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专项公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专项公式

资源简介

初中记叙文专项公式
专项一、标题含义以及作用
一、标题含义
(一)题型
1.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3.谈谈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二)答题公式
①表层含义(字面意思)是……
②深层含义(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是……
二、标题作用
(一)题型
1.文章以“……”为题,有何妙处?
2.说说本文题目好在哪里?
3.请分析本篇文章题目的表达效果。
4.本篇文章的标题可不可以换成“……”?请说明理由。
(二)公式
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③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④点明中心,表达了……思想感情
⑤点明文章主要写作对象
⑥运用了……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
⑦一语双关,象征了……
专项二、词语含义以及表达效果
一、词语含义
(一)题型
理解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根据上下文,解释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揣摩并说说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二)答题公式
1.词语意思:本义指……,在文中指……
2.词语含义:表层含义指……,深层含义指……(包括感情、人物性格特点)
二、词语表达效果
(一)题型
XX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效果)?
XX词语能否删去/换成XX词语?请说明理由。
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二)答题公式
①运用了……(语境义、词性、感彩、修辞)
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③表达了……感情/体现了人物……品质(心情)
·语境义指词语本义和在文中的意思
·词性指运用了动词、副词、形容词、拟声词、叠词等
·感彩指褒词贬用或者贬词褒用
·修辞指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
专项三、句子表达效果
一、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一)题型
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作用/妙处。
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二)答题公式
①运用了……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把……比喻成……/把……人格化/增强语势。
判断修辞一定要注意是一种还是多种!!!
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或者状态)
③表达了……思想感情/人物心情/人物品质/某种道理。
④为下文……做铺垫(自行判断是否有这一步)
二、从人物描写方法角度赏析句子
(一)题型
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用是什么?
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二)答题公式
①运用了……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注:一种还是多种描写方法,另外动作描写需要把动词列举出来。
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物的特点、状态、场景等)
③表达了人物……思想感情/体现了人物……心情/体现了人物……品质。
④为下文写……做铺垫(自行判断是否有这一步)
专项四、段落作用
一、首段段落作用
(一)题型  
文章开头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篇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通读全文,请你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二)答题公式
①内容上:写了……内容(交代时间、地点等背景);
     点明中心,表达了……思想感情/体现人物……品质;
     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②结构上: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照应标题、首尾呼应(自行判断是否有)
③表达效果上: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二、中间段段落作用
(一)题型
分析文章xx段在文中的作用。
分析画线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二)答题公式
①内容上:写了……内容,点明中心,表达了……思想感情。
②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内容,引起下文……内容,是否照应标题。
(注:也可能只承接上文或只引起下文)
三、结尾段段落作用
(一)题型
1.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结尾段的作用。
2.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
(二)答题公式
①内容上:写了……内容,表达了……思想感情,升华后的主旨是……
②结构上:总结全文,升华主题,是否照应标题、首尾呼应。
③表达效果上:引起读者深思。
专项五 环境描写作用
题型
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请分析某段的段落作用。
答题公式
①描写了.……环境(注意特点),交代了……背景(时间、地点等);
②渲染了一种……氛围,烘托了人物……的心情/品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③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④深化主题,突出了……主旨或表达了……思想感情。
专项六、叙述顺序以及作用
叙述顺序包括顺序、插叙、倒叙、补叙(不作重点考察)
题型
本文或某段的叙述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某段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
答题公式
(一)顺序作用:
把……事件叙述得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二)插叙作用(一般在中间位置)
①补充交代了……内容/原因,丰富文章内容。
②突出了……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③突出……主题,使主题更加鲜明。
④结构上:承上启下或者承接上文……或者引起下文……(要具体叙述)
(三)倒叙作用(一般在开头位置)
①内容上:交代了……内容,突出了……主题或者突出人物……品质,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主题更加鲜明,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②结构上:为下文……做铺垫,是否首尾呼应,照应标题。
③效果上:设置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专项七、文章线索以及作用
题型
本文的线索以及作用是什么?
文章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指出并说明理由。
答题公式
1.内容上:整篇文章围绕……(线索)展开叙事;突出了……主题。
2.结构上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使主旨更鲜明。
(注:线索要注意双线问题,一条是明线,以物和人为主;另一条是暗线,以情感态度为主)
专项八、文章内容概括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题型
1.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
2.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围绕“……"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二)答题公式
1.六要素法: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简洁版: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情节梳理
题型
根据文章内容,把情节补充完整。
请梳理文章情节,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答题思路
分析所给例子的句式,仿照相同句式答题。
根据所给的例子确定答题区间。
概括内容,组织语言答题。
专题九、概括文章主旨
题型
请你概括本文的主旨/中心思想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旨
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题公式
通过记叙/描写/刻画……的故事/景物/形象,表达了/赞美了/揭示了/表现了……的感情/精神/道理/特点。
专项十、人物形象分析
题型
请简要概括XX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XX的形象。
答题公式
模版1:XX是一个 ……的人。
模版2 :①XX是一个……的人,从他(她)做了……的事看出来。
②XX是一个……的人,从他(她)做了……的事看出来。
·人物形象常用词语之妈妈:
爱孩子、教育有方、慈祥和蔼、宽容大度、善良、勤劳能干、勤俭持家、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心灵手巧
·人物形象常用词语之爸爸:
爱孩子、教育有方、有责任担当、勤劳能干、严厉、善良、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心灵手巧
·人物形象常用词语之爸爸:
爱学生、教育有方、教学能力强、尽职负责、严厉或幽默、心胸宽阔、热爱生活、心灵手巧
专项十一、阐述感悟观点启示
题型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启示?
针对文中XX谈谈你的看法。
联系文章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观点/看法。
二、公式
模版1.我认为/认识到/懂得了/感悟到……
模版2.文章讲述了……,我懂得了……,在现实生活中,有一次……。
专项十二、分析文章表达技巧
题型
1.本文(某部分)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写作方法、艺术手法)?作用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2.作者在文中(某段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答题公式
1.象征:用……象征……,含蓄深刻地表达了……的情感。
2.衬托:通过写……,从侧面衬托了……的……性格(思想、情感)
3.对比:把……和……相比较,突出了……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情感/文章……的主旨。
4.夸张: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了人物(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5.欲扬先抑:文章先写……,再写……,表达了人物……的情感,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
6.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刻画了……事物的……特点,含蓄地表达了人物……的情感(理想、情操、追求)
7.借景抒情:描写了……的景物(景色、情景),寄寓(抒发)了人物……的情感。
8.以小见大:从人们所熟知的……小事入题,让人们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
9.设置悬念:文章先写……,设置悬念,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情节曲折生动。
10.照应:与题目/开头/前文……内容相照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11.伏笔:文章先写……,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使文章前后照应,情节完整。
专项十三、叙述人称以及作用
题型
本文使用XX人称来叙事,有什么好处/表达效果?
文中(某段)作者对XX的称呼为什么变成“你”?请简要分析。
答题公式
第一人称
以“我”的口吻叙述,使故事更具有真切感和真实感,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感情,有利于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
第二人称
便于抒发情感,有利于和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有呼告效果,用于人,使文章更具亲切感,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第三人称
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自由灵活,作者可以叙述一切想要叙述的事情;也可以以更客观的眼光来看待、讲述故事,让读者有更大的思考空间去冷静地分析事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