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章 光 期末复习课 基础梳理一、光的反射 平面镜1. 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__ __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2. 为了方便研究光的反射现象,我们引入光线这一概念,同时,还要弄清楚一点、两角、三线等概念的含义。入射点:光的入射点,用字母“__ __”表示。入射光线:射到反射面的光线,如图中的__ _。法线:经过入射点O__ __于反射面的直线,它是一条辅助线,通常用__ __表示,如图中的__ __。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射到反射面上后,被反射面反射后的光线,如图中的__ __。入射角:入射光线与__ __的夹角,如图中的__ __。反射角:反射光线与__ __的夹角,如图中的__ __。若有入射光线沿NO射向镜面,则此时,反射角为__ __。3. 探究光反射的规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__ __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__ __。(1)实验中的背景板的作用:__ __,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 __,显示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情况。(2)为寻找实验的普遍规律,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应多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4. 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__ __,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 __,物与像的连线与镜面__ __。(1)用茶色玻璃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 __;为了使观察到的像更为清晰,本实验最好在__ __的环境中进行。(2)用两只相同的棋子的目的是便于比较__ __关系。(3)有时候无法使后面的棋子与前面棋子所成的像重合是因为__ __。(4)选择__ __的玻璃,避免因前、后两个玻璃表面成的像__ __而有一定的错位,便于确定像的位置。(5)平面镜成像原理是__ __。S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__ 进入人眼,人感觉光线就像从S′发出一样。S′就是S的__ __,由于光线并非真正从S′点发出,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__ __像。5.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1)同样是平行光线,反射后之所以出现不同的结果,其根源在于__ __的粗糙程度不同。凹凸不平的反射面易发生__ __现象,平静的水面、平滑的金属表面均易发生__ __。(2)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每一条反射光线都__ __光的反射规律。二、光的折射1.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__ __介质传播时产生的__ __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 光从空气__ __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__ __法线方向;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__ __法线方向。3. 光的折射规律(1)光的折射五要素__ __:照射到两介质分界面的光线AO。__ __:光进入另一种介质被折射后的光线OC。__ __:经过入射点、垂直于两介质分界面的直线NN′。__ __: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__ __。__ __:折射光线与__ __的夹角θ。(2)光的折射规律①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__ __两侧(法线居中,与界面垂直)。②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_ __平面内(三线两点一面)。③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__ __入射角。④当光线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__ __入射角。⑤在相同的条件下,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4. 垂直入射时,折射角为__ __,光的传播方向__ __。5.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不仅有折射现象,而且还会有__ __现象存在。例如,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一部分光进入玻璃,还有一部分光被界面__ __到空气中。6. 折射中光路是__ __的。三、凸透镜成像1.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边缘厚、中间薄的透镜叫凹透镜。(1)关于透镜的几个科学术语主光轴:通过透镜的两个球面_ __的直线叫主光轴。光心:透镜中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__ __,用字母“O”表示。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用字母“F”表示,凸透镜__ __各有一焦点,且对称。焦距:__ __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字母“f”表示,凸透镜两侧的焦距相等。(2)凹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变得发散,且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以叫凹透镜的虚焦点,凹透镜有两个__ __。2.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__ __作用,如图甲所示。(2)凹透镜对光有__ __作用,如图乙所示。3. 透镜的三条重要光线(1)通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__ __方向。(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对于凸透镜来说是通过异侧的焦点;对于凹透镜来说,它的焦点是虚焦点,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3)通过焦点的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光路如图所示:4. 实像和虚像(1)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用光屏承接。(2)虚像: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光屏不能承接到像。5.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 __,目的是__ __。(2)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央都得不到像,出现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有:①蜡烛放置在__ __以内;②烛焰在__ __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__ __不等高、共线;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3)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 像距(v) 倒立/正立 放大/缩小 虚像/实像 同侧/异侧 应用u>2f fu=2f v=2f 倒立 实像 异侧 ①大小分界点 ②测焦距f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异侧 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u=f 不成像 虚实分界点uv 放大 同侧 放大镜6. 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进一步认识(1)__ __是成实像和虚像、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2)__ __是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3)实像:一定是__ __侧,且是__ __立的;虚像:一定是__ __侧,且是__ __立的。(4)物像同移:像跟着物体跑,即“物”“像”同向而行。(5)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时,物体上每一点发出的光照到凸透镜上的所有光线都成像在同一个位置,挡住一部分,并不影响射向凸透镜的其他光线的成像,所以仍然可以看到完整的像,但是由于射到像上的光线减少,所以光屏上像的亮度会变__ __。(6)实验规律:向上移动物体,像向__ __运动;向左移动物体,像向__ __运动;向上移动凸透镜,像向__ __运动;向左移动凸透镜,像向__ __运动。(7)凸透镜成像时像与物左右__ __,上下__ __。7. 显微镜与望远镜(1)显微镜结构:目镜和物镜均是一组透镜,相当于一个__ __。使用方法:物体的像在视野中偏向哪侧就往哪侧移动物体;看到物体越大,观察范围越小,光线越弱;看到物体越小,观察范围越大,光线越强。(2)望远镜结构:目镜和物镜均是一组透镜,相当于一个__ __。使用方法:物体的像在视野中偏向哪侧则往其对侧移动镜头;物镜尺寸越大,看得越远;物镜尺寸越小,看得越近。四、眼的成像原理 视力的矫正1. 眼睛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眼球的光学结构很像__ __,其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 __,视网膜相当于__ __。用眼睛观察物体时,物距都大于两倍焦距,在视网膜上成__ __。2. 眼睛的调节:通过睫状肌改变__ __的形状,使我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3. 近视眼及其矫正(1)成因:晶状体凸度__ __或眼球前后距离过__ __。(2)矫正:配戴__ __镜片的眼镜。4. 远视眼及其矫正(1)成因:晶状体凸度__ __或眼球前后距离过__ __。(2)矫正:配戴__ __镜片的眼镜。八下科学期末真题 第二章 光 浙江各地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一.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共9小题)1.(2023春 新昌县期末)如图所示,小红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烛焰成正立、放大、实像B.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3厘米C.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向右移动,则像的大小一直变小D.只将凸透镜向右移动到60厘米刻度处,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像2.(2023春 柯桥区期末)如图所示,小柯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光屏至如图所示,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若仅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成清晰的像。(2)此时水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5.8cm B.14.3cm C.25.5cm(3)小科想要模拟近视眼看东西模糊的情景,应该把图中的光屏远离水透镜或者对水透镜 (选填“注水”或“抽水”)。3.(2023秋 海曙区校级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操作:(1)如图甲所示,凸透镜位置固定,发光的小灯泡放在40.0cm刻度线位置时,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始终能呈现一个面积大小不变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在图乙中再次移动蜡烛至45cm刻度线处,则观察到的像是图丙中的 (选填“1”、“2”、“3”或“4”)。(3)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4)实验小组又借来同学的眼镜并将其靠近凸透镜左侧(如图丁),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出现清晰的像,则该同学佩戴的是 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4.(2023春 海曙区期末)在某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小曙想知道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做了如图甲实验,让镜面垂直于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白纸与镜面平行,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单位cm)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单位min),绘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 cm;(2)如图丙所示,另取一块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 (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3)小曙在实验中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镜,该过程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则像距v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如图中的 。5.(2023春 西湖区期末)小金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如图甲,小金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下方平行地放上白纸,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及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绘出图像(如图乙),则可判断该凸透镜的焦距f为 (选填“5cm”、“10cm”或“15cm”)。(2)小金将蜡烛、光屏以及图甲中的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如图丙所示,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情况下,若想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适当距离,此时光屏上会出现一个 的实像(填像的性质)。接着,小金摘下自己的近视眼镜紧靠在凸透镜左侧放置,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了,此时将光屏 (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适当距离,还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3)小金想利用LED发光字母来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像与物的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在“E、F、G”三个字母中,适合做LED光源的字母是 。6.(2023春 诸暨市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小明用高为4cm的发光体(由发光二极管组成)作为物体,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不动,如表是小明记录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的部分实验数据(数据记录时取整数):实验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像高/cm1 30 15 22 20 43 15 8(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当光屏上出现清晰实像时,小明取下自己戴的眼镜放于物体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右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则所加镜片可以矫正 (选填“近视”或“远视”)的视力缺陷;(3)在第3次实验时,像距为 cm时,光屏上会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此时,如果小明不小心用手指挡住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此时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 。A.成像不完整,像的上半部分缺失; B.成像完整,像的亮度不变;C.成像不完整,像的下半部分缺失; D.成像完整,像的亮度降低;7.(2023春 上城区校级期末)小陈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凸透镜的位置固定。当把发光的小灯泡放在40cm刻度线处时,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始终能呈现一个面积大小不变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小陈用蜡烛代替小灯泡继续做实验,蜡烛在图乙所示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燃烧变短,像不再呈在光屏中央,下列操作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是 。①光屏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②蜡烛下移一段距离 ③透镜下移一段距离(4)在图乙中,小陈借来火火老师的眼镜,并将其放在凸透镜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老师的视力缺陷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8.(2023春 余杭区期末)如图甲是用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器具模拟人体眼球成像原理的实验装置。图乙是三线平行激光笔,三条光线均能同时通过图甲中的凸透镜,且现象明显。图丙是眼球模型,晶状体相当于焦距可以调节的凸透镜,当人从看清近处物体渐渐转为看清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凸度渐渐变小,折光能力渐渐变小。视网膜相当于光屏。(1)实验时,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要处于 。(2)用图乙中三线平行激光笔替代蜡烛,可以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请写出测定的方法或思路。 。(3)当实验中蜡烛从两倍焦距外逐步靠近凸透镜时,为模拟眼球看清物体的成像原理,此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A.更换焦距更大的凸透镜B.更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C.将光屏向右移动一段距离D.将光屏向左移动一段距离9.(2023春 长兴县校级期末)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做了进一步探究。(1)如图甲所示,当他将一个发光的小灯泡放在图示位置时,无论怎么移动右侧的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到一个与透镜等大的光斑,他又将小灯泡换成点燃的蜡烛,当调整至图乙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若保持此时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当将凸透镜向左平移 cm时,光屏上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2)如图乙所示,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不改变图乙中蜡烛和透镜位置:若将凸透镜换成直径大小相同、焦距稍小的凸透镜,再次实验,则需将屏 (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3)如图丙,线段AB为用另一只凸透镜多次成像时的物距倒数和像距倒数所描绘出的图像,则该凸透镜焦距为 cm。二.探究光的折射定律(共3小题)10.(2023春 新昌县期末)如图甲所示,小敏同学将一根筷子斜放在装有水的杯子里。从上面往下看,筷子水中的部分比实际位置浅一些,向上弯折了。从杯子外面往里看,筷子水中部分变粗了。(1)小敏看到的水中筷子是 (选填“实”或“虚”)像。(2)小敏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发现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变化规律如表。入射角 0° 10° 20° 30° 40° 50° 60°折射角 0° 13.4° 27.1° 41.7° 58.7° 无 无分析表中数据,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 (选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3)当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折射光线是图乙中的 (选填字母)。11.(2023春 上城区期末)小金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观察到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光路。(1)根据光路的特点,小金确认反射角为 (选填“α”“β”或“γ”)。(2)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由数据可知①处为 度。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反射角β ① 15° 30° 45° 60°折射角γ 0° 11.3° ②θ 35.4° 40.9°(3)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由此可推测,②处的数据θ范围是 。A.11.3°<θ<35.4°B.11.3°<θ<30°C.30°<θ<35.4°D.15°<θ<45°12.(2023春 长兴县校级期末)小灵利用图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折射。在玻璃水槽中竖直放置的光屏是由E和F两个半圆形光屏组成的,NOM为两个半圆形光屏的分界线,其中光屏F可绕直径NOM前后折转。实验测量数据如表所示。入射角 0° 30° 45° 60°折射角 0° 22° 32° 41°(1)如图所示,若小灵将光屏F绕直径NOM前后折转一定角度,在光屏F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线。(2)根据所学知识及表格数据,当光与水面成68°角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等于 度。(3)为了更好地显示实验时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请你给小灵提供一个合理的措施 。三.光的反射现象(共2小题)13.(2023春 金华期末)有市民拍到一只白色的鸟儿在河水中悠然走动,呈现出两个影子,一白一黑,与李白诗句“对影成三人”完美契合。下面关于黑影和白影的形成表述正确的是( )A.黑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白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黑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D.白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14.(2023春 上城区期末)一只白鹭在水中觅食(如图所示),小金同学看到白鹭在水中同时出现了“影子”和“像”,下列关于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乙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乙和白鹭大小相等D.甲是实像四.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共3小题)15.(2023春 诸暨市期末)光纤的纤芯是一种由塑料制成的纤维,纤芯外的镀层可以保证光进入纤芯后全部发生反射,从而避免了光的损失。光在纤芯中的传播路径正确的是( )A. B. C. D.16.(2023春 柯桥区期末)亚洲第一座兆瓦级规模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位于北京,其中一项关键技术如图所示,发电站安装有许多定日镜(即平面镜),每一个定日镜都由自动装置控制,能绕O点转动,以便准确的将太阳光反射后会聚到高处的接收器上。现有一束太阳光最初沿图中的AO方向照射到定日镜M上,反射光沿OB方向射到接收器上,一段时间后,这束太阳光在纸面内沿逆时针方向转过20°后照射到定日镜M上的O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些定日镜都是平行摆放的B.定日镜与地面的夹角会随太阳光的强弱变化而变化C.定日镜沿逆时针方向转过10°,仍能将光反射到接收器上D.该装置聚焦太阳光使用的光学原理与凸透镜成像原理相同17.(2023春 长兴县校级期末)小华同学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在水槽壁上出现两个红点A和B。(1)A是激光经水面 (选填“反射”或“折射”)后形成的像点。(2)若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A点下移至A′,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3)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欲使B点上移至B′,应使水面 (选填“上升”或“下降”)。五.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共2小题)18.(2023春 东阳市期末)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若太阳光与水平地面成30°角,那么平面镜与水平面成 角。19.(2023春 富阳区期末)如图甲所示,在x轴上放一点光源S,距点光源为a处放一不透光的边长为a的正方体物块。若在x轴的上方距x轴为2a处放一平行于x轴且面向物块的长平面镜,请通过准确的作图画出物块右侧x轴上能被光照亮的范围(保留作图的痕迹)。六.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共2小题)20.(2023春 上城区期末)如图所示,甲、乙为两种反射类型的模式图,下列关于它们说法正确的是( )A.新黑板从各个方向能看清字,其原理如图甲所示B.新黑板从各个方向能看清字,其原理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用久的黑板会出现反光,其原理如图乙所示D.用久的黑板会出现反光,其原理不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1.(2023春 柯桥区期末)学校书画社举办了一次全校书画作品大赛,美术老师将作品在学校展览室的玻璃橱窗内张贴,方便评委打分和同学们观摩。小柯发现橱窗玻璃上总有反光,要贴近玻璃才能看清字画,非常不方便。请你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解释并提出恰当的解决方案。七.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共1小题)22.(2023春 海曙区期末)按要求进行作图解答:如图所示,伪3D投影需要将水平放置物体AB经过平面镜成竖直的像A′B′,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八.凸面镜和凹面镜(共1小题)23.(2023春 上城区校级期末)第19届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亮相,火炬延展物资包括采火器、采火棒、火种盆、火种灯、火种盒、引火棒、火种灯箱、火炬支架等。(1)采火器是由底座和 (选填“凹面镜”或者“凸面镜”)组成,利用对太阳光的 (选填“折射”或“反射”)聚光采火。(2)杭州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行,在这期间杭州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九.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共2小题)24.(2023春 鄞州区期末)在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将空气注入水球,形成的气泡球与水球的球心都在O点。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球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球心O与入射点O1的连线为法线。则进入气泡球的折射光线可能为( )A.① B.② C.③ D.④25.(2023秋 海曙区校级期末)如图,水槽内无水时,一束激光斜射到水槽的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现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不高于S点所在水面),则池壁上的亮斑移到S点的 (选填“上方”或“下方”)。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则对应这束光的折射角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一十.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共2小题)26.(2023春 拱墅区期末)下列光路图可能正确的是( )A.B. C. D.27.(2023春 嵊州市期末)如图所示,射水鱼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1)则图中能表示射水鱼观察到小昆虫的光路是 。(2)射水鱼射出的水柱若要将昆虫顺利击落,射水鱼应朝着 射出水柱。A.看到的昆虫的像的位置B.看到的昆虫的像高一点的位置C.看到的昆虫的像低一点的位置一十一.实像与虚像(共1小题)28.(2023春 余姚市期末)下列所成的像为实像的是( )A.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B.山在水中的倒影C.邮票经放大镜成的正立放大的像D.太阳经过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圆形光斑一十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共7小题)29.(2023春 镇海区期末)请根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建功中学初一某项目小组为学校制作了一个校标logo投影灯,其基本原理如图所示,通过凸透镜将透明图标上的彩色图案呈现在墙装上。为了使投影效果最佳,下列投影灯内部结构设计最合理的是( )B. C. D.30.(2023春 上城区校级期末)光刻机是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可以将掩膜上的图形曝光在硅片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缩图透镜是凸透镜,硅片相当于光屏②掩膜在硅片上成正立缩小的实像③若要硅片上的像更大更清晰,需将掩膜和硅片向下移动④若此时掩膜向上移动1厘米,硅片向下移动1厘米,仍能呈清晰的像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31.(2023春 奉化区期末)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照相机模型,内纸筒的左端贴有半透明膜,外纸筒的左端装有凸透镜,通过调整内外纸筒的位置,可以在半透明膜上看到远处景物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32.(2023春 余杭区期末)芯片是电子设备的心脏和大脑。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某种光刻机的原理如图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先在硅片表面涂一层光刻胶,再用光源光束透过事先设计好集成电路图的镂空掩膜,经过凸透镜照射下面的硅片,被光线照射到的光刻胶发生反应,硅片上就会出现相应的电路图案。某款光刻机选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会使硅片上最终出现清晰缩小的电路图案,则镂空掩膜和凸透镜间的距离u与f的关系需满足( )A.2f>u>f B.u<f C.u>2f D.u=2f33.(2023春 嘉兴期末)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移动支付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如图是手机支付时的场景,当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时,获得了一个缩小的像。下列分析正确的( )A.二维码属于光源B.二维码中只有黑色部分反射了光C.二维码应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D.二维码通过手机摄像头后成正立的虚像34.(2023春 吴兴区期末)观看电影后,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模型来研究电影放映时银幕上的影像情况,如图所示。(1)为了使观众在不同位置都可以看到银幕上的影像,银幕表面应 (选填“光滑”或“粗糙”)一些。(2)请在银幕上大致画出胶片AB的像,并写出像的性质 。(3)放映过程中影像大小超出了银幕边界,要使影像缩小到银幕范围且仍然清晰,则该如何操作? 。35.(2023春 上虞区期末)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要面对摄像头眨眨眼,系统便会自动拍摄、扫描,确认相关信息后,迅速完成交易。(1)“刷脸支付”的成像原理是 。A.u<fB.2f>u>f,v>2fC.u=2f,v=2fD.u>2f,2f>v>f(2)当人靠近摄像头时,人脸所成的像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刷脸支付”的成像原理与平面镜成像不同,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 。一十三.光的折射现象(共2小题)36.(2023春 拱墅区期末)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一直保持眼睛位置不变。当水位如图时,眼睛恰好可以看到硬币的B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看到B点只是因为光的反射B.此时看到的硬币比实际位置要高C.如果没有水,眼睛仍可以看到B点D.如果再加水,眼睛就看不到B点37.(2023春 东阳市期末)下列诗词中涉及到的光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峰多巧障日——山峰挡住太阳光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B.潭清疑水浅——潭水看起来变浅是因为光发生了折射C.明镜可鉴形——镜子可以成像是因为光发生了反射D.江清月近人——看到江中的月亮,是月亮的实像一十四.作透镜光路图(共3小题)38.(2023春 宁波期末)图中N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屏。若从外径与圆孔P相同的厚平板玻璃、凸透镜、凹透镜这三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个嵌入圆孔P中,发现在光屏M上呈现一个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P的那个光学器件( )A.只能是凹透镜B.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厚平板玻璃C.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凸透镜D.凹透镜、凸透镜、厚平板玻璃都有可能39.(2023春 东阳市期末)请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反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及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图。40.(2023春 衢江区期末)在如图中,根据所给出的两条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一十五.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共2小题)41.(2023秋 衢州期末)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利用如图的自制显微镜发现了细胞。通过调节结构A,可把灯发出的光透过水球照在标本上。与如今的显微镜相比,结构A与水球在功能上相当于( )A.反光镜 B.转换器C.细准焦螺旋 D.粗准焦螺旋42.(2023秋 镇海区校级期末)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如图甲所示,怎样使图像变成图乙?( )A.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190° B.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C.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 D.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一十六.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共2小题)43.(2023春 奉化区期末)智利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被救助上井后,通常被蒙上眼睛以保护视网膜免受强光的伤害。正常情况下控制进入眼球光线多少的是( )A.角膜 B.晶状体 C.玻璃体 D.瞳孔44.(2023春 金华期末)教育部要求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传教育。为保护视力,眼睛由看书转为远眺时,眼球睫状肌的伸缩和晶状体厚薄变化分别是( )A.收缩 变厚 B.收缩 变薄C.放松 变厚 D.放松 变薄一十七.近视、远视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方法(共2小题)(多选)45.(2023秋 绍兴期末)正常人的眼睛在水中看物体会一片模糊,因为光从空气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大,而光从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就明显减小。关于在水中看清物体,有下列说法:①高度远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 ②高度近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③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老花眼镜; ④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近视眼镜。其中不正确的是( )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46.(2023春 上城区期末)图甲为眼球的结构模式图。长时间的近距离工作或过度使用眼睛使睫状肌持续收缩,处于痊孪状态,造成晶状体过厚,焦距过 (选填“大”或“小”),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 (选填“前”或“后”),称为假性近视。长此以往,眼球前后径变大,即使睫状肌完全放松,远处物体的所成像的像距仍然 (选填“大于”或“小于”)眼球前后径,此时就发展为真性近视。矫正近视需配戴的镜片是 (选填“乙”或“丙”)。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章 期末复习课 ——基础梳理(教师版)一、光的反射 平面镜1. 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__反射__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2. 为了方便研究光的反射现象,我们引入光线这一概念,同时,还要弄清楚一点、两角、三线等概念的含义。入射点:光的入射点,用字母“__O__”表示。入射光线:射到反射面的光线,如图中的__AO__。法线:经过入射点O__垂直__于反射面的直线,它是一条辅助线,通常用__虚线__表示,如图中的__ON__。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射到反射面上后,被反射面反射后的光线,如图中的__OB__。入射角:入射光线与__法线__的夹角,如图中的__i__。反射角:反射光线与__法线__的夹角,如图中的__r__。若有入射光线沿NO射向镜面,则此时,反射角为__0°__。3. 探究光反射的规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__等于__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__同一平面上__。(1)实验中的背景板的作用:__显示光的传播路径__,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同一平面上__,显示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情况。(2)为寻找实验的普遍规律,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应多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4. 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__相等__,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相等__,物与像的连线与镜面__垂直__。(1)用茶色玻璃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便于找到并确定像的位置__;为了使观察到的像更为清晰,本实验最好在__较暗__的环境中进行。(2)用两只相同的棋子的目的是便于比较__像与物的大小__关系。(3)有时候无法使后面的棋子与前面棋子所成的像重合是因为__玻璃与桌面不垂直__。(4)选择__较薄__的玻璃,避免因前、后两个玻璃表面成的像__不重合__而有一定的错位,便于确定像的位置。(5)平面镜成像原理是__光的反射__。S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__反射光进入人眼,人感觉光线就像从S′发出一样。S′就是S的__像__,由于光线并非真正从S′点发出,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__虚__像。5.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1)同样是平行光线,反射后之所以出现不同的结果,其根源在于__反射面__的粗糙程度不同。凹凸不平的反射面易发生__漫反射__现象,平静的水面、平滑的金属表面均易发生__镜面反射__。(2)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每一条反射光线都__遵循__光的反射规律。二、光的折射1.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__另一种__介质传播时产生的__偏折__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 光从空气__斜向__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__偏向__法线方向;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__偏离__法线方向。3. 光的折射规律(1)光的折射五要素__入射光线__:照射到两介质分界面的光线AO。__折射光线__:光进入另一种介质被折射后的光线OC。__法线__:经过入射点、垂直于两介质分界面的直线NN′。__入射角__: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__i__。__折射角__:折射光线与__法线__的夹角θ。(2)光的折射规律①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__法线__两侧(法线居中,与界面垂直)。②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_同一__平面内(三线两点一面)。③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__小于__入射角。④当光线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__大于__入射角。⑤在相同的条件下,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4. 垂直入射时,折射角为__0°__,光的传播方向__不改变__。5.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不仅有折射现象,而且还会有__反射__现象存在。例如,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一部分光进入玻璃,还有一部分光被界面__反射__到空气中。6. 折射中光路是__可逆__的。三、凸透镜成像1.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边缘厚、中间薄的透镜叫凹透镜。(1)关于透镜的几个科学术语主光轴:通过透镜的两个球面__球心__的直线叫主光轴。光心:透镜中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__不改变__,用字母“O”表示。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用字母“F”表示,凸透镜__两侧__各有一焦点,且对称。焦距:__焦点__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字母“f”表示,凸透镜两侧的焦距相等。(2)凹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变得发散,且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以叫凹透镜的虚焦点,凹透镜有两个__虚焦点__。2.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__会聚__作用,如图甲所示。(2)凹透镜对光有__发散__作用,如图乙所示。3. 透镜的三条重要光线(1)通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__不改变__方向。(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对于凸透镜来说是通过异侧的焦点;对于凹透镜来说,它的焦点是虚焦点,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3)通过焦点的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光路如图所示:4. 实像和虚像(1)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用光屏承接。(2)虚像: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光屏不能承接到像。5.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同一高度__,目的是__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__。(2)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央都得不到像,出现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有:①蜡烛放置在__焦点__以内;②烛焰在__焦点__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__中心__不等高、共线;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3)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 像距(v) 倒立/正立 放大/缩小 虚像/实像 同侧/异侧 应用u>2f f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 ①大小分界点 ②测焦距f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异侧 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u=f 不成像 虚实分界点uv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放大镜6. 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进一步认识(1)__u=f__是成实像和虚像、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2)__u=2f__是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3)实像:一定是__异__侧,且是__倒__立的;虚像:一定是__同__侧,且是__正__立的。(4)物像同移:像跟着物体跑,即“物”“像”同向而行。(5)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时,物体上每一点发出的光照到凸透镜上的所有光线都成像在同一个位置,挡住一部分,并不影响射向凸透镜的其他光线的成像,所以仍然可以看到完整的像,但是由于射到像上的光线减少,所以光屏上像的亮度会变__暗__。(6)实验规律:向上移动物体,像向__下__运动;向左移动物体,像向__右__运动;向上移动凸透镜,像向__上__运动;向左移动凸透镜,像向__左__运动。(7)凸透镜成像时像与物左右__相反__,上下__颠倒__。7. 显微镜与望远镜(1)显微镜结构:目镜和物镜均是一组透镜,相当于一个__凸透镜__。使用方法:物体的像在视野中偏向哪侧就往哪侧移动物体;看到物体越大,观察范围越小,光线越弱;看到物体越小,观察范围越大,光线越强。(2)望远镜结构:目镜和物镜均是一组透镜,相当于一个__凸透镜__。使用方法:物体的像在视野中偏向哪侧则往其对侧移动镜头;物镜尺寸越大,看得越远;物镜尺寸越小,看得越近。四、眼的成像原理 视力的矫正1. 眼睛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眼球的光学结构很像__照相机__,其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凸透镜__,视网膜相当于__光屏__。用眼睛观察物体时,物距都大于两倍焦距,在视网膜上成__倒立、缩小的实像__。2. 眼睛的调节:通过睫状肌改变__晶状体__的形状,使我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3. 近视眼及其矫正(1)成因:晶状体凸度__过大__或眼球前后距离过__长__。(2)矫正:配戴__凹透__镜片的眼镜。4. 远视眼及其矫正(1)成因:晶状体凸度__过小__或眼球前后距离过__短__。(2)矫正:配戴__凸透__镜片的眼镜。八下科学 第二章 光 浙江各地期末真题一.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共9小题)1.(2023春 新昌县期末)如图所示,小红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烛焰成正立、放大、实像B.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3厘米C.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向右移动,则像的大小一直变小D.只将凸透镜向右移动到60厘米刻度处,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像【答案】D【解答】解:A、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B、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且成实像,说明2f>u=15cm>f,v=25cm>2f,即12.5cm>f>7.5cm,故B错误;C、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向右移动,此时物距减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像会变大,且u≤f时,光屏上不成像,故C错误;D、只将凸透镜向右移动到60厘米刻度处,此时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根据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可知,光屏上会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像,故D正确。故选:D。2.(2023春 柯桥区期末)如图所示,小柯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光屏至如图所示,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若仅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则光屏上 能 (选填“能”或“不能”)成清晰的像。(2)此时水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B 。A.5.8cm B.14.3cm C.25.5cm(3)小科想要模拟近视眼看东西模糊的情景,应该把图中的光屏远离水透镜或者对水透镜 注水 (选填“注水”或“抽水”)。【解答】解:(1)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光屏至如图所示,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若仅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此时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根据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可知,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2)由图可知,u>v,且成实像,说明u=50cm>2f,2f>v=20cm>f,即20cm>f>10cm,故选:B;(3)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要模拟近视眼看东西模糊的情景,应该把图中的光屏远离水透镜或者对水透镜注水,此时水凸透镜凸度变大,焦距变短,像距变小,像成在光屏的前方。3.(2023秋 海曙区校级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操作:(1)如图甲所示,凸透镜位置固定,发光的小灯泡放在40.0cm刻度线位置时,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始终能呈现一个面积大小不变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 cm。(2)在图乙中再次移动蜡烛至45cm刻度线处,则观察到的像是图丙中的 4 (选填“1”、“2”、“3”或“4”)。(3)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 投影仪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4)实验小组又借来同学的眼镜并将其靠近凸透镜左侧(如图丁),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出现清晰的像,则该同学佩戴的是 近视 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解答】解:(1)根据焦点和焦距的定义可知,当小灯泡距离透镜为50.0cm﹣40.0cm=10.0cm时,在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始终是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说明小灯泡在凸透镜是焦点上,则该透镜的焦距为10.0cm;(2)在图乙中再次移动蜡烛至4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则观察到的像是图丙中的4;(3)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4)实验小组又借来同学的眼镜并将其靠近凸透镜左侧(如图丁),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出现清晰的像,说明该眼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使光线推迟会聚,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该同学佩戴的是近视眼镜。4.(2023春 海曙区期末)在某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小曙想知道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做了如图甲实验,让镜面垂直于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白纸与镜面平行,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单位cm)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单位min),绘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 10 cm;(2)如图丙所示,另取一块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 Ⅱ (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3)小曙在实验中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镜,该过程中像的大小将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则像距v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如图中的 C 。【解答】解:(1)由图乙可知,当透镜与白纸间距s=10cm时,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4min,所用的时间最短,说明太阳光经过凸透镜会聚后该点的温度最高,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则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即为焦距f=10cm;(2)如图丙所示,另取一块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此时u=50cm﹣15cm=35cm>2f,根据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光屏应在Ⅱ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3)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的是实像;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镜,物距变大,像距则变小,且越来越靠近焦点,故像距v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图中的C。5.(2023春 西湖区期末)小金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如图甲,小金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下方平行地放上白纸,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及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绘出图像(如图乙),则可判断该凸透镜的焦距f为 10cm (选填“5cm”、“10cm”或“15cm”)。(2)小金将蜡烛、光屏以及图甲中的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如图丙所示,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情况下,若想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向左 (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适当距离,此时光屏上会出现一个 倒立缩小 的实像(填像的性质)。接着,小金摘下自己的近视眼镜紧靠在凸透镜左侧放置,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了,此时将光屏 向右 (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适当距离,还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3)小金想利用LED发光字母来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像与物的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在“E、F、G”三个字母中,适合做LED光源的字母是 F和G 。【解答】解:(1)由图乙可知,当透镜与白纸间距s=10cm时,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4min,所用的时间最短,说明太阳光经过凸透镜会聚后该点的温度最高,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则测出透镜与白纸距离即为焦距f=10cm。(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时,u>2f,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f<v<2f,v应在v=55cm+12cm=67cm和v′=55cm+24cm=79cm之间,光屏应该向左移动;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则成像远离透镜,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远离透镜,即向右移动;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像与物的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首先考虑应该让发光体本身的上下、左右是不同的,即上下和左右是不对称的,故“F”和“G”适合作光源。6.(2023春 诸暨市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小明用高为4cm的发光体(由发光二极管组成)作为物体,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不动,如表是小明记录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的部分实验数据(数据记录时取整数):实验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像高/cm1 30 15 22 20 43 15 8(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m;(2)当光屏上出现清晰实像时,小明取下自己戴的眼镜放于物体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右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则所加镜片可以矫正 近视 (选填“近视”或“远视”)的视力缺陷;(3)在第3次实验时,像距为 30 cm时,光屏上会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此时,如果小明不小心用手指挡住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此时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 D 。A.成像不完整,像的上半部分缺失;B.成像完整,像的亮度不变;C.成像不完整,像的下半部分缺失;D.成像完整,像的亮度降低;【答案】(1)10;(2)近视;(3)30;D。【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当u=20cm,像与物高度相等,根据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u=v=2f=20cm,故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2)当光屏上出现清晰实像时,小明取下自己戴的眼镜放于物体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右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说明该眼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会将光线推迟会聚成像,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的视力缺陷;(3)由表中数据可知,第3次实验时,物距等于第1次实验的像距,根据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则第3次实验的像距应等于第1次实验的物距为30cm,光屏上会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如果小明不小心用手指挡住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仍能会聚光线成完整的像,但由于会聚的光线比原来减少,所以像比原来变暗,故选:D。故答案为:(1)10;(2)近视;(3)30;D。7.(2023春 上城区校级期末)小陈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凸透镜的位置固定。当把发光的小灯泡放在40cm刻度线处时,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始终能呈现一个面积大小不变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 cm。(2)小陈用蜡烛代替小灯泡继续做实验,蜡烛在图乙所示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放大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燃烧变短,像不再呈在光屏中央,下列操作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是 ①③ 。①光屏向上移动一段距离②蜡烛下移一段距离③透镜下移一段距离(4)在图乙中,小陈借来火火老师的眼镜,并将其放在凸透镜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 凹 透镜,老师的视力缺陷是 近视 (选填“近视”或“远视”)。【解答】解:(1)当发光的小灯泡放40cm刻度线的位置时,物距为10.0cm,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始终能看到个面积大小不变的光斑,根据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变为平行光线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10.0cm;(2)由图乙可知,此时物距为15.0cm,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如图乙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像移动到光屏的上方,要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可知,可将蜡烛向上移动、或将光屏向上移动、或将凸透镜向下移动,故能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的操作是①③;(4)将小明的眼镜靠近凸透镜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该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为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故老师的视力缺陷是是近视。8.(2023春 余杭区期末)如图甲是用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器具模拟人体眼球成像原理的实验装置。图乙是三线平行激光笔,三条光线均能同时通过图甲中的凸透镜,且现象明显。图丙是眼球模型,晶状体相当于焦距可以调节的凸透镜,当人从看清近处物体渐渐转为看清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凸度渐渐变小,折光能力渐渐变小。视网膜相当于光屏。(1)实验时,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要处于 同一高度 。(2)用图乙中三线平行激光笔替代蜡烛,可以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请写出测定的方法或思路。 让三线平行的激光垂直入射到凸透镜上,移动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使光在白纸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用刻度尺测出此时亮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 。(3)当实验中蜡烛从两倍焦距外逐步靠近凸透镜时,为模拟眼球看清物体的成像原理,此时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B 。A.更换焦距更大的凸透镜 B.更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C.将光屏向右移动一段距离 D.将光屏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解答】解:(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要处于同一高度;(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让三线平行的激光垂直入射到凸透镜上,移动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使光在白纸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用刻度尺测出此时亮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3)当实验中蜡烛从两倍焦距外逐步靠近凸透镜,此时物距减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由于人的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不变,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该缩小像距,故为模拟眼球看清物体的成像原理,此时应该更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凸透镜焦距变小,相当于增大物距,缩小像距,此时光屏上才能成清晰的实像,故选:B。9.(2023春 长兴县校级期末)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做了进一步探究。(1)如图甲所示,当他将一个发光的小灯泡放在图示位置时,无论怎么移动右侧的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到一个与透镜等大的光斑,他又将小灯泡换成点燃的蜡烛,当调整至图乙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倒立、 缩小 的实像;若保持此时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当将凸透镜向左平移 15 cm时,光屏上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2)如图乙所示,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不改变图乙中蜡烛和透镜位置:若将凸透镜换成直径大小相同、焦距稍小的凸透镜,再次实验,则需将屏 向左 (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3)如图丙,线段AB为用另一只凸透镜多次成像时的物距倒数和像距倒数所描绘出的图像,则该凸透镜焦距为 5 cm。【解答】解:(1)由图甲实验现象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当调整至图乙位置时,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若保持此时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当将凸透镜向左平移15cm到15cm刻度处时,此时的物距为原来的像距,则光屏上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2)如果将凸透镜A换成镜面直径相同、但焦距稍小的凸透镜,比起原来就相当于将物距变大了,那么像距就要减小,像变小;光屏要靠近凸透镜,即向左移动。(3)由图可知,当时,即u=v==10cm,则有:2f=u=10cm,即焦距f=5cm。二.探究光的折射定律(共3小题)10.(2023春 新昌县期末)如图甲所示,小敏同学将一根筷子斜放在装有水的杯子里。从上面往下看,筷子水中的部分比实际位置浅一些,向上弯折了。从杯子外面往里看,筷子水中部分变粗了。(1)小敏看到的水中筷子是 虚 (选填“实”或“虚”)像。(2)小敏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发现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变化规律如表。入射角 0° 10° 20° 30° 40° 50° 60°折射角 0° 13.4° 27.1° 41.7° 58.7° 无 无分析表中数据,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 不成正比 (选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3)当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折射光线是图乙中的 C (选填字母)。【解答】解:(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而我们会认为,我们看到的物体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进入人眼的,因此我们看到的是虚像;(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变大而变大,但是并不成正比;(3)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会偏向法线,故选C。11.(2023春 上城区期末)小金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观察到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光路。(1)根据光路的特点,小金确认反射角为 β (选填“α”“β”或“γ”)。(2)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由数据可知①处为 0 度。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反射角β ① 15° 30° 45° 60°折射角γ 0° 11.3° ②θ 35.4° 40.9°(3)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由此可推测,②处的数据θ范围是 B 。A.11.3°<θ<35.4°B.11.3°<θ<30°C.30°<θ<35.4°D.15°<θ<45°【解答】解:(1)已知法线,界面,因为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都位于法线的同一侧,∠γ是折射角,∠β是反射角,∠α是入射角;(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由数据可知①处为0度;(3)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当入射角不断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故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为30°时的折射角的数值应在入射角15°和小于30°的入射角之间的范围内,即11.3°<γ<30°,故选:B。12.(2023春 长兴县校级期末)小灵利用图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折射。在玻璃水槽中竖直放置的光屏是由E和F两个半圆形光屏组成的,NOM为两个半圆形光屏的分界线,其中光屏F可绕直径NOM前后折转。实验测量数据如表所示。入射角 0° 30° 45° 60°折射角 0° 22° 32° 41°(1)如图所示,若小灵将光屏F绕直径NOM前后折转一定角度,在光屏F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线。(2)根据所学知识及表格数据,当光与水面成68°角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等于 30 度。(3)为了更好地显示实验时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请你给小灵提供一个合理的措施 在水中倒入适量牛奶并搅拌均匀 。【解答】解:(1)由于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当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后,则呈现折射光线的F板和呈现入射光线的E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F板上不能看到折射光;(2)由于光路是可逆的,当光与水面成58°角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角为90°﹣68°=22°时,利用表格中数据可知:折射角为30°;(3)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但传播路径不容易直接观察,在水中倒入适量牛奶并搅拌均匀,有利于观察光的传播路径。三.光的反射现象(共2小题)13.(2023春 金华期末)有市民拍到一只白色的鸟儿在河水中悠然走动,呈现出两个影子,一白一黑,与李白诗句“对影成三人”完美契合。下面关于黑影和白影的形成表述正确的是( )A.黑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白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黑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白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答案】C【解答】解:拍摄到一只白鹭在浅水中的情景如图所示,黑色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右侧白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14.(2023春 上城区期末)一只白鹭在水中觅食(如图所示),小金同学看到白鹭在水中同时出现了“影子”和“像”,下列关于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乙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乙和白鹭大小相等 D.甲是实像【答案】C【解答】解:AD、甲是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D错误;BC、乙是像,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A的大小与白鹭一定相同,故B错误、C正确。故选:C。四.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共3小题)15.(2023春 诸暨市期末)光纤的纤芯是一种由塑料制成的纤维,纤芯外的镀层可以保证光进入纤芯后全部发生反射,从而避免了光的损失。光在纤芯中的传播路径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A【解答】解:光传播在纤芯与包层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不存在折射。故选:A。16.(2023春 柯桥区期末)亚洲第一座兆瓦级规模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位于北京,其中一项关键技术如图所示,发电站安装有许多定日镜(即平面镜),每一个定日镜都由自动装置控制,能绕O点转动,以便准确的将太阳光反射后会聚到高处的接收器上。现有一束太阳光最初沿图中的AO方向照射到定日镜M上,反射光沿OB方向射到接收器上,一段时间后,这束太阳光在纸面内沿逆时针方向转过20°后照射到定日镜M上的O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些定日镜都是平行摆放的B.定日镜与地面的夹角会随太阳光的强弱变化而变化C.定日镜沿逆时针方向转过10°,仍能将光反射到接收器上D.该装置聚焦太阳光使用的光学原理与凸透镜成像原理相同【答案】C【解答】解:A、太阳光在定日镜发生光的镜面反射,由图知,反射光线不平行,所以这些定日镜的镜面不是平行的,故A错误;B、太阳光照射到定日镜上,反射光射到接收器上,与太阳光的强弱无关,故B错误;C、太阳光在纸面内沿着逆时针方向转过20°后照射到定日镜M上的O点,其反射光仍沿OB方向射向接收器,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增加20°,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和入射角各增加10°,法线沿逆时针方向转过10°,又因为法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定日镜M将以O点为轴沿逆时针方向转过10°,故C正确;D、定日镜是平面镜,利用了光的反射,而凸透镜成像是利用了光的折射,两者原理不同,故D错误。故选:C。17.(2023春 长兴县校级期末)小华同学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在水槽壁上出现两个红点A和B。(1)A是激光经水面 反射 (选填“反射”或“折射”)后形成的像点。(2)若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A点下移至A′,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 顺时针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3)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欲使B点上移至B′,应使水面 下降 (选填“上升”或“下降”)。【解答】解:(1)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同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A是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像点。(2)光在水面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A下移至A′处,则反射光线偏离法线,反射角增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入射角也需增大,故使入射光线绕着O点沿顺时针方向转动。(3)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欲使B点上移至B′,因水面升降时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不变,则两次的折射光线是平行的,由下图可知应使水面下降。五.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共2小题)18.(2023春 东阳市期末)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B ,若太阳光与水平地面成30°角,那么平面镜与水平面成 60° 角。【解答】解:(1)根据题意可知,使用平面镜是为了让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即反射光线是竖直向下的;所以,作图过程中的第一个步骤应该是过入射点作竖直向下的反射光线;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法线正好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所以第二步作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即为法线;由于法线垂直于镜面,所以第三步作出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如下图所示:(2)因入射光线与水平面成30°,而反射光线是竖直向下的,所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30°+90°=120°,则反射角为60°,因法线可将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平分,可确定其位置,然后作法线的垂直线就可确定平面镜的位置了,如图所示,平面镜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90°﹣60°=30°,所以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30°=60°,镜面与水平面成60°的角。故答案为:B;60°。19.(2023春 富阳区期末)如图甲所示,在x轴上放一点光源S,距点光源为a处放一不透光的边长为a的正方体物块。若在x轴的上方距x轴为2a处放一平行于x轴且面向物块的长平面镜,请通过准确的作图画出物块右侧x轴上能被光照亮的范围(保留作图的痕迹)。【答案】【解答】解:先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点光源S的像点S′,因为S距离平面镜为2a,则S′距离平面镜也为2a,那么镜中的像S′与点光源S相距2a+2a=4a;连接SA,光反射到D点,连接S′B,光反射到C点。BE=2a,S′E=3a,SS′=4a,因为AB∥FC所以ΔS′EB∽ΔS′SC所以=得:=,则SC=,因为AE是△SGH的中位线,所以GH=2AE=2a,同理SD=2GH=4a则物块右侧x轴上能被光照亮的范围为CD的长度,CD=SD﹣SC=4a﹣=a。如图所示:六.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共2小题)20.(2023春 上城区期末)如图所示,甲、乙为两种反射类型的模式图,下列关于它们说法正确的是( )A.新黑板从各个方向能看清字,其原理如图甲所示B.新黑板从各个方向能看清字,其原理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用久的黑板会出现反光,其原理如图乙所示D.用久的黑板会出现反光,其原理不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B【解答】解:AB、因为新黑板表面粗糙不平,光线射到新黑板上发生漫反射,如乙所示,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清黑板上的字,反射每条光线仍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误、B正确;CD、用久的黑板会出现反光,光线射到旧黑板上发生镜面反射,如甲所示,反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故CD错误。故选:B。21.(2023春 柯桥区期末)学校书画社举办了一次全校书画作品大赛,美术老师将作品在学校展览室的玻璃橱窗内张贴,方便评委打分和同学们观摩。小柯发现橱窗玻璃上总有反光,要贴近玻璃才能看清字画,非常不方便。请你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解释并提出恰当的解决方案。【答案】来自外界的光在橱窗玻璃上发生了镜面反射,玻璃看起来就比较亮,经折射进入橱窗的光线比较少,光线进入棚窗后在字面上发生漫反射,需要再次射入玻璃,同样发生了镜面反射,所以经折射进出橱窗的光线就更少,所以棚窗内的字看起来很暗。解决方案:在橱窗内安装光源等。七.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共1小题)22.(2023春 海曙区期末)按要求进行作图解答:如图所示,伪3D投影需要将水平放置物体AB经过平面镜成竖直的像A′B′,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解答】解: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是以镜面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连接AA′,做AA′的垂直平分线MN,即平面镜的位置。八.凸面镜和凹面镜(共1小题)23.(2023春 上城区校级期末)第19届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亮相,火炬延展物资包括采火器、采火棒、火种盆、火种灯、火种盒、引火棒、火种灯箱、火炬支架等。(1)采火器是由底座和 凹透镜 (选填“凹面镜”或者“凸面镜”)组成,利用对太阳光的 反射 (选填“折射”或“反射”)聚光采火。(2)杭州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行,在这期间杭州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昼变短夜变长,昼短于夜 。【解答】解:(1)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采火器是由底座和凹面镜组成,利用对太阳光的反射聚光采火;(2)9月23日至10月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杭州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昼变短夜变长,昼短于夜;九.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共2小题)24.(2023春 鄞州区期末)在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将空气注入水球,形成的气泡球与水球的球心都在O点。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球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球心O与入射点O1的连线为法线。则进入气泡球的折射光线可能为(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A【解答】解: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对于球体而言,入射点与球心所在的直线即法线,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就图而言,OO2所在的直线即法线,进入气泡球的折射光线可能为①。故选:A。25.(2023秋 海曙区校级期末)如图,水槽内无水时,一束激光斜射到水槽的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现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不高于S点所在水面),则池壁上的亮斑移到S点的 下方 (选填“上方”或“下方”)。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则对应这束光的折射角将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解答】解:水槽内没有注水时,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S点;当向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因此光线移动到S点下方;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入射点向右移动,但是入射角不变,折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也不变。一十.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共2小题)26.(2023春 拱墅区期末)下列光路图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B【解答】解:A、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要靠近法线,而图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故A错误;B、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在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要远离法线,故B正确;C、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图中反射光线缺少箭头,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不等,故C错误;D、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而图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同侧,故D错误。故选:B。27.(2023春 嵊州市期末)如图所示,射水鱼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1)则图中能表示射水鱼观察到小昆虫的光路是 D 。(2)射水鱼射出的水柱若要将昆虫顺利击落,射水鱼应朝着 C 射出水柱。A.看到的昆虫的像的位置B.看到的昆虫的像高一点的位置C.看到的昆虫的像低一点的位置【解答】解:(1)小昆虫反射的光进入射水鱼的眼睛,射水鱼就会看到小昆虫,因此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此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因此ABC图错误,D图正确。故选:D。(2)射水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观察到的小昆虫虚像位置比小昆虫的实际位置偏高,因此射水鱼射出的水柱若要将昆虫顺利击落,射水鱼应朝着看到的昆虫的像低一点的位置射出水柱,因此AB错误,C正确。一十一.实像与虚像(共1小题)28.(2023春 余姚市期末)下列所成的像为实像的是( )A.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B.山在水中的倒影C.邮票经放大镜成的正立放大的像 D.太阳经过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圆形光斑【答案】D【解答】解:A.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错误;B.山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错误;C.邮票经放大镜成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C错误;D.太阳经过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圆形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故D正确。故选:D。一十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共7小题)29.(2023春 镇海区期末)请根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建功中学初一某项目小组为学校制作了一个校标logo投影灯,其基本原理如图所示,通过凸透镜将透明图标上的彩色图案呈现在墙装上。为了使投影效果最佳,下列投影灯内部结构设计最合理的是( )A. B. C. D.【答案】A【解答】解:投影灯工作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广告片位于镜头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要使投影清晰,需要图标更亮一些,所以应将图标放在光源与镜头之间,故A正确。故选:A。30.(2023春 上城区校级期末)光刻机是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可以将掩膜上的图形曝光在硅片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缩图透镜是凸透镜,硅片相当于光屏②掩膜在硅片上成正立缩小的实像③若要硅片上的像更大更清晰,需将掩膜和硅片向下移动④若此时掩膜向上移动1厘米,硅片向下移动1厘米,仍能呈清晰的像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答案】D【解答】解:光刻机在工作时利用的是凸透镜成像,缩图透镜是凸透镜,硅片相当于光屏,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①正确,②错误;要想硅片上的像变大,需要减小物距并增大像距,即需将掩膜和硅片向下移动,故③正确;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若此时掩膜向上移动1厘米,硅片应向上移动适当距离,才能呈清晰的像,故④错误。故选:D。31.(2023春 奉化区期末)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照相机模型,内纸筒的左端贴有半透明膜,外纸筒的左端装有凸透镜,通过调整内外纸筒的位置,可以在半透明膜上看到远处景物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B【解答】解: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的成像情况制成的,此时凸透镜成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32.(2023春 余杭区期末)芯片是电子设备的心脏和大脑。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某种光刻机的原理如图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先在硅片表面涂一层光刻胶,再用光源光束透过事先设计好集成电路图的镂空掩膜,经过凸透镜照射下面的硅片,被光线照射到的光刻胶发生反应,硅片上就会出现相应的电路图案。某款光刻机选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会使硅片上最终出现清晰缩小的电路图案,则镂空掩膜和凸透镜间的距离u与f的关系需满足( )A.2f>u>f B.u<f C.u>2f D.u=2f【答案】C【解答】解: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出现清晰缩小的电路图案时,则镂空掩膜和凸透镜间的距离u与f的关系需满足u>2f,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33.(2023春 嘉兴期末)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移动支付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如图是手机支付时的场景,当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时,获得了一个缩小的像。下列分析正确的( )A.二维码属于光源B.二维码中只有黑色部分反射了光C.二维码应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D.二维码通过手机摄像头后成正立的虚像【答案】C【解答】解:A、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B、当扫描黑白相间的条纹时,黑色条纹吸收所有光线,故黑色条纹不反射色光,而白色条纹能够反射所有色光,故B错误;CD、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扫入”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C正确、D错误。故选:C。34.(2023春 吴兴区期末)观看电影后,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模型来研究电影放映时银幕上的影像情况,如图所示。(1)为了使观众在不同位置都可以看到银幕上的影像,银幕表面应 粗糙 (选填“光滑”或“粗糙”)一些。(2)请在银幕上大致画出胶片AB的像,并写出像的性质 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映过程中影像大小超出了银幕边界,要使影像缩小到银幕范围且仍然清晰,则该如何操作? 电影放映机要靠近银幕,同时要将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调大 。【解答】解:(1)为了使观众在不同位置都可以看到银幕上的影像,应该让光在银幕表面发生漫反射,故银幕表面应粗糙一些;(2)根据凸透镜特殊光线画图,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银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要使银幕上的像变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电影放映机要靠近银幕,同时要将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调大。35.(2023春 上虞区期末)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要面对摄像头眨眨眼,系统便会自动拍摄、扫描,确认相关信息后,迅速完成交易。(1)“刷脸支付”的成像原理是 D 。A.u<f B.2f>u>f,v>2f C.u=2f,v=2f D.u>2f,2f>v>f(2)当人靠近摄像头时,人脸所成的像会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刷脸支付”的成像原理与平面镜成像不同,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 反射 。【解答】解:(1)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D正确;故选:D;(2)当人靠近摄像镜头,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3)“刷脸支付”的成像原理与平面镜成像不同,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故答案为:(1)D;(2)变大;(3)反射。一十三.光的折射现象(共2小题)36.(2023春 拱墅区期末)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一直保持眼睛位置不变。当水位如图时,眼睛恰好可以看到硬币的B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看到B点只是因为光的反射 B.此时看到的硬币比实际位置要高C.如果没有水,眼睛仍可以看到B点 D.如果再加水,眼睛就看不到B点【答案】B【解答】解:把一枚硬币固定在空杯的底部,一直保持眼睛位置不变,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硬币反射的光被杯子壁挡住了,如果没有水,眼睛不能看到B点;当水位如图时,眼睛恰好可以看到硬币的B点,因为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变浅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如果再加水,眼睛仍能看到B点。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37.(2023春 东阳市期末)下列诗词中涉及到的光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峰多巧障日——山峰挡住太阳光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B.潭清疑水浅——潭水看起来变浅是因为光发生了折射C.明镜可鉴形——镜子可以成像是因为光发生了反射D.江清月近人——看到江中的月亮,是月亮的实像【答案】D【解答】解:A、“峰多巧障日”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正确;B、“潭清疑水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现象,故B正确;C、镜子可以成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C正确;D、江中看到的月亮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月亮的虚像,故D错误。故选:D。一十四.作透镜光路图(共3小题)38.(2023春 宁波期末)图中N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屏。若从外径与圆孔P相同的厚平板玻璃、凸透镜、凹透镜这三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个嵌入圆孔P中,发现在光屏M上呈现一个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P的那个光学器件( )A.只能是凹透镜 B.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厚平板玻璃C.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凸透镜 D.凹透镜、凸透镜、厚平板玻璃都有可能【答案】C【解答】解:①当在P处嵌入一个凹透镜时,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光斑要比圆孔P大。②当在P处嵌入一个焦距较小的凸透镜时,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线在PM之间会聚,所以光斑要比圆孔P大。③当在P处嵌入一个时平板玻璃时,因为平板玻璃对光线即没有会聚也没有发散作用,所以光斑与圆孔P一样大。因此嵌人圆孔P的那个光学器件可能是凹透镜也可能是凸透镜。39.(2023春 东阳市期末)请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反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及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图。【答案】40.(2023春 衢江区期末)在如图中,根据所给出的两条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答案】一十五.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共2小题)41.(2023秋 衢州期末)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利用如图的自制显微镜发现了细胞。通过调节结构A,可把灯发出的光透过水球照在标本上。与如今的显微镜相比,结构A与水球在功能上相当于( )A.反光镜 B.转换器C.细准焦螺旋 D.粗准焦螺旋【答案】A【解答】解:A、转换器在镜筒的下端,圆形可以安装物镜,A不符合题意。B、反光镜在镜臂的最下端,可以左右前后转动,是反射光线用的;通过调节结构A,可把灯发出的光透过水球照在标本上,所以结构A与水球在功能上相当于反光镜,B符合题意。C、粗准焦螺旋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C不符合题意。D、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D不符合题意。故选:A。42.(2023秋 镇海区校级期末)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如图甲所示,怎样使图像变成图乙?( )A.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190° B.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C.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 D.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答案】B【解答】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所以载玻片上的物体和看到的像是左右颠倒,上下颠倒的。在载玻片上写好字母“上”,则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显微镜下将“”逆时针转动90°变成“”,实际的物体的旋转方向也是逆时针,所以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上”,使图象变成图乙,应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故选:B。一十六.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共2小题)43.(2023春 奉化区期末)智利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被救助上井后,通常被蒙上眼睛以保护视网膜免受强光的伤害。正常情况下控制进入眼球光线多少的是( )A.角膜 B.晶状体 C.玻璃体 D.瞳孔【答案】D【解答】解: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光线的多少。光线强,瞳孔变小,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减少;光线弱,瞳孔变大,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增多。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瞳孔最大,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多;被救助上井后,外界光线强,瞳孔来不及缩小,进入眼球内的光线过多过强,会严重伤害眼睛,严重时会引起视网膜脱落,而失明。因此被救助上井后,通常被蒙上眼睛以保护视网膜免受强光的伤害。故选:D。44.(2023春 金华期末)教育部要求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传教育。为保护视力,眼睛由看书转为远眺时,眼球睫状肌的伸缩和晶状体厚薄变化分别是( )A.收缩 变厚 B.收缩 变薄C.放松 变厚 D.放松 变薄【答案】D【解答】解: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视近物,晶状体凸度变大;视远物,晶状体凸度变小。所以,为保护视力,眼睛由看书转为远眺时,眼球睫状肌放松,晶状体的曲度减小,晶状体变薄。故选:D。一十七.近视、远视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方法(共2小题)(多选)45.(2023秋 绍兴期末)正常人的眼睛在水中看物体会一片模糊,因为光从空气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大,而光从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就明显减小。关于在水中看清物体,有下列说法:①高度远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 ②高度近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③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老花眼镜; ④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近视眼镜。其中不正确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ABC【解答】解:高度近视的人是因为他的眼睛的晶状体会聚能力强,因为光从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明显减小,高度近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正常人在水中就成远视眼了,应戴高度老花眼镜。故说法正确的是②③,故ABC错误,D正确。46.(2023春 上城区期末)图甲为眼球的结构模式图。长时间的近距离工作或过度使用眼睛使睫状肌持续收缩,处于痊孪状态,造成晶状体过厚,焦距过 小 (选填“大”或“小”),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 前 (选填“前”或“后”),称为假性近视。长此以往,眼球前后径变大,即使睫状肌完全放松,远处物体的所成像的像距仍然 小于 (选填“大于”或“小于”)眼球前后径,此时就发展为真性近视。矫正近视需配戴的镜片是 丙 (选填“乙”或“丙”)。【解答】解: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图甲为眼球的结构模式图。长时间的近距离工作或过度使用眼睛使睫状肌持续收缩,处于痊孪状态,造成晶状体过厚,焦距过小,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前,称为假性近视。长此以往,眼球前后径变大,即使睫状肌完全放松,远处物体的所成像的像距仍然小于眼球前后径,此时就发展为真性近视,矫正近视需配戴如图丙所示的凹透镜进行矫正。故答案为:小;前;小于;丙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 第2章 光 (原卷版).doc 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 第2章 光 (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