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百年孤独》 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百年孤独》 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百年孤独》节选
《课程标准解读》
旨在引导学生研习外国文学名著名篇,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
【教学目标】
1. 梳理情节及其作用,赏析环境和主要人物。
2.分析重要人物的形象特点,探究“孤独”的主旨意蕴,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写法。
【教学重点】
梳理情节及其作用,赏析环境和主要人物。
【教学难点】
分析重要人物的形象特点,探究“孤独”的主旨意蕴,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写法。
【知识讲解】
课前知识铺垫
1.作者知识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2014),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18岁考入国立波哥大大学法学系,可是他对法律毫无兴趣。后因时局动荡,马尔克斯中途辍学,随后进入《观察家报》任记者,并逐渐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代表作有《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他的小说以丰富的想象编织了一个现实与幻想交相辉映的世界,反映了一个大陆的生命与矛盾。”(瑞典文学院评)
2.背景知识
《百年孤独》的写作背景从1830年到19世纪末,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了数十场内战,造成数十万人死亡。这本书充满了历史事实,并通过英雄事业的传奇故事来突出这些事实。政客的虚伪、统治者的残酷、人民的盲从和无知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它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故事,以及加勒比海小镇马孔多百年来的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历史一个世纪的变化。
3.《百年孤独》故事梗概
《百年孤独》以虚构的小镇为叙述背景,描写的是布思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老布恩迪亚为逃避被他杀死的邻居的冤魂的纠缠,携妻出走,在一片荒原上建造了马孔多村,晚年由于精神失常死去;小儿子奥雷里亚诺上校发动了32次起义,但都被政府军镇压,躲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1次枪决,最后厌倦了战争,自杀未遂,回家制作小金鱼打发残生;孙子阿尔卡蒂奥被反对党党徒枪杀;曾孙女蕾梅黛丝披着被单被一阵风刮上天而消失;曾孙阿尔卡蒂奥第二从运送罢工工人尸体的火车上逃回,下车后遇到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大雨;六世孙和姑妈乱伦,生下一个带猪尾巴的孩子——这个家族的第七代——后来被一群蚂蚁拖往蚁穴。最后,吉卜赛老人的语言应验:马孔多被一场飓风卷得无影无踪。
4.知识链接——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作为拉丁美洲所特有的文学样式,具有与众不同的鲜明特征。魔幻现实主义将新闻报道般的写实与神奇的幻想结合起来,采用模糊化技巧和神话模式,表现的是一种拉丁美洲充满着光怪陆离、虚幻恍惚的现实。这是魔幻现实主义突出的艺术特征。
加西亚·马尔克斯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经过巧妙的构思和想象,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图画。
曾经有一项名为“读不下去图书排行榜”的调查活动,其结果是《百年孤独》居于榜首。调查显示,读者的阅读障碍往往有以下几点:(1)情节不明显,梳理不清;(2)人物关系混乱,人名对应不上;(3)描写艺术给人不真实的感觉。为了帮助大家了解这部小说,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现在我们要在班内进行一次《百年孤独》文学沙龙活动,完成对情节、人物和主旨的研读,拨开《百年孤独》的迷雾带给我们的距离感。
活动一 梳理情节,分析情节设置用意
1.关于情节方面的内容,请完成以下问题。
(1)梳理并展示《百年孤独》小说节选部分的情节内容。
段落结构 情节概述
第一部分(1~5段) 介绍了马孔多的环境闭塞落后,介绍了马孔多的创始人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
第二部分(6~7段) 写丽贝卡的到来,突出她吃土的习惯以及乌尔苏拉改变她这一习惯的做法。
第三部分(8~14段) 丽贝卡将失眠症带给了马孔多。失眠症席卷马孔多,人们开始健忘失忆,但他们仍在努力改变这一切。
(2)文中吉卜赛人的情节设置有何用意?
 吉卜赛人在小说中是作为外来科学与文明(尽管这种科学与文明还带有巫术的色彩)的使者而出现的。他们每一次带来的新鲜玩意儿,如磁铁、望远镜、地图、航海仪器以及炼金实验室等,都深深地吸引着还处于原始、停滞的自然形态中的马孔多人,尤其令富于幻想和进取心的布恩迪亚着迷。为后文情节做铺垫,正是受到这些物件的影响,布恩迪亚才要率领马孔多的人们开辟一条通向外界文明的道路。
(3)文中丽贝卡“吃土”的情节设置有何用意?
 丽贝卡喜欢吃土,却不喜欢与人交流,“吃土”正是她孤独的表现,她通过这种行为来抗拒孤独。当她内心感到孤独时,苦涩的土的味道是唯一能够排解她的痛苦的良方。
(4)文中设计的“失眠症”情节有何用意?
这个情节的象征意义是耐人寻味的,这个经历了许多沧桑变化的马孔多小镇,正是拉丁美洲大陆的象征。作者在这里通过对马孔多居民患失眠症的描写,暗指拉丁美洲人民由于无法摆脱愚昧落后、孤独封闭和与世隔绝的生活,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正在逐渐麻木地遗忘自己的历史和文化,遗忘想要摆脱命运控制的初衷。
活动二 读环境历史,解作用意图
2.分析以下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1)马孔多变了样。跟着乌尔苏拉一起来的人四处宣扬它土地肥美,位置又比大泽区优越,于是昔日僻静的小村落很快变成繁华的城镇,有了手工作坊和店铺,还开通了一条永久商道。
这段文字在文章开篇,概括了马孔多的变化。土地肥沃、位置优越、僻静变繁华、开通永久商道等描写,交代了马孔多的自然、社会环境,为故事的展开设置了背景。
(2)每隔半小时镇上便响起同一乐曲的欢快和弦,一到正午更是蔚为壮观,所有时钟分秒不差地同时奏响整曲华尔兹。
 此处描写了马孔多钟声齐响的壮观场景。“欢快和弦”“分秒不差地同时奏响整曲华尔兹”渲染了一种积极、昂扬的氛围,体现了这片新天地在改变生活方式后迸发出的生命力。
(3)然而据那些周游各地的旅人说,梅尔基亚德斯的部落由于逾越了人类知识的界限,已从大地上被抹去。
  此处既是环境,又是情节,具有魔幻、荒诞性。因为逾越界限,就被抹去,求知反而可能引来被摧毁。为后文的宿命般的孤独情节和“消失”埋下了伏笔,契合了“孤独”主旨的设定。
【提问学生】
结合全书情节内容,为《百年孤独》写一段推荐词。(不超过70个字)
 (示例)七代人的传奇故事,加勒比小镇百年的兴衰,拉丁美洲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神秘而宿命的孤独,全都融合在这里。读《百年孤独》,解魔幻现实主义。
【课后作业】
阅读马尔克斯的《告别信》了解别样的作者其人。
【教学反思】
经过前面对外国小说的学习,学生在梳理情节结构这一环节能够驾轻就熟,渐入佳境。由于受到不同文化的熏染,要深入理解异域文化心理还是有一定难度,接下来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料补充。
《百年孤独》节选
《课程标准解读》
旨在引导学生研习外国文学名著名篇,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
【教学目标】
1. 梳理情节及其作用,赏析环境和主要人物。
2.分析重要人物的形象特点,探究“孤独”的主旨意蕴,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写法。
【教学重点】
梳理情节及其作用,赏析环境和主要人物。
【教学难点】
分析重要人物的形象特点,探究“孤独”的主旨意蕴,了解魔幻现实主义写法。
【知识讲解】
1982年,马尔克斯凭借《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写道:“加西亚·马尔克斯用他的故事创造了一个他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微观世界。在其喧嚣纷乱、令人困惑但却令人信服的确定的现实中,它反映了一个大陆及其人们的财富与贫困。他的小说以丰富的想象编织了一个现实与幻想交相辉映的世界,反映了一个大陆的生命与矛盾的象征。”请思考马尔克斯创造的微观世界的人物形象是怎样的,这个孤独的微观世界的象征义是什么,“现实和幻想交相辉映”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活动一 梳理人物身份,分析人物形象
1.为《百年孤独》选文中出现的人物制作人物身份梳理表格,理清头绪。
人物 身份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族长,设计街道,规划新居,掌管土地分配
乌尔苏拉 布恩迪亚的妻子
何塞·阿尔卡蒂奥 布恩迪亚的长子
奥雷里亚诺 布恩迪亚的次子
阿玛兰妲 布恩迪亚的小女儿
丽贝卡 布恩迪亚的养女
阿尔卡蒂奥 何塞·阿尔卡蒂奥之子
梅尔基亚德斯 吉卜赛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朋友
比西塔西翁与卡塔乌雷 印第安姐弟,印加王的后裔
2.结合课文内容以及你对书中相关内容的了解,分析《百年孤独》选文中的一些人物形象。
(1)乌尔苏拉:(示例)①她拥有普通妇女最为优秀的品质,她是丈夫的好妻子,儿女的好母亲,家族中默默奉献不辞劳苦的人。
②她操持家务并且经营有道,亲自率领木匠、泥瓦匠修建家园,把房子刷成白色,规划漂亮迷人的秋海棠长廊,即使遭受战乱也依然坚持重建家园。
③她教育后代果敢有方,鞭打暴戾的孙子,痛斥奥雷里亚诺上校的不仁;她收养说不清亲属关系的丽贝卡,对她视如己出,改掉她吃土的恶习;她招待儿子的死敌在家里吃饭,只因为那人为穷人做了许多好事;她爱家族中所有的人,独自去寻找出走的大儿子而迷失回家的路,她说阿玛兰妲是最温柔的人……
④她一生操劳而没有任何怨言,而家族正是在她死后陷入加速的灭亡中,如果说她的丈夫以极大的魄力开创了马孔多,乌尔苏拉则以全部的心力经营了整个家族。
⑤她为孩子们的“孤独入骨”“守旧顽固”等怪癖感到痛心。她的身上有着一种维持家族生存下去的顽强毅力,体现着人性的光辉和母爱的伟大,表现出对布恩迪亚家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她用自己的爱去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哪怕是远道而来的、孤独多病的远方表亲丽贝卡。
(2)奥雷里亚诺: (示例)孤独、执着、压抑,加上能够预知未来的天赋,造就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他忍受着权力的孤独,失去了爱的能力,最后只能在反复制作小金鱼中排遣孤独。文中的他正处于青春期,父亲忙于整治市镇,母亲一心扩展家业,无暇顾及他,他“变得沉默寡言孤独入骨”,整天待在被遗弃的实验室里,全神贯注地研究金银器工艺实验。
(3)丽贝卡: (示例)她是一个不期而至的小女孩。她带着父母的骨殖来到布恩迪亚家里,孤僻、美丽的外表下包裹着充满欲望的内心。她带来过差点让整个村子覆灭的失眠症,她在内心充满渴望与孤独时疯狂地吃着土。她像乌尔苏拉一样倔强、坚强,能够把苦难化作生存下去的勇气。
活动二 理解“孤独”的内涵
3.尼采说孤独者有三种状态:神灵、野兽和哲学家。神灵孤独,因为它充实自立;野兽孤独,因为它桀骜不驯;而哲学家既充实自立,又桀骜不驯。历史上许多伟人都是孤独的,《百年孤独》选文的“孤独”又是哪一种方式呢?
(1)你认为文中所写的“孤独”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马孔多是“孤独”的。它位置偏僻,难与外界沟通。这个充满魔幻的村子置身于现代科技文明之外,外面偶尔透进来一道光,也无法阻止它最终被卷入注定破败的循环之中。
②马孔多的居民是“孤独”的。他们有挥之不去的自闭意识,他们只因何塞·阿尔卡蒂奥没有一道归来,就排挤以梅尔基亚德斯为代表的吉卜赛人,而这些吉卜赛人曾以悠远的智慧和神奇的发明对村子的发展壮大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马孔多的居民对失眠症缺少正确的认识,更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把紧急情况视为常态,而不去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
③布恩迪亚家族是“孤独”的。如布恩迪亚家族里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反复使用那几个相同的名字:第一代的族长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而其长子是何塞·阿尔卡蒂奥,何塞·阿尔卡蒂奥的儿子叫阿尔卡蒂奥。其家庭人员之间缺少沟通,如奥雷里亚诺沉默寡言,孤独入骨,全神贯注于金银器工艺实验,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④精神上是“孤独”的。在布恩迪亚家族中,布恩迪亚、乌尔苏拉各自忙碌,长子阿尔卡蒂奥离家出走,次子沉默寡言,丽贝卡有很多怪癖。夫妻、父子、母子、兄弟姐妹之间,始终没有推心置腹的交流,没有心心相印的感情沟通,彼此之间缺乏信任和了解,缺乏关怀和支持。
(2)探究《百年孤独》的主旨内涵。
《百年孤独》通过马孔多的变迁和布恩迪亚家族的经历,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外反动独裁政权的残暴和美国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愚昧、落后、野蛮。对拉丁美洲近百年历史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预示了拉美人民将告别愚昧、孤独,走向觉醒与文明。
活动三 感受魔幻现实主义风格
4.《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在这部小说中,真实与幻想之间的界限仿佛消失了,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个离奇而又真切、不可思议而且栩栩如生的世界。请结合课文,从“魔幻”和“现实”的关系角度,简析小说的写作特点。
(1)“魔幻性”带有浓厚的本土色彩。所谓本土色彩,是指拉丁美洲土著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神灵崇拜以及他们对生与死、梦幻与现实等问题的看法,都是这种魔幻的源泉。
(2)荒诞、夸张的描写展现了拉丁美洲的“神奇现实”。在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中,为了展现拉丁美洲的“神奇现实”,作家充分发挥想象,置现实于神话氛围中,抓住事物的特征加以夸张、渲染,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比如,在丽贝卡要来马孔多之前,奥雷里亚诺先知先觉,“‘我不知道是谁,’他坚持道,‘但不管是谁,人已经在路上了’”。
(3)以象征手法显示作者对历史的反思。作者对失忆的描写,表现出马孔多在文明洪流面前受到了巨大冲击,包含了作者对哥伦比亚以及拉丁美洲历史的反思。
(4)侧重描写人物心灵,刻画人物群体中的不同个性以及他们的总体特征——孤独。作家以简练的笔法,直接刻画人物的多种意识层面和心理活动,甚至有意忽视外形的描写,舍弃那些对表现人物心理无关的细节。因此那些人物就其外形和经历来讲,往往是模糊不清的,而就其心理和性格特征来讲,却是极其鲜明而突出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百年孤独》是一部描写拉丁美洲人心灵历史的小说。
1.马孔多的人为了摆脱失眠和遗忘带来的孤独,都做了哪些努力?有什么寓意?
(1)应对方式变化:隔离外乡人;贴标签。
(2)作者借助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告诫世人不要忘记民族的历史,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2.小说以“马孔多”被飓风卷走无影无踪而结束,“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作者为何给马孔多安排这样的命运?马孔多如何真正摆脱孤独?
 (1)马孔多被飓风卷走,“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是作者的愿望,因为只有结束这样的历史,全体人民都团结起来,心心相印,消除“孤独”,才会换来拉美地区的真正文明和先进。
(2)摆脱孤独必须靠自救。要摆脱民族落后状况,只有靠自救,靠本民族主动地吸收外来的文明,而不能大开国门,以外族文明的入侵来达到改良的目的。
3.马孔多的命运带给我们怎样的发展启示?
 (示例)如何抵制外来“文明”的入侵,如何在正确吸收外来文明成果时不丧失自我,靠自己的力量繁荣本民族的经济,摆脱孤独走向文明,是《百年孤独》给我们的一大启示。
【提问学生】
结合课文内容以及你对书中相关内容的了解,分析《百年孤独》选文中的一些人物形象。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示例)①做事执着而有魄力。他是村子里富于进取心、具有事业心的男人,他是一个信念坚定的人,有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他规划全村的布局和街道的设计,带领大家共同建设马孔多,让马孔多成为幸福的村庄。
②极有责任心,极富号召力。意识到失眠症已经侵入镇子,便召集起各家家长,把自己所知的失眠症情形讲给他们听,并且将疫病控制在村镇之内。因此他成就了这部布恩迪亚家族史。
③易于接受新事物,是一个身材健壮、智慧过人、想象力丰富、具有超人的探索精神的男人。他是一个幻想家、实践者和发明家。“他着迷于眼前的现实,认为这比自己广袤的幻想世界更为神奇”是因为马孔多的新气象;为了避免遗忘,奥雷里亚诺为器物贴标签,布恩迪亚先在家中实行,而后推广到全镇。
【课后作业】
做《学习指导》第71——75页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课文节选部分人物众多,关系也是错综复杂,让学生根据问题提示自读相关章节,并给予充分时间进行小组之间、组员之间的讨论交流表达,尽可能理解“魔幻现实主义”的特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