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与区域文化的形成 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与区域文化的形成 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与区域文化的形成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印欧人的早期迁徙状况,认识印欧人的迁徙对古代印度、古代西亚、古希腊罗马文化区域形成的作用。
2.了解大月氏和匈奴的迁徙状况,认识其对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的影响。
3.了解3-6世纪的亚欧游牧部落大迁徙,认识游牧部落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版图并分析他们对区域文化产生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重点:历史上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难点: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预习新知】
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1.印欧人的起源与生活方式
(1)起源:可能起源于________平原。
(2)生活方式:他们是游牧民,驯养了马匹,制造了________。
2.印欧人的迁徙
(1)时间:公元前2千纪初起,延续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2)方向: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________的广大地区。
(3)优势: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
(4)影响: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分别形成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________,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①公元前17世纪,赫梯人建立________,多次入侵两河流域,公元前14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疆域从小亚细亚延伸到巴勒斯坦,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
②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崛起于________高原,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并数次入侵希腊。在波斯帝国统治下,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③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他们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________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
④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________,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公元前600年左右,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种姓制度和佛教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并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南亚产生重大影响。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时间 区域 概况
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中国北方 在中国北方,匈奴势力强大,不断扩张
大月氏人西迁,建立____,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
欧洲 日耳曼人在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中不断南迁
3—6世纪 中国 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____生活,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此后,鲜卑人、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渐迁徙到中原,形成中国北方的____
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____,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欧洲 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____
7—8世纪 亚洲 ____,阿拉伯人开始扩张,征服西亚和北非广大地区
____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
【巩固训练】
1.公元前130年,大月氏征服南方的大国大夏,并把大夏国土和人口分别给予五个部族,每个部族的首领被称为“翕侯”。公元前1世纪初,五翕侯中的贵霜翕侯丘就却消灭其他翕侯,统一了大月氏和大夏故地,建立起贵霜帝国。贵霜帝国的建立( )
A.促进了中亚的民族交融 B.助推了人口迁徙的潮流
C.阻断了丝绸之路的商贸 D.造成了严重的难民问题
2.日耳曼人攻入罗马后,对罗马的城市、工商业、文化等采取“一概排斥”“付之一炬”的态度。与此同时,日耳曼人的入侵推翻了罗马的奴隶制,在西欧逐步确立了封建制。这反映出日耳曼人的迁徙( )
A.造成了先进文明中心的暂时倒退 B.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强大帝国
C.导致古典文化在西欧的全面消失 D.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劳动技术
3.《赫梯法典》第六十四条规定:假如任何人盗窃拉车的马,则要赔付十匹马,并用自己的房屋担保。这一规定说明( )
A.赫梯注重维护贵族的私有财产 B.马匹对赫梯人具有特殊意义
C.赫梯的立法原则是“轻罪重刑” D.战马的实用价值远高于房屋
4.从公元前2千纪到公元前7世纪左右,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在整个欧亚大陆出现了一种以南俄草原为中心,向海岸线辐射的民族大迁徙的运动,正是这种民族大迁徙,使得诸区域文明之间的关系趋于空前的活跃和密切。这表明印欧人的迁徙( )
A.解决了迁出地区的人地矛盾 B.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C.改变了亚欧大陆的人口布局 D.传播了印欧民族先进的文化
5.3-5世纪,日耳曼各部族不断南迁,在灭亡西罗马帝国后建立了一系列国家,在日耳曼因素和罗马因素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形成了中古西欧以经院哲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这表明,日耳曼人的迁徙( )
A.推动了区域文明的发展与转型 B.摧毁了古罗马帝国的文化
C.阻碍了欧洲农耕文明历史进程 D.确立了欧洲文化优势地位
6.下表示意印欧人的迁徙过程。据此可知,印欧人的迁徙( )
原聚集地 迁徙过程
黑海北岸 来到小亚细亚,被称为赫梯人,公元前1595年,灭古巴比伦王国,赫梯成为近东大国
黑海以东 分化为伊朗语族和印度语族,其中伊朗语族的波斯人在公元前6世纪建立火帝国
黑海以西 公元前2000年左右,入侵意大利,后来其中的拉丁人建立了罗马
A.建立了许多古代显赫一时的国家 B.引发了古代西亚、南亚文明的衰弱
C.有利于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交融 D.推动了最早一批奴隶制国家的兴起
7.下图的埃及雕刻主要说明了( )
A.人类迁徙带来文化和技术变革 B.雅利安人把马和铁带到埃及
C.蒙古西征,蒙古骑兵骁勇善战 D.拿破仑远征埃及,战斗激烈
8.雅利安人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进入印度,中断了古印度的哈拉帕文化,建立起吠陀文化,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反映出( )
A.印欧人迁徙影响南亚文化发展 B.亚欧游牧民族迁徙中断了古印度文明
C.农耕文明不断向古代印度扩张 D.东正教发展成为古印度时期主要宗教
9.有学者认为:在民族迁徙的诸多原因中,自然环境的变迁尤其是气候的变化是民族迁徙一个非常重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根据历史气温变化曲线示意图,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该论点依据的是( )
A.印欧人的迁徙 B.魏晋北方民族大交融
C.阿拉伯人的扩张 D.蒙元的南征
10.东晋于咸和年间取消客籍户,将南迁人口一律编入正式户籍。此后,江南地区逐渐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了“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的状况。这一状况表明( )
A.经济重心基本南移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南方政权重视农业 D.民族融合趋势增强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贵霜帝国的建立客观上促使不同的民族相互交融,故选A项。材料没有人口迁徙的内容,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贵霜帝国对丝绸之路的阻碍及难民问题,C、D两项错误。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一概排斥”“付之一炬”“推翻了罗马的奴隶制”“在西欧逐步确立了封建制”可知,日耳曼人的入侵直接破坏了罗马文明的成果,在西欧逐步孕育出新的文明形态,故选A项。B、D两项材料没有涉及。古典文化在西欧并未全面消失,C项不符合史实。
3.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赫梯法典》的第六十四条规定是为了保证马拉战车的使用,因此说明马匹对赫梯人具有特殊意义,故B项正确;拉车的马不一定是贵族的,故A项错误;单纯从题干中的一个规定,不能断定赫梯的立法原则就是“轻罪重刑”,故C项错误;战马与房屋一个用于战争,一个用于居住,不能确定战马的实用价值远高于房屋,故D项错误。故选:B。
4.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印欧人的迁徙“使得诸区域文明之间的关系趋于空前的活跃和密切”,说明其对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人地矛盾,A项错误。材料并未提供亚欧大陆人口布局的信息,C项错误。印欧民族的文化在当时并不是先进的文化,D项错误。
5.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日耳曼人在南迁灭亡西罗马帝国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系列国家,这些国家的文化受日耳曼因素和罗马因素的双重作用,形成了中古时期西欧新的封建文化,推动了该区域文明的发展与转型,故选A项。日耳曼人的迁徙并未摧毁古罗马文化,而是融合日耳曼文化与罗马文化,形成了中世纪西欧新的封建文化,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日耳曼人南迁阻碍欧洲农耕文明的历史进程,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欧洲文化与其他文化的比较,无法说明欧洲文化处于优势地位,D项错误。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赫梯成为近东大国”“波斯人在公元前6世纪建立大帝国”“其中的拉丁人建立了罗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欧人的迁徙建立了古代许多显赫一时的国家,故选A项。印欧人的迁徙推动了古代西亚和南亚文明的发展,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民族交融,C项错误。最早建立奴隶制国家的是古埃及,与印欧人的迁徙无关,D项错误。
7.答案:A
解析:埃及雕刻中呈现的是赫梯战车和士兵。公元前14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疆域从小亚细亚延伸到巴勒斯坦,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双方都以战车兵作为主力,说明当时印欧人带来的这项新技术已经被广泛采用,人类迁徙带来了文化和技术变革,故选A项。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印欧人的迁徙。选择A:根据材料“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建立起吠陀文化”并结合所学可知,雅利安人属于印欧人的一支,他们在印度建立起新的文化,这体现的是印欧人迁徙对南亚文化发展的影响。排除B: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中断古印度文明的是印欧人,不是亚欧游牧民族。排除C:根据所学知识,雅利安人不是农耕民族,其迁徙不能体现农耕文明的扩张。排除D:根据所学知识,东正教是东罗马帝国的主要宗教,古印度的主要宗教是印度教、佛教等。
9.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的对外扩张主要和传统商路的改变有关,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符合题意;印欧人的迁徙、魏晋北方民族大交融及蒙元的南征均与环境因素有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答案:C
解析:东晋政府取消客籍户,将南迁人口一律编入正式户籍,这为江南地区增加了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状况表明南方政权重视农业,故C正确;两宋之际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故A错误;材料未强调自然条件优越和民族融合趋势,故BD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