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知识体系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则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四单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第八课 把握辩证分合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第十一课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第十二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第十三课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总论分论运用对思维、逻辑思维与科学思维的概括性介绍,也是全书的逻辑起点主要阐述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主要阐述辩证思维的方法主要阐述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几种方法1.1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第一课 走进思维的世界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正确认识思维的共同特征,明确思维的方式。科学精神:明确思维的特征,思维的意义,思维的作用。公共参与:了解思维的基本知识,初步走入思维世界。目录子议题一思维的含义总议题: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子议题二思维的特征子议题一思维的含义思维的含义议学情境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1)黄河之神河伯由欣然自喜到望洋兴叹,这种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除了亲历感知之外,我们还有哪些办法突破井底之蛙、夏天之虫的思维局限?思维的含义议学提示(1)①欣然自喜的原因:河伯认为他所在的黄河是最为广大的,这个认识是正确的。②后来望洋兴叹的原因:他又看到了比他所在的黄河更为广大的大海,发现他之前的认识是不正确的。③这种态度的变化原因:是由于他对所看到的现象作了比较,认识到此前自己的认识是错误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其态度变化的思维原因。(2)我们还可以运用思维的间接性,通过学习人类思想的成果,弥补个体感性认识中思维的局限,获得超越个体感知能力之外的更广泛、更深刻的理性认识。思维的含义1.人类与思维人,论力气比不上野牛大象;论奔跑比不上羚羊斑马;论攀登比不上敏捷的猿猴……然而,通过有思维参与其中的人类社会实践,看似生灵中弱者的人却成了万物之灵!(1)思维是人的特有属性注意:动物的本能活动不是社会实践,动物没有思维。思维,就像阳光、空气和食物一样,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只要我们在“想”、在“考虑”,就能切身地体会到我们在思维。(2)人的思维存在具有普遍性思维的含义议学情境有这样一道推理能力测试题。一位想招聘助手的商人,将前来应聘的A、B两人带进办公室,向他们展示了两顶红色、三顶黑色的帽子。然后,他关掉灯,在一片漆黑的情况下,要求A和B各摸一顶帽子戴上,他自己也戴了一顶,并将其余两顶藏了起来。开灯后,商人要A、B尽快说出各自头上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A、B看到商人戴的是红色帽子。过了一会儿,A喊道:“我戴的是黑色帽子。”商人询问了A的推理后,决定录用A。议学任务:(1)A是如何得出他的结论的?(2)在相同的条件下,A为什么表现得比B好?思维的含义议学提示由于两人面对的条件完全相同,因此,谁能更快说出正确答案,说明谁的思维速度更快,推理能力更强,谁的表现也就更好。A的思维速度更快,推理能力更强,因此表现也就更好。如果A戴的是 ,B可以快速判断出自己戴了 。但是B没有马上给出答案,所以A戴上的不是红帽子,那就是黑帽子!思维的含义2.思维的含义“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即从理性认识角度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思维广义:狭义:意识/认识理性认识本书的“思维”,指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意识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思维的含义知识拓展: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区 别 含义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形式 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阶段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联系 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特别提醒】从性质上看,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思维的含义3、思维方式及意义(1)类型: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2)意义: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思维的含义知识拓展:思维方式的类型思维方式 思维内容战略思维 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历史思维 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辩证思维 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创新思维 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法治思维 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底线思维 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思维能力子议题二思维的特征思维的特征议学情境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两个概念里,人们可以注意到显著的思维差异:是认为自己足够独立、自给自足,还是更为团结,愿意把团队置于个人之前。一般而言,西方人更倾向于呈现个人主义,而印度、日本或中国等亚洲国家更为倾向推崇集体主义。当然也会有例外。西方人们很可能在自我肯定之中呈现出过度自信:实验证明,这个被称为“Weird”的群体通常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而在亚洲,人们通常会更为谦虚,很少会出现自我膨胀的情况,甚至可能低估自己的能力。议学任务:东西方思维的差异体现了思维具有什么特征?思维具有差异性思维的特征1.思维的差异性人人都会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不同风格的思维在速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思维的特征议学情境:以下材料分别体现了的思维的什么特征?材料一:《吕氏春秋》中说:“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意为观察屋堂下的太阳和月亮的影子),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间接性、能动性材料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古浪县六位年过半百的“老汉”决心不再延续祖辈们春种秋不收、被黄沙赶着走的宿命,他们向沙漠发起了挑战。肩挑手扛,三代接力,经过38年的不懈努力,不但治好了7万多亩的八步沙,更向腾格里沙漠腹地挺进,栽种沙生苗木超过3000万株,终于将风沙线“逼退”。2019年3月,中宣部授予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时代楷模”称号。间接性、能动性材料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概括性思维的特征2.思维的共同特征(1)间接性:①原因: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直接感知到。②内涵:指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思维的特征2.思维的共同特征(2)概括性:指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树木,或高或矮,或直或曲。或粗或细,或阔叶或落叶,或乔木或灌木,或落叶或常绿……具有不同的个体特征。“树”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树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即木本植物。思维的特征2.思维的共同特征(3)能动性:①内涵: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但又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②表现: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思维的特征知识拓展:区分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的间接性体现为由表及里,有一个推测的过程;概括性是把握某类事物的共同特点,常见信息是“多次经历之后,得出某一结论”。例1.“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主要体现了思维的( ) 。A.概括性 B.间接性 C.直接性 D.敏捷性例2.每次看到"月晕”就会刮风,看见石础“潮湿”就会下雨,于是得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思维的(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情境性BB思维的特征知识归纳: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特征 间接性(强调由已知—未知,感性—理性;推断) 概括性(强调由具体——抽象,即总结) 能动性(强调再加工,再创造)含义 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指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思维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不是机械的、消极被动的,而是主动的或能动的。关键词 见…而知…;通过…推断出…;预测;揭示出;推断出 共同之处是…;整体上看…;共性在于…;总结出 抽象;创新;有选择的;主动、自觉思维的特征议学情境任何英雄豪杰,他的思想、意见、计划、办法,只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其原料或者半成品只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或者自己的科学实验中,他的头脑只能作为一个加工工厂而起制成完成品的作用,否则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毛泽东议学任务:如何理解思维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思维的特征3.思维与实践的关系(1)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2)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实践产生认识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错误的认识实践阻碍反作用于思维的特征知识拓展:比较思维、实践、认识、真理的特征比较 特征思维实践认识真理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具有三个共同特征:1.间接性;2.概括性;3.能动性。作为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实践具有三个特点:1.客观物质性;2.主观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具有三个特点:1.反复性;2.无限性;3.上升性。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具有三个属性(特点):1.客观性;2.条件性;3.具体性。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思维的特征人类与思维思维的含义思维的差异性思维的共同特征思维的方式类型意义思维和实践的关系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易混易错易混易错1.从性质上看,感性认识是错误的, 理性认识是正确的。矫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同个两个不同阶段。从性质上看,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2. 思维的能动性是指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矫正:发挥思维的能动性,未必能如实地反映对象,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错误的思维则往往导致实践的失败。3. 不同的人的思维风格各异,没有共性。矫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但不论哪-种风格的思维,都包含着思维的共同特征,都具有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4. “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是与意识同义的。矫正: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实战演练课堂训练1.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4年2月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央行降准,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助于提振市场对经济复苏与企业盈利改善的预期。央行的决定表明( )①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为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②思维凭借已有知识实现对未知事物的正确认识③思维能从多样的属性中,把握事物的共同本质④正确思维产生于实践,又能在实践中实现预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①④:此次央行降准,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助于提振市场对经济复苏与企业盈利改善的预期,这表明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为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正确思维产生于实践,又能在实践中实现预期,①④符合题意。②:思维具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并非所有的思维都可以实现对未知事物的正确认识,②不选。③:材料体现的是正确的思维能够指导实践,为实践提供有益指导,没有体现思维能从多样的属性中,把握事物的共同本质,③不选。故本题选B。实战演练课堂训练2.2024年3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开展科学实验,通过研究三层石墨烯的菱形堆垛结构发现,在菱形堆垛三层石墨烯中,电子和红外声子之间具有强相互作用,这有望应用于光电调制器和光电芯片等领域。这体现出( )①思维具有间接性,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思维具有能动性,都能如实地反映客观对象③思维具有概括性,能够抓住不同类事物的共性④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①:科研人员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发现,表明思维具有间接性,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①正确。②:错误的思维不能如实地反映客观对象,②错误。③: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抓住同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③错误。④:材料中的这一发现源于实践,又会应用到相应领域,说明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④正确。故本题选B。实战演练课堂训练3.民间谚语是人们在不断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经验,并用一种简单生动的语言方式在民间传播,让我们后人能够从中获得智慧,受到启发。民间谚语的产生体现了思维具有( )①直觉性②概括性③确定性④能动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①:直觉性是指一个人在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情况下,根据经验,凭借直觉或者直观感受来做出判断或决定的能力,民间谚语的智慧不属于直觉,①不选。②: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民间谚语的产生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故②项正确。③: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而不是思维具有确定性,故③项错误。④:思维的能动性是指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民间谚语的产生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故④项正确。故本题选D。实战演练课堂训练4.自然界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鸟,它们在大小、形态、生活习性、叫声、颜色、会飞不会飞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我们总能找出鸟的共同特征。于是,我们给鸟下了这样一个定义:鸟是有羽毛、会下蛋的动物。这主要表明( )A.思维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B.人可以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人的思维具有间接性的特征D.人的思维具有概括性的特征A:正确的思维才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故A表述错误。B:人不可能被直接感知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透过事物的现象,运用思维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故B表述错误。CD:从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鸟,找出鸟的共同特征,这直接体现了人的思维具有概括性的特征,没有强调思维的间接性特征,故D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