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作文备战:考场作文如何写好二三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中考作文备战:考场作文如何写好二三事

资源简介

2024中考作文备战:考场作文如何写好二三事
考场作文展示生活,刻画人物,我们可以选择一件事来写,也可以选择几件事来写。
用一件事写,要突出事件的深刻性和内容的具体性;而用几件事来写,则是通过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来展现生活的丰富性。
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作者通过两三件事,表现出叶圣陶先生的节操和风范。这里以此文为例,学习如何在写作中通过多个事件立体刻画人物。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人物也是千姿百态的,一个人物往往会具有多种性格特征。《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作者通过几件小事,展现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严谨自律的品格,是一篇以多个事件立体刻画人物的典范之作。我们看原文:
还记得大概是70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节选自《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出叶圣陶先生严谨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深深的敬仰之情。
节选的这一部分课文写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回忆叶圣陶先生给作者复信,信中他因未能见面而深表悔恨,又从留言地址推测作者境遇窘困而感到难过,表现出叶圣陶先生的“待人厚”。
第二件事重点说叶圣陶先生“律己严”,他写文章力求简明如话,写出来也要让人看得明白,说明他心里装着的是读者。
如果看课文原文我们会发现,在这两段之后,作者还写了一件事,这件事主要讲述叶圣陶先生重视文风简洁(详见原文)。
作者叙述的内容多且庞杂,但是由于主旨统一,我们读起来并不觉得散乱,叶圣陶先生的形象也通过这些片段和细节变得真切、丰富起来。
通过多个事件刻画一个人物,是我们写作时经常会运用到的构思技巧。
阅读了《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的选段之后,在写作构思方面,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启示:
一、结构宜用“三段式”。
我们先来看《父爱是部连续剧》这篇文章的开头:
说到父爱,做儿女的大多不敏感,认为它不可与母爱相比。母爱浓烈,让人感觉铺天盖地,时刻都在温暖着我们;而父爱深沉,似乎沉淀在岁月里,只有当某个时刻才会被记起。自从父亲离世后,我会时常想起他,这才意识到父爱原来是一部连续剧,一时半会儿也播不完,得分集播放。(节选有删改)
读完这个开头,自然下面续接的就是一集一集的父爱故事,每一集讲述一个与父爱有关的事件。文章开头先进行总体的概述,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事件逐个详细描写。
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借鉴这种方法,首先确定文章的主题和基本线索,然后围绕这个线索,选择和组织相应的素材。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能够快速地构思文章,而且还能够确保文章内容紧密地围绕主题展开。
二、要多角度选择事件。
在写作多个事件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拼凑几件事,而是要围绕主题,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反映生活。以上《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的文章选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者先写叶老待人宽厚,这是对别人;之后又写叶老严谨自律,这是对自己。两个角度加起来,刻画出叶圣陶先生的完整形象。
我们在写作时,也要做到“一事一角度,一事一段落”。通过这种方式更全面地展示主题,令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
在写类似文章时,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写法,举个例子:我们想表现自己在学校的生活,可以从时间角度来考虑,从“晨练—白天的学习—晚自习后的就寝”三个方面来选材;从场景角度来考虑,我们可以从“教室(学习)—操场(活动)—寝室(生活)”三方面来选材。在叙事时,我们只需要选取不同的角度,把最精彩的场面和人物的个性都描摹出来即可。
三、事件之间要有过渡。
选取多个事件写作,我们往往擔心的是每件事之间的衔接问题。其实,事件与事件之间衔接过渡的方式有很多。如上文“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一个过渡句就巧妙地将两个方面衔接在一起。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场景转化词、段首时间词组、段首首括句、段尾抒情句等方式进行衔接。
01. “老郭”二三事
“老郭”是我们的班主任,至于是谁先把郭老师叫成“老郭”的,现在已经不可考证了。其实“老郭”并不老,他黑黑的头发,浓浓的眉毛,略胖的身材,走起路来大步流星,说起话来侃侃而谈。
刚上初中的那段时间,我们便见识到了郭老师的“绝技”——“无声步”。此招十分可怕,每当我们上自习课且班里很乱的时候,他总会踏着“无声步”走进教室,半点儿声音都没有。喧闹的教室里,只听得他大声地说一句:“一个没有纪律的班级,绝对不是一个好班级!”顿时班里安静了。之后,他又迈开“无声步”,在班里巡视几圈。只见郭老师用他那双“炯炯有神”的双眼盯着我们,像是在说:“都好好学习,我看谁再说话!”巡视一会儿,郭老师才悄悄离开。但是偶尔他会杀个“回马枪”,在教室附近悄悄观察我们,若此时又有人开始说话,郭老师便会突然出现在教室门口说:“某某某,你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虽然郭老师看起来对我们很严厉,但他讲课时风趣幽默,深得我们喜爱。郭老师的课讲得非常好,所以我们班的数学成绩一直排在年级前列。
郭老师讲课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喜欢“跑题”。有一回,郭老师正对一道几何题进行细致的讲解,讲着讲着,他却突然话锋一转,讲起自己小时候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这果然引起了我们的兴趣,郭老师讲得滔滔不绝,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大概过了两三分钟,郭老师却突然用教鞭一击黑板说:“好了,现在同学们是不是都不困了?那请大家看一下这道题的解题过程吧!”郭老师还没说完,全班同学就大笑起来,直接盖住了他的声音。郭老师也笑了,等班级里笑声渐渐停歇,他把声音提高了一个八度说:“现在谁来叙述一下这道题的解题步骤?”同学们纷纷举手,郭老师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郭老师全身心地关爱着每一个学生,这让我们对他充满了敬意。最后,以“老郭”最常说的一句话来结尾:“同学们,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就是你们优异的成绩!”
点评
这是一篇用两个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佳作,一件是“老郭”的“无声步”,让读者感受到他是一位对学生严厉、负责的班主任;另一件事是他讲课时偶尔“跑题”,展现出郭老师风趣幽默、教学有方的一面。这两件事从不同的侧面展现出“老郭”的性格特点。
文章中间还运用了一个过渡段来衔接,让上下文之间连贯自然。同时,语言流畅,也是这篇习作的一个亮点。
02. 班主任二三事
虽说认识初中班主任才一个多月的时间,但她的一言一行都令我印象深刻。
班主任姓闫,教数学,个子不高,眼睛大大的,无论啥时候都笑容满面,走起路来轻悄悄的。
第一节是语文课。郭老师找学生上讲台听写,大家可积极了。“老师,选我!选我!”“这样吧,公平一点,我随机说学号,点到谁谁来写。”“好。”我的同桌更是积极,不停地嘀咕着:“20号,20号,老师选20号啊!”“既然咱们是5班,那就选5号吧,谁是5号啊?”我高高地举起手,得意地看了看同桌,走上讲台时,一扭头,竟发现闫老师站在教室后门处,正微笑地看着我们。要问闫老师何时进来的,观察我们多长时间了,谁也不清楚。
除此之外,闫老师的上课风格也很有特色。课堂上,闫老师经常给我们看一些励志的视频或给我们讲一些富含哲理的故事。
有一次,闫老师跟我们讲了木匠的故事,说有一个木匠在过年前接到了一个有钱人的任务:盖一座漂亮的房子。但木匠一心想着干完活赶紧回家过年,所以投机取巧、偷工减料。房子盖好后,有钱人说:“这就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木匠顿时呆住了。最后,闫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木匠盖房子和大家学习一样,你们是给自己学的,不是给老师,所以不能偷懒,要勤奋认真一些……”听罢,我们很受益。
闫老师总是称我们为“小豆豆”“小家伙”,课堂上少不了欢声笑语。当然,在闫老师身上也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
假期前一天,学校给老师们发了面粉、大米、食用油等。闫老师叫了十多个男生去帮忙,搬完了所有东西,闫老师笑盈盈地说:“小家伙们都挺好!想要啥奖励啊?老师下午给你们带。”“老师,我要提成!”一位同学举着手大声说道。“好,没问题!”闫老师爽快地答应了。下午,只见闫老师拎着一大袋橘子走进教室。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老师要干什么。
闫老师站在讲台上笑眯眯地说:“上午咱班几个帮老师干活的男生特别积极,问想要啥奖励,说想要脐橙,我寻思脐橙挺好,估计你们也爱吃,但人家没卖的,我就买了点橘子,一人一个。”这时,那位调皮的同学说:“老师,不是脐橙,我是想要提成。”闫老师没听明白,皱着眉头问:“提成是啥呀?一种提子?”同学们顿时哄堂大笑起来,极力向老师解释,闫老师这才反应过来。“小家伙,要啥提成?脐橙就挺好,橘子也不错,过来给大家分分吧!”闫老师微笑道。同学们又哈哈大笑起来。
“小豆豆们,上课啦!”闫老师在讲台上呼唤着我们。在闫老师眼里,我们是长不大的“小豆豆”,可我想,初中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们会伴随着一句句“小豆豆”“小家伙”慢慢长大的。
点评
习作记叙了作者成长路上的一段真实经历,文中的细节描写可圈可点。
作者综合运用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人物描写方法,对闫老师的形象进行刻画,娓娓道来间呈现出“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真谛。诙谐的语言、精妙的描写、十足的情感,读后让人印象深刻。
03. 我和闺蜜二三事
我的闺蜜个子很高,大大咧咧的性格让她拥有了很多朋友。我曾纠结于她有很多朋友而我却只有一个她,她的一句“你是我最好的朋友”让我兴奋了很久,好像自己拥有了一座宝藏。
其实我也不大明白,自己性格内敛,不爱说话爱发呆,这副傻样儿连我自己都厌烦,她却愿意抛下那么多有趣的朋友围着我转。
幼儿园时我们就是很好的朋友,友谊从未间断。或许是天意吧,我们的小心脏总会在每次分完班后填满惊喜,会响亮地击掌,会对视一眼后不约而同地大喊一声:“我跟×××一个班!”她喊我的名字,我喊她的名字,我俩的名字里似乎都充满了甜味儿。
闭上眼睛,我的脑海中开始回放与她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小学一年级。我们早上常一起去学校,手牵手,哼着歌儿。她时不时地说些笑话,惹得我哈哈大笑。下午,我们会去其中一个人的家里写作业,我会耐心给她讲“55+15≠5515”……虽然我乱讲一通的运算法则绕得她直怀疑人生,可她还是夸我讲得好。
三年级时,我和同桌有了点小矛盾,我本就胆小怕事,被同桌训得面红耳赤,慌张地寻找她的身影。正在跟别人闲聊的她一扭头,发现我不对劲儿,立刻冲上来提溜着我同桌的耳朵质问。同桌护着耳朵连声讨饶,她这才肯放手。
不过,在一起久了难免会有争吵,我们曾为了字的读音而争论不休,谁也不退让,吵了半天也没吵出个结果。我生气地说了句“我不和你玩了”,扭头就走。小时候的争吵总那么幼稚,常以“我不和你玩了”“再跟你说话是小狗”来结束争吵,可过不了几天,又和好如初,还总是她先道歉。如今回想起来,那时明明是我做错了事,却总等着对方来道歉。
她就像我的大姐姐,每当我遇到困难时,她总会第一时间帮我解决。而我,也会在她沮丧时递上一颗糖,笑着安慰她。
这段属于我们的记忆,会被我深深地藏在心中,永不褪色。
点评
阅读习作,字里行间读到的是孩童们的可爱,友情是那么简单又那么纯粹,连矛盾与和好也美好得像浪花朵朵。以童心来书写故事是本文最大的特点。
习作通篇洋溢着小作者与闺蜜之间的友情,过渡自然,首尾呼应,读来令人心生羡慕。
04. “皮瑶”二三事
“皮瑶”是个超大的能量包,总有使不完的劲儿。365天,她天天都在激情奋斗中。这不,假期第一天,她就热心组建了体育强化班,带领我们几个开始了“魔鬼训练”。
热身跑结束,我们回到训练场地,阳光正好打在她的发梢,给她的身影镀上了一层亮丽的金色。她专心地做着每一个动作,顽皮的她在此时竟显得一丝不苟。她不仅动作规范,力度也到位。当我费力地摆弄不规范的动作时,她总会第一时间跑过来掰我的胳膊、拽我的腿,还不停地给我讲解。教练让“压肩”,我一脸迷茫,她跑过来说:“来,为师传授你一招‘武林绝学’,认真看。”她先示范给我看,然后摆动着我僵硬的肢体。我的每一个动作几乎都要经过她的“修饰”,才能达到标准。
蛙跳时,她直接给我做示范,跳得特别远,我呢,简直是青蛙迈步,完全没有跳的感觉。她调侃道:“你恐怕是个假青蛙,连这都不会。”我笑着反击道:“那你一定是个真青蛙喽,看,连动作都一模一样,你今天衣服的颜色也是青蛙色哦。”说完我就跑了,她佯装生气,飞似的追过来。阳光调皮地洒在我们身上,柔柔的、暖暖的。她就是这样开朗活泼惹人爱。
她不仅是天生的运动健将,还是个文学爱好者,从小就酷爱古诗词。她手里总捧着一本沉甸甸的唐诗宋词,她背古文的速度更是快得惊人。我背了十几遍才能背会的《出师表》,她早在儿时就已背得滚瓜烂熟,《阿房宫赋》更是不在话下,即使是新接触的《陈涉世家》,看个两三遍自然而然就会了,同学们都羡慕不已。一上语文课,她就摇身变成了天才“文学家”,尤其是学古诗文的时候,介绍背景、范读课文、梳理文意……她统统包揽,全程补充,不管我们准备得多充分,她总能说出几点我们闻所未闻的内容。
在她面前你不能提古诗词,你一开头,她的兴致就来了,什么“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烟雨红尘醉一场,回首轻叹月明中”……一连串你未曾知晓的诗词便如连珠炮似的飞了出来。
她就是这样一个爱好广泛、记忆力超强的女孩,她的故事说也说不完。
点评
作者选取一武一文两件事,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让我们认识了“皮瑶”这个人。语言幽默生动,富有感染力,景物描写恰到好处;文中多处运用修辞手法,并娴熟引用古诗句,这一点值得大家借鉴。
05. “老班”二三事
我的老班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喜欢“送礼”,又非常浪漫,还会制造惊喜。有她在,我的青春变得色彩斑斓,熠熠生辉。
青春期的叛逆使我不思进取,昏昏度日。老班非但没有批评我,反而用漂亮的日记本来“贿赂”我,让我有了写日记的冲动;用暖心的批语来鼓励我,一排排红色的字迹是老班送给我的最好的礼物,使我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用心地指导我修改作文,让我找到了写作的乐趣;悄悄地把我的作文打成铅字,贴在班级展示墙上,使我爱上写作;成立“文学社”,选我当社长,让我有了责任和担当;组织我们写作、投稿,让我们在写作的道路上快乐奔跑。
老班送给我的“本”,送给我的“话”,送给我的“机会”,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每一个小举动都能勾起我心中的小兴奋,牵引着激情满怀的我向善、向美、向上。
平时,老班总会找各种理由送同学们礼物,让我们在“礼”中快乐成长,奋力前行。
老班的浪漫情怀,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清晨,微风轻轻拂动着我的发梢,我踏着细碎的晨光走进教学楼。踏入班级门槛的一刹那,我愣住了:眼前的“五彩瀑布”与耳畔激励人心的歌声交融在一起,汇聚成了流动的美,多彩的画,我的心灵被震撼了,不禁被老班的浪漫折服。
彩色的棒棒糖被整齐地贴在门上,不同颜色、不同口味、不同图案、不同意蕴……我痴痴地望着那条“五彩瀑布”,老班微笑着示意我自取一根棒棒糖,我被这浪漫的情景包裹着,感受着灵动的美,享受着无法言说的爱。我将棒棒糖含在嘴里,那甜蜜的浪漫给我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一下子消除了我对考试的恐惧心理。瞬间,我感觉自己有了无限的力量。再看老班,她也陶醉在这其乐融融的情景中。
老班总是浪漫得让人无可挑剔,制造惊喜也是一绝。为了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老班居然开展了“刮刮乐抽奖游戏”,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赢得了很多小礼物。在浪漫的氛围中,我们懂得了努力就会有收获的道理。
我的初中生活,就在老班的“礼物”“浪漫”和“惊喜”中开始了,你是不是也很羡慕呢?
点评
作者视角独特,选材新颖,绕开了师生间俗常的谈话、辅导、关照等素材,另辟蹊径,让大家认识了一个和蔼可亲、浪漫新潮的新型教师,在娓娓道来中呈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真谛。
全篇洋溢着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过渡自然,情感饱满,读来令人心生羡慕。
06. “神人老蔡”二三事
五年级时,我的数学老师过于“温柔”,课上完全“震”不住我们这群熊孩子。期末,班级数学成绩平均分排在全區倒数第二。幸运的是,六年级时,我们班来了一位救星,她就是老蔡。
老蔡,教龄18年,资深老教师一名。第一次上课,她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不论之前的成绩如何,到我这里一切从零计算。”如此“贴心”的一句话,让我看到了希望。
上老蔡的课,我们个个背挺得笔直,头抬得老高,除了发言,其他时候嘴都闭得紧紧的。如果你违反了课堂纪律,那么等待你的将是老蔡牌独家“按摩”。想睡觉的,老蔡一按,瞬间精神;想讲话的,老蔡一按,彻底闭嘴。
老蔡上课自有一套独门“绝技”,那就是画图。按她的话说:“没什么问题是画图解决不了的。”所以,只要一遇到难题,老蔡二话不说就在黑板上画,画着画着,就把我们画明白了。有一次,我们遇到一道难题,就连班上的数学天才都做错了。
于是,老蔡抓起粉笔,先在黑板上画了一条长长的线,对我们说:“你们告诉我,这条水渠,第一天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三十分之四。”我们回答道。“好,画!”接着,老蔡将这条长长的线段平均分成了三十份,在第一格和第四格下写上“一”;然后,老蔡追问道:“那第二天是几份呢?”这下,班里一片寂静,老蔡等了等,道:“问题就出在这儿,你们是被难在第二天多出来的部分到底是几格。但你们已经知道了通分后已修和未修的份数,那么你们可以得到这两天一共修了多少份,对吧?”老蔡说完,又在黑板上画出了已修和未修的份数,这一画,我们茅塞顿开,都写出了正确答案。老蔡这么一画,不仅难题被我们做成了基础题,而且,我们班的操作题正确率还是全年级最高的。
除了画图,老蔡的数学顺口溜更是出了名。一次做题,从千米换算成厘米,我愣是少写了一个零,众目睽睽之下,老蔡急了,“你怎么每次都少了一个蛋?”全班愕然,这蛋从哪来?当老蔡把“0”写在黑板上时,台下笑声一片,但这样浅显易懂的比喻很快让我们记住了。由此,老蔡又自创了一系列的“顺口溜”。比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打死不变”用乘法;“的”前“比”后单位“1”;已知乘,未知“x”;千米到厘米5个“蛋”;圆锥体积,三分之一不能丢……老蔡的顺口溜要是一一列举,那恐怕说个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对付我们班的粗心鬼,老蔡有的是办法。我的前桌是个不折不扣的大马虎。每次讲评,只要老蔡让做错的举手,那必定少不了他,可他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粗心写错了。每次老蔡看到他那高举的手时,就会把眼睛瞪大,然后强忍怒火地说一句:“我不生气,你下课来办公室‘泡茶!!!”泡了一段时间的茶,前桌的老毛病虽然有那么一点点好转,但粗心的毛病还是没彻底改掉。于是,每当前桌粗心做错题时,老蔡过来就是一顿“按摩”,给他一点“痛的领悟”。就这样,我的前桌与老蔡连续“泡”了一学期的“茶”,再加上老蔡的“贴心按摩”,粗心的老毛病最终被老蔡打跑了。
神人老蔡,仅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我们班的数学成绩就从区倒数第二逆袭进了区前十。
怎么样?老蔡够神吧。有了神人相助,我的数学成绩自然有了不小的进步。
07. “大力”二三事
在人们眼中,“大力”似乎总象征着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壮汉,但本文的“大力”却是一位外表娇小的女子——我的班主任。
“大力”狮子吼
在“大力”小小的身躯里,藏着一颗随时爆炸的巨型炸弹,一触即爆,一爆便“尸横遍野”。
清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身为学委的我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下没交作业的同学名单。我踮起脚尖,从黑板的顶端写起,随着身子越蹲越低,名字挤满了一黑板。拍拍粉笔灰,我刚坐上位子,便看到大力身着浅绿色长裙,步伐轻盈地走进教室。当她满面的笑容撞上满黑板的名字的一瞬间,空气凝固了。大力一转身,读书声骤然停止,同学们的头迅速低下,火焰从她眼中喷出,点燃了空气。“没交作业的站起来!”她的声音在教室回荡,如狮子吼般,只听一遍,就会终身难忘。“怎么总是你们几个!全部站到后面去!屡教不改,今天我们结个账!”她的声音穿透墙面,连隔壁班都安静了两秒。
见识了这让人闻风丧胆的“狮吼功”,我顿时明白了“大力”这个外号的由来。
“大力”榨菜包
“大力榨菜”又称“爪哇国榨菜”,是大力独树一帜的超级大奖。“大力榨菜”的美名传遍全年级,是所有“大力学子”渴慕的人间美味。这传说中来自“爪哇国”的榨菜,究竟怎样?我迫切地想一尝究竟。
在“大力榨菜”的诱惑下,我挑灯夜战,闻鸡起舞,终于有机会获得这神秘大奖。讲台上,我颤抖着将手伸进抽奖箱,大力面带微笑,同学们屏息凝神,我缓缓收回手,定睛一看,纸条上赫然写着“大力榨菜”四个字。大力眼珠一转,往包里一掏,一个黄绿色包装的东西飞到了我手中。大力欣慰的目光投向我,道:“加油,继续努力!”几个月的辛苦,在此刻全部化成了甘甜,这榨菜的味道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但每天早晨吃到它,心中便有了满满的能量。
“大力”出奇迹
日日夜夜,我们在“大力”的鼓励与纠正下,向前方冲去。刚入学时,我们班是年段倒数。大力说:“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班就由年段倒数冲到了年段第一。大力的泪水在灯光下闪烁,同学们高呼:“大力出奇迹!”
狮子吼表面凶恶,实则充满柔情;榨菜包味道平淡,实则深藏爱意。大力本非壮汉,却强于壮汉。
小女子有大智慧,大力真能出奇迹!
对比点评
以上两篇习作都叙事完整,语言流畅,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篇习作记叙了成长路上发生的一段真实经历,文中的细节描写可圈可点。比如换算时,“我”少写了一个零,“众目睽睽”之下,老蔡“急”了,说怎么少了一个“蛋”,全班“愕然”,等明白这个“蛋”的真正意思后,众人“哄堂大笑”。这样的情境,在小作者细腻的笔触下,显得非常真实。除了细节描写外,文字也诙谐有趣,非常耐读。
相比之下,第二篇习作的布局更巧妙,三个抢眼的小标题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这种“小标题+片段”式的写法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深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习作的最后,以对比的形式,再次写出了作者对“大力”的敬佩,突出了习作的中心。
08. 年味二三事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除夕这一天,夜幕悄悄降临。
随着第一朵娇美的花在天空中绽放,各色烟花竞相在空中展现出它们最美的风采。
“哇!好棒!”烟花被四叔点燃,接着向后一“蹦”,蓄力,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了天空,“咻!——嘭!”在这温暖的夜里,照亮了天空,也照亮了我的心房。这一瞬间,我突然想让时间就此停留下来。
“来,你和她们放吧!”“啊!让我放,不会吧?”“你比他们大,喏。”我只好接过打火机,唉!谁让我是这群“小屁孩”的大姐呢?我的脑袋里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回放四叔放烟花时的动作:把炮插在地上,打开打火机,找到引线并点燃,“嗞嗞——”看到引线被点燃,然后再离远一些……
“嗯,好!开始点炮了!”我鼓起勇气开始了第一次尝试。我把炮插到地上,找到引线,然后用打火机点燃,打着打火机,我立刻条件反射般地跳开。
“嗯?怎么没声音?”我睁开了由于害怕而闭上的双眼。“哦,原来没点着,要不,再试一次?”我又开始了第二次尝试,打火机的火苗窜出后,我又立刻跳开。
“嗯?又没点着?”“好!再试一次!”这一次,我鼓足了勇气走向爆竹,直至亲眼看到引线被点燃我才跳开。“咻!——嘭!”随着一声极大的响声,我们欢呼起来!太棒了!我终于成功了!
“开饭了,开饭了,吃年夜饭了。”二妹高兴地叫喊着,于是,我牵着三妹蹦跳着跑回堂屋。
一大家人围坐在大八仙桌旁,好不热闹。爷爷奶奶坐首席,爸爸、叔叔坐爷爷奶奶两旁,妈妈婶婶分别在爸爸叔叔下首,我和弟弟妹妹们安静地坐在各自的座位上。
年夜饭进行到一半。“姐姐,要不要吃鸭翅呀?很好吃的!要不……再尝一下我的鸡爪?”三妹突然友好地对我说。
三妹吃得“满嘴流油”,怀中还紧紧抱着一个盛满食物的碗,那碗中的食物……呃……惨不忍睹,基本上都被她咬过了,这个一口,那个一块。“呃……还是你吃吧!”“太棒了!姐姐,我太爱你了!”“呃……”我竟无言以对,大家都笑了起来。
“嘿,老姐,快过来,发红包啦!”“灵通人士”二妹正坐在沙发上向我招手,“呼啦!”我们一帮孩子围住了爷爷,爷爷把红包一个一个发给我们,并说着吉利祝福的话:“新年快乐!新年吉祥!”我们也高兴地说:“祝爷爷奶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爷爷发完红包,大家又继续去吃年夜饭,而三妹……她的嘴一直就没停过,红包却被她随手丢在沙发上,二妹见了,心里直痒痒,三下五除二就把三妹的红包给骗到手。
我望着二妹那得意的神情,三妹吃东西时那幸福的表情,以及一家子人在一起和和睦睦吃年夜饭的场景,心里突然升起了一种无比的幸福感。
我突然明白,最有年味的事不是放烟花、吃年夜饭,而是一家人能够和和睦睦、热热闹闹地团聚在一起的氛围!
点评
作文切合题意,重点叙述了两件事,一件事是放“烟花”,一件事是吃年夜饭,而这两件事都突出了过年的“味道”,前者体现了成功的喜悦,后者表现出一家人和和美美的欢乐。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写人记事方法有机结合,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09. 雨路二三事
不知什么时候,落起了春雨,轻轻的,听不见淅沥的响声,像一种湿漉漉的烟雾轻柔地滋润着大地。
“快,看窗外。”不知是谁起的头,同学们纷纷望向窗外,“嗒,嗒,嗒——”雨点时大时小,令人琢磨不透的心事索性就不想了,还是专心赏雨吧。
春雨霏霏,雨雾弥漫,千万条银丝荡漾在半空中,恰似穿成的珠帘,如煙如云般笼罩着一切。活泼的燕子在雨中穿来穿去,似乎想用那剪刀似的尾巴剪断雨帘;春雨绵绵,落在柳叶上,沙沙沙,像少女轻轻地抚弄琴弦,又像蚕宝宝在吞食桑叶;春雨潇潇,雨珠落在花瓣上,滚动着,犹如千万颗闪烁着五颜六色光彩的珍珠……
正当我沉浸在曼妙的画卷中时,不知何时放学铃已打响。
我撑着伞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不小心踩进了一个水坑,上扬的嘴角顿时变成紧锁的眉头,呆呆地望着变脏的鞋,落汤鸡一般,不知所措。
身后一束刺眼的灯光将我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来不及躲避的我暗自心想:这下完了,马上要变成“泥娃娃”了。不承想,身后的车子仿佛读懂了我的心思,速度渐渐慢了下来,小船似的平稳地驶了过去。
看着水坑中荡漾的波纹,我心中如释重负。
路灯散发着幽暗的橙色光芒,照在马路上,连小水洼都变得和谐而温暖起来。
我小心翼翼地绕开每一个水坑,终于走到离家不远的小巷。刚想吹响胜利的号角,眼睛一瞥,却发现小巷早已成了一条小溪流。
小溪流欢快地哼着小曲,一路欢歌一路流淌,似乎对愁眉苦脸的我得意洋洋地炫耀着,丝毫不在意我的脸色在暮色中愈来愈深。
我挽起裤腿、踮着脚、屏住呼吸,正准备向前冲的时候,却发现小巷边不知是谁放了几块砖头,排成一列,我欣喜若狂,“救星”出现了!我拎着裤腿,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了这座“爱心桥”。回头望去,我心中莫名涌动着一股暖流。
雨夜里,处处有暖。水坑虽深,但司机有爱;砖块虽小,却让人平安通过。
只要你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就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爱与温暖。
点评
习作在选材上处理得当。雨天为“我”放慢速度的陌生车辆、在小巷架起一座青色方砖的“爱心桥”,既是彰显中心的主要事件,又充满表现力,尤其是细节部分的添加,为习作锦上添花。
习作语言丰富——
“春雨霏霏,雨雾弥漫,千万条银丝荡漾在半空中,恰似穿成的珠帘,如烟如云般笼罩着一切……”等描绘雨景的语句,不仅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环境,也为后文做了铺垫。
“一不小心踩进了个水坑,上扬的嘴角变成了紧锁的眉头,呆呆地望着变脏的鞋,落汤鸡一般,不知所措”,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自己“雨天落难”的无奈。
“身后一束刺眼的灯光将我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来不及躲避的我暗自心想:这下完了,马上要变成‘泥娃娃’了”,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出了慌乱中的“我”不知所措、静待“厄运”到来的心理活动。
“小溪流欢快地哼着小曲,一路欢歌一路流淌,似乎对愁眉苦脸的我得意洋洋地炫耀着,丝毫不在意我的脸色在暮色中愈来愈深”一句将小溪流的无限欢唱与“雨中人”的悲哀作对比,凸显出“我”的束手无策。
习作将两件事情铺开写,丰富了习作的内容,也升华了主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