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古典希腊与罗马文化、中古西欧文化、拜占庭与俄罗斯文化的主要成就。(时空观念)2.精选有关古典希腊文化、拜占庭文化的史料,理解古典希腊文化和拜占庭文化的特征及其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对比中古西欧不同区域文化的异同点,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唯物史观【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古希腊、古罗马以及中古时期欧洲文化的基础知识难点:理解文化与环境、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懂得文化是如何形成并影响历史发展的。【预习新知】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1. 古典希腊文化(1)“古典时代”:古代希腊的中心区域在巴尔干半岛南部,时间是公元前5 世纪到公元前 4 世纪上半叶。(2)古希腊哲学① 产生原因:希腊人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自然与社会问题的知识追求。② 特点:用 的思维方式认识和解释世界。③“三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致力于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他用对话形式提出的哲学思想由其学生记录下来,流传后世; 创建的“学园”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在几何学发展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为欧几里得的 《几何原本》奠定了基础; 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3)文学:古希腊文学的早期代表是《 》,史诗中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雅典城邦时期的戏剧是古典时代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悲剧和喜剧是这一时期戏剧的杰出代表。(4)人物雕塑和建筑艺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雕刻家米隆的《掷铁饼者》是人物雕塑的典范,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是建筑艺术的代表。(5)古希腊是欧洲史学的源头: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了 的撰史体裁;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西方史学的经典之作。2. 古罗马文化(1)法律:《 》① 颁布时间、地位:公元前 450 年左右,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② 内容:它包括债务法、 、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多个方面。③ 意义:明文公示,按律量刑,限制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契约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成为后来陆续颁布的一系列公民法的基础。罗马法体系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后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2)文学:卢克莱修、西塞罗和维吉尔是古罗马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3)史学:李维的《罗马史》、塔西佗的《 》代表了古罗马史学的最高成就。(4)建筑:万神殿、大竞技场等是罗马建筑的代表。(5)历法:凯撒时期制定的 后经修订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中古西欧文化1.基督教的发展(1)496年,法兰克国王 饭依基督教,赋予基督教会多项特权。(2)756年,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为酬谢教会助其掌权而将罗马周围地区交给教皇统治,建立“ ”,并使教会介入世俗权力。欧洲逐渐形成了 的二元政治格局。(3)在西欧封建制度确立和发展过程中,基督教会与世俗王权互相利用、竞争共存。 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2.基督教文化的载体:阐述教义的《 》和研究教义的 。(1)《圣经》:对西欧的文学艺术有重要影响。《圣经》中的历史传说和宗教神话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一时期的绘画和雕塑多取材于宗教神话。(2)神学:神学家们用 论证基督教教义,目的在于使教义系统化,维护基督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他们的思维方式对西欧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拜占庭、俄罗斯文化1.拜占庭、俄罗斯文化:拜占庭文化(1)背景:____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由于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2)内容类型 代表 内容神学 ____ 罗马帝国分裂后,基督教会分成东、西两派。双方在教义、教规等方面的分歧逐步加深。1054年基督教会正式分裂。东派教会自称信仰正统的教义,故称“东正教”或“希腊正教”。东正教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君士坦丁堡是东正教的中心法律 《罗马民法大全》 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编纂的《____》,为传承罗马法作出了贡献,对欧洲的法学思想和法制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艺术 圣索菲亚大教堂 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希腊古典书籍,其建筑和雕塑艺术也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遗产并有所发展。矗立于君士坦丁堡市中心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其罗马式穹顶而闻名。2.拜占庭、俄罗斯文化:俄罗斯文化(1)特征:俄罗斯文化深受____的影响。(2)表现类型 内容神学 10世纪中叶,基辅罗斯的统治者接受了基督教,基辅罗斯进入基督教文化圈。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东正教逐渐成为____统治国家的工具。文学 诗史《____》创作于12世纪,反映了古代斯拉夫民族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是基辅罗斯时期最杰出的文学作品。建筑 俄罗斯圆顶多塔风格的教堂建筑与西欧中古时期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形成鲜明对比,被视作东正教的象征。【巩固训练】1.12世纪,教会学校的学生们阅读《圣经》和早期基督教作家的著作,也读古典拉丁文学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拉丁译本。一些教会学校还提供法学、医学和神学方面的高等教育。此举( )A.推动了世俗教育的发展 B.促进了古典文学的普及C.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D.引领了社会转型的方向2.英国史学家赫·乔·韦尔斯评论道:拜占庭艺术“在11世纪达到了新的高峰”,“埃及和波斯的倾向被强加于古典传统之上。辉煌灿烂取代了率真和文雅”。据此可知,拜占庭艺术( )A.展现了英国人文主义者艺术追求 B.显示出希腊化时代艺术的生命力C.是结合了东西方艺术传统的创造 D.推动了亚非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3.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在永恒的追求外物本质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了对命运的追寻,对智慧境界的向往和对人性的多向度追求。这表明古希腊( )A.创造了璀璨的文化 B.已经摆脱神学束缚C.具有浓厚的人文精神 D.自然哲学不断发展4.在地中海世界漫长的中古时期,拜占庭文化以特殊的方式对古希腊罗马文化进行保护,为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披上基督教的外衣,并将其中诸多内容融合到拜占庭生活方式中。这说明拜占庭文化( )A.推动了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B.融合了多元文化因素C.深受俄罗斯文化因素的影响 D.渗透了东方专制文化5.有学者指出:“希腊民族是最早探索人类、人的思想和灵魂的民族,他们不但追根溯源,寻求宇宙万物的源头与规律……而且探究社会的正义与公理,诘问人生的目的与价值。”该学者认为古希腊文化( )A.缺乏人文主义 B.个人主义泛滥 C.忽视现实幸福 D.重视理性精神6.古希腊自然哲学家一改古希腊神话把握世界的传统方法,开始用经验观察和理性思维的方式把握世界,他们开始讨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并试图用“水本原说”“无定本原说”“气本原说”“数本原说”“火本原说”等来解释整个世界。这种研究方式( )A.科学解释了世界的本原问题 B.推动了哲学研究的转向C.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D.摆脱了宗教思想的桎梏7.《十二铜表法》是最古老的罗马法文献,虽然它的大多数条款是对古代习惯的沿袭,甚至还有“以牙还牙”等原始残余,但它毕竟第一次用成文法的形式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A.限制了贵族对司法权的滥用 B.混淆了法律与习惯的界限C.有利于贵族对法律随意解释 D.使公民享有更多的权利8.拜占庭帝国作为文化桥梁,必然得兼顾东西两头,否则桥面会不平整、桥梁也必然维持不久。在继承了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后,拜占庭帝国也“没放过”东边这头……材料强调的是( )A.拜占庭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B.拜占庭帝国继承发展了古希腊罗马文化C.拜占庭帝国的桥梁建筑闻名于东西方D.拜占庭帝国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9.有学者统计,从1789年到1800年,在世界58项重大科研成果中,法国有23项,占总数的40%。同期,英国只有13项,占20%。与英国相比,当时法国科技发展比较有利的因素是( )A.最终确立了共和制 B.工业化程度较高C.科学理性精神盛行 D.社会秩序比较稳定10.以下对《吉尔伽美什》《荷马史诗》《伊戈尔远征记》等史诗的看法正确的是( )A.荒诞离奇完全没有史料价值 B.写作年代久远可以看作历史C.侧面反映古代社会历史风貌 D.文学瑰宝但与真实历史无关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12世纪时,教会学校的学生们除了阅读《圣经》外,还学习古典拉丁文学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作品,教会学校还提供法学、医学和神学方面的高等教育,这些措施客观上传播了文化知识,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教会学校学生的学习内容,没有体现世俗教育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教会学校学生的学习内容,没有体现教会学校对古典文学普及的推动作用,排除B项;引领社会转型方向的是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而不是教会学校的教育,排除D项。2.答案:C解析: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埃及艺术属于东方艺术形式,波斯位于东西方的枢纽,拜占庭艺术吸收了埃及与波斯的文化特色,体现了东西方艺术传统对拜占庭艺术的影响,故选C项。3.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古希腊哲学家对人性的追求和智慧的向往体现了早期人文精神的发展,故选C项。古希腊、罗马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其表现在哲学、文学和史学等多方面,并非只有哲学方面,A项错误。早期的希腊哲学仍然受到神学的影响,B项错误。自然哲学主要是思考人面对的自然界的哲学问题,而材料强调的是对人性的多向度追求,D项错误。4.答案:B解析:拜占庭文化继承了古典希腊与罗马文化,又吸纳了基督教文化,还融入生活方式中,说明拜占庭文化融合了多元文化因素,B项正确;拜占庭文化没有推动了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深受俄罗斯文化因素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渗透了东方专制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5.答案:D解析:该学者认为古希腊文化强调探索与思考的理性精神,故选D项。希腊民族“探索人类、人的思想和灵魂”体现出人文主义的思想,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出个人主义的泛滥,B项错误。“诘问人生的目的与价值”体现了对现实幸福的追求,C项错误。6.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开始用经验观察和理性思维的方式把握世界,探讨世界的本原,这推动了哲学研究的转向,故选B项。A项错在“科学解释”。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于16世纪,与古希腊间隔久远,C项错误。“摆脱”说法过于绝对,D项错误。7.答案:A解析:据题干中《十二铜表法》“毕竟第一次用成文的形式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使审判、量刑有法可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对司法权的滥用,故选A项;《十二铜表法》告别了习惯法,走向成文法,排除B项;习惯法下贵族对法律可以随意解释,排除C项;《十二铜表法》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但不代表公民享有更多的权利,排除D项。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从“兼顾东西两头”“继承了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没放过’东边这头”可以分析得出,材料在强调拜占庭帝国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中起到桥梁的作用,故A正确。9.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发展到高潮,启蒙运动倡导理性和科学,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故选C;1875年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制,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当时英国比法国工业化程度较高,排除B;当时处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社会秩序不稳定,排除D。10.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西亚人留下的现存最古老的史诗《吉尔伽美什》、体现古代希腊英雄时代的《荷马史诗》和俄罗斯史诗《伊戈尔远征记》等,都从侧面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历史风貌,C项正确;三部古代史诗“完全没有史料价值”的说法绝对,A项错误;不能因为三部史诗的写作年代久远,就将其看作历史,B项错误;三部史诗即是文学瑰宝,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上当时的社会风貌,并非与真实历史无关,D项错误。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