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南亚、东亚和美洲的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认识古代南亚、东亚和美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作出的贡献。
【学习重难点】
重点:南亚文化东亚文化美洲文化
难点:对比区域文化异同理解文化多样性
【预习新知】
古代印度文化
1、发展历程:① 文化存在于4000多年前,出土了不能被释读的“ 文字”;
②公元前1500年左右, 人到来并建立国家,出现 制度和 教;
③公元前6世纪, 产生,宣扬众生平等和 ,反对种姓制度;
④4世纪,在婆罗门教基础上 教开始兴起并逐渐发展为印度主要宗教;
2、主要成就:① 是古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文字;
②史诗《 》《 》反映古印度人民的生活;
③佛塔、石柱和 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④数学:发明包括“ ”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3、影响:印度文化对东南亚语言、文字、艺术、宗教等产生广泛影响,如 文,吴哥窟中的 教、印度教元素。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类型 内容影响
经济 公元前5世纪前后,朝鲜出现了____,稍后有了铁器
天文 7世纪朝鲜半岛的居民修建了观测天象的____
史学 12世纪完成的《____》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
乐舞 朝鲜的音乐、舞蹈源远流长,特色鲜明
文化交流 ①佛教、道教和儒学从____传入朝鲜,朝鲜的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都受到中国的影响。 ②汉字长期在朝鲜半岛使用,许多朝鲜学者具有很深的汉文造诣。在学习汉字的基础上,朝鲜人创制了____ ③朝鲜半岛的古代文化传入中国中原地区,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宫廷中就已经有了朝鲜半岛的乐舞。
4.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古代日本文化
类型 内容 特征
神道 古代日本人认为太阳、海、河、树、山、龟、蛇等都有神灵,应该加以崇拜。神道逐渐发展起来 7世纪____制度形成。天皇为巩固权力,自称是太阳神的后裔 深受中华文化影响 ①文字:日本人先是直接使用汉字,后来根据日本语言的发音,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②其他:来自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武士 表现12世纪以,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____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道在日本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学 诗歌集《____》和小说《源氏物语》享誉世界文坛
建筑 ____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
绘画 大和绘和____都是极具特色的日本绘画艺术
美洲印第安文化
1.形成的地理环境:美洲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________状态。
2.代表文化: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
(1)宗教上是多神崇拜:玛雅人崇拜自然神,创造之神伊查姆·纳是最重要的神;在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的信仰中,太阳神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建造了规模宏大的________,他们在塔顶建起祭祀神灵的神庙,祭司也在塔上观察天象。
(2)玛雅人创造了独特的文字,发明了“________”。知道“零”的概念,创造出20进制。
(3)印加人建造了长达数千千米的________和宏大的太阳庙;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
(4)阿兹特克人采用天然铜锻造铜器,还会使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制作的________、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都非常精美。
3.印第安文化毁灭的原因:16世纪________殖民者入侵后,印第安人遭到了大肆屠杀,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
[学思之窗] 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对印第安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1)在欧洲殖民者来到美洲之前,印第安人独立地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其中,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最具代表性。随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拉丁美洲成为列强殖民扩张的主要目标,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家多年的殖民统治下,印第安人口数量锐减,印第安文化遭到严重摧残,国家被毁灭,文化被湮没。
(2)西欧的各种文化随着政治、军事征服在拉美确立了它的统治地位,并在拉美各个文化领域如意识形态、宗教、教育、语言、文学、艺术、习俗等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同时大量非洲黑人奴隶的输入,使非洲的音乐、舞蹈、诗歌、语言、宗教、绘画、习俗等文化也在拉美广泛传播,形成殖民地时期拉丁美洲文化的混合结构。
【巩固训练】
1.下列有关古代印度文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姓是雅利安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的手段
B.推行种姓制度是为了抑制佛教势力扩张
C.佛教是因首陀罗种姓反抗雅利安人而产生
D.《摩诃婆罗多》保留较早土著族人的生活状况
2.世界名著《源氏物语》完成于11世纪初,在英、德、法等国有脍炙人口的译本,著作开头提到皇上晨夕披览《长恨歌》画册,在第八回的花宴上,源氏公子穿的是白地彩纹中国薄绸常礼服。这可以用来说明( )
A.日本文学蕴含中国元素 B.中国文化艺术传入欧洲
C.古代朝鲜吸收了中华文化 D.印度文学受到唐文化影响
3.根据韩国考古发现,在庆州雁鸭池遗址出土了刻有“调露二年”字样的砖铭,在月城附近的望星里瓦窑遗址发现了“仪凤四年皆土”的铭文板瓦,在庆尚南道蔚山郡的川前里“摩崖石刻”周围发现了“上元二年铭”和“上元四年铭”。这些都是频繁更替的唐高宗年号。这反映出( )
A.新罗尚没有自己的纪年方式 B.唐朝与新罗存在文化友好往来
C.新罗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 D.唐朝与新罗形成明确宗藩关系
4.在印加帝国蒂亚瓦纳库遗址中,还保存着一座卡拉萨亚神庙,庙中有巨石砌成的太阳门,每年9月22日正午的阳光必径直穿过;门上刻有花纹,上一排为完整的金星历,预算50年的运转值与实际情况只差7秒钟。这主要反映了印加人( )
A.虔诚的宗教信仰 B.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
C.天文学知识领先世界 D.已经建立了近代科学体系
5.古代雅利安人诗歌《梨俱吠陀》记载,人是从普鲁沙巨人身体的不同部位产生出来的:从口中产生婆罗门,手臂产生刹帝利,大腿产生吠舍,脚产生了首陀罗。据此可以推断出( )
A.雅利安人盛行团结平等观念 B.雅利安人已经有了等级划分
C.印度宗教情愫已经非常浓厚 D.古代印度社会与生活的信息
6.在古代近东地区广为流传的西亚巴奥神,因职司与埃及的塞特神一样都是暴雨之神而被埃及人接纳;西亚地区的阿斯塔特女神同样也被请进埃及的神庙之中,受到埃及人的膜拜。这表明古埃及( )
A.文明发展缺乏主体性 B.宗教影响了文明发展历程
C.吸收包容外来的文化 D.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一体化
7.《吉尔伽美什与阿伽》是古代两河流域史诗中最短的一部。该史诗中没有神灵,只有人类活动,记载的事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千纪前期。史诗还透露了当时国王决策需要咨询长老议会和人民大会,并且不能随意推翻后两者的意见等信息。据此可知古代两河流域( )
A.没有受到神学影响 B.深受印欧人迁徙影响
C.专制王权尚未形成 D.最早确立了民主政治
8.根据日本作家丸山清子《源氏物语与白氏文集》统计,《源氏物语》中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185处。其主要原因是( )
A.日本人民虚心好学 B.中国文化的先进性
C.中日关系交往密切 D.疆域临近交通便利
9.15世纪中期,朝鲜王朝组织编纂《高丽史》,按照“世家”“列传”“志”“年表”等体例进行编写,较详细地记载了高丽王朝时期重要人物的事迹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是研究高丽王朝历史的重要典籍。这说明( )
A.文献史料的记载真实可信 B.朝鲜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
C.朝鲜开始与中国建立联系 D.高丽王朝史学成就非常高
10.古代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即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每季四个月。古代埃及人制定该历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揭示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 B.彰显法老对于科技文化的重视
C.指导农业,以便合理安排农事 D.探索自然奥秘以神化专制统治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作用。选择A: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进行社会管控的手段。排除B:推行种姓制度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管控,而不是抑制佛教势力扩张,且佛教产生于种姓制度推行之后。排除C:佛教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释迦牟尼创立的,他属于刹帝利种姓。排除D:《摩诃婆罗多》描写了居楼族和般度族两个家族为争夺王位而进行战争的故事,侧重战争。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日本文学的特点。选择A:根据材料“《源氏物语》中……披览《长恨歌》”“源氏公子穿的是白地彩纹中国薄绸常礼服”得出日本文学受中华文化影响,蕴含中国元素。排除B:《源氏物语》属于日本文学作品,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日本文学蕴含中国元素,B项并非材料所要表达的内容。排除C、D:《源氏物语》是日本小说,与古代朝鲜和印度文学无关。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罗与唐朝的交流。选择B:材料信息反映了新罗受唐朝的影响,学习、借鉴了唐朝的年号,表明两朝存在文化友好往来。排除A:依据材料不能得出新罗没有自己的纪年方式。排除C:依据材料不能证明新罗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排除D:二者形成了宗藩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4.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印加人在长期的农业实践中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B项正确;“虔诚的宗教信仰”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印加的天文学知识领先世界,排除C项;近代科学体系建立在实验基础上,这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5.答案:B
解析:据材料“从口中产生婆罗门,手臂产生刹帝利,大腿产生吠舍,脚产生了首陀罗”可知,雅利安人已经有了四个种姓的等级划分,故选B项。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选择C:材料“西亚巴奥神……被埃及人接纳”“西亚地区的阿斯塔特女神……受到埃及人的膜拜”体现出埃及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包容。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古埃及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但埃及文化的主体仍是古埃及,因此选项中“缺乏主体性”不符合题意。排除B:材料没有提到埃及宗教对文明发展的影响。排除D:材料反映的是埃及文化的发展,没有提到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世界文化的发展以多元化为主,不是一体化。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两河流域文明特点。选择C:根据材料“史诗还透露了当时国王决策需要咨询长老议会和人民大会,并且不能随意推翻后两者的意见等信息”得出国王尚未高度集权,即专制王权尚未形成。排除A: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3千纪前期的两河流域受神学影响,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材料中没有印欧人迁徙的信息,不能得出B项所述。排除D:根据所学知识,最早确立民主政治的是古希腊雅典城邦。
8.答案:B
解析:A、材料中没有涉及虚心好学这一知识点,故排除;B、《源氏物语与白氏文集》之所以会如此多的引用中国古代典籍,是因为中国文化具有先进性,因此才会大量引用中国典籍,故正确;C、材料中从侧面反映了中日交往密切,但是中国文化如果不先进的话,是不会出现题干描述的结果,故错误;D、交通便利不是本题的叙述的重点,故排除;故选B。
9.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朝鲜王朝按照纪传体的模式编写史书,这是受到了中国史书编写体例的影响,故选B项。A项说法过于绝对。朝鲜早在汉代就与中国建立了联系,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埃及的太阳历。选择C:依据材料“将一年分为三季,即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和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人为了合理安排农事,制定了太阳历。排除A:揭示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亦是为了指导农业,以便合理地安排农事。排除B: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历法的制定与神化专制统治无必然联系,且材料没有体现这一方面的相关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