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口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特点 自然增长率低,增长缓慢,有些国家出现负增长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原因 社会经济水平高,文化教育,生育观念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特点 自然增长率高,增长迅速(每年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80%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原因 政治上的独立,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情已经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重点关注:1、对概念的理解,考查运用数字的能力,区分“量”与“率”的不同2、考查模式的特点,多以“人口金字塔”图形,作为载体。3、模式转变的原因,要“精细化”理解4、关注“中国老龄化”问题一、人口数量变化1. 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在时间轴上,数量是不断增加。2. 人口增长速度的特点:工业革命前,速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缓慢;工业革命到二战结束,增长速度较快;二十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速度最快;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增长速度缓慢3.世界每增加10亿人需要的时间在缩短题一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C. ①②④③ D. ①③②④答案:D题二 下图是某国从18世纪80年代到20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纪70年代人口生产类型的四个阶段示意图。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 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答案:B(二)空间轴上的特点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增长率人口数量的变化 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人口出生率 人口出生率=(年出生人数/年平均人数)*100% 年平均人口数=(年初+年末)/2人口死亡率 (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出生数-死亡数)/年平均数题三 下图为我国上海市人口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2002年到2003年上海市的人口增长率为( )A. 3.96‰ B. 5.99‰ C. -3.2‰ D. -5.8‰答案:B读图技巧:先扫边:看清横轴和纵轴代表的量和图例;再看中间:看清曲线的走向和特点。题四 下图为“我国197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回答1~2题。1.关于1970~2000年间人口变化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出生率基本保持不变,死亡率不断下降,自然增长率也不断下降B. 人口增长模式完成了高高低特征向三低特征的过渡和转变C. 1975~1985年期间,我国人口数量先增后降D. 1985~2000年人口变化显示了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2. 根据2000年~2010年间人口变化特点,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数量的增长与环境、资源相适应B. 仍面临着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带来的问题C. 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养老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D. 人口变化特点与人口迁移密切相关答案:1. D 2. C题四下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第1~2题。( http: / / www.21cnjy.com )1.由图可知20世纪 ( )A. 初期,乙国老龄人口多是因为死亡率高 B. 中期,甲、乙两国人口总量已达到最大C. 末期,乙国每年新增人口数量多于甲国 D. 甲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乙国2.根据两国人口的变化可推断( )A.甲国有大量人口迁入 B.甲国的环境承载力提高C.乙国的劳动力可能较少 D.乙国城市化问题凸显答案:1.D 2. C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人口发展模式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利弊原始型(“高高低”) 4%左右 4%左右 1%以下传统型(“高低高”) 3%左右 1%以下 1%以上 优:劳动力充足,缺:加大对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现代型(“三低”) 1%以下 1%以下 1%以下 缺点:劳动力和兵源短缺,养老等费用增加。原始型转变传统的主要原因是死亡率下降;传统型转变现代型的主要原因是节育技术、生育观念、国家政策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两次转变,处于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完成了人口增长模式的第一次转变,处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题五 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下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1~2题。( http: / / www.21cnjy.com )1.甲市可能是( )A. 西宁 B. 延安 C. 上海 D. 广州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1. C 2. A题六 下图反映了某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1.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A.年轻劳动力过剩 B.老龄化趋势显著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出生率较高2.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3.图中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泰国答案:1. B 2. A 3. B三、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过快,:导致资源短缺,就业困难影响社会稳定,环境压力大,影响经济发展。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2、老龄化:兵源不足,劳动力缺乏,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难。措施:适当移民,鼓励生育3、我国主要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1)、人口基数大,每年增加人口数量多(2)、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社会负担重(3)、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保护低生育率。4、非洲人口增长快带来的问题高生育率,高死亡率——人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压力大——森林砍伐、草原过牧、耕地过垦——土壤退化,土地沙漠化——地力减退,环境质量下降——农业产出减少——经济收入降低。饥饿、营养不良、生活质量差——高生育措施:(1)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2)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3)提高农业技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问题(4)尽快走出殖民经济的阴影,监理完善的民族经济体系(5)加强团结合作,减少种族纠纷和部落冲突(6)从发达国家引进人才。题七 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1~2题。1. 图中1、2、3、4四个国家,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 1 B. 2 C. 3 D. 42. 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图中2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 实行计划生育 B. 鼓励生育 C. 采取移民政策 D. 鼓励人员出国答案:1. C 2. A知识技巧: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判读方法分类:年经性(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占了40%以上)、成年型、老年性(65岁老年人口比重占7%以上)步骤:看塔形、读构成、析变化异常变化: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下降。原因:一是计划生育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原因: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原因:战争导致了男性的大量死亡,也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口迁移世界与中国人口分布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的名称和分布名称 分布东亚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南亚 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东部西欧 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家北美东部 美国东半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胡焕庸线) 该线东南部人口密集,西北部人口稀疏。(黑河在黑龙江省,腾冲在云南省)中国人口大省:广东、河南、山东、四川2、影响人口迁移的要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资源、经济因素、交通通信、文化教育、政策、社会变革及战争。人口迁移的主要、经常起作用的原因:经济原因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以前 旧大陆到新大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国内人口迁移 20世纪80年代前 有计划有组织迁移(上山下乡) 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制度20世纪80年代后 山区流向平原,农村到城市,欠发达到发达地区(年轻人居多,文化素质较低) 改革开放题一 下图为我国省级行政区1995~2 ( http: / / www.21cnjy.com )003年各地区净迁移人口(停留期间90天以上的迁入和迁出人口差值)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图(未包括港、澳、台统计资料)。读图,回答第1~2题。1.图中各省级行政区( )A. 人口迁入量由东至西递减 B. 人口迁出量从内陆向沿海递减C. 直辖市以人口迁入为主 D. 少数民族自治区以人口迁出为主2.以下省区人口迁移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江西人口迁出的主要原因是红壤贫瘠B. 四川人口迁出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不便C. 新疆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的需要D. 北京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政策鼓励答案:1. C 2.C题二 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2)图中甲~丁不同年龄的人口迁移,最可能有明显相关的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答案:(1)D (2)A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迁入地影响:①获取足够的劳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力;②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③促进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 ④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难度。 对迁出地影响:①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②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③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④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 题三下图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 http: / / www.21cnjy.com )1.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排在第二圈层的省级行政区,除重庆、四川、海南外还有( )A.吉林、安徽、湖北、贵州B.云南、贵州、湖南、江西C.福建、江西、湖南、贵州D.广西、湖南、江西、福建2.深圳户籍四川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四川( )A.农村剩余劳力多 B.自然资源短缺C.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 D.生态移民较多3.大规模人口迁移( )A. ( http: / / www.21cnjy.com )减慢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B.扩大了地区经济差异C.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 D.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答案:1. D 2. A 3.C题四 读“某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图”(下图),完成1~3题。1.下列四个时段,年流动人口数量变化明显不同的是( )A.1988~1993 B.1993~1997C.1997~2000 D.2000~20032.影响该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整体趋势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是该城市有( )A.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 B.丰富的淡水资源C.较好的医疗条件 D.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3.流动人口数量变化可能给该城市带来的问题是( )A.弥补城市劳动力不足 B.促进城市经济发展C.加强地区间文化交流 D.加大了社会治安压力答案:1. B 2. A 3. D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影响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自然资源、科学技术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消费水平环境承载能力是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环境人口容量,即把人均消费水平压缩到最低所估算的最大抚养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往往小于环境承载力题五下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各项中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是人口数量不能超越环境容量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2.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A.Ⅰ、Ⅱ、Ⅲ B.Ⅱ、I、Ⅲ C.Ⅲ、Ⅱ、I D.Ⅰ、Ⅲ、Ⅱ 答案:1. B 2. A题六 材料: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 山东省 青海省1990年 8439万 446万2000年 9079万 518万青海省与同纬度的山东省相比,1990年至2000年人口增长率____(大、小)。根据两省的现状,可以推断出青海省环境人口容量较小,列举其主要影响因素。答案:大;资源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的文化生活消费水平。课后拓展练习题一下图为中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图。读图,回答第1~2题。( http: / / www.21cnjy.com )1.图中反映中国( )A.人口增长速度减缓 B .青少年人口比重增加C.乡村人口数量减少 D.劳动力人口数量减少2.东部人口比重的变化表明东部( )A.人口数量先减后增 B.人口增长为“三低”模式C.人口密度持续增大 D.人口迁移受生态环境影响题二图1为“我国2008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状况图”,图2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读图回答1~2题。图1图21.关于图1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C.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D.人口数量增长较缓2.图1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2中的( )A.Ⅰ阶段 B.Ⅱ阶段 C.Ⅲ 阶段 D.Ⅳ阶段题三 下图为四种人口再生产类型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属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为 ( )A.甲和乙 B.乙和丁 C.丙和丁 D.乙和丙2.造成乙类型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主要因素有 ( )①需要多生子女帮助从事农业生产 ②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③医疗卫生事业进步 ④人们受教育水平高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题四读下图,回答1-2题。( http: / / www.21cnjy.com )1. 关于贵阳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口增长加快 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快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劳动力充足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 贵阳市2010年后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措施是( )A.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促进人口自然增长 B.控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C.限制外来务工人数,保障城市人口就业 D.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题五 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39.2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2011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将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据此完成1~2题。1. 影响白于山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资源 B.科学技术 C.消费水平 D.开放程度2. 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A.矿产枯竭 B.经济落后 C.政策扶持 D.教育需求题六 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成下题。1.可知该市( )A. 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 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C. 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 D. 近郊区人口净迁人量最大2.可推测该市 ( )A. 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 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C. 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 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题七根据国家农调总队的抽样调查,中国每 ( http: / / www.21cnjy.com )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地区。2007年到乡镇企业就业和外出务工的农民有2.26亿。读图,完成1~2题。1.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省区是( )A.新疆、山东、北京 B.湖南、福建、海南C.上海、新疆、云南 D.广东、浙江、上海2.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 )A.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B.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C.加快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 D.加速中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题八人类迁移行为决策的产生,是由于迁移者认为在目前自己居住区位以外的某一区位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己的意愿。下图示意某区域境内的人类迁移情况。1.在不同迁移类型中,受距离远近影响最小的是( ) A.移民 B.农业或家务职业 C.非农业职业 D.政府或管理职业有关移民迁移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A.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 B.只能逐级流向高一等级城市C.只能就近流向较高等级城市 D.受特殊因素影响出现偏移现象题九 材料:贵州、四川、云南是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最大的婚姻迁出区,据第五次人口普查,3省合计迁出56.7 万人,主要是条件艰苦的石灰岩地区的新娘迁出,形成了我国西南部壮观的“ 喀斯特新娘输出区”,这些新娘的主要目的地是华东的江苏、浙江、安徽、山东诸省的农村。分析“喀斯特新娘”从西南地区迁出的主要原因。题十 读“我国西南某地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环境人口容量统计图”,分析回答。(1)判断图中曲线名称:①_____,②_____,③_____。(2)从统计曲线的相关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原因。(3)试分析曲线②先升后降的主要原因。题十一我国自古以来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团结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一 该自治区地处内陆,自古以来就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接中原,西通西域,北连大漠,各民族南来北往频繁的地区。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下降;南部黄土丘陵,中部台地平原,北部平原,其余为山地和沙漠。在大西北的高山荒漠旁边,你可以看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乡绿稻、林翠花红”的景象,这里有江南风光般的肥沃土地,全年日照达3 000小时,是中国日照和太阳辐射最充足的地区之一。材料二 该自治区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尝试对南部地区部分居民整体移民到北部,回汉各族人民在这里和睦相处、和谐发展,至今已取得显著效益。友情提示:自然舒适度指某地点“冷热,阴晴,干湿等影响人们舒适的状况”。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 A城市是我国西北内陆“自然舒适度”较高的城市,据A城市周围地理环境,分析其主要自然成因。(2) 从地理学的角度进一步解释“该区域居民从南部迁移到北部”的理由。课后题答案:题一答案:1. A 2.C 题二答案:1.D 2.B题三 答案:1.B 2、.C 题四 答案:1.C 2.D题五 答案:1. A 2. C 题六 答案:1. D 2. B题七答案:1.D 2.B 题八答案:1. D 2. D题九答案:与华东地区相比,西南地区地处内陆;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畸岖;土壤贫瘠;耕地面积小;交通不便;经济比较落后,生活贫困。题十答案:(1)①石漠化②环境人口容量③生物多样性(2)由于该地人口增加,工农业用地规模 ( http: / / www.21cnjy.com )扩大;过度砍伐森林,水土流失加剧,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环境。该地属红壤分布区,土壤层较薄,易流失。(3)随着土地面积扩大,资源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发利用,该地环境人口容量会有增加,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人地矛盾尖锐,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环境人口容量又相对会减少。题十一答案:(1) 光照充足,晴天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贺兰山位于宁夏平原以西,阻挡了沙漠的东移,消减了冷空气的侵袭,是A市的天然屏障;有来自黄河的水源,城市周围植被覆盖率高,增加了大气湿度,降低了温差。(2) 一方面,从自然条件看南部为高原山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六盘山区及黄土高原区),自然条件恶劣;北部是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而且灌溉条件优越;另一方面,随着人群北迁,南部人口密度变小,利于留下人口脱贫致富,利于恢复南部自然生态,减少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