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认知质量互变规律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认知质量互变规律课件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议题一:认识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议学活动一:
通过视频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量变、质变的认识?
议题一:认识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议学活动一:
通过视频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量变、质变的认识?
量变 质变
区别 性质 数量增减、场所变更 性质变化
特点 渐进性、连续性(静止状态) 飞跃性、间断性(运动状态)
结果 性质没变,一事物仍是该事物 性质改变,一事物变为他事物
根本区别 在度的范围之内 超出度的范围
联系 ①量变与质变是统一的,二者统一于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之中。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③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量变→质变→新量变)
议题一:认识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议题一:认识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议学活动二:
工业1.0到4.0的发展体现了什么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工业4.0(Industry 4.0)是基于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作出的划分。按照共识,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则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也就是智能化时代。
一、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1.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1)质(区分不同事物的依据)
①内涵: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
②意义:此物之所以为此物,并区别于他物,就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旦丧失了自己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它就不是原来的此物而变成了他物。
认识事物的质,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矛盾特殊性
之所以称之为“水”,是因为它具有区别于其它物质的固有的规定性
当气温达到零度以下时,“水”就失去了自己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就不再是“水”,而变成“冰”了
零度以下
一、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1.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2)量(区分相同事物的依据)
①内涵: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
②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认识事物的量,是对该事物的认识深化和精确化。
【特别提醒】量总是一定事物(载体)的量,不存在离开具体事物的“纯粹”的量。“纯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中。
质 量
区别 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 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
决定因素:矛盾的特殊性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质与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 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不是直接同一)
能区别不同的事物。 可深入认识同一事物
联系 ①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 ②质和量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规定性。 ③质、量都是一定事物的质、量,都离不开特定的事物。 “纯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中。
【知识整合】比较质与量
一、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2.量变与质变
(1)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①量变即量的变化。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事物在原有性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所发生的变化。(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A事物仍是A事物)
②质变即质的变化。是指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根本的、显著的变化;A事物变为B事物)
③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标志: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补充了解)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③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量变与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构成了事物的发展过程。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意识是说,路要一步一步的走,只有通过一步步的积累,才能到达千里之遥的目的地。
成语“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本义是说,筑造九仞高的大山,由于只差一筐土而没有成功,比喻做一件事只差一点儿而未完成。
材料告诉我们,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合乎规律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因此,我们既要有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儿地为之努力。否则,理想就是镜中花、水中月、空中楼阁,只是虚无缥缈的存在。
议学活动三:上述材料表明量变和质变存在什么关系?
议题二: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二、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互变规律要求
客观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2.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1)区别(含义不同):
①连续性(渐进性):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现实中就是这一事物还是它自身,是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过程。(量变)
②间断性(飞跃性):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或连续性的间断。(实质:这个过程不是事物停止了发展,而是打破旧的质的规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现实中就是出现了新事物。)(质变)
量变
量变
量变
量变
质变
质变
质变
质变
质变
连续性
渐进性
连续性
渐进性
连续性
渐进性
连续性
渐进性
间断性
飞跃性
间断性
飞跃性
间断性
飞跃性
间断性
飞跃性
间断性
飞跃性
二、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2.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2)联系:
①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相互区别又相互包含;
②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飞跃性与间断性。
③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所以,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
3、遵循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
准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连续性、渐进性 间断性、飞跃性
区别 含义 连续性是指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是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过程。 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或连续性的间断。
体现 量变的体现 质变的体现
结果 这一事物还是它自身 出现了新事物
联系 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飞跃性与间断性。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所以,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
【知识整合】区别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
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要求:正确把握
意义


质变
量变
质量互变规律的内容
渐进性与飞跃性
连续性与间断性
量变与质变
关系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总书记在谈到领导工作的方法时强调,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要一以贯之地贯彻。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这一论述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①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
③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
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课堂练习
2.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粤港澳大湾区”从学术界的讨论到地方政策的考量,再到国家战略的提出,历时20余年。这表明( )
①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②事物发展是一个循环曲折的过程
③事物发展通过质变实现,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课堂练习
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学生对其中"减轻过重作业负担"持有不同的看法.赞成者认为,减轻过重作业负担,可以有时间发挥自己的潜能,把个人黑白的世界画得多姿多彩.反对者认为,只有做了适当的练习作业,才能知道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完全不需要减少作业量.对此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
①赞成者合理之处:重视矛盾的特殊性,促进自身个性化发展
②赞成者合理之处: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实现自身健康成长
③反对者合理之处:只有经过量的不断积累才会发生质的飞跃
④反对者合理之处:量的积累达到临界点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课堂练习
4. 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对地球家园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人们通过设立“地球日”“地球一小时”等活动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是因为(  )
①环境的人为恶化是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相统一的过程 
②环境的人为恶化是一个不可逆地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③环境的改善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④环境的改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
课堂练习
5. 古代先哲提出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命题包含着物质无限可分的辩证法思想。但是,具体的分割又是可“竭”的,当分到一定的关节点时,就不能保证“棰”的物理性质。这个关节点在哪里呢?当分到30天时,成为十亿分之一(小于分子大小的级别),就不能称其为木头的物理分子,更不能称其为“棰”了。这表明( )
A.只要注重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实现质变
B.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
D.事物的变化是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C
课堂练习
6. 商界有句名言:把握商机的头号敌人便是拖延。下列古语或诗句所蕴含的道理与之相近的是( )
①行百里者半九十
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③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课堂练习
7.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医强调“治未病”说明( )
①“未病”是质变,“已病”是量变,事物发展最终通过量变实现
②“未病”是量变,“已病”是质变,要防微杜渐
③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与渐进性的统一,要防病于未然
④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未病”与“已病”,提高对疾病的预见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课堂练习
8.《二泉映月》与《命运交响曲》都是由1、2、3、4、5、6、7组成,但前者听了有凄凉的感觉,催人泪下,而后者听了有悲壮的感觉,使人振奋、信心大增。又如在田忌赛马故事中,田忌只是调整了一下参赛马的次序就转败为胜。中国的改革更是如此,有时仅仅是经济结构的优化就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逻辑与思维角度来看,以上材料说明( )
①不是所有的质变都是由事物的量变引起的
②事物的质变实际上就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③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④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D
课堂练习
9.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发展新动能。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事物的结构和排列次序的变化会引起质变
②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的积累来实现的
③事物的发展是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④系统具有内部结构的有序和优化趋向的特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课堂练习
10. 有人把西藏民主改革以来的巨大变化浓缩成5句话: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事物的发展是( )
①一种连续且不间断的过程
②事物的量持续积累的过程,重视量的积累就能实现发展
③打破旧质代之以新质的过程
④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