅰ:ClCH2—CHCl—CH2OH和ⅱ: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分子中化学键的极性分析:ⅰ为B→C的主要产物。该分析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C→环氧氯丙烷的反应研究表明,当保持其他条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不变时,随起始反应物中NaOH和物质C的比例增大,环氧氯丙烷的产率如图所示:
根据该反应中各物质的性质,分析随n(NaOH)∶n(C)的值增大,环氧氯丙烷产率下降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碳碳双键 (2)取代
(3)①ClCH2—CHOH—CH2Cl ②B为CH2==CH—CH2Cl,Cl的电负性较大,使双键电子云向中心碳原子偏移;HOCl中:H—,因此—OH易连在端基碳原子上 (4)ClCH2—CHCl—CH2OH+2NaOHHOCH2—CHOH—CH2OH+2NaCl
解析 (1)A为丙烯(CH2==CH—CH3),含有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2)B中只有一个Cl原子,则A→B的反应为取代反应。(4)C中含Cl原子,随着n(NaOH)∶n(C)的值增大,会发生卤代烃的水解反应,造成环氧氯丙烷的产率减小。
14.佳味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产物,也可直接作农药使用。如图是以苯酚为原料合成佳味醇的流程:
已知:
①R1BrR1MgBrR1—R2(THF为一种有机溶剂);
②C6H5—O—RC6H5—OH。
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分子式为C3H5Br,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与B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C→佳味醇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是化合物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峰面积之比为4∶1,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化合物B经过下列转化,可合成用于制造树脂、合成橡胶乳液的有机原料丙烯酸。
ⅰ.完成从F到丙烯酸的合成路线。
ⅱ.设置反应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H2==CHCH2Br (2)取代反应
(3)+H2O+CH2==CHCH2OH
(4)
(5)ⅰ.
CH2==CHCOO-CH2==CHCOOH
ⅱ.保护目标产物中的碳碳双键(或防止碳碳双键被氧化)
解析 B的分子式为C3H5Br,结合B和A反应生成产物的结构简式可知,B为CH2==CHCH2Br,A为,根据已知信息①可知C的结构简式为,由已知信息②可知佳味醇的结构简式为。
(2)A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被CH2==CHCH2Br中的烃基取代生成和HBr,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5)B的结构简式是CH2==CHCH2Br,B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的E为CH2==CHCH2OH,E和HBr发生加成反应生成F,F的结构简式是CH3CH(Br)CH2OH,F发生催化氧化生成CH3CH(Br)CHO,产物继续被氧化、酸化生成CH3CH(Br)COOH,最后通过消去反应生成CH2==CHCOOH;因为在氧化羟基的同时碳碳双键也易被氧化,所以为了保护碳碳双键才设置反应②。第63讲 卤代烃 醇 酚
[复习目标] 1.了解卤代烃的组成、结构特点,掌握卤代烃的性质,能利用卤代烃的形成和转化进行有机合成。2.能从结构的角度辨识醇和酚,了解重要醇、酚的性质和用途。3.能从官能团、化学键的特点及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醇和酚的反应规律,并能正确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考点一 卤代烃
1.卤代烃的概念
(1)卤代烃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__________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通式可表示为R—X(其中R—表示烃基)。
(2)官能团是________。
2.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1)沸点:比同碳原子数的烃的沸点要____。
(2)溶解性:______于水,______于有机溶剂。
(3)密度:一般一氟代烃、一氯代烃比水小,其余比水大。
3.卤代烃的用途与危害
(1)用途:制冷剂、灭火剂、溶剂、麻醉剂、合成有机化合物。
(2)危害:氟氯代烷可在强烈的紫外线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氯原子自由基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机理(以CCl3F为例)为:CCl3FCCl2F·+Cl·;O3+Cl·――→ClO·+O2;O·+ClO·――→Cl·+O2。其中活性氯(Cl·)的作用是________。
4.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
反应类型 水解反应(取代反应) 消去反应
反应条件 强碱的水溶液、加热 强碱的醇溶液、加热
断键方式
化学方程式 RX+NaOHROH+NaX RCH2CH2X+NaOHRCH==CH2+NaX+H2O
产物特征 引入—OH 消去H、X,生成物中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
特别提醒 卤代烃能发生消去反应的结构条件:①卤代烃中碳原子数≥2;②存在β-H;③苯环上的卤素原子不能消去。
[应用举例]
下列化合物中,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且消去后只生成一种不饱和化合物的是(  )
A.CH3Cl B.
C. D.
5.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
(1)检验流程
(2)加入稀硝酸酸化是为了中和过量的NaOH,防止NaOH与AgNO3反应,产生棕褐色的Ag2O沉淀。
6.卤代烃的获取
(1)不饱和烃与卤素单质、卤化氢等的加成反应
CH3—CH==CH2+Br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H==CH2+H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CH+HCl____________。
(2)取代反应
CH3CH3+Cl2________________;
+Br2______________________;
C2H5OH+HBr________________。
1.常温下卤代烃均为液体且都不溶于水(  )
2.CH3CH2Cl的沸点比CH3CH3的高(  )
3.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一氯代烃的密度逐渐增大(  )
4.在溴乙烷中加入AgNO3溶液,立即产生浅黄色沉淀(  )
5.氯仿是良好的溶剂,可广泛用于有机化工,对环境无影响(  )
6.氟氯代烷具有性质稳定、无毒、易挥发、易液化且不易燃烧等特性,而被广泛用作制冷剂、灭火剂、溶剂等(  )
一、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
1.为了测定某卤代烃分子中所含有的卤素原子种类,可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 ①量取该卤代烃液体;②冷却后加入稀硝酸酸化;③加入AgNO3溶液至沉淀完全;④加入适量NaOH溶液,煮沸至液体不分层。正确操作顺序为(  )
A.④③②① B.①④②③
C.③①④② D.①④③②
2.为测定某卤代烃(只含一种卤素原子)分子中卤素原子的种类和数目,设计实验如下:
已知:相同条件下,该卤代烃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9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入过量稀硝酸的目的是中和未反应的NaOH,防止干扰卤素原子的测定
B.该卤代烃分子中含有溴原子
C.该卤代烃的分子式是C2H4Br2
D.该卤代烃的名称是1,2-二溴乙烷
二、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桥梁作用
3.利用已有知识,完成下列转化,写出转化的路线图。
(1)以为原料制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为原料制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为原料制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已有知识并结合已知信息,完成下列转化,写出转化的路线图。
(1)以CH3CH2CH2Cl为原料制取。
已知:CH3CH2CH==CH2CH3CHBrCH==C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溴乙烷为原料制取。
已知:R—BrR—MgBr(R、R′表示烃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与转化中的作用
(1)改变官能团的个数
如:CH3CH2BrCH2==CH2CH2BrCH2Br。
2 改变官能团的位置
如:CH2BrCH2CH2CH3CH2==CHCH2CH3。
(3)对官能团进行保护
如在氧化CH2==CHCH2OH的羟基时,碳碳双键易被氧化,常采用下列方法保护:CH2==CHCH2OH
CH2==CH—COOH。
考点二 乙醇及醇类
1.醇的概念及分类
(1)羟基与饱和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醇,饱和一元醇的通式为CnH2n+1OH(n≥1)。
(2)
2.醇类的物理性质
熔、沸点 溶解性 密度
①高于相对分子质量接近的____________; ②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______; ③碳原子数相同时,羟基个数越多,熔、沸点____________ ①饱和一元醇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_________; ②羟基个数越多,溶解度____ 比水小
思考 (1)醇比同碳原子烃的沸点高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醇、乙醇、丙醇可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几种重要醇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物理性质 用途
乙醇 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比水______,能与水________________ 燃料;化工原料;常用的溶剂;体积分数为______时可作医用消毒剂
甲醇(木醇) 无色液体,沸点低、易挥发、易溶于水 化工生产、车用燃料
乙二醇 无色、黏稠的液体,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重要化工原料,制造化妆品、发动机、防冻液等
丙三醇(甘油)
4.从官能团、化学键的视角理解醇的化学性质
(1)根据结构预测醇类的化学性质
醇的官能团羟基(—OH),决定了醇的主要化学性质,受羟基的影响,C—H的极性增强,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断键发生化学反应。
(2)醇分子的断键部位及反应类型
(R、R′可以为H,也可以为烃基)
按要求完成下列方程式,并指明反应类型及断键部位。
(ⅰ)乙醇与Na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乙醇与HBr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醇分子内脱水(以2-丙醇为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ⅳ)醇分子间脱水
a.乙醇在浓H2SO4、140 ℃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乙二醇在浓H2SO4、加热条件下生成六元环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ⅴ)醇的催化氧化
a.乙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2-丙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醇类都易溶于水(  )
2.质量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常作消毒剂(  )
3.向工业酒精中加入生石灰,然后加热蒸馏,可制得无水乙醇(  )
4.CH3OH、CH3CH2OH、的沸点依次升高(  )
5.甲醇有毒,误服会损伤视神经,甚至导致人死亡(  )
6.醚类物质在化工生产中被广泛用作溶剂,有的醚可被用作麻醉剂(  )
一、醇的消去反应
1.有机物C7H15OH,若它的消去反应产物有3种(不包括H2O,也不考虑立体异构),则它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下列七种有机物:
①CH3CH2CH2OH ②





请回答:
与浓H2SO4共热发生消去反应:只生成一种烯烃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能生成三种烯烃的是________(不考虑立体异构),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________。
醇的消去反应规律
醇分子中,连有羟基(—OH)的碳原子必须有相邻的碳原子,并且此相邻的碳原子上必须连有氢原子时,才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不饱和键。表示为
二、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3.下列四种有机物的分子式均为C4H10O。
①CH3CH2CH2CH2OH



分析其结构特点,用序号解答下列问题:
(1)其中能与钠反应产生H2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被氧化成含相同碳原子数的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被氧化成酮的是__________。
(4)能发生消去反应且生成两种(不考虑立体异构)产物的是________。
4.2-丙醇在铜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可被氧化为Q。下列物质与Q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CH3CH2CH2OH B.CH3CH2CHO
C.CH3CH2OCH3 D.CH3COCH3
醇类催化氧化产物的判断
三、醇的取代反应多样性
5.(2024·西安高三模拟)乙醇在下列反应中没有断裂O—H的是(  )
A.浓H2SO4并加热条件下发生分子间脱水
B.Cu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
C.加热条件下与HBr溶液反应
D.浓H2SO4并加热条件下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6.厦门大学应用光催化方法在CDS催化剂上首次实现了可见光照射下甲醇脱氢制备乙二醇和氢气的反应。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二醇是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主要原料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OH+2H+HOCH2CH2OH+H2↑
C.甲醇与浓硫酸共热可以脱水制备二甲醚
D.甲醇可与卤化氢发生取代反应
考点三 苯酚及酚类
1.酚的概念
酚是________与________直接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
[应用举例]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酚类的是______(填字母)。
A.
B.
C.
D.
2.苯酚的化学性质
(1)弱酸性
+H2O??+H3O+,苯酚具有________,俗称石炭酸。酸性:H2CO3>>HCO,苯酚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其酸性仅表现在与金属、强碱的反应中。
与NaOH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Na2CO3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溴水的取代反应
苯酚滴入过量浓溴水中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显色反应:与FeCl3溶液作用显____色。
(4)苯酚与甲醛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发生缩聚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氧化反应:易被空气氧化为________色。
注意 苯酚有毒,浓溶液对皮肤有强腐蚀性,如皮肤不慎沾上苯酚溶液,应立即用乙醇冲洗,再用水冲洗。
[应用举例] 苯酚的检验
苯中可能混有少量的苯酚,下列实验能证明苯中是否混有少量苯酚的是(  )
①取样品,加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看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是否褪色,褪色则有苯酚,不褪色则无苯酚
②取样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观察样品是否分层
③取样品,加入过量的浓溴水,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有苯酚,若没有白色沉淀,则无苯酚
④取样品,滴加少量的FeCl3溶液,观察溶液是否显紫色,若显紫色则有苯酚,若不显紫色则无苯酚
A.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全部
3.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1)苯酚与溴的取代反应比苯、甲苯易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醇、酚、羧酸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比较
名称 乙醇 苯酚 乙酸
酸性 中性 比碳酸弱 比碳酸强
氢原子活泼性 逐渐增强 ―→
1.与互为同系物(  )
2.苯酚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不易溶于冷水(  )
3.苯酚有毒,沾到皮肤上,可用浓NaOH溶液洗涤(  )
4.除去苯中的苯酚,加入浓溴水再过滤(  )
5.含酚类物质的废水对生物具有毒害作用,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
一、酚的结构与性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苯甲醇和苯酚都能与浓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B.苯甲醇、苯酚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故两者互为同系物
C.、、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醇、苯甲醇、苯酚都既能与钠反应,又能与NaOH反应
2.某化妆品的组成Z具有美白功效,可用如图反应制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X Y Z
A.可以通过红外光谱来鉴别X和Y
B.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定Z中是否含有Y
C.Y、Z均可与溴水反应,但反应类型不同
D.X可作缩聚反应单体,Y可作加聚反应单体
二、从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理解苯酚的性质
3.下列性质实验中,能说明苯环对羟基或甲基产生影响的是(  )
A.苯酚可与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和NaOH溶液反应
B.苯酚可与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苯不能和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C.苯酚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而乙醇不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甲苯可与硝酸发生三元取代,而苯很难和硝酸发生三元取代
4.下列反应,不能说明苯酚分子中羟基受苯环的影响而使它比乙醇分子中的羟基更活泼,或不能说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而使苯酚分子中苯环比苯更活泼的是(  )
A.2+2Na―→2+H2↑
B.+3Br2―→+3HBr
C.n+nHCHO+(n-1)H2O
D.+NaOH―→+H2O
三、含酚羟基化合物的定量计算
5.(2023·广东梅州模拟)某种兴奋剂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5H18O3
B.该物质所有的碳原子一定在同一个平面上
C.1 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与3 mol NaOH发生反应
D.1 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与含5 mol Br2的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6.异鼠李素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当与等量该有机物反应时,最多消耗Br2、Na、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1 B.4∶4∶3
C.5∶4∶3 D.3∶5∶1
1.(2023·浙江6月选考,10)丙烯可发生如下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丙烯分子中最多7个原子共平面
B.X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Br
C.Y与足量KOH醇溶液共热可生成丙炔
D.聚合物Z的链节为
2.(2023·湖北,4)湖北蕲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的中药丹参,其水溶性有效成分之一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属于芳香烃
B.可发生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
C.分子中有5个手性碳原子
D.1 mol该物质最多消耗9 mol NaOH
3.(2022·湖北,2)莲藕含多酚类物质,其典型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类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能与溴水反应
B.可用作抗氧化剂
C.有特征红外吸收峰
D.能与Fe3+发生显色反应
4.(2022·山东,7)γ-崖柏素具天然活性,有酚的通性,结构如图。关于γ-崖柏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B.可与NaHCO3溶液反应
C.分子中的碳原子不可能全部共平面
D.与足量H2加成后,产物分子中含手性碳原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