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让航天精神在星河里“尽情怒放”(活动主题+精彩标题+……)2024年4月24日,是第9个中国航天日。中国航天日在举国热迎中如约走来,就像每一个烙印民族记忆的时节,这一天贯通历史、现在、未来,激荡全民爱国之心;这一天,人们仰望苍穹,思接千载,充满豪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中国航天征途孕育的伟大航天精神闪耀在星河里,点亮我们的前行之路,激励我们矢志“向远方”,乘胜“探苍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2024“第9个中国航天日”这个节日,积累相关的写作素材,来为我们的作文注入“新鲜血液”,为2024中考满分作文助力。跟着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活动主题:极目楚天,共襄星汉阐述:极目,激励人们奋进探索太空;共享,启迪人们使命责任。楚天、星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中国航天与中华文明融合,这是自信、自强、自励。主场活动包括启动仪式、中国航天大会、航天文化艺术论坛、航天科普系列展览等活动。内涵丰富,意义厚重。活动海报:简介:该海报作品突出今年中国航天日主题“极目楚天 共襄星汉”,长征5号发射的场景与明月映照中的黄鹤楼交相辉映,弧形的地平线与深邃的星空营造出较强的视觉张力,地平线上的武汉城市剪影体现地域特色。古代文人登楼而上极目远眺、现代天文爱好者遥望星空,象征自古以来人们对太空的向往。中国空间站、鹊桥二号中继卫星与嫦娥六号等中国航天典型元素融入画面,彰显航天人的凌云之志,寓意2024年的中国航天事业将会迎来更加丰硕的成果。1. 探秘宇宙 共襄星汉2. 让航天精神在星河里“尽情怒放”3. 逐梦星辰,书写航天强国壮美华章4.眼有星辰大海,浩瀚宇宙飞天逐梦5.拥抱“中国航天日” 共享航天新成就6. 逐梦苍穹,见证星辰璀璨7. 赓续航天精神 筑梦星辰大海1. 中国航天精神,勇攀高峰,攻坚克难,再铸辉煌。2.中国航天,探索未知,挑战未来,展翅宇宙。3.航天,国之重器;航天人,时代的领跑者。4.中国航天,矢志不渝,追求卓越,为民族荣誉而奋斗。5.中国航天,探索未知,挑战极限,铸就辉煌伟业。6.中国航天梦想,追逐星辰,遨游太空,圆梦宇宙。7.航天梦,飞天行,安全为本,精准为先!8.中国的航天梦,星辰大海的征程,我们逐梦宇宙,只为美好的未来。9.航天梦托起中国梦,创新路铺就强国路。中国航天事业为民族复兴插上翅膀。10.中国航天,点亮梦想,探索未知,勇攀科技高峰,书写人类文明新篇章。11.中国航天,探索未知,拓展边界,让星辰大海触手可及。12.中国航天,勇担时代重任,服务国家战略,谱写人类航天新篇章。“中国航天日”知识科普1.什么是“中国航天日”?2016年3月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设立“中国航天日”,旨在宣传中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科学普及航天知识,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唱响“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主旋律,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2.“中国航天日”的起源?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2014年1月4日,国防科技工业局就设立“中国航天日”的提案召开专题座谈会,会上讨论并提出3个备选日期,会议决定正式启动“中国航天日”的设立程序并上报国务院。2016年3月8日,国务院回复同意设立“中国航天日”的批复:同意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3.为什么要设立“中国航天日”?第一,把1970年4月24日我国发射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作为开创性、奠基性的事件设为“中国航天日”,具有代表性和纪念性意义。第二,有利于凝聚中国力量。设立“中国航天日”有利于传承航天精神,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一笔财富,我们有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设立这个日子,有利于赓续上述精神,激励中华儿女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第三,有利于培植创新文化。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就是一部自主创新史,因为关键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要靠科技工作者们不断探索,从而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道路。设立“中国航天日”,可激励科技工作者不断攀登新的科技高峰,再创新的辉煌。第四,有利于促进开放共享。航天工程是个大工程,是个复杂的工程,需要国际合作,探索宇宙奥秘、造福人类,为人类增进福祉。4.2024年,“中国航天日”主题是什么?2024年,第九个“中国航天日”主题为“极目楚天,共襄星汉”。逐梦苍穹,她在星辰大海闪烁1.唱响航天巾帼赞歌你要写航天巾帼就不能只写航天巾帼要写她们在茫茫戈壁中直冲云霄要写她们在乘风破浪中问鼎苍穹要写她们以梦为马的一往无前要写她们攻坚克难的无所畏惧要写她们圆满完成任务后红了的眼眶她们,是新时代女性她们,是航天逐梦人她们,是华夏民族的“当代木兰”她们,是中国航天领域的“铿锵玫瑰”她们,在平凡岗位上坚守初心她们,在日常工作中体现担当她们,以巾帼力量奋勇争先她们,以拼搏精神逐梦太空心中有梦想,眼里有光芒2.巾帼英雄先进事迹人物素材1:张金容简介: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第十一研究所副总设计师志在航天向天歌用心血打造神箭腾飞的翅膀她在液体火箭发动机领域耕耘三十余年,作为某系列发动机技术负责人,带领研制团队集智攻关,研制出了多款新型发动机,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可靠的液体动力保障。每一次成功,都离不开她们团队的努力和坚持;每一次突破,都为下一次成功增强了信心和力量人物素材2:陈岚简介: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西安分院副总工程师,西安分院探月工程任务、载人航天任务、火星探测器项目指挥,研究员抬头望了一眼天上的月亮从此在心中种下一个绮丽的梦想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的探月之旅,再到“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陈岚带领团队迎接重大挑战,攻克多项难题,有力支撑了交会对接、航天员出舱、太空讲堂等科学任务的完成。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球表面起飞,首次在月球轨道进行无人交会对接……每一次起飞,都是新的挑战。人物素材3:肖春简介:全国三八红旗手,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室308室主任愿以寸心寄航天将平凡的工作变成匠心筑梦的无悔征程在炭/炭复合材料研制的轨道上,她用信念坚守、用执着淬炼,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航天女性的“精神密码”。面对国家新型航天装备性能,进一步提升的迫切需求。她紧跟创新发展工作部署,加强工艺技术创新,成立多个项目团队,潜心研究、反复验证,相继突破纤维自动化铺放、炭基体长程高效致密等关键技术。逐匠心之光,行而不辍。一生与星辰大海结缘一心为航空事业奋斗逐梦苍穹她在星辰大海闪烁探秘宇宙 共襄星汉——写在第九个“中国航天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今年4月24日是第九个“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在湖北武汉举行。同步举办的航天科普系列展览上,人们排队体验VR太空探索、触屏感受未来月球科研站、漫步在航天产业成就展区,开启奇妙的“太空之旅”。航天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以其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始终激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从“两弹一星”,到“嫦娥”揽月、“祝融”探火、“天宫”遨游星辰,中国航天60多年来始终逐梦星辰大海,成绩举世瞩目。展望未来,豪情满怀。太空探索不断取得新突破航天日到来之际,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太空出差已5个多月,即将完成任务凯旋。在2024年2月9日农历除夕,太空乘组专门录制的视频中,指令长汤洪波说:“我们在太空的这个年过得充实、幸福,请祖国和人民放心!”一席话,让人心潮澎湃。彼时,他是我国首位重返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员。短短十几天后,他又以在轨飞行总时长达215天的成绩,成为目前我国在轨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汤洪波是中国空间站发展的见证者——2021年6月17日,汤洪波和聂海胜、刘伯明驾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亲历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历史时刻。2023年10月26日,汤洪波作为神舟十七号乘组指令长重返“天宫”,感受了中国空间站从“一居室”到“三居室”的改造升级。逐梦太空并非一路坦途。从不到6个立方米的返回舱,到宽敞的“三居室”空间站;从“一口吃”的即食食品,到一星期不重样的太空美食;从覆盖率只有15%的测控通信,到随时随地的“天外来电”……中国航天人梦之所向,行之弥坚。从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月背软着陆,到嫦娥五号采集迄今为止“最年轻”的月壤,再到今年3月发射、4月取得圆满成功的鹊桥二号中继星任务,中国人深空探索的脚步更加坚实。全年预计实施100次左右发射任务;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号任务将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并采样返回;载人航天工程将陆续实施神舟十八号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及天舟八号货运飞船补给任务……2024年,中国航天将继续迈向更加浩瀚的星空。商业航天孕育新质生产力“试验飞行时间22秒,空中悬停9秒,悬停高度精度0.15米,试验箭着陆姿态平稳,着陆位置精确,箭体状态良好。”2024年1月,快舟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试验箭顺利完成垂直起降试验,实现了新的跨越。走进位于武汉市新洲区的快舟火箭产业园,一片忙碌之景。如今,该产业园已具备完善的固体和液体运载火箭核心试验能力,年产20到50发运载火箭的总装测试能力,不仅带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航天发射供应链体系,也同步吸引诸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商业航天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当前,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正在加速打造。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商业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和成功率显著提升,共实施发射13次,相比2022年的5次同比增长160%。商业航天的腾飞离不开科学的顶层设计。早在2015年10月,《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就提出,探索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市场化、商业化发展新机制,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开发;2019年发布的《关于促进商业运载火箭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强调“引导商业航天规范有序发展,促进商业运载火箭技术创新”。 北京、上海、湖北、海南、安徽等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形成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北京不仅成立了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创新中心,加速星箭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还推动建设火箭大街、卫星小镇等产业集聚区。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吕波表示,目前已有9型商业运载火箭可提供发射服务,多个由商业企业发起百颗量级遥感星座,正在稳步建设。商业航天测控已形成稳定的服务能力,首个商业发射场正在建设中。通信、导航、遥感等商业航天服务领域日益广泛。越来越多的卫星,不仅带动相关行业成长,也在一点一滴中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共创共享构建外空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2023年10月,在第74届国际宇航大会上,我国宣布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将面向国际开放申请,欢迎各国科学家共同研究,共享成果。同时,国家航天局发布嫦娥八号任务国际合作机遇公告,面向国际社会开放嫦娥八号国际合作机遇,欢迎各国与国际组织加入,开展任务级、系统级、单机级合作,共同实现更多重大原创性科学发现。探月工程始终秉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赢”的原则,载人航天工程向全世界展开真诚怀抱——在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向全世界发出邀请,欢迎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及地区与我国开展合作,一起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待相关条件成熟后,也会正式邀请国外航天员一起参与登月飞行任务,共同探索浩瀚宇宙。中国和巴西共同研制六颗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目前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与04A星在轨运行良好;援埃及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为埃及提高国土资源普查、环境灾害监测与评估、城市发展规划、农林作物长势评估等国计民生领域决策水平提供有力支持……在空间技术等多个领域,中国向全世界伸出的“橄榄枝”已开花结果。“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和平利用太空是中国航天的一贯宗旨。”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表示,中国正从多方面推动构建平等互利、开放包容、和平利用、造福人类的新型空间探索与创新全球伙伴关系,助力构建外空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新起点上,我们将不断推进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续九天魂梦,绘奋进青春(1)回溯历史,漫天星斗寄寓着中国人几千年不绝的向往追求;时至今日,早已一路繁花似锦,郁郁葱葱……君不见,“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天和驻空”“祝融探火”?君不见,追天揽月,千年梦想,泱泱华夏,今朝梦圆?君不见,“北京明白”,高健蹿红,航天精神,激励向前。一项项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辉映中华民族砥砺风雨的奋斗,鉴照英雄儿女拥有揽月摘星的梦想。中国青年,朝气蓬勃,当续前人九天之魂梦,绘吾辈奋进之青春。(2)胸怀祖国,勇于攀登,航天精神托举中国人民迈向浩瀚寰宇。(3)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举目回望,郭永怀投身弹道导弹研制,在飞机失事时他用身躯保全了国家重要科研资料;放眼当下,高健自少受航天精神的影响,作为总调度,为“神舟十二号”指路引航……“神五”飞天,“神六”出舱,“嫦娥”取土,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精神的引领下,矢志报国,迎难而上,跨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让深邃星空一次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记。(4)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中国青年将航天精神传承发扬。(5)飞天梦想照进现实,只因中国人的航天奋斗从未停歇,只因中国人的航天追梦永不止步。中国空间站核心团队,平均年龄38岁;北斗系统攻坚团队,平均年龄35岁;“长征五号”研制团队,平均年龄不足30岁……一代代青年坚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厚植“树高千尺有根,江河万里有源”的家国情怀,一丝不苟地传承航天精神,并在航天精神的激励下不断续写中国航天新的篇章。(6)积极修为,艰苦历练,吾辈青年将接续航天精神,奋斗展风采。(7)“在不懈奋斗中再创佳绩,在竞相奋斗中革故鼎新,在团结奋斗中集智聚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值此之际,我辈青年当弘扬航天精神,从航天精神中汲取精魂,坚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冲劲,笃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持定“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干劲,从严律己,潜心钻研,甘作拓荒牛、老黄牛、孺子牛,用奋斗绘就美好青春。(8)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言:“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愿吾辈青年,鲜衣怒马,后浪滚滚,携星光荡开宇宙,让广袤的银河中长久闪耀着那束航天精神之光!以长江为凭,让黄河作证;中国人民正在航天事业长足进步中书写璀璨华章,中国青年也必将续九天魂梦,绘奋进青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